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4200000029

第29章 脱胎换骨路漫漫(4)

我是1964年12月9日走进梁家巷那座小院的。八月望断高考落榜,接着各种就业渠道均被堵死,连老“社青”所不耻的到山区修路的申请也因“政审”被驳回,顿觉末路途穷满目萧然,整日焦眉愁眼度日如年。忽然听说有这样一个所在:不政审不填表不查三亲六戚只要报名就成,不交伙食费进去就有饭吃,而且是放开吃。总算网开一面,我立马报了名,并破天荒地迎来了办事处干部的笑脸和一张大红喜报。原想弄个十天半月就下乡去吧,不想却由于种种原因一待就是整整七个月,得以亲眼目睹和切身感受了这个既不像学校也不像军营的时代怪胎的全部运作方式,几十年后想来这几个月还真是值得总结-算是解剖一只麻雀吧。

“青训班”首先是营造了一种环境,一种高扬的革命化的环境。一走进这里满眼所见都是革命的口号标语,红红绿绿贴满走道、食堂、寝室、操场甚至厕所周边,其中有不少是伟大领袖的语录。大喇叭里成天播放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等革命歌曲。“青训班”还有一条规矩:先到的要随时作好准备热情欢迎后来的。所以每一位提着被盖和网兜的人一进来,立即便会被蜂拥而上的男男女女所包围,代提行囊,嘘寒问暖,热情介绍,细心安排,虽然大家素不相识却能瞬间亲如一家。按那时的观念应该是比一家还亲,因为这时是只讲阶级不讲家庭的时代。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人原本是很重家庭的,但在那时革命早已深入到家庭,家庭亲情、家庭关系、家庭纽带正被阶级、路线、革命冲击得七零八落,传统意义的家已不复存在,每个人都成了直接听命于党的社会一分子,其外化形式就是由党所建立的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层级管理。

凡进来的人,多是东碰西碰碰得满面尘灰还是找不到庙门的年轻人,在这座城市的僻街陋巷独自领受落魄和孤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现在一下子掉进了这热气腾腾的革命大家庭里,又有了组织,有了队伍,有了战友,有了领导,心头不热也热,顿时便会生出些终于又被革命接纳了的豪壮,进而依稀感到人生价值的提升。私下还有一层心底的隐秘:原来不止我一个啊,起码这里还有这么多人嘛。这又会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切。

针对这批人的实际,“青训班”制定了思想教育的重头戏,简化为: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背叛家庭,划清界限,从现在起抬起你的腿迈出革命化的第一步。那步骤自然是要先割尾巴。这方法特有效,大家不能升学,不能就业,原来都是娘老子害的,窝了一肚子气,现在总算找到出气口了。不用怎么动员,很快便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竞相大骂娘老子的热潮。小组骂,大组骂,上午骂,下午骂,别人帮着骂,老师指导骂,骂的水平越来越“高”,分析得也越来越透。譬如说老娘给买了一件花衣服,其实质是诱以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要求认真读书,是鼓励走“白专”道路”,灌输“学而优则仕”的腐朽人生观。而如果父母叫你听党的话,那性质就更严重:这是以假象掩盖反动面目,因为什么阶级说什么话,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啊!

最绝的是全大队集中开展的大暴露大批判。几百人挤在饭厅里,上方设一讲话台,学员自己走到台前暴露家庭,批判影响,表达誓死背叛的决心,其热烈踊跃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轮得上走出来亮相的多是大反动:大地主、大资本家、大右派、大特务、大将军……大反动的子女们站了批判台,令小反动的子女们只好作壁上观。批来批去有点走调,有的人把握不好就老是在西服领带洋房汽车上兜圈子,竟成了好像在展示“先前阔”。

