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维尼芙蕾特的功课并不多,但她所用的时间几乎超过了平时的两倍,这样一来,她就更着急了。她拼命地做啊做啊,但功课似乎多得没完没了,还不时出错。渐渐地,她在房间里发起脾气来。最后,她终于控制不住心中的焦急,开始摔东西了。见她这样,斯托夫人赶紧走进女儿的房间。
“维尼芙蕾特,你在干什么?”
“气死我了,我怎么总是做错?”维尼芙蕾特恼火地说。
“我看看……这道题并不难呀!怎么会做不出来呢?”
“不知道。就是做不出来,怎么也做不出来。”
斯托夫人突然明白了,女儿一定是陷入了一种十分焦急的状态之中,心里总是挂着去姨妈家的事,所以忘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越急越慢。斯托夫人想,这时一定不能再催她,否则只会让她愈加着急,而应该想办法让她平静下来。
“维尼芙蕾特,时间还早呢,你不用着急。”
“怎么能不急?要是不早点走,到了姨妈家天就黑了,还怎么玩?”
“不会的,我们等你把功课做完再出发。我和你爸爸还有些事没有做完,等我们把事情做完后再走,反正姨妈家也不远。”
“可是,天黑了就不能去看那些小动物了。”
“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们要在那里住一晚上,明天白天去林子里不是更好吗?早晨的树林才是最美的呢。我都安排好了,今晚上我们可以在姨妈的客厅里聊天,你也可以和小表弟说说话,还可以弹琴给姨妈家的人听。上次姨妈还特地对我说她想听你弹琴呢。”
“真的?”
“当然,妈妈从来不会骗你。”
“那好吧,我把功课做完再走。”
“你放心好了。我和你爸爸都不急,你急什么呢?如果你觉得题目太难,可以先休息一下再做,也许那样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
“不用了。现在我感觉好多了,现在就去做。”
没过多久,维尼芙蕾特就出来对斯托夫人说功课全部做完了。
“出发喽!”父亲抱起维尼芙蕾特,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出门了。
在路上,维尼芙蕾特对斯托夫人说:“妈妈,真奇怪,开始的时候我想快点把功课做完好马上走,可是怎么也做不完。后来,我不着急了,反而做得快了。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就是这样,因为开始的时候你心里太着急,总是惦记着出门的事,所以不能专心做功课。后来,当你认为没有必要着急的时候,心里就平静了,所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功课中去,自然很快就把它做完了。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你越想快,它反而越慢,你慢慢做,却很快就做完了。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性急,而要心平气和地去做,我想这样的话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又快又好。”
教育启示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就会得不偿失!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万不可焦躁。如果快速完成某件事,其效果未必会好,甚至大失所望,万不可急于求成。孩子做事由于渴望成功,往往因“急功近利”而不会把事情做好。这时,作为父母,应提醒他:“孩子,别急,慢慢来。”
延伸阅读
浩浩4岁了,他是个急性子,碰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一天,浩浩在家里玩积木,他想把一块圆形的积木摆到一块三角形积木的上面,可是一连摆了三次都没有摆到相应的位置。浩浩急了,一下子将圆形的积木扔出了老远。妈妈看到了,劝说他别着急,慢慢来就好了。浩浩气呼呼地说:“摆不好,不玩了。”然后,他就去卫生间方便,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提着裤子出来,大喊:“妈妈,帮我提裤子。”妈妈走过来见他的小脸通红,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汗珠,看来是衣服穿得太厚,裤子不容易提上来。妈妈边帮他提裤子边说:“提裤子得顺着劲,别那么着急。”浩浩倒埋怨起了妈妈:“你给我买的裤子一点都不好。”
浩浩老是这样,做事情时风风火火,一件事情总想一下子就做完。第一件事因急躁失败了,就会更加急躁地做第二件事,常常导致乱上添乱。为此,妈妈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在他遭遇挫折时就容易出现急躁、发怒等各种消极的情绪反应。造成孩子脾气急躁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孩子的气质特点决定了他天生就比较急躁,另一种则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过于敏感或迟钝。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孩子情绪急躁时,父母要注意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要把握住时机与尺度,反应不能过激。父母不要立即显得焦虑不安或急于解决问题,这样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急躁情绪;也不要无动于衷,对孩子着急的事情视而不见,非要等到孩子大哭大闹时才给予关注,这样也会助长孩子的急躁情绪;而要马上提醒或者劝慰孩子,启发孩子增强克服急躁情绪的自觉性,从而纠正孩子急躁的性格。
教育建议
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人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与之相悖。那么,父母如何改变孩子心急的毛病,让他用平静的心态做事呢?
