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3100000008

第8章 中国奇迹之谜(3)

日本在特殊的政治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条件下,找到一个产业迅速崛起的强国方程式,那就是通过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同时采取李斯特的理论对特定产业进行保护,这样在自己产业做大的同时又不断输出产品到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同时日本的市场高度封闭,使得西方国家的产品难以打进日本市场。应该说日本崛起的条件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美国心甘情愿的“输血”和让步,任何一个国家在当今世界都不可能实现“吃白食般”的崛起。

日本的崛起不仅有本国人民的努力,也包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包围中国和苏联的算计,特别是美国力图促成在红色中国周围繁荣的小经济体遍地开花的假象,诱使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幻想。而远离美国包围圈的菲律宾,尽管二战以来一直完全效仿美国的自由市场和多党竞争之民主形式,但是直到今天,这个国家仍然身处后进国家和失败国家之列,这充分证明了日韩模式是不可被完全复制的。

而排除了上面的可能,也就是说单纯的自由贸易可能造成国民经济完全被西方强国、跨国企业集团和国际金融集团控制,成为西方资本的附庸国;而单纯的幼稚产业保护可能导致的是无法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尤其是无法同西方国家发生联系并通过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真正地自强复兴;而试图综合李斯特和斯密的强国方程式,既实现广泛的贸易保护,又大量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毕竟天下没有白食可吃,而且强者总是试图控制弱者并将其经济产业链条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使其成为经济殖民地而被牢牢锁定在西方跨国集团的利益链条上。那么中国在其经济起飞的30多年间又是如何杀出重围,在短短的时间内出乎意料地成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世界技术强国的呢?

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20世纪90年初开始面临非常特殊且复杂的国际环境: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扩展使全球产业面临重新分工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的全新局面;另一方面,资本的全球流动正在寻找便宜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新生产基地。一个人工、土地相对便宜并且具有丰沛熟练劳动力的国家就会在这场空前的跨国资本争夺战中取得有利地位。1993年,中国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1∶5.8调整到1∶8.28,此后十来年中国官方的人民币汇率都紧盯美元,直到2006年方允许其浮动升值。这是中国抢占全球化先机的最重要布局,使得当时流向东南亚国家的外资转而大幅度流向中国,此后,这样的资本流向再也没有改变过。20年后,中国羽翼渐丰,成了全球外资投资的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世界工厂。可以想见,没有中国精英的精心布局,中国经济狂飙突进、席卷全球的局面是绝对不可能凭空出现的。

高速经济增长首先就必须依靠资本的流入和有利的生产要素结合。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铺垫,中国实际上已具备了一切高速发展的条件。而就在这时,一个具有强大组织能力的中国政府在职能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前的全能主义政府转变成为一个管理调控经济的政府,从一个无所不包的干预一切的政府转变成为一个开动最大能量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政府,从一个计划一切经济活动的政府转变成为一个开始尊重经济系统本身规律的政府。再加上毛泽东时期的制度遗产,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沛的、具有初级教育水平的熟练劳动力、土地和产品价格的比较优势,中国为一场现代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超级赶超创造了一切有利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在中国入世前夕,世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发出对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恐惧言论,并预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会崩溃。但历史最终证明世界舆论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不是中国的经济崩溃了,而是中国的经济机器以狂飙突进的速度碾碎了其他与中国类似比较优势国家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的强大能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其最终代价是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欧洲国家与中国类似阶段的产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被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扩张浪潮所吞并,纺织业和机电业的所有生产几乎完全转移到中国来了,而欧美的重型机械制造业在2000年以来也加速转移到中国。凡是与中国制造业相冲突的国家都被中国的产业所吞并。于是,在入世后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低、中、高的各级产业都在中国出现了全面突破的景象,中国不仅完全占据低端和中端产业的生产,也以极快的速度向高科技领域、新技术和新能源领域里挺进。后者在2008年世界金融大危机后更显突出。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既异于单纯的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主义理论,也异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同时也明显不同于日韩的单方面吸取自由贸易的好处、同时封闭国内市场的东亚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模式,但同时中国的成功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亚当·斯密、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和日韩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模式的综合优势。

中国的成功实质是中国加入全球化的成功,是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成功,也是全球化本身的成功。中国在最大限度上利用了比较优势理论,根据国内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将全球制造业悉数挪到中国最发达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如,到2003年,珠三角已形成了5万家零组件的产业聚落,而长三角则形成6万家零组件的产业聚落,而同期日本东京都大田区的零组件供货商只有8千家。全球产业在中国形成了经济史上的最大聚合,这是中国利用自由贸易的一次伟大成功。

