登陆注册
10832100000004

第4章 B(2)

有一天,林冲陪伴娘子去寺庙进香,路上巧遇花和尚鲁智深。两位英雄一见如故,当下撮土为香,结为异姓兄弟。两人正要开怀畅饮,忽见侍女锦儿前来报信,原来是林娘子在寺庙被歹徒调戏。林冲急忙告别了鲁智深,匆匆赶到寺庙,只见那伙歹徒正在恃强欺侮娘子,不由得怒火万丈。他大步向前,一把抓住为首的歹人,准备狠狠教训他一顿,突然发现此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的爪牙知道林冲的厉害,假意劝说:“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簇拥着高衙内仓皇逃走。这时,鲁智深带领徒弟赶来,要去追打高衙内。林冲不愿把事情闹大,再三劝阻,暂时忍下这口恶气。

谁知高衙内贪恋林娘子美色,梦想占为己有。他与高太尉串通一气,以看刀为名,将林冲骗进白虎节堂,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禁区,图谋不轨,将他百般拷打,发配沧州(今河北省)充军。高俅一伙又暗中买通差人,让他们在野猪林杀害林冲,多亏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粉碎了高俅的阴谋。

到了沧州,林冲被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一不做、二不休,又设下一条更加狠毒的奸计。他们派心腹爪牙前往沧州,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放火焚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侥幸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判处死刑。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在山神庙内听到了门外奸人贼子得意的狞笑,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了,他冲出庙门,将仇人一个个杀死。然后,他被逼上梁山,加入起义的队伍。

必恭必敬

【原文】“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经·小雅·小弁》

【释义】形容态度极为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火,各地诸侯见到烽火,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

“没有什么敌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得大笑,幽王也很开心。

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

“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火,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现写作“毕恭毕敬”。

宾至如归

【原文】“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释义】宾:客人,来宾;至:到;归:回家。客人到了这里,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形容招待殷勤周到,客人感到满意。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安放物品。

晋平公得知这一消息,吃了一惊,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士文伯说:

“我国是诸侯的盟主,来朝贡的诸侯官员很多。为了防止盗贼,保障来宾安全,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厚厚的围墙。现在你们把围墙拆了,其他诸侯来宾的安全怎么办呢?我国国君想知道你们拆围墙的意图是什么。”

子产回答说:

“我们郑国是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次我们带了从本国搜罗来的财产前来朝会,偏偏遇上你们的国君没有空,既见不到,也不知道进见日期。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己住的宫室是低小的,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又高又大。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有人照应,能很快献上礼品。他和宾客休戚与共,你不懂的,他给予教导;你有困难,他给予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在晋国的宫室有好几里地面,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奴隶的屋子。门口进不去车子,接见又没有确切的日期。我们不能翻墙进去,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如果让我们交了礼物,我们愿意修好围墙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况报告了晋平公,平公感到惭愧,马上接见子产,隆重宴请,给了丰厚的回赠,并下令重新建造宾至如归馆。

鞭长莫及

【原文】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鞭:马鞭子;莫:不;及:达到。鞭子虽然很长,但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去,因为马腹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来比喻力量达不到。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

“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

“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子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蛇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后来简缩为成语“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病入膏肓

【原文】(景)公病重,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释义】膏肓:古代医学指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据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形容病情严重,无法治愈。多比喻事情恶化,无可挽救。

据说,春秋时晋景公生了病,几乎请遍了国内的医生都没有治好。秦桓公得到这个消息,就向晋国推荐了一位名叫缓的医生,让他去给晋景公治病。

缓立即从秦国出发。当他还在途中赶路时,晋景公做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梦。他梦见两个小人对话。一个小人忧心忡忡地说:“缓是本领高强的良医,咱们要赶快找个地方躲避一下才好呢!”另一个小人却若无其事地说:“不要紧,我们只要躲进膏和肓的中间,他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缓赶到晋国后,马上去见晋景公,他观察了晋景公的脸色,看了他的舌苔,又仔细地号了脉,最后摇摇头说:“这个病没法医了。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膏肓之间是药力无法达到的,因此,这个病没法医治了!”

晋景公听了缓的话,想起梦中的情景,叹了一口气说:“你的诊断很对,你真是个了不起的良医啊!”说完,赠给缓一份贵重的礼物,派人送他回秦国去。

不久,晋景公果然病死了。

兵不血刃

【原文】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晋书·陶侃传》

【释义】兵:兵器,指刀剑等;刃:刃锋,刀口。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没有经过作战就取得胜利。

陶侃是东晋著名的将领,他从小死去父亲,家境贫困,虽然才能过人,却一直得不到提拔。有一次,鄱阳名士范逵前来拜访他,家里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他的母亲就剪下自己的头发,让他去换了一点酒菜,才算没有在客人面前失礼。