1.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程序
一旦发现孩子急躁,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探究出孩子急躁的真正原因。例如,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并要求马上得到时,父母要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马上就能如愿。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他要的那样东西,必须要等到合适的时间或者到某个地方去买才能得到。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程序,从而减少他自己的急躁情绪。
另外,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活动来磨炼孩子的韧性。例如,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书法、绘画或陪孩子下棋、玩拼图等,让孩子在一笔一画的练习中,在细致观察中,在缜密思考中,增强耐心。
2.正确引导、及时帮助孩子
在父母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难度很大。当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情,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不尽如人意时,就会变得很急躁。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超出了他目前的能力范围吗?假如确实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父母要正确引导、及时帮助孩子。例如:和孩子一起做,给予必要的指导等。
3.及时鼓励、肯定孩子
在孩子因遇到困难和挫折而表现急躁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只要他有一丁点的进步,父母也要及时表扬、夸奖孩子,肯定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
4.培养孩子平静处事的心态
平静心态是一种境界,美妙之处于内心的宁静。所谓心平如镜,就是最好的写照。如果孩子有这样一种心态,遇事就不会着急,不会心烦,父母要帮助孩子培养这种心态。例如,让孩子完成任务不要非完成不可等。
5.克服孩子的任性
任性的孩子情绪极不稳,做事顺利,他就高兴笑,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哭。父母要态度冷静、方法灵活地去纠正孩子的任性。如采取暂时回避法,不理睬孩子的哭;用有趣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告诉他,那样任性不好,为什么不好。这样,孩子遇事就不会过于情绪化了。
做个勇敢的孩子
很多时候,锻炼孩子的勇气,往往是对父母勇气的一个考验。如果父母自己也对困难或危险感到害怕,那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不可能有勇敢精神。有些父母只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担心而牺牲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这实际上是一种很自私的做法,因为这些父母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所带来的伤害。父母应该克服这种狭隘心理,放眼孩子的未来,鼓励孩子去做一个勇敢者。
——斯托夫人
有一次,女儿维尼芙蕾特因着凉患了感冒,吃了一些药后仍然不见效,后来还发起了高烧。斯托夫人赶忙去请了大夫。大夫说,维尼芙蕾特需要立刻打针,否则高烧有可能导致肺炎。说话时,大夫显得很平静,因为他天天要给无数个病人打针,而斯托夫人却有些担心了,不由自主地皱紧眉头。
虽然维尼芙蕾特第一次听说打针这个词,但看到斯托夫人的紧张样子,再看看忙碌中的大夫在摆弄针头、药品,她的心猛地抽紧了,“哇哇”地哭了起来。大夫将注射器准备好一针扎下去后,维尼芙蕾特顿时哭得更厉害了。
看到女儿哭的样子,斯托夫人想,如果维尼芙蕾特连打针都害怕,怎么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呢?维尼芙蕾特之所以害怕,大概是因为看见了自己担心的表情,因为自己的表情告诉她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想到这里,斯托夫人为自己刚才过分的担心而感到脸红。于是,在维尼芙蕾特第二次打针时,斯托夫人采取了另外一种态度。
第二天,大夫按约定的时间到了斯托夫人家。维尼芙蕾特一见大夫进门就立刻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大夫看见她的模样,一下子就笑了起来:“喂,小机灵,不要害怕,我可不是个大坏蛋。”
“维尼芙蕾特,快出来,大夫是来给你治病的。”维尼芙蕾特对斯托夫人的话装做没有听见,仍然躲在房间里。
斯托夫人只好把大夫带进维尼芙蕾特的房间。
这一次,斯托夫人采取了非常平静的态度。
“维尼芙蕾特,打针并不可怕,不是吗?昨天你刚打过,并没有什么呀?”
