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6700000017

第17章 公元1908年4月至6月(清朝光绪三十四年三月至五月)(5)

1932年冬临终前,自挽一联: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后召来学生董健吾,托他将一笔钱捐给“中国互济会”,作为自己交纳的最后一次党费。

相关链接

今日之中国,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于上,列强束胁于外,国民怨讟于下,如半空之木,复被之霜雪;如久病之夫,益中以沴疠,举国相视,咸儳然若不可终日。

志行薄弱者,袖手待尽;脑识单简者,铤而走险,自余一二热诚沉毅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审所适。问中国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

此问题亦何难解决之与有。今日之恶果,皆政府艺之,改造政府,则恶根拔而恶果遂取次以消除矣。然则孰能改造之?曰:惟立于现政府之外者能改造之。立于现政府之外者为谁?其一曰君主,其他曰国民。

夫为君主者,必无欲得恶政府而不愿得良政府之理,此为人之恒情。此恒情不以同族异族之故而生差别也。虽君主毅然欲改造政府,然必有待于国民,然后改造之实乃可期,夫故不能以此业责望于君主。夫既已知舍改造政府外,别无救国之图矣,又知政府之万不能自改造矣,又知改造之业非可以责望于君主矣,然则负荷此艰巨者,非国民而谁!吾党同人,既为国民一分子,责任所在,不敢不勉,而更愿凡为国民之一分子者,咸认此责任而共勉焉。此政闻社之所以发生也。

前此我中国国民,于专制政体之外,曾不知复有他种政体,则其反对之之意思无自而生,不足为异也。比年以来,立宪之论,洋洋盈耳矣,预备立宪之一名词,且见诸诏书矣,稍有世界知识者,宜无不知专制政体不适于今日国家之生存。顾在君主方面,犹且有欲立宪之意思表示,虽其诚伪未敢言,然固已现于正式公文矣。还观夫国民方面,以吾平心论之,谓国民绝无反对专制之意思者,诬国民也;谓其虽有此意思而绝不欲表示绝不敢表示者,亦诬国民也。一部分之国民,盖诚有些意思矣,且诚欲表示之矣,而苦于无可以正式表示之途。本反对而成为默认,本欲为立宪政治之忠仆,而反变为专制政治之后援,是自污也。夫自污则安可忍也?此又政闻社之所由发生也。

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立宪政治非他,即国民政治之谓也。其第一着,当使国民勿漠视政治,而常引为己任;其第二着,当使国民对于政治之适否,而有判断之常识;其第三着,当使国民具足政治上之能力,常能自起而当其冲。夫国民必备此三种资格,然后立宪政治乃能化成;又必先建议立宪政治,然后国民此三种资格乃能进步。政治团体,诚增进国民程度唯一之导师哉!我中国国民,久栖息于专制政治之下,倚赖政府,几成为第二之天性,故视政治之良否,以为非我所宜过问。其政治上之学识,以孤陋寡闻而鲜能理解;其政治上之天才,以久置不用而失其本能。故政府方言预备立宪,而多数之国民或反不知立宪为何物。政府玩愒濡滞,既已万不能应世界之变,保国家之荣,而国民之玩愒濡滞,视政府犹若有加焉。于此之时,苟非相与鞭策焉、提挈焉,急起直追,月将日就,则内之何以能对于政府而申民义,外之何以能对于世界而张国权也?则政治团体之责也。此又政闻社之所由发生也。

1896年冬。深夜。室外寒风呼啸,室内烛影绰约。二十一岁的杨度刚入大儒王闿运门下,师徒二人拥炉而坐。炉中木炭已烧成灰红,室温稍稍降了下来,寒气便即从窗棂门缝浸染进来。

王闿运爱怜地望着这个天资奇佳而胸怀壮志的弟子,良久,缓缓开口:

“吾有三种学问: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汝杨皙子欲学哪一种呢?”

