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4100000035

第35章 铭心往事(13)

天黑了,我们等待着。眼看着农户家木格子小窗透出来的微弱灯光一个一个地都熄灭了,我俩拿起了斧头和锯子,很快就来到了白天选好的树下。周围的茅草将手臂都割出血了,然而我们却一点也不在乎,蹲下来就开始拉锯。我俩一人蹲在一边,拉锯时的胆怯与兴奋,再加上对成功的期望值的不断增加,方方面面的因素糅合在一起,心里面竟然像蜜一样的甜!没有这种经历的人,体会不出来。

有人会问:当知青就是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参加农业劳动,这是“文革”期间毛主席定下来的调子,是任何人都不敢违背的最高指示。劳动就劳动呗,你打桶干啥?这话问到了本质。试想一下,一个十七八岁二十挂零的青年人,正处于朝气勃勃、充满生机的年龄,逼他下农村,他能规规矩矩地听你的话吗?笑话!思想活跃,富于幻想,不安于现状,且心里“冒包”的人,他啥事都干得出来!更何况打桶又不违背毛泽东思想!

我俩面对面,你把锯子拉过去,我又把锯子拉回来。脑子里想的就是打好了桶,赶场天就可以去把它换成钱。说实话,如果有钱的话,在农村生活应该说是很滋润的。没有钱,生活会很艰难,就会受苦受罪。我们俩属于既没有钱又不愿意受苦的那种人,打桶卖,实际上就是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已。因为我和老唐从林场到了生产队以来,有许多日子都没有沾上油花花儿了。突然想到了毛主席的“造反有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伟大教导,造他生产队走资派的反!有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给我们撑腰,怕啥?对,创造条件,砍生产队的树打桶卖!

我认为锯树的锯末是没用的,可是老唐却说有用,把它拿回去,后来果真用上了。

啥也看不清的黑夜里,渐渐地,随着我们的汗水不断增多,那锯子也拉不动了。因为被锯开的锯缝湿漉漉的,把锯子夹得很紧,没办法再锯下去了。于是我们俩站起来,两人用四只手合力地推树,只听“咔嚓”一声脆响,树倒下来了。那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像是天上打的大炸雷,挺吓人的,特别是那响声在深深的山谷里回荡,让人害怕。这时我们注意到个别农户的木格窗子亮了,农民们的美梦被惊醒了。此时此刻,我们俩可不管那么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那棵大杉树拖到了家门口。我比了一下,从树根到树梢的长度,足足比我们的吊脚楼还要高,比我的三间房连起来还要长!要将它放在屋子里是不可能了。那么藏在哪里呢?于是我们俩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剔除枝叶,锯成树段。杉树叶坚硬而锋利,像是锥子一样刺人,稍不小心手就会被刺破出血。

这时,我们又想起了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发扬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的伟大教导。看起来我们挺乐观,实际上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才明白,那叫苦中作乐。这都是当时社会给逼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当时社会给强行灌输的,无论做任何事都从里面找依据,当然也包括偷树在内,它倒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了。我们的床下堆满了杉树段,可是还早着呢,门外面还有堆积如山的树段,到底将它们放在哪里呢?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只有把它们放在屋子里。清理完战场时,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在那个年代,既没有电灯,更没有电视,照明全靠煤油灯,连喝稀饭都困难的人,谁又愿意点灯熬油白费钱!我们本想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偷一棵大树,悄悄地打成桶。哪知那炸雷样的声音,像是故意在对外宣称:树就是我们知青偷的。不知老唐那时的感受如何,反正我那时有种受谴责的难堪,决定仅此一次,今后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打桶了。

第二天早晨我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了,伸个懒腰,起来一看,太阳已经有一竹竿高了。

门一开,只见一个头上裹着白帕子的男人,站在我的门口。定睛一看,原来是生产队长伍世定。

“社员们反映说是你们昨晚偷了队上的杉树。”他的表情严肃,态度生硬。

“没有的事!我们偷树干啥?”我抵赖,并强词夺理地狡辩。实际上,我的心里像是被蝎子螫了似的难受。

“看你们门前的杉树枝叶,不是明摆着的吗?”他边说边进了我的屋子里。堆积如山的杉树段特别刺眼,其实把它们放在外面并不起眼。队长看着说:“要烧火煮饭的话,去砍那些个杂树嘛,烧啥不能煮饭?像这样成材的树,当柴火烧了多可惜哟!”