“可我害怕疼……疼……”
“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我在小时候打过无数次的针,不也好好的吗?何况,为了治病,忍受一点疼痛有什么关系呢?我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一听到“勇敢”这个词,维尼芙蕾特顿时就忘记了害怕。这一次,维尼芙蕾特不但没有哭,还不停地与大夫说这说那。
从此以后,维尼芙蕾特再也不怕打针了。
教育启示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坚强、乐观的品格和心态,但很多时候,却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树立了负面的榜样。
懦弱的父母让孩子变得懦弱,勇敢的父母让孩子变得勇敢。假如父母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胆小、懦弱、担心、无助等行为,或者掩面而泣的时候,孩子敏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染,从而也变得敏感和胆怯,而如果父母在经历苦难的时候可以坚强、勇敢、乐观面对,那么孩子也将形成坚强勇敢的意志品格。
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者,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父母,要让他认为父母就是他无比坚强且永远坚实的依靠,只有这样,他才能渐渐变得坚强和勇敢起来。
延伸阅读
3岁的毛毛是个文静的小姑娘。从一出生,父母就十分宠爱她,奶奶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在生活中对她百般照顾。父母上班后,奶奶很少带毛毛出门,常常让她待在家里玩玩具,或给她讲故事。
毛毛的胆子很小,也非常认生。如果到外面,和不认识的人一句话也不说,更不敢主动找小朋友玩。家里一有客人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毛毛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接近客人,更不敢说话,经常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在幼儿园里,毛毛喜欢一个人玩,常常拿着一个玩具自己玩上大半天,很少和小朋友讲话,更不用说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老师对毛毛反复地鼓励,但没有太多改善。然而,毛毛的父母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毛毛一回到家,和奶奶及爸爸妈妈有说有笑,还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并给大家表演在幼儿园学的一些歌曲和舞蹈。所又,爸爸妈妈认为这种情况等毛毛长大后会自然好转。
像毛毛这种孤僻、胆小、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的情况,被称为是“儿童退缩性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缺乏自信心;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或参与集体活动有困难;胆小、害羞,不爱讲话,不合群;严重的甚至有自闭倾向。这样的孩子虽然自认为喜欢独处,但事实上,心中会常常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
引发儿童退缩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先天气质的影响,即这类孩子生来适应能力就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与人接触,若是想让他们勉强适应,则适应过程艰难而缓慢;二是后天教养方式的影响,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多时候独自一人玩耍,缺乏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过多地照顾和迁就,逐渐导致了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通常情况下,儿童的退缩性行为是由第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虽然,大多数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随着时间的变迁,会逐渐地熟悉、适应环境,并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有退缩性行为的孩子却会很长时间难以适应新环境,表现出像毛毛的那些行为。
相信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孩子患有退缩性的行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坚强、勇敢,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孩子,从小就培养他勇敢的品质。
教育建议
温室里培养不出经得起风雨的花朵。让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的唯一方法就是锻炼。只有从小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使孩子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毅力。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锻炼孩子,让他们消除畏惧和恐惧心理,成为一个勇敢者呢?
1.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
父母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小,什么都替他们去做。过度保护的环境,往往难以形成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孩子从温暖的家庭走出去,很容易变得依赖、胆怯。正确的做法是,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应要求他自己去做。如果孩子说“帮我做”,这时,父母不要一味地满足他的要求,而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这样,孩子就会渐渐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事。
2.多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孩子的勇气与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父母可以代替给予的,必须是他自身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这是谁也给予不了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引导他尽量习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父母可以经常带他去串门,或者去公园。但是,家长要充满爱心,使他有安全感,平时不能用某些事物恐吓孩子,如“再不好好睡觉,大老虎就来了”等。另外,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
3.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孩子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真正所害怕的事情。例如,一些孩子每当父母要外出时,总是哭闹不止,不让父母出去,而实际上他是怕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因此,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4.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
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孩子感到你承认他害怕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时候,他才会相信你对解除他的害怕所做的解释。所以,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例如:孩子害怕猫、狗等小动物,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这些动物的小故事,告诉他这些动物一般不会伤害人,并教给孩子与动物相处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增强安全感。
5.多鼓励孩子
当孩子独立做完某件事时,不管结果怎么样,父母都应尽量多给予鼓励,切忌讽刺嘲笑。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父母应多给他讲解放军、科学家等如何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和好成绩的故事,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激励孩子的勇敢精神。
6.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