我认识的一位哥们气不过,临机一动,将其父连升三级由局员擢升为局长,硬是风风光光地挤上台去过了一把瘾。

我无法用严肃的笔调来记述这一切,因为这实在像荒唐的闹剧,但我知道很多人那时是真诚地在做。至于我自己,一方面是说不清不好说(家庭成分没有问题,关键是父亲,但他当时是公民,有选举权,头上也没有帽子。多年后才知道他当时便已被定为叛徒、特嫌、内控对象);另一方面是还没有发昏到那地步。所以大会小会我基本上没发言,只是冷眼旁观。

有了生活也就有了艺术。在“青训班”学员自编自演的节目中爆出了一个“精品”-话剧《革命化的第一步》。剧情大意是一个名叫龙儿的资本家的儿子如何背叛家庭,立志下乡(就是进了“青训班”)。当时在成都剧场公演时座无虚席,颇赢得了不少巴巴掌。剧中那位反对儿子下乡的资本家太太有这样一句台词:“龙生龙,凤生凤,我们的龙儿呀,一定要成龙,不会成虫的!”扮演者那嗲声嗲气的调门,扭腰撅腚的姿态,使每次演到这里时总要掀起一个小高潮,引来一阵哄笑。这笑声既是对演员惟妙惟肖演技的赞赏,也是对那位不识时务的资本家太太的嘲笑。也许正因为如此,这句台词和由它引出的热闹便同时打入我的记忆,至今不忘。

中国受血统论之毒何其深也!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反革命如那位资本家太太辈均一体供奉。时光流逝,世事诡谲,有趣得很,这剧无须改动便由正剧变闹剧变喜剧了,如果现在再来演一回我敢保证仍不乏哄笑之声,只是其意态情趣另有所钟罢了。然而笑不出来的会是当年“青训班”的知青们,被那位混账太太不幸言中,果然成“虫”乱窜了一阵之后的苦涩岂能轻易抹去?回首挺身前驱的豪情和真诚、荒唐和荒谬焉能不刺痛那早已不再年轻的心?谁道是青春无悔?

但是,多年来常常令我心灵震颤的却不是这艺术的一幕而是生活的一幕。

那是1966年吧,“文革”高潮中,一条很普通的陋巷,我去看一位也是在“青训班”受过训的战友,老远便听到那位仁兄如雷的吼声:“你只有规规矩矩接受改造,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变天复辟?白日做梦!痴心妄想!无产阶级专政……”我的心一下收紧,赶紧加快脚步。

只有几平米的一间破屋子里立着双目圆睁的那位战友,房间角落里站着个干瘪老头,前襟上露着个大洞可以一眼瞥见肋骨。面对面的战斗还在继续:

“你说!不是想收听敌台搞个收音机干什么?”

“我没想,没想,也收不到……”

“你没有收怎么知道收不到?还想狡辩,真是顽固到底,反动到底,死路一条!”

这第二次听到“死路一条”,老头子开始呜呜了,接着就蹲到地上辩解,说没人跟他说话啦,没人睬他啦,他也是没办法只有听听收音机啦之类……大概觉得说到理直气壮的地方了,声音忽然大起来:“你这没良心的东西,我到底把你养了这么大……”战友冷笑一声,大义凛然地怒斥道:“少来这一套,是你把我养大的?是党和人民把我养大的……”

尽管是父子,但现在已分属两个阶级。一面是咄咄逼人,一面是有苦难言。这就是革命?

据我所知,这位老兄这些年来就跟着这位地主分子的父亲在生活,多年来他父亲的工作是负责三所公厕的清洁卫生,也还算得勤恳,不偷奸耍滑。成天弓腰驼背地捏着把扫帚,提着只破桶臭烘烘地来往于三所公厕和一个家之间,即使不挂着分子的黑牌,那实在的臭味也要令人敬而远之。按说环境严峻,生活艰难,相互间本应该有些相依为命的感觉吧,不想却是怒目相向,斗室成仇。

我看见桌上确实有个小黑匣子,拿起来看了看是最原始的矿石收音机,心想这该没有什么吧……老头忽然跃起,摇晃着身子靠过来摊着手求我还给他。我正犹豫间战友却一把夺过去揣进裤兜里,同时抛出斩钉截铁的一句:

“不行!必须上交派出所!”

