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7400000006

第6章 黄河咽部,诸羌的起步(1)

“九曲黄河第一曲”的岭王国

玛曲是羌人遗留的一方精神版图,在这里,析支古国留下许多待破解的秘密。

闻名世界的瑞士王牌乐团“班得瑞”在其《蓝色天际》专辑中收入了《玛曲》一曲,那飘逸空灵的音乐带给人以非凡的享受。而雪山之神渐远,昔日的“亚洲第一牧场”被卷走了覆在身上的绿毯。

黄河出了青海的门堂县,进入甘肃的第一站就是这个现今人口只有3万多的小县城。足以使其自豪而声名响亮的是,这里是真正的“九曲黄河第一曲”,特产有河曲马。

离开合作时,扎西才让和阿信告诉我,到玛曲一定要找索昂南杰--一个汉名叫“瘦水”的当地诗人。在郎木寺时,我就给他打电话。没想到他说他知道我,他读过我在甘肃时写的诗。

离开郎木寺前往玛曲时,天气变好了,但心中的孤独却越来越强。在翻越西倾山时,遇到两个藏族少女,都是18岁左右,她们一边走一边用藏语唱歌。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聆听未经任何包装的醇净之音。她们用自己的心灵在歌唱,与金钱、荣誉、掌声和鲜花都无关。

玛曲是个小县城,街上多是藏族人,建筑却有很明显的汉化风格。索昂南杰当天下午就邀请我到他家。在他家里,我发现了几本很重要的书,它们帮助我打开了一扇审视西夏王朝的新窗户,这些是在内地很少见的《安多正教史略》、《青史》、《西藏王臣记》、《红史》,记录了藏人对西夏王朝的独特观察视角。我完全迷进去了,之后几天除了采访调查外,基本上就是在索昂南杰家里看书并整理资料。

《玛曲县志》关于羌族的最早记录是从秦时蒙恬受命西征诸羌开始的。能够证明羌人最早的生存之地“析支”的中心就在这里:

第一,汉代时这里就出现过羌人国家,即首曲流域的岭王国。

第二,《列子》中记载:“秦之西有义渠国,其亲戚死,聚柴而焚之,熏则烟上,谓之登遐。”可以看出,羌人秦时就在这里建立了“义渠国”,当时羌人死后实行火葬。《荀子·大略》中也记载有“羌族之俗,死则焚其尸”。

第三,1990年,玛曲县文化馆干事陈拓在采日玛乡和齐哈玛乡两处发现了铁剑、箭头、铜刀等器物,经有关专家认定,是汉代时羌族的遗物。

那么,青藏高原的析支之地是不是岭王国呢?岭王国天子珊瑚城位于采日玛乡东北约10公里的下乃日玛村山南坡上,这里极其偏僻,是纯粹的藏民生活区,外人一般无法到达。索昂南杰说,就算是他这样的藏族人,当地人也不理不认,那些土著语言他也听不懂。几乎每家都有凶猛的藏獒,汉语在这里也成了无法沟通的“外语”。

常年的高寒与积雪使得这里与外界的交往几乎为零。这里的民风很剽悍,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当地人常以力量来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从乡政府到这里,走捷径只有5公里,但路途很艰难,要经过一片沼泽地,如果没有当地向导领着就会有危险。

古城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被荒沙遮掩。沙堆中间有一条东西长约20米、厚约3米、高约0.8米的土墙,土层呈暗红色,土质坚硬,里面拌有烧焦的木炭。土墙周围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块。当地牧民说在这儿常常能捡到一些珠宝、兵器等物件。

汉代时,羌族在这里建立过另一个小国,都城就在岭王国天子荼城,位于欧拉秀玛乡以西、逆西曲河而上约20公里处的喀尔科河与西曲汇合之地的荒草滩上。从地势上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有古城的存在迹象:它坐南朝北,南面是巍峨高大的喀尔日德木山,北面是直合干木山,东面临着阿尼玛卿主峰的余脉,西面是河曲通往青海境内的果洛、玉树并连接“唐蕃古道”至拉萨的西曲河流域的唯一通道。

整个古城呈居高临下之势,周围水草丰富,攻则可借此向东面及北面开拓,退则可守整个丰饶的玛曲草原,甚至可以一路退守到阔大丰腴的青海果洛草原与玉树草原。由此可见当时的党项羌已经熟稔在军事上的巧妙布局。这座见证党项人军事能力的汉代古城,千百年间却一直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所忽视。

