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听了这话,不由得一呆,自己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陈轸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引起了昭阳的注意,于是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将军如果还有疑惑,我给将军打个比方您就明白了。据说以前楚国有一个贵族,家中举办祭祀祖先的活动,十分隆重,家里的门客忙碌了好久,操办这件事。等祭祀活动办完了之后,这个贵族赏了一壶酒给这些门客,作为辛苦这么久的慰劳。一壶酒虽然不值几个钱,但这是祭祀时供给祖先的酒,祭祀结束后散给众人,谁能喝到,意义非凡。门客们聚在一起商议,都说这壶酒大家如果一起喝的话实在太少了,每人恐怕连半口都分不到;可是如果只由一个人来喝,倒是绰绰有余,可以好好享受一番。于是门客们一致同意,大家举行画画比赛,每人都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谁就喝这壶酒。接着门客们就开始比赛,大家都画了起来。门客中有一个擅长画画的人,运笔神速,不一会儿就已经画好了。这个人十分得意,一只手把酒壶拿过来,刚要喝酒,看到别人还都只画了一半,于是另一只手又拿起笔,嘲笑其他人说,你们画得太慢了,等我给蛇添上几只足,你们只怕还画不完呢!说着就开始给蛇画足。然而这个人的蛇足还没有画完,另外一个画画也很快的人就画完了。这个人跑到第一个人身边一看,冷笑一声,一把夺过酒壶,对第一个人说,蛇本来是没有足的,你非要画上足,那这就不是蛇了。真正的蛇我已经画好了,这壶酒该是我喝,说着对着壶嘴就喝起酒来。第一个人目瞪口呆,可是这是他自找的,怨不得别人。
昭阳听了这个故事,若有所思,没有说话。陈轸继续说道,将军您现在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您率楚军击败了魏军,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现在大军逼近齐国边境,齐国人无不震惊害怕。可以说将军您建功立业,已经到了巅峰,回国后接受上柱国的官职,正好合适。如果您不肯收手,非要继续攻打齐国,一来将军虽然能征善战,齐军也有良将,胜败尚未可知;二来即使将军获胜,回国之后也不会得到比上柱国更高的令尹官位,这不是白费力气吗?而且您取得了足以得到令尹官位的功劳,只会让现任的令尹感觉受到威胁,他肯定会在楚王面前进谗言,说您的坏话。到时候您的功劳不仅得不到封赏,只怕还会给您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说您继续进攻齐国,实在是画蛇添足,就像我故事里所讲的那个门客一样啊!
昭阳听了陈轸的一席话,如梦方醒,起身再拜,向陈轸道谢,并说道,先生您的一番话,惊醒我这个梦中人,真是金玉良言啊!我不会忘记先生对我的恩德,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您。说罢,昭阳就下令三军拔营,启程回国了。就这样,陈轸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强大的楚军,不再进犯齐国边境。
点评:陈轸的谋略口才,都是十分出色,他用片言就可以令不可一世的楚军退兵,靠的是两点:一是深刻把握楚国大将昭阳的个人利益之所在,给昭阳讲清了他自身的利害关系,讲明白了过犹不及,应该适可而止的道理,从而让他主动退兵;二是用形象生动、含义隽永的寓言故事,将道理说得淋漓尽致,使昭阳易于接受。在现实中,我们做事说话,要达到目的,也要学习陈轸的这种策略,认清利益之所在,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个利害关系表达出来,让别人接受。
七十五、陈胜鱼帛狐鸣
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号为始皇帝。秦政残暴,民不聊生,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统治更加暴虐,大规模的起义已经是呼之欲出。
阳城人陈胜,年轻时做雇农,替人耕种田地过活。劳作间隙,众人都忙着喝水乘凉休息,只有陈胜惆怅徘徊良久,对众人说,以后如果有谁发迹,享受荣华富贵,可不要忘了今天的这些穷哥们啊。众人都笑他痴心妄想,说你一个雇农,哪里会有什么富贵?陈胜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秦二世即位之后,征发天下穷苦人至渔阳戍边,陈胜也在其中。这一支九百人的队伍出发之后,长途跋涉,十分辛苦,走到大泽乡的时候,恰逢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无法通行,估算时间,肯定不能按时到达了。按照秦朝的法律,戍边队伍不能按期到达,一律斩首,而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不管众人死活,只顾每日饮酒。于是陈胜就和此次同行结识的好友吴广暗中商量,两人都认为,眼下逃亡是死,起义造反,最多也是个死,既然都一样,不如放手一搏。陈胜说,天下人受秦朝暴政之苦已经很久了,虽然目前还没有造反的,但暗流涌动,人心早已开始思变。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本来不应该继承皇位,应该继承皇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为人仁厚爱民,多次劝谏始皇帝不要太过残暴,因此不得始皇帝的欢心,把他派到边境带兵,远远地支开了。