不久,陶侃在范逵的推荐下,来到庐江郡,在太守张夔(kui)手下做事。张夔很赏识他,推举他为孝廉。

公元305年,有将军陈敏造反,派兵进攻武昌。荆州刺史刘弘决定任命陶侃为江夏太守,去迎击叛军。刘弘的部将挑拨说:“陶侃和陈敏是同乡,您派他率兵去平乱,万一他有异心,荆州就完了。”陶侃知道后,就叫儿子和侄儿到荆州去做人质。谁知刘弘非常了解陶侃的为人,马上把陶侃的儿子、侄子送回武昌,并且加任陶侃为督护。陶侃很感动,为了报答刘弘的知遇之恩,他指挥将士取得了辉煌胜利。

后来,陶侃升迁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他先后受朝廷派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回,有个叫郭默的屯骑校尉,为了泄私愤,杀害了平南将军刘胤。陶侃知道后,立即上表请求讨伐郭默,丞相王导同意了。郭默听说陶侃来了,非常害怕,准备逃离江州(今江西九江),谁知陶侃已经兵临城下,把江州包围得水泄不通。叛将宋侯看到大势已去,便逮捕了郭默,开城投降。

由于陶侃治军有方,屡立战功,威名远扬,对巩固晋朝的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晋成帝下诏拜他为大将军,同时授予他各种特殊的荣誉。陶侃非常谦虚,一再上表辞让。就在他临终前,他还给成帝写了最后一道表章,把皇上平日赏赐的物品全部奉还朝廷,同时对自己不能再为国尽忠效力,表示了深深的遗憾。陶侃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大司马。

兵不厌诈

【原文】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韩非子·难一》

【释义】用兵时为了取胜,可尽量采取欺诈的方式来迷惑敌人。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

“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兵贵神速

【原文】太祖将征袁尚,嘉言曰:“兵贵神速”。《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释义】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袁绍乘机扩大自己的实力,占据冀、青、幽、并(今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区)四州,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部)大战。曹操亲自率兵袭取乌巢,断绝了袁军粮草供应,袁绍战败退回冀州。不久,袁绍病死。袁绍幼子袁尚自立为冀州牧,长子袁谭不服,兄弟之间争权夺利大动干戈。公元203年,曹操出兵征讨袁谭、袁尚。袁氏兄弟迫于曹操大兵压境,暂时重归于好共同对敌。曹操看准袁氏兄弟的矛盾,不战而退兵。果然,曹兵刚刚撤离,袁谭、袁尚又同室操戈自相残杀起来。公元204年,袁谭夺取安平、渤海、河间等郡,袁尚被迫投奔次兄袁熙。公元205年,曹操再次进攻袁谭,攻破渤海郡城南皮,杀死袁谭。袁熙部将焦融、张南等乘机降曹,反攻袁氏兄弟,袁熙、袁尚无路可走,只好投奔北方的蹋顿单于。

当初,袁绍对蹋顿采用和亲政策加以笼络,因此,蹋顿不忘袁绍的恩惠,支持袁氏兄弟,经常派兵南下骚扰。

公元207年,曹操决定亲自领兵北征,消除边患。曹军人马、辎重太多,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使敌人难以预料。如今长途奔袭,辎重太多,影响部队行动的速度,不如派轻兵昼夜兼程,出其不意发动进攻,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以袁绍旧将田畴为向导官,亲自率领数千精兵轻装北进。他们翻山越岭,直奔蹋顿的驻地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在距柳城一百多里的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相遇。曹操见蹋顿队形不整,下令曹军猛冲敌阵,先锋张辽指挥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攻杀,蹋顿军大败,蹋顿被杀。袁熙、袁尚得到消息,逃奔辽东投公孙康,不久便被公孙康杀掉。于是北方三郡都归了曹操。

别开生面

【原文】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丹青引》唐·杜甫

【释义】比喻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格式。

曹霸是唐代著名的画家,特别擅长画人物和马匹。他的名声很大,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着出高价收藏他的作品,就连居住在深宫里的玄宗皇帝也知道他的名字,经常把他召进宫,让他当着皇帝的面挥笔作画。

长安城里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凌烟阁四壁挂着二十四幅唐朝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唐初大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一幅幅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当年曾轰动了长安。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凌烟阁中的功臣像大部分已经剥落,色泽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有一天玄宗想起了曹霸,就派人召他进宫,让他把全部功臣的肖像重新画下。

曹霸来到凌烟阁上,他仔细研究了大量史料和传说,进行了认真的艺术构思,然后全神贯注地开始创作。几天后,二十四幅功臣肖像就全部画好了,其中画得最生动逼真的是褒国公段志宏、鄂国公尉迟敬德。这两位功臣都是著名的武将,曹霸把他们画得神采飞扬、英姿飒爽,似乎头发须眉都在耸动,好像正要冲上阵去与敌人厮杀。唐玄宗非常满意,给了曹霸很多赏赐,并且封他当左武卫将军。

后来,曹霸因为一件小事没有办好,被削职为民,离开了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曹霸流落到成都,靠给过路的行人画像,维持极其艰难的生活。