“是。下回不了。”我知道自己理屈,抵赖是没有用的。心想还好,队长的话为我们偷树找到了一个“正当”的理由。

队长走了,他出门时又回头看了看后山。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嗨,我们拖树时留下的擦痕特别刺眼,本来翠绿的山坡,被杉树锋锐的枝叶犁出了深深的沟槽。新鲜的黄泥巴在茵茵绿草中格外醒目,这时尤其扎眼,难怪队长顺藤摸瓜找到我这儿。

队长走了,我和唐忠勋就光明正大地开始打桶了。我把树段竖起来,两手紧握菜刀的手柄,将锋刃对着树段的中央,老唐用开山斧砸向刀背,树段被一劈两半。依此类推,我们顺理成章地,很快就劈了一坝子厚度在一厘米左右的木板。杉树木纹非常直,它不会乱七八糟地裂开,剖面也很光滑,几乎跟刨床刨出来的一样。老唐拿出一个工具,就是两块木尺,合在一起,其中一头可以自由拉开,而另一头则被固定,实际上是变相的圆规,我们叫它圆卡尺。用时先定好木桶的半径,卡尺卡木板的两边,要把木板的两边刨成斜面,并且与卡尺面紧贴才行。我忙着把宽板改窄,不宽不窄的板材,才不至于造成浪费。

“一只桶需要多长的板料?你有什么办法算出来?”他一边把木板一块一块地摆放在长凳子上,一边抬起头问我。其实我知道他是在考我,因为他是高中生,比我多读了三年的书。

“直径的3.1416。”我一口就说出来了,这是几何学里的知识。“把直径定好再乘以3.1416不就是打桶所需用的木板的长度了吗?”

接下来,还要在杉板的斜边上钻孔,并且打进削好的竹钉,才能镶好桶板。他推板,我镶桶板,两个人分工协作,程序一点不乱。

镶桶板是将桶的木板合拢来,如此则一个类似圆的多角形桶便做成了,这就是粪桶的半成品。再用内圆刨把里面刨圆,用推刨将外面的棱角刨去,圆桶便基本成型。再用划好的篾条盘成两个圆箍,套在它的身上,还要做圆底放进去。这下锯末派上用场了,它的作用是塞缝。第一只桶做出来以后,成功的喜悦暂时赶走了下乡插队的沮丧,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偷树的耻辱,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我们两个外行一天下来,可以做成一挑粪桶。

赶场天,我们每人担上两挑亲手做成的粪桶上街去卖。我们插队的所在地叫凉风垭,虽然属于宣汉县管,但实际上它离开江县的天师馆比较近。那儿赶场的日子是逢三六九日,我们两个知青在场口和农民们并排站在一起,把亲手打的粪桶摆在自己的面前。

很长一排,全是卖木货的,有卖水桶的、粪桶的,有卖锄把、卖扁担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们那是第一次出卖自己的产品,来来往往的农民用奇异的目光盯着我们。

也有人来问价,“五元一挑。”我们回答说。其实说心里话,并不知道它的实际价值,因为其他农民卖五元的缘故,我们也跟着喊。比较了一下,我们的质量并不比他们的差。

“三元。”有农民真的想买,这个价格一喊出来,围观的农民向着我们笑。他们一是觉得新奇,知青中居然也有会做木匠活的,二是猜测和等待着,看我们究竟会不会吃价格的亏。

“三元就三元。”我们有点想卖了。材料又没有去成本,怕啥?刚才那个木匠的粪桶才卖了四元呢,何况人家是自己的料,而且还是干的杉料做的呢!在当时来说,三元应该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了,生产队里每天出工的农民,一年下来,也才分二三十元钱呢!“三元五,买不买?”

成交了。我和老唐每人分得七元,这是我们下生产队以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挣钱。

我们把钱揣在兜里,大摇大摆地进了场口的一家饭馆。“来一份烧白,二角五,一两小酒,一角。再加上饭和豆花,算起来总共五角五分。”我叫道:“一人一份!”这是我们下农村以后,五年来第一次下饭馆这样潇洒!就在这一刹那,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宣布“这回是现钱”时那副得意的神情掠过我的脑际。

我们两个吃得满嘴油亮油亮的,心里那个舒展劲儿就别提了。

回去的路上,兴奋被渐渐地冷却,冷静占了上风以后,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队长伍世定站在我的面前,用他那双责备痛心而又无奈的眼神盯住我。

一阵莫名的恐惧袭来,由不得一阵心酸,刚才所有的喜悦,重新又被无边无际的痛苦吞噬了。究竟哪年哪月才能熬出头?且不说回重庆,今生无论如何总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吧!我又一次陷入了深思,心中充满了惆怅。

作者简介

李炜,男,汉族,1946年4月1日生。1961年毕业于重庆市杨家坪初级中学。1965年5月上山下乡到宣汉县天生区新农公社林场。1972年回城,在重庆织布厂职工医院工作。现退休,自己开业行医。