我浑身战栗了一下。

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想到那情景还是战栗。老头当早已作古,不知他是否曾活到揭“帽子”的那一天。那位仁兄后来失去联系,至今音信杳无。我想,今天他倘还健在,也该早为人父了,该有些别的想法了吧,愿他的灵魂已经得救。

培训班四期学员,由市政府安排到市建局当了三个月工人,后又回“青训班”培训下乡“青训班”有非常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层级保密制度。最高领导层是由团市委派来的干部组成,也就五六个人。其中职务最高的是秘书长和宣传部长,我们称某秘书长和某部长,其他几人大概是一般干部,我们统称“老师”。全部学员为一个大队,下分为若干中队,中队下再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大概10-15人。大队、中队设委员会,有队长、副队长和各种名目的委员。小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二人。所有学员干部都是由最高领导层直接任命,不搞选举。我想他们任命的根据一是档案材料,二就是他们自己的观察和好恶,包括和自己关系接近的亲疏。“青训班”阴盛阳衰,很出了一批才貌双全的女干部,我想主要是她们更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青训班”几乎每天都在开会,各种层级不同的会,而且基本上都在晚上。反正大家食宿在一起,方便。我在“青训班”是很落后的,所以连副组长都没弄上一个。因为我对这一切本能的反感,一点热情都没有,只是在熬着,应付。所以那些各级干部们在开些什么会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并且那些干部们好像很快就受到严格训练,每次会议下来个个守口如瓶,决不向外透露半个字。在这种高扬的革命氛围和严密的层级管理的组织控制下,“青训班”弄得很有些像军队,一眼看去那真是纪律严密,行动一致,万众一心。比如,我们凡是出去参加劳动(做零工)或别的什么活动,来去的路上不论人数多少都是整队行进,队前有人举着写有“上山下乡”字样的红旗,队列旁边有人吹着“左右左”的口哨,一路走还要一面唱着适合行军的“四二”拍的革命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之类。每顿吃饭前也要立队集合唱一首革命歌曲,然后再一起进入饭堂。

别人的感受怎样我不清楚,但我自己却觉得非常别扭,非常压抑,非常不适应,只希望这一切赶快结束,快点下到农村去。也许是这种情绪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了,结果拉响了一次警报。

那是一天很晚的时候,一个和我私交较好的同学(他当时是另一个小组的组长)满面阴沉地把我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低声说:“昨晚开组长会,例行汇报各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你们组的组长在汇报中说你的思想有些消极,对“青训班”现在的做法流露出不满。

某老师很重视这个情况,把你的名字都记在本子上了,并说要严密注意,随时汇报。”

这按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在那时就是天大的事了!在夜色沉沉中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顿时生出对那位汇报同学的厌恶,同时觉得这“青训班”真是像一个实行严密思想控制的特务环境。难怪他们成天都在开会,原来就是干这些?从此我三缄其口,谨慎小心,并对那位当组长的同学高度警惕。直到在农村几年以后,我和他才冰释前嫌,化为笑谈。他说他当时也没想到会那样严重,说过之后看到那位老师的神态自己也感到紧张。

“青训班”吃饭是不交伙食费的,但其实这伙食费得自己去挣。明白地这样说大家心里肯定会不舒服,所以公开的说法是:背叛家庭,革命化的第一步已经走了,现在要走第二步,过“劳动关”。于是到处联系看哪里需要临时工,不论干什么,只要有活干我们就去干。我们成了成都市最庞大的有组织的临时工队伍,揽过各种各样的活。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成都市第三砖瓦厂干活的那一段。记得进去的时候是热天,我们几百号人黑压压的一大片,看去比砖厂本身的人还要多得多。大概砖厂的运作方式主要是依靠临时工,这用起来价廉物美。我们一去,厂里就把所有的临时工都打发了,实质上就是我们抢了很多人的饭碗。揽到这桩活,“青训班”的领导都很兴奋,暗暗在算着经济账,干两个月下来能够挣多少多少钱,起码后几个月的生活费没有问题了。当然,这算盘只是放在肚子里,最多是最高领导层决策会上拿出来算算账。

