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8800000025

第25章 自强不息,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5)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这样去做:不要等待你的机会出现,而要创造机会。一个只知道坐等着机会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结果自然始终与机会无缘。

都说机会时刻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要你肯伸出手,就会抓住机会。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人只是等待机会的来临,却从不主动地抓住它。并且他们总是怨天尤人,慨叹着命运的不公,疑惑着机会到底在哪里。不过,那些自信并渴望成功的人却不这么想,既使没有机会,他们也要创造出机会,因为创造比等待更重要。

哈默就是一个善于创造机会的人。哈默是他们三兄弟中最不听话但又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个人。就在哈默16岁的那年,他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蓬旧车,但标价却高达185美元,这个数字对哈默来说是惊人的。尽管如此,他仍然紧抓住机会不放,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两周以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还拥有了一辆车。

通过这次事件,使哈默明白了机会的重要,只有行动,才会抓住它,在哈默今后的人生中,他一直牢牢记住这一点,并不断地付诸行动。他从不坐等机会的到来,而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机会。

哈默自从1956年接管了经营不善,当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加里福尼亚的西方石油公司之后,开始热衷于石油开发事业。石油业的风险相当大,到哪里去才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呢?哈默的诀窍不同于常人,甚至有些怪僻,他专门在别人认为找不到油的地方去找油。

当时,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曾在旧金山以东的河谷里寻找过天然气,钻头一直钻到5600英尺,仍然见不到天然气的踪影。这个公司的决策者认为耗资太多,如果再深钻下去很可能是徒劳无功,难以自拔,便匆匆鸣金收兵,并宣判了此处的“死刑”。哈默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让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哈默以30%的风险系数、70%的成功概率,带着妻子和公司的董事们来到这里,在“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钻机。继续深探,结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钻进3000英尺,果然天然气喷薄而出。

后来,哈默又多次运用创造机会这一原理。他听说举世闻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亚由于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不少废井,便带领大队人马开往非洲,以“愿意从利润中抽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和在国王的家乡寻找水源”的投资条件,租借了两块别人抛弃的土地,很快又打出了九口自喷油井。

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一个业务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哈默本人也成为享誉全球的企业巨子。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这样去做:不要等待你的机会出现,而要创造机会。就像那个牧羊的孩子弗格森用一串串的珠子来计算天上的星星一样为自己创造机会,就像乔治·史蒂芬森在肮脏的煤矿马车旁用粉笔来算数学定律一样去创造机会,就像拿破仑在近百种不可能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出了成功一样去创造机会。要像战争或和平时期所有的伟大领导者一样,去创造出非常的机遇,直至达到成功。

对懒惰者而言,即使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毫无用处,而勤奋向上的人却能将最平凡的机会变为千载难逢的机遇。

敢于打破现状,获取新的人生

打破现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艰难,只要你敢于尝试,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决定,也许你的人生就有不一样的色彩。

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一天,我们都生存在压力与繁琐之中,也许会平庸地度过一生。

生活往往很难都是多姿多彩的,大多数时候每天都一样,生命的疲惫有时候很让人绝望。但是,还是不要恐惧生命、厌恶生活,试试换一个方式来生活、来体味生命,也许你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想法,你的人生也会五彩斑斓起来。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麦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他薪水优越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3万多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仁慈,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

这只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有美丽的同居女友,有亲友和快乐,但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他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一念之间,他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也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打小时候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孤独,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却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老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强暴。”但他成功了,4000多英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仁慈。

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住过几个破碎家庭;碰到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Faire”,被写为“CapeFear”。只是一个失误。

麦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个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想像不同的地方,麦克·英泰尔得到了什么?

其实,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虽然苦,虽然绝不会想要再来一次,但在回忆中是甜美的信心之旅,因为他战胜了恐惧更战胜了自己。

我们往往习惯了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们怨愤却又安于现状。

其实,打破现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艰难,只要你敢于尝试,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决定:今天就向老板请假,这个周末就去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旅行;找个空闲的时间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你的人生就有不一样的色彩。

一言以蔽之,勇于打破现状,勇于尝试,生活就会充满乐趣。

大胆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被一时一事所困,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一时间眼前一片暗淡,从此看不到希望和光明。

自我,往往就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并被这种习惯紧紧束缚着灵魂的故我。一个人如果不能突破这个故我,那么他就会在自设的“固执”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一个人如果被故我完全封闭起来,那么,他就成了一头拉磨的驴子,被圈定在磨道不停地转圈子,再也不能成为一匹天地间呼啸向前的骏马了。

英国作家莱辛的故事,你可曾听说?

莱辛年轻的时候曾非常喜欢拉封丹的寓言,喜欢他寓言中那华丽的宣叙和铺陈,喜欢他寓言中那小巧的诗意的装饰,所以,拉封丹的作品模式无形中就成了他创作的囚笼。因此,他常常为自己不能写出像拉封丹那样美丽的寓言而心中充满烦恼。

有一次,他躺在一个瀑布旁边,努力给自己正在创作的一篇童话寓言加上像拉封丹那样华美的诗意装饰。可是,他冥思苦想,斟酌推敲,最终却毫无所获。

迷蒙之中,他突然看到寓言女神出现在他的面前,微笑着对他说道:“学生,干吗要这样吃力不讨好呢?真理需要寓言的优美,可寓言何必要这种和谐的优美呢?寓言只要是诗人的发现就够了。一位不矫揉造作的作家,他讲的故事应该和一位智者的思想一样才对。”说罢女神消失了。