同类推荐
  •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站在无数前人吟咏过的美丽山川的面前,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所幸,美丽的山水并未嫌弃我们这些粗鄙的后来者。它们仍然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拥抱每一个来访者。于是,它们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吵吵闹闹的话语声中,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怀念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思念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汉赋与赋诗制度》、《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等。
  •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是一部另类的现实题材图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房地产开发题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社会安全和谐进行了关照,这种关照是准确的,明晰的。它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智慧的、悬疑的。它的情感表现是有浓度的、真实的。这是一部用全新的视角演绎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 钟表的成长之歌

    钟表的成长之歌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速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本书收录作者及其亲友诗词、散文一百六十余篇。运用了古诗、律诗、词曲等表现形式,有记录山水名胜的,有咏环境优雅的,有歌颂政策变化好的,有抒情状物言志的……通过赋诗填词,减字偷声,诗词往来,缘情遣兴,体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系统修仙

    重生之系统修仙

    一觉醒来,李枫发现自己回到了初入高中的时代。如同重生回去的主角一样他发现自己也有一个金手指:修仙系统。想到了前世种种的遗憾,对于前世的庸庸碌碌,有了金手指的李枫会怎么做呢?
  • 霸道王爷:废柴小姐变天才

    霸道王爷:废柴小姐变天才

    “你要不要脸?”“脸?什么东西,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值钱吗?”某女一脸无辜的问。“.........”“既然不值钱,要脸干嘛?有什么用?”某女摊摊那双玉手,直接潇洒的转身走人。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杀手,一朝穿越成一个草包废物,什么废物?呵呵,我让你知道什么叫惊艳。本以为生活就是打打怪坑坑人,却没想到遇见他。他,天腹黑王爷,不近女色,但自从遇见她后一切都改变了。
  • 夙蚀愿

    夙蚀愿

    她从小被人遗弃在荒山,幸得有高人相救。她从小顽皮到大,但真正面临生死大事时比谁都还认真。她的寿命很特别,是由一颗叫人鱼珠的神器来延续的。吞噬别人的夙愿,延续自己的生命。破碎别人的魂魄,壮大自身的精气。她不想这样,但为了自己所珍惜的人不得不这样。(此书借鉴了华胥引鲛珠的设定,剧情就像华胥引那样讲述悲痛的爱情故事。剧情可能会有所雷同,请多见谅QAQ)
  • 生人祭:消失的乘客

    生人祭:消失的乘客

    封闭的高山缆车里,游客接连消失,牵出一则阴鬼吃人的传说......游客去了哪里?真相等待揭开......
  • 倾国之后:夫君哪里逃

    倾国之后:夫君哪里逃

    二十一世纪大龄网络作家苏澜月,就因为吃了一根过期的火腿肠,居然华丽丽的穿越了!好吧,面对现实,她苏澜月还是逆流而上!修炼上古武学、熟知神秘医技、收养万兽之神、苦练幻影阵法……可是,这不要脸的皇上是怎么回事?一言不合就求亲亲要抱抱,她苏澜月吃不消啊。。。苏澜月:你怎么老是缠着我?某皇上:睡都睡过了,你还想逃么?
  • 总裁,请别乱来

    总裁,请别乱来

    如果她肯承认,她该叫他一声哥哥。然而为了复仇,她成了他的情人。她以为他把她放在身边是因为爱她,殊不知,他早已识穿了她所有计谋。他可以温言软语的和她调情,极尽所能的宠她、护她,也能在她情动心动时将她伤得体无完肤,让她痛不欲生。他说:“猫和老鼠的游戏里,你永远也分不清到底谁是猫,谁又是老鼠。”然而当他决意将真相揭穿时,他们之间的游戏还能够继续下去吗?
  • 卿本风流:爷笑一个

    卿本风流:爷笑一个

    坑已弃,误入!!本文改为了天纵妖娆:花痴小姐魅惑王O(∩_∩)O~
  • 第一不似人间剑

    第一不似人间剑

    “乖孙儿,老子给你绑了个大美妞当媳妇。”逍遥侯说道。“不要!”“胸前风景够壮观,后面够翘,挺好!”“我!不!要!”“孩子,我派些扈从,给你将胭脂评十大花魁拐回来,统统打包。”逍遥侯夫人说道。“谢谢奶奶,嘻嘻,来亲一个……”这是一个纯洁的故事!
  • 网游之铁甲格斗

    网游之铁甲格斗

    对自己来说的三无青年,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的二流玩家,在新代游戏中的遭遇,会如何改变自己的未来,一切都在《铁甲格斗》~求收藏,求评论指点指责,您的评论不管好坏都是小三的动力。
  • 觳觫

    觳觫

    次日清晨我看到自己在江边抱着一具无人认领的死尸我问谁抬头渺茫僵硬的脸答曰你即是我我即是他有什么比看到自己死亡更恐怖呢。。。。。。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的马洪林,也是尥麟,是一名新手作家,散文家。请大家多多支持,《觳觫》,如果想和我一起探讨剧情,QQ号:1442643602.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