不吃鱼的一族,羌中畜牧甲天下

在距离玛曲县阿万仓乡乡政府以西10多公里处,有一个叫赛尔峡的沟,沟顶有一处遗址,传说是当年吐蕃赞普的军事指挥部。这里东、西、南三面环山,是玛曲通往木西合进入青海果洛的重要通道。据当地县志记载,这是公元701年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率领吐蕃军队进攻安多时留下的遗迹,如今在这里还可以捡到当年的残瓦烂砖。当年吐蕃军队从西面和北面完全控制了党项人给自己预留的退路,这就是后来党项族从这里出走为什么往东的原因所在。

玛曲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地黄河首湾地区,以藏族为人口主体,是一个纯牧业县。它东与甘肃省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南与四川省阿坝县相邻,西与青海省久治县、甘德县、玛沁县相连。这里以盛产黄河鲤鱼出名,尤其还是甘肃著名红鳟鱼的产地。然而这里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当地人不吃鱼。这一传统党项人也有,并影响到了后来西夏王朝紧挨着美丽而富饶的黄河却没有发展渔业。关于这一现象,在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所长杜建录的专著《西夏经济史》里有相当详细的论述。

他们为什么不吃鱼呢?在对当地采访中我了解到,当地人信奉水葬,尤其是古羌人最初生活集中地,人们在死后尸体会被置放在水中随流水漂向下游。之所以不吃鱼,一则是他们认为鱼吃了他们的亲人故不能食用,二则可能认为这种情况下鱼是不卫生的。

当初,羌人选择这里,除了在面对汉人强大的军事压力时攻可进退可守的地理要素外,还有另外一个军事上的考虑,那就是玛曲一直有优良的草场,是“远古披毛犀牛”的故乡,河曲马的主产地,欧拉羊、阿万仓牦牛和“河曲藏獒”的唯一故里。自汉代起当地就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著称,特别是河曲马以体格高大、适应性强、挽乘兼用、善爬高山走水草地而闻名天下。欧拉羊则以体格高大、膘肥耐寒、肉质好、生长快而著称。这里还有高原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料--“高原之舟”牦牛,它以耐寒冷耐低氧且全身皆宝而闻名国内外。这些在当年都是能够支持一个正在崛起的部族的重要物质基础。

玛曲,对于外来者是一片令人神往的自然净土,对于生活在此者是一个生存之地,对于离去者则是梦牵魂绕的精神家园。当地有个宣传册上这样写道:“玛曲,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以白鹿为图腾的党项羌所属玛柯部繁衍生息于此。663年,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后遂成为藏民族的游牧之地。”集中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居住的羌人,至今还保持着对白色的崇拜,这显然有着一贯的承续。党项族的迁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汤开建先生在《隋唐时期的党项部落迁徙》一文中曾这样说:“(隋唐)期间,由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党项部落或主动或被动地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大小规模的迁徙浪潮。它们始步于祁连山下,没有留恋青海湖畔的湖光山色,踏着青藏高原的积雪,穿过若尔盖草地的沼泽,翻过秦岭山脉的大壑,踏上了古老的黄土高原。”很显然,关于这次迁徙的起始地他没有弄清楚。羌人从这里开始的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被动迁徙,而不是我前面所说的内部分野。汤先生所主张的党项羌迁徙的第一站是“青海湖以西地区(东进与南下)甘南、川西北地区”,这种说法忽略了最起码的地理常识,青海湖以西地区和甘南是距离有上千公里的两个地理概念。他接着又说:“吴景敖先生在《西陲史地研究》中将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区将早期党项族之拓跋、细封、往利、颇超、野辞、房当、米擒等部的遗址都找了出来。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党项族的发源地并不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区,而在青海湖以西的地区。”这个观点更是站不住脚,如果他到这些地方去一趟,亲眼看看就绝不会这样说了。

同类推荐
  • 帝贼

    帝贼

    帝,王者之名。贼,杀人不忌。帝贼,王者之贼。时逢乱世,风云际会,将遇雄主而闪耀,臣逢明主则通达。梁山一百单八将,有良将、有贤臣、有能吏、有干员,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可以于纷扰之间,识得千里之才,万里之干。且看柴遇穿越到水浒世界后,有多少好汉能够在宋金乱世脱颖而出?又有多少好汉最终在权力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大宋能否延续东京的繁华?柴遇能否阻止贪得无厌的南下金人,还中华大地一个朗朗乾坤。行之,则难者亦易矣;不行,则易者亦难矣!
  • 命运长河

    命运长河

    每个人生来就背负着无形的使命,总有一天你会去完成它,不管你知情与否,就连事物也不会例外,存在就会有其意义,这一份意义就像是被给予,而去完成的使命就是对此的回报,宇宙是圆的,有因就有果,事情会一如既往的转回来。
  • 另眼看水浒