原来,他做了一个短暂的梦。然而,寓言女神的话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灵魂,从此他突破了自我,于是他的寓言更注重故事的简练和智者的思想与发现。终于,他成了一个有个性和独创精神的伟大作家,成了一个努力地把自己的寓言写成“神圣幻象的神谕”的人。

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作家的写作,可拿它来套用我们的生活却很贴切。

其实,我们往往不能突破的就是从始至终遵循的某种生活模式。生活模式的突破也就是一种自我的突破。当你陷入一种苦境地时,在你的内心里,如果首先突破了自我,那么任何一种不幸和打击对你的伤害就不会那么深重了。由此可见,只有首先点亮自己心中这盏灯,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在苦难和困境中才能为自己另寻一条出路。

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不要因为一时的遭遇而永远陷自己于烦恼之中。要勇于突破自我,走出困境,才能真正寻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

其实,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绊马索,你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而湮没在他人的灯光里。

同类推荐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分为八个部分,以好上司与“坏”上司的概述开始,指出职场之中决定下属角色的是上司;从“坏”上司身上学到职场生存之道,如听懂职场暗语,玩转心理学,在逆境中突破自我。掌握办公室的生存术等等。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是最了解的,你是否拖拉,你可以瞒过你的上司,瞒过你的同事,瞒过你的朋友或者家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否正在拖延的泥沼里挣扎,如果有,那么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打开这本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摆脱拖延,享受生活的轻松!
  •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立身于世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可以看成是关键时刻做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与态度。它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小到一个人日常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它既包括获取物质财富的绝妙策略,也包括对自我精神的完美塑造。可以说无数成功人士都是精于做人之道的高手,他们纷纷将成就归功于做人拿得起放得下的策略。
  • 人生要敢于奋斗

    人生要敢于奋斗

    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往前行,别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停下来,因为停下来你就会被淘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要敢于奋斗,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一切都需要通过我们的双手去争取。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自己也是自己最可靠的救星。
热门推荐
  • 天天营养百味:养胃菜品

    天天营养百味:养胃菜品

    对于现代职场人员来说,日常繁重复杂的工作可能会使部分的人三餐不定,饮食不均,长此以往很容易患上胃病。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胃呢?《养胃菜品》中所介绍的菜式可以尝试一下!书中的菜品食材简单,所花材料和时间也少,是日常工作繁忙的人员的上上之选,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到大家,让你在工作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胃,充满活力的身体!
  • 异地恋的那些事

    异地恋的那些事

    Iseeitmonster,Iseeitpain......我会拯救你…………因为我们约定好了我不会让你孤独,因为没了你…………我就没活下去的意义一场爱情不一定都是美丽的,其中的心酸………其实………很多………
  • 不轮回的爱

    不轮回的爱

    学校中的第一名总是因为各种毛病被老师刁难,可是聪明的她却不会想办法报复,而是安然接受,因为在她的想法中这种反应比报复更让老师头疼,这次便去打扫多少校园中恐怖流言的发源地——资料室,可这一去,这里成了她再也无法抛弃的地方……
  • 冷面总裁霸道爱

    冷面总裁霸道爱

    她叫言冰沫,因为生了一场大病醒来以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她的朋友,也就是km总裁秋季辰告诉她她的父母将她交给了他照顾,原以为父母托付的人定是与她关系很好,可是为什么她却总是很怕他,而也他总是禁止她跟别的男人来往。他开始抱她开始吻她。她以为他是喜欢她的,刚要拒绝他却告诉她他不喜欢她而且他是有女友的。她相信了,最终却是被他一次次占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魂溟

    魂溟

    刃,划破的脖颈,流下的血液,是恶。剑,刺穿的喉咙,横飞的头颅,是罪。那一日,被冠上弑师之名,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开拓者之梦

    开拓者之梦

    在外星联盟入侵的未来,一座代表着权利,希望和未来的六芒星大楼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天真的乡下小子,带着满腔的热情出现在大楼之中……“您好,我叫云牛……”
  • 一曲仙魔乱

    一曲仙魔乱

    一曲天地清,一舞动苍生。谁道修仙路无情,伏羲琴一曲,化作绕指柔,为你不惜抛弃苍生。肝肠寸断,倾世一舞,还望君莫忘。剑指天涯,屠戮天下。苍生泪,不及你红颜一眸。若有来生,我还持剑为你斩断三千愁肠。
  • 茉莉灵女

    茉莉灵女

    她,五岁便成为了“孤儿”,养母离世前留给她一个储物戒,她励志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从此她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并寻找自己的血脉家族。从此后,复仇成了她最大的目标,她要手刃仇人!家族护她,因她而复兴,她曾言:伤她至亲至爱之人,她便让其生不如死;害她至亲至爱之人,她必灭其全族!
  • 梦回大明

    梦回大明

    一个现代平凡女子,却怎么也料不到,有朝一日,会穿越到弘治朝,意外发现这位冠绝古今的帝王,竟是自己的“梦中情人”!金銮殿上一语惊人,她才华微露,却已成为太学院第一位女学士;卷入谋杀案,被拐妓院,反而在京城掀起了美容热潮。英俊无双的七王爷被她深深吸引;绝顶锦衣卫高手也偷偷暗恋于她……乾清官内,作为皇子讲读的她,斗智斗勇收服了小魔王一一两个幼皇子,同样,也收服了皇帝的心……
  • 好小子在校园

    好小子在校园

    他本不该来到这个世上,只因,机缘巧合,他有幸做了一次苦旅。当今生来世如过眼烟云,支撑他的巨大动力源于自然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