同时,中国又并非单单采用幼稚产业的保护理论,而是实行了一种开放中的保护、保护中的竞争、竞争中产业的做大做强。对于一些重要产业和事关国家整体工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领域,中国更多强调的是开放,大力鼓励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不让外资的力量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通过开放中的广泛引进和接触,通过贸易合作和工业合作中的技术溢出效应,中国迅速缩小了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管理水平、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准之间的差距。

中国对国内的相关产业也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时期的(短期)保护,用国家的力量大力促进核心工业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水准,充分培育了国内核心工业产品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保护后,国企、民企和外企站在同一条起跑线进行充分的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使中国市场弥漫着空前的竞争气氛。

这种开放中促进保护,阶段保护后又刺激强力竞争模式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尽情演绎和发挥。这种对部分核心产业采取国家保护和补贴,在一定时间段后放手促进充分竞争;这种对外资的广泛利用,但同时在关键核心领域又鼓励中外合资,使得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有别于单纯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比较优势理论、重商主义理论和国家主导性资本主义模式的“中国全球化道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比较优势,进行阶段性幼稚产业的重点保护,但是却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和更加重视竞争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由于世界各国企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和日韩企业已经根据产业聚合效应大量聚集在中国重要的产业群聚地带,而且随着产业的群聚,跨国公司的研发基地也集中在中国,这使得中国不仅充分享受到了技术外溢和技术扩散的好处,同时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张使中国本身的研发实力以更惊人的速度得到提高,中国不仅成为低端产品和中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也以极快的速度成为高端产业的世界研发中心。中国发展的模式就其速度和成就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亚洲最成功的模式——日韩模式。

中国特色的增长优势

许多发展中国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努力久久难以奏效,长期被排斥在发达社会之外,其通常存在的障碍可被解释成:贫困的恶性循环,在进入工业化过程中,穷国很难解决提高资金积累率问题;小国劣势,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内战、持续暴乱、政府更迭频繁、外来者入侵等,使投资者因风险太大望而却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不利的国际环境,包括国际贸易障碍,与发达国家进行的不平等贸易;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能力不足。试想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自身资本积累能力低、政局不稳、合乎要求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稀缺、国内市场狭小等情况下,国际资本恐怕很难成为国内资本的替代,这类国家往往被认为是“无望”的落后国家。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固然存在着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然而发展经济学认为的诸种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构成威胁的障碍在中国并不存在。

1.积累率高。中国的高积累率在低收入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执行过共10个“5年计划”,有4个时期的积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30%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民收入中,中央财政收入及相应用于积累的财政支出比例持续下降。然而,整个积累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1984年以后连年高达35%左右,成为60年代以来积累率的最高时期。这段时期的高积累与前30年有不同含义:如果说以往是靠中央集权维持的“强迫储蓄”的话,那么,现在“自愿储蓄”则占相当高的比例。可以比较放心地认为,无论中国体制改革推进的程度如何,中国不会陷入储蓄率过低这种经济发展的常见困境之中。

2.潜在的人口大市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的确比中国高出不少,但财富的源泉在于创新,在寻找新市场、新热点上,国际资本的第一视点还是中国。实际上,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的时间已经很久。但前几年关注的焦点更多是把中国当做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财富巨头们关心的是如何发掘、启动市场,如何占领市场先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依然非常强劲,而且,随着中国于2001年底入世,其经济已全面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已经从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变成了潜力依然很大、前景特别光明的现实市场。中国有近13亿多人口,现在一部分人的收入明显提高,住房、旅游、教育、日常消费等各种需求日益趋旺,市场建设也越来越规范发达。如果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唯有中国到处都是建筑工地,这证明了中国目前的基本经济建设非常兴旺发达。

3.经济发展动力很强。中国传统较强的发展动力(表现为“过热”的投资欲望)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体制现象,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强劲动力显然不能仅用体制因素加以解释。近些年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只有不到10%是国家预算内投资,其余的均为市场导向性很强的各类贷款、自筹资金和外来投资。那些基本上游离于原来计划体制外的经济主体表现出极强的增长欲望,如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个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成就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赏,处于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在寻找投资机会,以至于在某些投资过热时期,政府不得不对这种动力有所约束。

4.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丰富的资源已逐步得到开发,基础产业如粮、棉、煤、铁、石油、电力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些使中国经济具备较强的自主发展动力。早在改革开放初,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高达1400多亿元。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倾斜和投资结构改善,已使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运输邮电业等国民经济瓶颈产业大大得到缓解。经过近30年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建成投产了一批大中型骨干项目,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在传统工业得到改造和加强的同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光电子及光机电一体化工业、生物医学制品工业、核电及新能源新材料工业、生态和环保工业、精密仪器表制造工业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有了长足发展,并已在整个工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5.科学技术和管理能力较强。中国的教育普及率及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低收入国家中是名列前茅的。2011年底,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1%,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70.4%。中国现仅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的人员就有960万人,全国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有5700个。中国科学技术能力不仅表现为人员多,而且表现为研究和开发能力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外层空间开发技术的国家之一,是少数在南极建立永久性观测站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应用技术开发能力也较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有力地冲击着全球。继1983年美国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后,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都纷纷着眼于21世纪的战略计划。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元老级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中国著名的“8计划”就是在这一世界大背景下问世。紧接着,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金桥工程等的实施,高新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不断地加强与完善,为中国工业整体科学技术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实用经济法