始皇帝临死本来是要扶苏即位的,听说是秦二世勾结赵高、李斯等人,矫诏杀了公子扶苏,他才得以即位。天下百姓都知道公子扶苏贤德,却并不知道他已经死了。另外,楚国大将项燕历来颇得民心,过去立过不少大功,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楚国被灭的时候,项燕不知所终,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逃跑躲藏起来了。我们如今不妨诈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以此为号召发动起义,肯定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听了,非常赞成。二人计议已定,就去占卜。
为他们占卜的是戍卒中的一名老者,他这几日暗中观察,早已猜了个八九分,于是对陈胜、吴广说,你们要做的事肯定能成,能建立功勋。不过你们还应该再向鬼神卜问一下。陈胜、吴广听了之后很高兴,商量说,向鬼神卜问,其实不过是让我们想个办法收服人心罢了。于是二人商量一番,吴广去找来一块丝绸,用朱砂在上面写了三个鲜红的大字“陈胜王”。正好有人用网抓鱼来吃,吴广趁人不注意,把丝绸放进了鱼肚子里面。戍卒们买鱼来吃,剖开鱼肚子清洗,却发现了这块帛书。众戍卒都不识字,请识字的人来一看,却是“陈胜王”三个字,大家都感到奇怪。当天晚上,吴广悄悄潜入营地不远处的破庙之中,点起一堆篝火,用竹笼罩住,火光跳跃闪烁,影影绰绰的,就好像鬼火一样。吴广又学着狐狸的声音叫了几声,再拿腔捏嗓,低声叫道,大楚兴,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都惊醒了,望见远处闪烁的鬼火,听见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都吓得心惊胆战。第二天白天,戍卒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此事,陈胜从旁经过,大家就都闭嘴不说,等陈胜走过,大家又都在他背后指指点点。陈胜、吴广知道计谋已经成功,不由得暗暗好笑。
陈胜、吴广见人心已动,知道事不宜迟,就计划动手。吴广是戍卒中的小头目,历来爱护众人,深得众人爱戴,于是由他先寻个动手的由头。吴广趁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故意到他俩眼前,大声谈论要逃跑的事,想要让他们责打自己,好激起众怒。两个军官听了吴广的言论之后,果然暴跳如雷,一个拿起竹板就抽打吴广,另一个干脆把剑都拔了出来。戍卒们见平时最得人心的吴广受到这样残酷的对待,都义愤填膺。吴广见时机已到,猛然跳起,一把夺过军官手中的剑,陈胜也冲上前来帮忙,夺下另一名军官的剑,二人用剑把两名军官当场砍死。随后,二人将九百名戍卒召集起来,陈胜就向大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陈胜说,兄弟们,我们从家乡千辛万苦走到大泽乡,却遇上了这场大雨,无法继续前进。按照目前的律法,戍卒错过到达的日期一律要杀头,就算到时候不杀我们,戍边而死的人十个当中也有六七个。男子汉大丈夫,不死就罢了,要死就要留下不朽的英名!那些王侯将相,难道他们有天生的贵种,我们天生就该贫穷下贱吗?
这一番演说动人心魄,戍卒听得群情激奋,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命令!大家砍下树枝作为武器,在竹竿上绑上几片破布作为旗帜,露出右臂为标志,设立了祭坛,用两个军官的人头祭奠上天,宣誓起义!说也奇怪,起义的祭祀仪式刚一结束,一直连绵不停的大雨竟然停了,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一道彩虹挂在天边。众人见了,都说是好兆头,军心大振。于是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率起义军攻打大泽乡,一鼓而克。
打下大泽乡之后,陈胜、吴广率军又攻打蕲县,也顺利攻下。随后起义军挥师东进,连下数城,实力也不断发展壮大。等打到陈县,起义军已经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士卒数万人。起义军攻打陈县,陈县长官不在,只有副官率守军抵抗,结果敌不过起义军,副官被杀死,陈县被攻克。
占据陈县之后,陈胜、吴广召集当地有头有脸有身份的人聚会,众人都对陈胜说,将军您披坚执锐,提倡首义,顺应上天的旨意,讨伐无道的暴秦,重新恢复了我们楚国的祖宗社稷,功劳之大无与伦比,应该做我们的王。于是陈胜自立为王,建国号为张楚。
大泽乡起义的消息风传天下,各地受秦朝暴政之苦的人听了之后,纷纷杀死秦朝的地方官,起义响应陈胜,轰轰烈烈的秦末大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
点评:鱼腹藏帛、篝火狐鸣这一套,是中国人玩了几千年的老把戏了,其肇始者就是陈胜吴广,其中奥秘无非是利用人民的愚昧无知,迷惑人心,进而建立威信。其实这一招不算什么,陈胜吴广真正厉害的,是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声。这才是真正的借力打力,争取人心。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计谋,说穿了不值一提,但运用得当,还真是管用。