杨度道:“求吾师为吾详解。”

王闿运道:“功名之学,顾名思义,是为功名而求学,学问是敲门砖石,功名是最终目的。从这门学问,不必深究圣贤的精义,不必力行做人的真理,功名到手,砖石尽弃,只需遵循权力场的潜规则即可。”

“诗文之学,乃以探求古今为学为人之真谛而设。或穷毕生之精力治一经一史,辨证纠误,烛幽发微;或登群籍之巅峰,览历代之得失,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或发胸中之郁积,吟世间之真情;或记一时之颖悟,启百代之心扉。总之,其学不以力行为终极,而以立言为本职。”

杨度道:“那么帝王之学呢?”

王闿运道:“帝王之学,以经学为基础,以史学为主干,以先秦诸子为枝,以汉魏诗文为叶,通孔孟之道,达孙吴之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集古往今来一切真才实学于一身,然后登名山大川以恢宏气概,访民间疾苦以充实胸臆,结天下豪杰以为援助,联王公贵族以通声息……斯时方具备办大事的才能。再然后,或从容取功名,由仕途出身,厕身廊庙,献大计以动九重,发宏论以达天听,参知政事,辅佐天子,做一代贤相,建千秋伟业;或冷眼旁观朝野,寻觅非常之人,出奇谋,书妙策,乘天时,据地利,收人心,合众力,干一番非常大业,以布衣为卿相,由书生封公侯,名震寰宇,功标青史。”

寒冬夜半,万籁俱寂。王闿运将一生心魂所系的志向,掷地有声地倾诉给心仪的弟子。杨度只觉振聋发聩,血脉贲张,几乎当即就决然以向帝王之学。尽管王闿运提醒,这门学问既不似功名之学稳当,又不似诗文之学清高,翻云覆雨,风险极大,“大德大善与大罪大恶,不过一纸之隔”,“入凌阁、上封神榜的是他们,油烹刀锯,甚或毁家灭族的亦是他们”,但杨度已誓不回头,只要能成就流芳千古的伟业,即不得善终,也无怨无悔。

这一夜,成为杨度崎岖政治生涯的开端。跟随王闿运的数载修行,使帝王之学永远沉淀在杨度的生命底处,成了杨度绝大多数政治主张的根基。

杨度在日曾发表长文《金铁主义说》,反映了他一生君主立宪思想之精要。所谓“金铁主义”,指一种“经济的帝国主义”:“金者黄金,铁者黑铁;金者金钱,铁者铁炮;金者经济,铁者军事。欲以中国为金国,为铁国,变言之即为经济国、军事国,合为经济战争国。”

杨度将其与渐进派的维新救国论、激进派的革命救国论并列,视为救国的第三条道路,立志要做中国的俾斯麦。杨度明确他因“内根于帝王之学,外受英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影响”,而“形成君主立宪思想”。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君主、国会、责任内阁三位一体的政权,由拥有自由的人民组成政党,产生国会,监督政府,富民强国。

1916年4月10日,洪宪帝制行将就木,杨度递袁世凯辞呈中说:“世情翻覆,等于瀚海之波;此身分明,总似中天之月。以毕士麦(俾斯麦)之霸花絮

杨度与孙中山的约定

留日学生以杨度为有名,于是孙中山与杨度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两人激烈辩难,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握手言和。杨度与孙中山约定:“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期在后日,无相妨也。”后陈炯明叛乱时,杨度果然设法制止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渡过政治危机。孙说:“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

才,治墨西哥之乱国,即令有心救世,终于无力回天。流言恐惧,窃自比于周公;归志浩然,颇同情于孟子。”

随之,5月1日,杨度对《京津泰晤士报》记者说:“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不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一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减。我认共和系病象,君主乃药石,人民讳疾忌医,实为国家之大不幸。除君宪外,别无解纷已乱之方。国体问题,我应负首责,既不诿过于人,亦不逃罪于远方。俟正式政府成立,我愿赴法庭躬受审判。”

本期两大经济要闻之一

赫德走了

——赫德卸职归国

1908年1月,署理外国通商各口岸税务事宜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因病卸职。4月,赫德回归英伦三岛,结束了他对中国海关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清廷仍为赫德保留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赫德也一再表示,还要再来北京。但人们知道,赫德将一去不返,毕竟他已是七十三岁的老人。