    实用经济法

    本书将经济法管理领域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设计成项目形式,具体有:指出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设计投资备选方案;制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等内容。
  • 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本书写作范围从企业家相关的概念、责任、素质、环境、团队、决策、权力等十五个方面论述,全面介绍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优秀、伟大的企业家的知识理论和实战案例。
  • 中国2014:改革升挡

    中国2014:改革升挡

    随着十八界三中全会公告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决定》的公布,中国新一轮改革已经开启。国人的关注点也由是否重启改革转变为如何落实中央的政策。根据这一特点,本书选取各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企业家,就其所从事的研究、行业献言献策。为了力求拨开改革的迷雾,推动社会将改革的道路坚定走下去。书中选取的文章尖锐而犀利的指出中国在各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学者、企业家思维力度之强,行文尺度之大,充分展现了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热门推荐
  •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笑魅众生

    一笑魅众生

    从张扬跋扈的月家小姐,到人人唾弃的反贼之后,她饱尝世间冷暖,五年后再度崛起,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那个人?
  • 魂武战天

    魂武战天

    少年陈东转世重生,魂武双修,身负战天九秘,要在那轮回大劫中争夺一线生机!战苍天,灭魔神,我有好剑一把,今日杀道成圣!
  • 轩辕大少都市戮魔

    轩辕大少都市戮魔

    刚完成sss级任务的轩辕龙翔回到都市,可没想到一件足以毁灭世界的事正在他的预料之外,慢慢地.......
  • 那些不曾发生的过去

    那些不曾发生的过去

    主角的青春时光。一段校园文学,一段尘封的往事。讲述一群所谓官二代,富二代的生活。爱情成真,生离死别。背叛与爱意交织,讲述那迷茫一代的情感生活。
  • 奇妙小百科(插图拼音读物)会冒烟的树

    奇妙小百科(插图拼音读物)会冒烟的树

    “奇妙小百科”是一套结合了科普认知与小故事的加拼音图谱百科丛书。它特别为2-6岁细节敏感期孩子设计。丛书目前包括地球的肚脐眼、蝴蝶仙子与飞蛾、螺壳里的月亮、尖顶瓶与贝壳、天上星星哪里来、突破世界的尽头、消失的夏天、会冒烟的树、月亮上的外星人城堡、古代的冰激凌、古代的冰激凌、小脚丫游世界十二本书。
  • 变革的村庄

    变革的村庄

    乡村曾经就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没人疼没人爱。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是其永远的代名词。乡村又像是一位母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都市在变。乡村也在变。生活的无奈、尊严的被践踏、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异化、生命的韧性、本真的崇拜与敬意……我们不仅看到了变革生活隐藏下的悲剧,也看到了含泪微笑之下的希望。
  • 天庭家教

    天庭家教

    在天庭教了一年书的秦天知道自己在下界的肉身会被毁,跳下返凡池下界,发现下界已经是三年后,自己的肉身已经是武校的一个挨打受气的苦逼孩子。在天庭都是抓住神仙随便打的秦天哪受得了这口鸟气?于是秦天除了继续教天庭神仙知识的活之外,又多了些比如帮美女治疗啊,开发身体什么的兼职。天庭也要学习科学知识!(QQ书友群595019340,欢迎进群交流!)
  • 良夫

    良夫

    一纸婚姻她成了众矢之的。嫡姐与庶姐的联手陷害只为她消失在众人眼中。娘家态度不明,婆家关系复杂,但为了心中的谋划,她还是披荆斩棘嫁给了他。可谁知丈夫却妻妾成群,家花不如野花香,她该何去何从?一切的谋划,她只为寻一段好良缘!
  • 无悔挚爱:一舞定终生

    无悔挚爱:一舞定终生

    执著的恋,永恒的爱。冰冷的世界,火热的拥吻。激情的拥吻,掩盖着一颗早已冷却的心,用什么来挽回我(你)对你(我)的爱......五年的时间消磨了许多,但我对你的爱从未减弱,五年后的今天你再次闯入我的心。不变的是你的无意,变了的确是我对你的意。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不松手。你累了,那这次换我主动,一定要等我,若丫头......-----慕寒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