塔里木马鹿苑

王泽恂

1968年春天,香港客人要到新疆兵团来参观,不知谁的主意,团里准备让我接受采访。我对政委说我现在住着破窑洞房子,屋里除了一张木板床外什么都没有,还漏雨。

政委说:“没关系,我们开过会了。香港客人四天以后才能到,你和马副团长暂时换一下房,等香港客人走了以后再换回来,这期间给你发双月工资。因为你是北京知青,有文化,希望你对香港客人多介绍些新疆兵团的先进事迹,多谈些咱们团的成绩。”我想,我去过马副团长家,那儿虽然不是团里最阔气的,但彩电、冰箱、席梦思、沙发应有尽有,确实是给兵团职工长脸。可那些都不是我的呀!除了团级干部谁能有这样的条件?我将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呀?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嘛?我不想做人家的戏子,也不稀罕那两个月的工资,当即回绝了政委。可政委说:“不行,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革命的支边青年时刻听从组织召唤嘛!以后会有记者采访你,给你录像,你会成为咱们团场的北京支青典型,有什么不好呢?”我依然不答应。最后政委限我一天时间考虑。

我把这事告诉了常山,并说坚决不干这事,士可杀不可辱!常山说,好一个士可杀不可辱!他建议我不要硬顶,装病。可以先将我送医院,到了医院就说是突发性头晕,过去了就没事。然后出院了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去。

就这样,我从医院出来就去了塔里木马鹿苑。

塔里木马鹿苑是我早就想去的地方,天赐良机。

风尘仆仆地走了三个小时,在大敦子吃了早饭,搭乘了一辆老乡的毛驴车,到马鹿苑已经九点。五月中旬,正是红柳开花、罗布麻花绽放的季节。在广袤的塔里木沙漠,先是微风中飘来阵阵清香,然后眼前一亮,只见云霞耀眼,有粉红,有碧绿,有蓝紫,目不暇接。

这里的风,这里的沙丘,这里的色彩,实在无法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联系在一起。可是,分明又置身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翻过几座沙梁,便进入了郁郁葱葱的罗布麻滩。这里的罗布麻长势密而高,枝条丰满,绽满粉红色花朵。偶见几丛红柳,缀着蓝紫色花穗,被簇拥在粉红色海洋中,于是,色彩更加丰厚。罗布麻滩一直延伸到孔雀河畔。繁忙的蜜蜂在花丛中飞上扑下,没有一点荒凉寂寞的感觉。真想不到荒漠之中会有如此美妙之地。我徜徉在花海中,如痴似醉。

忽然听到一声哨响,只见一位头戴草帽的放鹿姑娘,骑着一匹白马,手持红柳条从我面前斜穿而过。接着,一百多只鹿崽,欢蹦乱跳地跨过小沙梁,向孔雀河奔去。小鹿们线条优美,步态轻盈,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小朋友。它们很快就钻进罗布麻丛不见了。

我顺小路来到吴场长的办公室,自我介绍是31团的,顺路参观一下。吴场长满口答应,并让我在食堂吃饭。鹿苑的杨师傅是个老农垦,还向我介绍了鹿苑的情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批复员转业军人和支边青年在塔里木盆地垦荒时,经常发现三五成群的野鹿,后来他们就称这些鹿为马鹿,在动物学上应该叫麋鹿。以后,人们发现农作物成熟时,这些马鹿经常在农场出现。起初,人们先是敲锣打鼓吓唬它们,时间长了,向空中鸣枪它们也不怕了。于是有两个有心的支边青年,踏着鹿的脚印,辨别出怀孕母鹿的足迹,便跟踪追寻,发现罗布麻开花时,正是母鹿产仔的季节。他们在罗布麻丛中的红柳圈中,捕到了十几只出生不久的小鹿仔,尔后,用玉米粥和牛奶饲养。小鹿们渐渐长大,经过人工悉心饲养,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两千多头(包括已出售的),每年可产上好的鹿茸一千七百多斤。那第一个养小鹿的人,便是现在的吴场长。

我随杨师傅来到圈舍,里面有五六十只一米多高的公鹿。这些公鹿毛色土黄油亮,个个头上晃动着枝叉匀称的毛茸茸的大鹿角。它们十分友善,见了来人打着响鼻,有的舔来人的手和衣服,有的还凑过来蹭痒痒。杨师傅说,公鹿每年四月长第一茬茸,五月下旬就要采茸。在鹿茸生长期公鹿是很本分的,互相之间不打斗,若看到穿花衣服的女同志来到圈舍,还会三三两两地围上来又是舔手又是蹭痒。有的公鹿还会在水塘边对着水面照看自己臭美。到了发情期,有些雄壮的公鹿成了“鹿霸”,不仅争妻霸妾,有时看到穿戴邋遢的人进圈还会抵上几下。原来,马鹿是一种很有灵气的动物。

我跟着杨师傅又看了产仔的母鹿。午饭的时候,杨师傅带我到小食堂。鹿苑的饲养员、放鹿员、销售员加在一起有十四五人,都在这小食堂开饭。我和杨师傅各自买了饭,刚坐下,见一个戴草帽的姑娘也过来了。她就是我刚才见到的放鹿姑娘。她说:“杨师傅,今天你来客人啦?”