要闻报道

赫德曾用一首诗描述他的离去:

你嬉戏已足,你吃饱喝足,该是你离去的时候了。

1908年4月13日上午,十几个西方国家的驻华使节,清廷勋戚权贵、各部臣僚、总税务司署职员及名流士绅、工商买办、各界人士上千人聚集北京车站,为赫德送行。赫德私人所建乐队反复演奏各国国歌,气氛沉重、伤感。赫德长女埃薇后来回忆,终结曲是《友谊地久天长》,乐声中,没有一个西方人“不含着眼泪道别”。

据《北华捷报》、《泰晤士报》报道,当时赫德神情落寞,短大衣没扣纽扣、有些皱巴,步履疲惫蹒跚。他低着秃顶的头,与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灰色的目光中满是失意。登车前,赫德在月台上转过身来,“把一个最后姿态留给了中国”,“仿佛终场演出落幕时,一个演员最后的谢幕”。这一形象成为六年后上海外滩江海关广场所立赫德塑像的蓝本(该塑像1942年被日军拆除)。

随着列车驶离北京,送行的人们纷纷散去。总税务司署的职员们回到衙门,看见赫德办公桌上钉着一张便条,上有赫德潦草而伤感的笔迹:

1908年4月13日上午7时,罗伯特·赫德,走了。

人物在线

(1835-1911),字鹭宾。英国北爱尔兰人。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王后学院,1854年5月十九岁时来华。初在香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署接受见习翻译的培训,随即任英国驻宁波领事馆副翻译。1858年转任广州领事馆副翻译,兼任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时“三人委员会”秘书。

1859年辞去领事馆职务,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代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63年9月任上海税务司。同年11月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64年加按察使衔,成为清朝正三品大员。1865年,总税务司署从上海迁到北京(1929年又迁回上海),从此赫德在北京居住四十多年。1867年支持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使臣,出使欧美各国。1869年晋布政使,官阶从二品。1876年任李鸿章助理,与英国公使威妥玛订立《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策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签订《中法新约》。1889年升正一品。1901年支持列强胁迫清廷签订《辛丑条约》。1908年4月13日因病卸任归国,仍挂总税务司头衔,由妻弟、副总税务司裴式楷代理其职。英国曾封赫德为准男爵。准男爵可有限世袭,是王室对普通国民的最高赏赐。1911年9月20日赫德于英国白金汉郡马洛病逝,终年76岁。清廷追授太子太保。北京、上海分别有两条道路被命名为赫德路。

相关链接

海关是主权国家保护本国经济的门户,其职责是根据本国法令对进出口货物、邮品、行旅、运输工具等监督检查、征收关税、查禁走私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实行“开海贸易”,翌年,在松江、宁波、泉州、广州设置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和粤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此为中国正式有海关之始。其后至道光二十年(1685-1840)的一百五十五年中,中国海关一直独立自主。如英人魏尔特说,中国海关有“决定应课何税的主权,从来就没有被各该有关外商的政府非难或干扰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开始插手和控制中国关税。1859年5月,江苏巡抚薛焕提名、两江总督何桂清发文委派英国驻上海副领事李泰国为海关总税务司,德都德为江海关税务司,并允准“凡各口所用外国人,均责成李泰国选募”,“总司其事”,完成了中国海关由外籍税务监督制到外籍税务司制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海关成为“外国机关的性质”。同年10月,李泰国以总税务司身份到广州开办粤海新关,任命原江海关税务司费士来为税务司,费士来未到任前由美国人吉罗福代理,赫德为副税务司。1861年4月,李泰国请假回国,赫德与费士来会同代理总税务司。赫德凭着总理衙门对他的信任和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的支持,加上他精通中文和精力旺盛的条件,一开始就居于单独领导的地位,制定了海关大部分的行政管理制度。1863年11月,赫德正式取代李泰国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职,开始了长达四十八年的任期。

赫德在总税务司任职期间,建立了中国海关人事行政管理制度。该制度在“总税务司专断”、“实行洋员对华员绝对统治”的前提下,有如下近代特征:

一、考试录用、重视学历。不仅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而且使海关行政少受政治势力影响或私人关系掣肘。

二、分工细密、各司其职。海关人员编制既有纵向等级之分,又有横向职类之别。各等级、职类人员明确规定职责,各有专司,分工合作。关员薪俸,根据其职务繁简、责任轻重而定。

三、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促进了人事管理的专人化、档案化、规范化。关员从基层做起,循序晋升;一经正式任用,无重大过失、贪渎行为或健康障碍,均不能任意撤换。关员多勤勉奉职、守正不阿。

四、高薪养廉,有养老保障。海关关员高薪待遇多达九项,另有年资加薪。一般洋员每两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华员每三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并实行退休制度,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此外,规定关员不得经商;关员,特别是税务司级别的高级关员的工作地点定期轮换,以防腐败;关员有不满可申诉乃至诉讼等。

思考历史

赫德作为外国人,掌控中国海关最高权力乃至经济命脉近半个世纪之久,不能说不是古今中外历史上一个奇特的例外。应当如何评价赫德及其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呢?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①:

①参见金立成《赫德——阴险的帝国主义分子——一页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海港史》,《学术月刊》1960年10月;黄启臣《赫德是中国海关主权的彻底破坏者》,《中山大学学报》1989年3期;[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2,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版;王宏斌《赫德爵士传——大清海关洋总管》,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历史教学》2005年1期。

花絮

赫德的家庭

赫德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阿尔玛郡的繁华小镇波塔当。母亲是农家女。祖父、父亲均经营酒类、食品生意。父亲又是美以美教传教士。赫德十岁时被送往英格兰美以美教会学校,后又被送往都柏林美以美教派学校就读。十五岁入贝尔法斯特王后学院学习。

1854年赫德十九岁,毕业来华。4月到香港,10月到宁波。在宁波赫德与中国姑娘阿姚同居,生有三个孩子。后来赫德结束了与阿姚的关系,将三个非婚生子女作为养子女。1866年回国于都柏林与布莱顿医生的漂亮女儿海丝特·简·布莱顿结婚成家,并将十九岁的新婚妻子带回中国北京,时赫德三十一岁,任总税务司。三年前赫德任署理总税务司时,清廷给他的薪金已达每月银八百两。

同类推荐
  • 辉煌恕瑞玛

    辉煌恕瑞玛

    恕瑞玛的皇帝阿兹尔,千年之后重生在靠近恕瑞玛的村落里,一切都会从零开始
  • 霸明

    霸明

    如果一个特工少校穿越到明朝花都。妻妾成群只是初级梦想,争霸称雄方是男儿的志向。不过首先,他得将土匪、鞑子和贪官污吏铲除干净。在能在这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大明留下重重的一笔。格格、贤妻、秦淮风月,这是每个男人梦想的开始。
  • 江山如此多骄

    江山如此多骄

    穿越成纸上谈兵的赵括,做的第一件是就是非礼了公主赵妮,随手救下的小孩竟然就是墨家传人李牧。乱世战国,群雄并起,身为世家公子的新赵括开始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上演他的华丽传奇。
  •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本书内容包括“皇帝:毕竟高处不胜寒”“权臣:与帝王博弈”“修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世不我知未足忧,是真名士自风流”等。
  • 代宋者

    代宋者

    这是一个寻常的故事,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事。北宋末年,天子失德,六贼当道,内忧外患,看柴氏后人如何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完成复国大业!这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故事,讲述一个普通人,受环境的影响,在命运的推动下,慢慢成长,变得成熟,一步步改变历史走向。这是时势造英雄,更是英雄铸就时势!(有人认为宋朝是华夏文明最巅峰的时代,同时也是最憋屈的年代。书会尽量符合宋末的时代背景,希望能带领大家走近宋末,去感受那个时代)
热门推荐
  • 无心王爷,请接招

    无心王爷,请接招

    搞神马?她只不过想喝喝小酒,看看风景,打打小架而已,谁知从哪里来的神婆说她有很多桃花运?X,无心之人哪来的桃花运?还把她扔到这个鬼地方(男子为尊),武功全失不说还被人追杀???不是说有桃花运吗???美男呢???X,爷想回去!!
  • 三问苍生