按照制砖的流程,所有人员编为几个作业组。原泥组:把黄泥挖出来,装上滑车运到砖机旁,作业手段是挖、挑,包括“放神仙土”和点火放炮。砖机组:把黄泥装进砖机,再把制出的砖坯抬上架子车。架车组:负责用架子车把砖坯运到晾晒的砖场。砖场组:负责下车、晾晒,并将晾晒干的砖坯运到烧结窑。可以看出所有工序都是属于重体力,而且带有一定危险性。我编在架车组。俗话说:“七十二行,架车为王”,这个组挑的都是身体条件比较好的男生,因为一人拉一辆车,独立操作,全无帮衬。一车湿砖坯有九百多斤,来回有三公里,还要上坡下坡过缆车等。我们架车队清一色的装束是短裤、背心、垫肩、草鞋。只要车带一上肩,拉出几百米,便要汗流如注,不论吃多饱只要拉一趟,肚子随即就感到空洞洞的。24小时三班倒,每班要拉近二十车,单行程就一百多里。砖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两个出砖口砖坯流水似的滚出,砖机组的人总是在大喊:“架车,架车,快!

快!”所以卸掉砖坯后放空返回,基本上都是在开跑。

我常常一面跑一面就在想卓别林主演的无声电影《摩登时代》(ModernTimes),这机器真是害死人啊!我伺候的那台砖机说是慈禧太后时洋务派进口的德国造,虽说是老掉牙了,但当时仍是所有砖机中产量最高的。在累饿中苦撑苦熬的时候真是对那“西太后”

的吼叫充满怨毒,唯一惬意的时候就是“老佛爷”病了。年代久远,“老佛爷”难免要常常出点小毛病。只要突然一下砖场清静下来,别说那心里有多畅快了,就暗暗希望这老掉牙的家伙一病不起。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检修人员随时就待在旁边,不等热汗晾干,那令人背脊发麻的轰鸣声便重新会铺天盖地而来。

在砖厂的整个劳动中,出现过几次险情,所幸未造成重大伤亡和伤残。但坚持不住病倒的人越来越多,只要不是卧床不起,养病的人就到厨房帮忙,状况再好点的就安排在坡道口,上坡时帮我们架子车推一把。在当时的那种高昂的革命氛围下,除非是真病得实在熬不下去了,没人愿意自认趴下了来干这些事。我不明白“青训班”当时为什么要揽这样重的活,说是过“劳动关”也该循序渐进啊!据我所知男同学情况还好一点,有一些女同学可就是在这段超负荷的劳动中落下了病根。

砖厂的劳动干了近两个月,也许是钱挣够了,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青训班”的领导喜气洋洋地宣布胜利结束,撤离返回。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

我们离开成都前做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分派到各个街道办事处去动员待业青年上山下乡,也就是为“青训班”找新学员。领导说这是我们接受了半年的训练,现在为党做的第一项工作。于是我们开始走家串户,或慷慨激昂,或苦口婆心,还真是“忽悠”了一大批人报名。

同类推荐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

    《丁玲散文》收录了丁玲的散文精品数十篇。丁玲的创作源于生活,她作品中的人和事,大多是她经历过或看见过的。她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激昂、豪放,凝练深邃,雄健酣畅。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生活中的各种情愫。
  •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内容丰富,意境宽广,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有工作上的深度思考,寄托着对民族工业振兴的诚挚期盼;有对田园风光的深情回忆,流露着对乡土生活的无限眷恋;有郊游中的观感与遐思,抒发着热爱生活的丝丝情怀;有宾朋相聚时的即兴而作,透射着情同手足的拳拳之心;有对异邦求学之子的谆谆教诲,蕴含着殷殷的乱犊之情;有月下独酌时的心灵独白,散发着惬意而真实的独特馨香……整个诗稿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民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表现了对祖国、对事业、对故乡、对亲朋、对生活真诚而炽热的爱。它既是生活的感悟,更是生活的记录。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坠狱