七十六、郭嘉遗计平辽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吕布、袁术、公孙瓒等人先后覆灭,刘备敌不过曹操,逃往南方刘表处,北方只剩下两大势力——曹操和袁绍。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实力雄厚,而且袁绍出身名门,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支持者很多。不过,袁绍的客观条件虽然优越,自己的主观条件却不怎么样,他本人看上去威严,实际上没有什么见识,干大事的时候胆子小,瞻前顾后,却很容易被一点点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贪得无厌。而曹操虽然实力不如袁绍,但却是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所以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大获全胜。
曹操在官渡获胜之后,乘胜追击,又在仓亭再次打败袁绍。袁绍受不了接连失败的打击,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袁绍一死,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婿,袁谭、袁尚、袁熙、高干不仅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为了争做继承人而自相残杀,曹操逐个击破,先后消灭了袁谭、高干的势力,袁尚、袁熙料想自己抵挡不住曹操,就向北逃窜,投奔少数民族政权乌桓。
乌桓地处北方大漠,气候险恶,不易征伐,曹操手下的谋士和将领大都认为劳师以远,是兵家大忌,而且南方还有刘表威胁曹操的大本营许都,不如暂且收兵。只有谋士郭嘉一人力主继续追击,郭嘉认为,刘表为人虚名无实,难成大事,即使有人建议他偷袭许都,他也不会采纳。乌桓人自以为地处荒漠,别人难以进攻,肯定不会做打仗的准备,曹军出其不意,定能一鼓而克。曹操听从了郭嘉的意见,不辞辛苦,继续向北进军,果然平定了乌桓。袁尚、袁熙二人于乱军中逃往辽东,打算托庇于辽东太守公孙康。
然而在北方大漠用兵,风沙侵袭,十分辛苦。郭嘉随军出征,水土不服,染上了重病,只能留在半途养病。等曹操平定乌桓之后回来,郭嘉已经不治身亡。曹操见郭嘉已死,大为悲痛,旁人对曹操说,郭嘉临死时曾留有书信一封,称如听从信中所言,辽东也可以平定。曹操拆开信自己看了,嗟叹不已,随即将信收在自己身边。别人都没有看到信中的内容,不知其意。
第二天,夏侯惇等将领一齐来见曹操,向曹操建议攻打辽东。他们认为辽东太守公孙康一向不服曹操的管辖,目前袁尚、袁熙又引败兵去投奔他,两股势力合在一起,久后必为祸患,不如趁现在一鼓作气,平定辽东。曹操听了众人的建议之后说,辽东当然是要平定的,袁尚、袁熙也一定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不过用不着各位动手,咱们就驻扎在此地稍等几天,公孙康自然会把袁尚、袁熙的首级送来,作为见面礼归顺我们。众将听了,都觉得只需在家中坐等,敌人的首级就自动送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曹操坚持自己的看法,众将只能暂且退去。
再说辽东公孙康,听说袁尚、袁熙要来投奔自己,心中不安,暗自召集自己的部属开会,商量对策。有人说,当年袁绍实力强大的时候,常常有吞并辽东的意思,只是没腾出手来,如今袁绍已经败亡,袁尚袁熙损兵折将,无路可走,才投奔我们,必定不是真心,只怕他们是暂借辽东休养生息,久后必定要谋害主公,鸠占鹊巢。如今曹操已经平定北方,我们肯定无法和曹操争衡,不如假装收留二袁,赚他们进城来好好款待,在席间安排刀斧手,斩二袁之首,献给曹操,曹操必定会厚待我们。公孙康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说以现在的形势,如果曹操对我们不肯相容,借率军追击袁尚袁熙,顺势要来攻我辽东,那我们又不如收留二袁,作为对抗曹操的帮手。听了公孙康的话,又有人献计说,那就不如暂且收留二袁,然后派人去打探曹操那边的动静,如果曹操大兵压境,我们就和二袁并力抗曹,如果曹操没有要来侵犯我们的意思,那就杀了二袁,归顺曹操。公孙康采纳了这个意见,当下计议已定。
不久袁尚、袁熙就到达辽东,求见公孙康。公孙康依照原定计划,安排袁尚、袁熙在馆驿休息,自己却推说有病,暂时不见二袁,同时派人去打探曹军的消息。袁尚、袁熙住下之后,二人日夜秘密商议,认为辽东颇具实力,自己现在实力损耗殆尽,必须依靠公孙康,等到在辽东经营几年,养成气力,不妨杀公孙康而夺其地,然后凭借辽东的实力,逐步谋划,恢复过去的地盘。二人自以为得计,公孙康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却回来了,说曹操屯兵易州,按兵不动,并没有攻打辽东的意思。公孙康听了大喜,马上召见袁尚、袁熙。袁尚、袁熙还以为公孙康终于肯接见自己,当即前去,并无疑心。到了公孙康处,袁尚、袁熙见空着的座椅上没有铺坐垫,辽东天气严寒,座椅不铺坐垫哪里能坐?袁尚就对公孙康说,希望能给铺两个垫子。公孙康冷笑一声,说道,你们二人的脑袋马上就要去万里之外的地方了,还要坐垫有什么用?袁尚、袁熙大吃一惊,不知该如何是好。公孙康急令左右下手,两厢里刀斧手一拥而上,将袁尚、袁熙拖出去斩了首级。公孙康命人将二袁的首级装在木盒里,送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