    三问苍生

    这是一个苍生与鬼神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慢热的故事,更是充斥着诡异和激情的故事。三问苍生,三问,苍生。
  • 水浒之最强寨主

    水浒之最强寨主

    穿越水浒世界,成为寨主王伦,有钱有兵有地盘儿,身边还有个貌美如花的贴身丫鬟,很想就这样安心地做个土匪头子,混吃等死,没事就上山打猎下湖捞鱼,闲得无聊带人抢个压寨夫人。可乱世将至,梁山日益壮大,引来了不少人的窥伺,关键是扈三娘既上了梁山,自然是我王伦的女人,怎么也不能让给那个矮子色鬼吧?还有打得一手好暗器的琼英,知府千金程婉儿,娇俏可人花小妹……“别的什么我都能忍,但是跟我抢女人,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于是,一代寨主的帝王之路,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征程。
  • 平凡女生蜕变记

    平凡女生蜕变记

    所有的事情仿佛是命中注定的,想改变却又逃不掉…以为是很好的友谊,却给爱情打破了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品琳,张文,方诗诗三个人之间又如何修补友情呢?
  • 承凡:两句半

    承凡:两句半

    本文是从作者权世界的胜利作者里引来的一部文,因为权世界的胜利作者id因为验证问题更不了文,所以用这个id更文,绝非抄袭。
  • 黑执事同人之残念

    黑执事同人之残念

    看黑执事的同人,几乎都是塞夏,似乎遗忘了黑执事第二部的另一个主角,亚洛斯·托兰西。他有着夏尔一样的遭遇,他没有夏尔那样的成熟冷静,可是他却比夏尔真实。亚洛斯,一个渴望被爱让人心疼的人,希望在这篇文里,你能幸福。(注:言情文,还有中间一部分有很多女主和夏尔的情节,没有离题,老爷的在后面,这是为了虐,没了拆散少爷和塞巴斯,唉……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另,我现在的笔名是风鸟院花,正在写吸血鬼,欢迎大家去看
  • 冷少独宠小丫头

    冷少独宠小丫头

    他,是霸权全宇宙的殿下;她,是为母亲医治而去他家做的女仆。当他觉得自己的心在慢慢沦陷,发现时自己的心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小片段:新婚当晚,血后居然逃跑的,好,很好,血帝薄唇一开一合“宝贝,你若再不回来,本王亲自去找,可不好哦”下一秒,血后居然就坐在他腿间说“呀,夫君,我不就是出去了一下么,用得着这样么?”不等血后说完,血帝已经把血后抱到新房去了,下面的大臣,只知道,明天,血后一定起不来......
  • 都市未来先驱

    都市未来先驱

    本书有美女,有战斗,有热血,有感情。。。。。郑重提示本书一切内容全是虚幻皆不与现实挂钩,请不要因为有雷同情节感觉是真的。
  • 祛灵

    祛灵

    玄门浪子,于大千世界祛邪、破煞、捕灵、猎尸、寻龙、觅宝。*******************************三千世界中,玄灵历遍,劫波度尽,回望山河一梦,故人宛在?万方苍冥里,红尘笑我,青萍难断,纵是遥迢三生,恰若初见。【2016、17,我来重新定义和诠释灵异——纯粹而真实的力量】
  • 阴阳改

    阴阳改

    知北,知北方一切阴。夏,往南方之大光明。爹娘都被抓了,连他的弟弟也下落不明。虽然逃出生天,却阴阳失衡无法修行。但是,当,师父为他而战死,木丫头因他永不成龙,叔父因他背誓而亡。他终于忍住心中的悲痛,承受着内心的苦痛精神分裂了,虽然他仍在伙伴兄弟的前方引领着。但对于那些索取黑棺之谜的人,他一个人格想要杀鸡儆猴,一个想要恩威并施,另一个则嚷嚷着全杀了得了,毕竟欠债还钱和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乎,衡量之后,还是杀一半留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