    另眼看水浒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里的一枝奇葩,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数百年来,读者何止于千万之众,研究者何止万人。始终是一片叫好之声,对其人物之评价也都是高大上的。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视野,对《水浒传》里的故事、对人物重新审视,给予更人性、更贴近生活的解读,是为《另眼看水浒》。该书有许多颠覆性认识,打破了正面人物高大上的桎梧,从普通人的角度去认识他们,如《李逵是个二百五》、《武松是个自大狂》、《半仙半魔吴加亮》、《最冤不过卢俊义》、《功高位低数时迁》、《地煞中的天罡黄信》等,都是很另类的认知,不随大流,另成一家之言。
  •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本书撷取了57个最著名的历史片段,依据局中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分类探查其中所包含的“规则”,认知其中所体现的"局道"。不只是历史故事,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典范。
  • 光影大帝之名将传奇

    光影大帝之名将传奇

    他,身世扑朔,天赋异禀,在挚友的帮助下平步青云,却因一场席卷整个大陆的战争而陷入了人生最痛苦的抉择中。他,将门虎子,地位尊崇,无意中陷入了阴谋漩涡而被皇帝迫害,无奈只得转投他国,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一朝大仇得报。两个命运迥异的男人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走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热门推荐
  • 赢在职场:不可误踩的地雷

    赢在职场:不可误踩的地雷

    职场上,人际关系是通向事业成功的桥梁,把握好人际关系,就像战场上拥有了锋利的宝剑,而人际关系这把宝剑是获取成功的关键。职场上的成功,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那么就更不能忽视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必将让身在职场的你如鱼得水,坐拥成功!《赢在职场:不可误踩的地雷》是一部职场守则大全,教你在职场上保护自己,成就自己,避免误入一些职场中的“陷阱”。
  • 末世之同心结

    末世之同心结

    末世,丧尸遍地,动植物变异,人心不再可以相信,她们还能保持初心,在末世生存下去吗?作者文案无能,看内容。
  • 帝三国时代

    帝三国时代

    黄巾之乱,一方小势力在临海一隅悄然崛起。一座城镇中心代表无限潜力,然而征程却充满曲折。看陷阵营对冠军剑士争锋,看虎豹骑与圣殿骑士对撞。从东海到北疆,从西域到南蛮,重复祖先曾经的足迹。延续我们的帝国时代。
  • 他的照片

    他的照片

    身为摄影师的她遇见出车祸的他,为了救他,她放弃拍日出的机会,等救护车走后,她的心却跟着他。
  • 噩魔旋律

    噩魔旋律

    “此故事是学院入学我们(心月小奇)是个让世人想要进的魔法学院里的新生,然后我们的身份又是一个神秘后续揭开~此小说是对戏类型的由我和小奇一起完成仅此一份如有雷同那就说明你抄袭的!”对了希望你们看完给我们一些建议谢谢
  • 一墨倾

    一墨倾

    有美一人,见之不忘。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美色是得天独厚的奥义,无论在什么年代,而若是这美人儿才情出众,擅于工心呢?这么好的材质,不快穿也太可惜了,对吧!表示男主都是一个人,坚持1v1不动摇
  • 王源:薄荷源心凉

    王源:薄荷源心凉

    相濡以沫是她名字的含义,一直都在原地踮脚等待着那个少年,在夏日的晚风里,一起吟唱青春。我们是不知疲惫的旅行家,纵使自己伤痕累累,也绝不放弃。
  • 美德·君子·风俗

    美德·君子·风俗

    本书作者近年来关注的问题是,优良的治理秩序如何形成与维护。围绕着这一问题,从美德、君子、风俗等三个面向进行思考,写作了若干文字。既有理论性思考,也有现实性评论。本书汇总了这些文字,并通过全书的导论与三个部分的引论,赋予全书文字以较强的逻辑性。
  • 腹黑表弟:表姐过来亲一个!

    腹黑表弟:表姐过来亲一个!

    一朝穿越成为将军府的废柴小姐,虽然备受冷眼但包吃包住、衣食无忧,某特工心中暗爽,赚到了!本以为可以自此过上混吃等死的米虫生活,不料一场提亲,却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 剩女也有白日梦

    剩女也有白日梦

    俗话说得好,瘦田没人耕,一耕就有人争,正当项叮当向暗恋已久的意中人告白时,哪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搅得她生活工作一团乱,家里种的桃树十年不开一次花,一开居然朵朵红……一失足成千古恨,她千不该万不该得罪小气又财大气粗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