“不是我的客人,他是31团的,来参观的。”

我看到她买了一个白菜汤,就把我买的红烧肉一推说:“一起吃吧。”

她不客气道:“那好啊。你是北京人吧?”

我说:“你怎么知道?”

“那还用问,听你说话呗。”

这时,她摘掉了草帽,我这才看清她是一个非常俊俏的女孩,只不过大漠的阳光、风沙使她细嫩的皮肤变成了古铜色。我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对,是在电视上!”

杨师傅说:“你说对了,她就是那个养鹿模范北京支边青年林丽霞,她的先进事迹曾多次在《新疆军垦》、《新疆日报》上报道,也录过电视新闻。”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望着她,她却不好意思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杨师傅说,她是1965年第一批北京支边青年。

同类推荐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 杜牧诗选

    杜牧诗选

    《杜牧诗选》: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特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粹参与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时至今日,诗词在海内外仍拥有大批爱好者:自发成立的众多业余创作团体,大量的相关读物,为数众多的诗词网站,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种古典形式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本书是对《宋词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数十年对宋词的研究,最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经典宋词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宋词爱好者参考使用。
  •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

    本书能为读友提供一条了解中国诗歌体律常识的捷径,让读友在最短时间内鸟瞰我国诗词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本书可供古典文学爱好者、文艺工作者、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大中小学生及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广大读者使用。并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值得终生典藏。
  •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热门推荐
  • 逆天系统之杀戮大帝

    逆天系统之杀戮大帝

    [火爆爽文]逆天系统,无敌神功,逆天崛起,诛邪伐圣。
  • 齐鲁社

    齐鲁社

    山东省最大的交友平台,我们不是黑社会,我们是齐鲁社,我们没有不接的战争,齐鲁社等你。。。。
  • 王子的复仇罂粟公主

    王子的复仇罂粟公主

    她曾是高贵无比的公主,但是13年前一场噩耗毁了她。而她却在那场意外中看见了他,因为在那场意外中,她看见了他,将心中的仇恨全部推向了他,13年后,她的强势归来,却给了他怎样的震撼?一场场的意外,王子的痴情,公主的强势。却又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震撼!【本文群号476345640】
  • Wessex Poems and Other Verses

    Wessex Poems and Other Ver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颜粉骨

    玉颜粉骨

    叶落而惜秋,曼珠沙华,开在冥河两岸的地狱之花,混沌人生血染长衫,该爱?该很?莫入凡尘,谁又能逃开命运的牵绊那一年,她是神之女,他是误入院苑的淘气包,天意使她的世界多出了令一道色彩,三生石上他执起她的手刻下缘定三生的名字,两人的缘分却止于于此九重天宫上,她是天帝胞弟的徒儿,他是她师父的孩儿,倍受宠爱的他却偏偏爱上了冷傲清高而高雅的她,三百万前的一场混战斩断了情丝,他们之间终究还是一场泡影,犹如梦境一切皆空黄泉路上,奔跑在火红花海的身影,牵起她稚嫩的小手,“我娶你做媳妇儿。”究竟是童言无忌,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倾尽一世年华最终只剩一地疏影斑驳,望尽一世繁华最终只是一场浮生若梦,又是谁执了她的手?
  • 夜刑者

    夜刑者

    出新书了,〈超龄人〉希望还有人支持,不敢给什么保证,大家如果觉得还可以看,那就来看看
  • 武道沧桑

    武道沧桑

    曾经的守护者血脉被世人遗忘,黄金盛世的开启,究竟是劫难?还是机遇!一个身怀守护者血脉的少年是如何镇压一切敌,异族入侵,天尊喋血,敢问世间是否真有仙?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且看小于作品《武道沧桑》!
  • 圣职者异世传

    圣职者异世传

    一热爱DNF的热血玩家,一场电器引发的灾难,看主角如何为那些饱受欺凌的可怜人撑起一片天!执掌正义!与裁决!“我是行走在黑暗中的圣光,因为光明需要利刃!”——法瑞尔.尼古拉
  • 七星帝君

    七星帝君

    这是一本异世界生存手册。这是一名特工,在没有异世界的记忆情况下,凭借着自己的生存本领,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另外一个时空真实发生,切勿模仿!
  • 娱乐大主播

    娱乐大主播

    醉生梦死的大学生张鹏被一个残次品主播系统带入一个被重塑的世界,在坑爹系统的威逼利诱中成为了一个火速成长的传奇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