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宦官程元振被关进了大牢,轮到他鱼朝恩吃香得宠了。他和程元振、曲云京合伙诬告陷害仆固怀恩,已经动摇了皇帝对仆固怀恩的宽容之心。上次代宗派人去调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吵闹不休。仆固怀恩坚持要皇帝杀掉曲云京,程元振和他劝代宗早早收了仆固怀恩的兵权,将他撤职查办。皇帝谁的话也不听,只是下旨好言相劝,安抚仆固怀恩,要他回京城来,代宗想亲自调解。仆固怀恩害怕程元振他们阴险歹毒,不敢回京,又派人送来了奏章,言辞更加激烈。
鱼朝恩将这份奏折摆到代宗面前,便退向一边。代宗挥挥手,两个宫女退出门。代宗拿起奏折道:“谁的奏折啊?”鱼朝恩哈着腰道:“陛下一看便知。”代宗打开奏折,只见上面写道:臣仆固怀恩启奏陛下:臣自归唐,忠心不二。征突厥、拒回纥,扼守边关。大小百十战,横扫数千里,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安禄山反叛,天下震动。臣奉命随郭子仪东剿西杀、南征北战,从未有丝毫懈怠。臣遍体鳞伤,积劳成疾,却落得如此下场。陛下难道忘了廓清寰宇,诛灭安史,结好回纥之功吗?将士外面拼命,小人朝中弄权。郭子仪解甲归田,李光弼七年不敢还朝。来稹被陷害致死,苗晋卿流放三千里。陛下啊,朝臣为何三缄其口,功臣为何诚惶诚恐,可知朝中奸贼何其猖獗也!淮阴侯功高震主,方有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此悲剧在我朝又重演矣!秦庭阉宦指鹿为马,汉朝能出跋扈将军,尽主弱奴强矣!俯望陛下亲君子,远小人,将士方能用命也!请陛下速斩曲云京之流,以谢天下。臣仆固怀恩顿首再拜!”
“大胆,嚣张,猖狂。朕一忍再忍,念其微有功劳,不忍加罪。他却变本加厉,将朕比作秦二世、汉质帝。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代宗雷霆大发,气得在地上转圈子。
鱼朝恩不失时机地朝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道:“陛下,听说仆固玚出兵云中,矛头直指太原,其反叛迹象已明,不可不虑也!”
代宗脚步沉重地在地上转了几个圈子,终于下了决心,对鱼朝恩道:“传翰林待诏柳忼拟旨,虢夺仆固怀恩一切官职、爵位,令其致仕归养。”
“陛下,仆固怀恩决不听命,恐怕会集河中、云中、朔方镇几镇兵马反叛。
长安不能再回去了,那里左右受敌,容易被敌人围困,还是东走洛阳,把洛阳定为国都吧!”
代宗听得直点头,认为鱼朝恩说得有道理。叛乱已平息,最大的威胁来自西边的吐蕃人。一旦仆固怀恩纵兵造反,长安更是无险可依,不得不虑啊!
既然长安数面受敌,朝廷又无力征讨,干脆惹不起躲得起,扔下长安,迁都洛阳。唉!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第二天中午,大臣们迟迟不见皇上下达返回京城的圣命,便都齐聚到行宫里,请示何时返回京城。代宗见大臣们都有急迫回京城的愿望,便道:“朕昨晚再三掂量,想把京城迁到洛阳。原因是出长安再往西走,无险可依,无关可守,利于吐蕃人而不利于我。再加上西北物产不丰,土地贫瘠,百姓羸弱无力,城防坍塌不固,难以坚守也!吐蕃人入寇秦川,长驱直入京畿,纵横驰骋,不休,更是长安之大患也!朕以为定都洛阳,便可依靠崤山之险,扼守京畿之地,不怕吐蕃人袭扰。唉!一场平叛战争,打了八年之久,弄得国穷民贫,财力再难以支持也!吐蕃人又常来骚扰,搅扰得朝廷不得安宁。迁都的事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再做最后决定。”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自古长安便是国之中心,其形也胜,其脉也通,为秦、汉、隋、唐龙兴之地。高祖起兵于太原,成事于长安,已历八代。虽俯膺上天之命,然则依靠山川地理之灵气,才能兴旺发达也!依老臣之见,应及早返回长安,整顿朝纲,刷新吏治,方为上策。请陛下思之!”张楷不明白,一夜之间,皇上如何有了这个想法。
代宗一看张楷反对,其他大臣一定也是不同意,心里也拿不定主意,便道:“诸位爱卿,是否迁都,暂不确定,等诸位想好了咱们再议。”
“陛下,此事不可久拖不决,要尽快定下来。宗庙在长安,宫廷在长安,那里有历代先帝的陵寝,更有祖宗的神主,岂可轻言放弃也!天下尚不平稳,君臣岂可漂泊在外?”裴冕的话犹如警钟,却惊不醒皇帝。他感到皇帝像是变了个人,朝令夕改,举棋不定。睡了一夜,便有了如此怪诞的念头,真是不可思议啊!
