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希特勒加紧了侵吞捷克斯洛伐克的步伐。
位于欧洲中心的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工业比较发达,经济资源十分富饶,希特勒早就处心积虑地要侵占它。他利用捷境内与德接壤的苏台德区聚居有325万日耳曼人这一事实,唆使他在该地区的代理人康拉德·汉莱因组织了一个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从内部从事分裂捷的活动。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汉莱因在1938年4月召开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代表大会上,公开提出8条“自治”纲领,要把苏台德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当这一要求遭捷政府拒绝后,希特勒便借口“保护日耳曼人的民族自决权”,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诉诸战争相威胁,一时局势十分紧张。
奉行绥靖政策的英法政府,在希特勒的武力恫吓下,惶惶不安,他们惧怕战争和战后可能爆发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准备把捷克斯洛伐克奉送给希特勒,作为推动德国法西斯向东反苏的礼物。
本来法捷之间订有同盟条约,规定一旦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和独立受到威胁,法国应予援助。但法国达拉第政府虽口头上多次声明恪守对捷条约义务,但背地里却伙同英国张伯伦政府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
1938年4月24日,英国首相张伯伦邀请法国总理达拉第到伦敦磋商。张伯伦对达拉第说,英国不会为捷作战,劝法国也这样做。会谈后,张伯伦对记者说:“一旦德国发动进攻,不论英国还是法国,都不会出兵支援,捷克斯洛伐克不能按目前的样子存在下去,为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把苏台德区划归德国。”法国政府则通过外交途径告知希特勒:它将尽力摆脱为捷作战的义务。英法还通知捷,期望它对德国作出最大的让步。
希特勒对英法政府的软弱怯战洞若观火,早在5月30日就制定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所谓“绿色方案”,方案规定9月16日下动员令,10月1日为进军日。为此,希特勒于9月12日就已调动大军向捷边境集结。
9月15日,对战争风险惶恐万分的张伯伦赶到德国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会谈,经过三个小时的密谋磋商,飞回伦敦后在英国的内阁会议上说,希特勒给他的强烈印象是“充满斗志”,现在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避免战争。9月18日,达拉第和他的外交部长庞纳到伦敦和英国会商,共同炮制了一份英法联合方案,要求把“苏台德日耳曼籍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以保证“和平”。9月21日,捷政府在英法的压力下,终于屈从了英法方案。9月22日,张伯伦再赴德国,与希特勒会见,但希特勒提高了要价。9月23日捷政府宣布总动员。英法也在此后宣布局部动员。9月27日,在墨索里尼的劝说下,希特勒同意在慕尼黑举行国际会议。
9月29日,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在慕尼黑聚会。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这个名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会议,却把捷政府代表关在门外,无权与会,只能听候大国的判决。会上,墨索里尼提出了一个所谓:“意大利建议”,这个建议不但成了惟一议程,而且成为后来《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其实,这只不过是前一天在柏林由戈林拟就、希特勒认可而转交墨索里尼提出的德国建议而已。9月30日凌晨,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依次在《慕尼黑协定》上签字。协定规定,捷必须在10月1日开始的10天内,将苏台德地区以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在这些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也全部无偿交给德国;3个月之内解决波匈少数民族问题,满足波兰和匈牙利对捷的领土要求;成立由德、英、法、意、捷的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移交的程序和内容的细节,确定其他地区的归属,并划定最后的国界。签字仪式完毕,捷代表才被带进会议大厅,张伯伦向他介绍了协定的内容,并把协定的文本及一张捷应立即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交给他。捷代表被告之,这是一个“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书。”当天,张伯伦回到伦敦,他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发表演说:“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希特勒就把他许下的“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最后的领土要求”的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命令德军做好战斗准备,以便“清算捷克斯洛伐克的残存部分”。1939年3月14日,提索神甫在希特勒的导演下,宣布斯洛伐克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来,成为在德国保护下的“独立国”。3月15日,希特勒强迫被召到柏林的捷总统埃米尔·哈查和外交部长契瓦尔科夫斯基在一份德国拟就的“把捷克人民和捷克国家的命运交到德国元首手中”的公报上签了字,接着指挥德军分数路越过边界,大举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同日黄昏,希特勒到达布拉格,德军迅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一个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就这样被断送了。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为了向德国法西斯分子乞求和平,曾三次飞往行德国,同希特勒会晤。图为1938年9月14日,张伯伦离开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第一次去德国访问。
1938年9月22日,张伯伦第二次访德,在戈德斯堡受到希特勒欢迎。
这是1938年9月15日英德秘密会谈的情景。围着桌子的是里宾特洛甫、张伯伦、希特勒、翻译员施密特、英国驻德国大使汉德逊。
1938年9月29日,张伯伦第三次访德。翌日,与希特勒、墨索里尼、达拉第一起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图为张伯伦在希特勒的副官协助下,在协定上签字。
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签字之后,张伯伦于9月30日早晨,又恳求希特勒同他签订了一份英国拟就的《英德和平宣言》。沉浸在“和平”幻觉中的张伯伦回到伦敦后,一再挥舞着那张废纸《英德和平宣言》,向人们宣称:“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这是当时一份英国周刊在头版刊登的一幅漫画,69其说明是:“幸福的象。象是幸福的。它们在天空中飞翔。这些象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它们得到了和平。
究竟这些象能享受多久的和平呢?哎!天哪!这是没有人能预料到的。”讽刺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1939年3月14日,希特勒会见被召到柏林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埃米尔·哈查,通知他德军已开始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并强迫他在一份早就拟好的公报上签字,这份公报上写着他这位总统同意把他的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
布拉格市民感到震惊和愤怒,有的人挥舞着拳头,看着德国法西斯军队开进他们的首都。
1939年3月15日,德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图为进入市中心的德军士兵。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心怀鬼胎,窃窃私语,一派得意表情。
自1933年,英国国内就出现了反对张伯伦绥靖政策的思潮,丘吉尔为其代表人物。当时丘虽处于政治生涯的低潮,但却公然对纳粹主义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1938年9月,张伯伦从德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返回英国后,遭到英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图为捷克危机爆发后,丘吉尔愤然离开众议院时的情景。
慕尼黑协定。在英德两国的协定上,希特勒和张伯伦分别签了名。
墨索里尼对张伯伦则换了一副脸孔,横眉冷对,妄图压其就范。
1939年3月15日,德军进占布拉格,捷克总统哈查博士被迫站在阅兵台前,欢迎侵入祖国的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