    坠狱

    一次动乱,导致天界被分裂,十大天界神器散落。每次仙魔大战,都将诞生一名圣婴与魔婴。但是这次的仙魔大战前诞生的圣婴与魔婴却“消失不见”,这又是为何?一个人,一把剑,他战仙界,闯魔界;一个人,一把剑,他刻苦修炼,却又自废修为,一个人,一把剑,他愿永坠地狱!
  • 追求自我

    追求自我

    从小独自生活,无父无母的三娃子在这个冷漠的社会如何成长,如何走出幼时的阴霾,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呼风唤雨,笑傲寰宇,,,,,我不是大人物,我不是奇才,但是我是我,敢于面对真我的我
  • 九世轮回记

    九世轮回记

    是由一位皇帝与别国征战,不料,败了,为了躲命,藏到了一位敌国姑娘家,不料此姑娘气羽不凡,以天下为重,没有举报这个皇帝,之后皇帝回国后,特地寻来天下重宝,要封她为后,不料全部被退了回来,而后去问佛,佛说,你与她注定无缘,若要求缘,你便等下千年,便可和她白发满头!这位皇帝就答应了,而后出家,一世一世的轮回,不料最爱他的妃子,也为他这么做了。。。
  • 抓不住的月光

    抓不住的月光

    韩一潇,性别不明少年感。她是爱上活泼无脑室友林月的冰山冷面帅T吗?那是割舍不了的过度依赖还是心中的深爱?将错就错假扮男生进军娱乐圈,她的帅气冷俊能在男子团体中掩藏住身份吗?她与性格迥异的美男队友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真CP还是假CP?
  • 萌妹无敌:万亿富豪不好骗

    萌妹无敌:万亿富豪不好骗

    沐小冷:我错了,我不该骗你,你放过我吧……汤辰嘴角一抹邪笑,勾起沐小冷的下巴:“女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想挖个坑骗本少?自己跳进去了吧?那就,呆着吧!”
  • 传奇的爱

    传奇的爱

    自幼孤苦的他跟着叔叔生活,在高中有一个心仪的女孩,他非常的聪明,在学校外面有很讲义气的街头哥们,他从部队回来后,女孩却不见了踪影,而他的哥们都混成了大老板,他到外寻找却找不到那女孩,伤心的他不洗脸,不刷牙,不换衣,他的哥们请了保姆照顾他,而他却在街头过着乞丐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她,而她却是和她长的极为相似,却不是她的另外一个人-----
  • 三界神域

    三界神域

    前世伏羲,今世为良。从碌碌无为到拯救苍生。从市井小子到神皇至尊。控兽,修仙,妖魔,奇遇...看他一步步如何抵抗暗黑,走向巅峰!
  • 诱妻成婚

    诱妻成婚

    他是狂傲霸气的帝国总裁,多金帅气,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虏获一大片芳心。一场阴谋,她被送到他的床上,成了他的女人,原以为不会再有纠葛,却不想一纸契约,她成了他的妻。他宠她,将她送上云端,她深陷其中,却不知……
  • 霸道三少:追你个天涯海角

    霸道三少:追你个天涯海角

    “你不认识他就跑去和他开房?”“什么?你就是想知道接吻是什么感觉?”“想接吻用得着开房吗?林樾格?”“你是猪吗?林樾格?”“林樾格,你在哪儿?”“林樾格,你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把你抓回来的!”“林樾格,别跑了,我想你了!”“林樾格,回来吧!”
  • 网游之丰碑者

    网游之丰碑者

    蠢萌少年金子琪得到了超时代网游“终极信仰”的游戏头盔,在和一群可爱的朋友们一起摸爬滚打后,彻底改变自己,以及逐渐走向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