代宗摆摆手,示意大家都退下。
张楷出了门,不停地摇头叹息。颜真卿凑到跟前低声道:“宰辅大人,摇头有何用?皇上身边有鬼祟,扳倒一个又出一个,层出不穷啊!下官以为你我说话皇帝听不进去,最好是找个熟悉军国大事的人来说服皇帝,也许能听得进去!”
“噢,那依你看谁说话能管用呢?”张楷停下脚步问颜真卿。颜真卿略顿了顿道:“如今能说动皇上的人,只有我那个亲家郭子仪了!他谋国不弱于房玄龄,统兵不亚于李世绩。宰辅可派人带信于他,请他写奏章说服皇帝。”张楷点头道:“此言最善,老夫即刻派人前去。”
郭子仪收到张楷的信,看后吃了一惊。皇帝怎能有迁都的打算,肯定又是受人蛊惑。他一改以前俯首帖耳的性格,挥笔疾书,写下一道奏章:
“臣郭子仪顿首再拜:惊闻陛下欲迁都洛阳,臣不胜惊骇矣!雍州自古号称天府之国,长安又是历代数朝之都也!左有淆函之险,右有陇蜀之岳;背靠渭水,前依太华;沃野数千里,带甲十多万;兵强马壮,吃用不尽,何谓物少地贫也?长安自秦汉以来便为国都,隋唐建国皆依此地;可谓人杰地灵、山川毓秀也!高祖创业靠关中起家,太宗治国凭秦川可依,此谓龙腾形胜之地也!先帝依长安诛灭安氏父子,陛下据秦关轸灭作乱群虏,岂无神助天威也!吐蕃人一时得逞不足为虑,虑者乃是朝纲不肃,法纪松弛也!士卒遇敌不进反退,盖因皆是商贩充斥于军旅!节度使拥兵不前,皆因朝廷制度有误!好战者此起彼伏,叛乱者沉渣泛起,皆因朝纲不肃、佞臣干预所致也!短短数年间,屡屡失国都,臣亦觉汗颜也!究其原因,虽有小丑跳梁,实为奸贼误国矣!
“洛阳城经数年战乱,荆棘遍地,野鬼啼号。人口不足五千,树木仅剩百余。南至徐州,北到卫州,千里中原一片荒野,百年神都尸骨累累。村镇成为废墟,官衙全部倒塌,就连永宁寺百丈高塔也未能幸免也!请问皇上,迁都后陛下殿堂何在?百官署衙何在?君臣居于何处?钱粮征向何方?军饷如何筹措?马匹如何供养?
“国家遭安史之乱,虽将其平定,尚除恶未尽也!如今人民流离失所,朝廷百废待兴,如何有财力重建洛阳呢?陛下应有恒心,下力气中兴大唐,方是为君之道。罢免沉疴官员,减少朝廷开支。抑制宦官弄权,不拘一格选贤。扶助百姓垦荒种地,免除商贩苛捐杂税。抚恤将士遗孤,鼓励人口增长。打击官商勾结,平抑物价上涨。任用贤能将帅,缓和边境矛盾。远小人,亲君子,消除功臣疑惧之心,方是先辈们的治国之策,望陛下效法之!
“陛下愁吐蕃人贪婪,常骚扰我境内。那是朝廷疏于防范,非吐蕃人能征惯战耳!陛下若信得过臣,臣愿做国之利剑。练兵于陇左,决敌于陇右。不出数月,兵即练成,车皆备好,臣挥师西进,犹如利剑扫平边境蚍蜉也!逐蛮夷退出陇右,驱吐蕃远遁雪山。廓清边境,抚慰百姓,安定寰内,造福桑梓,人民安居乐业也!到那时,国家安定,百姓富裕,整顿朝纲,中兴有望,陛下施展远大抱负何其不能也!从此朝廷开创更新局面,率土之滨天下兴盛归一,不愁又一个开元盛世不出现也!望陛下尽早返回京师,安国人之心,续宗庙祭祀,全君臣大义,加四海之威也!臣郭子仪顿首。”
第三天,这份奏章便到了代宗的面前。代宗边看奏章边流泪,激动中有悔恨,反思中有醒悟。回首自己即位以来的治国道路,竟是盲人瞎马,毫无头绪。放着谋国能臣不用,反倒加以提防,处处限制。大厦将倾,回天无力,竟忘了朝中还有个能臣郭子仪也!
代宗看完奏章,激动地站起身,高声喊道:“回长安,回——长——安。”
旁边站的几位大臣笑了。
鱼朝恩愣了。他想不明白,郭子仪的奏章有多大威力,竟使皇上立刻改变了主意。他得空偷看了奏章,对那几句话特别惊心:“抑制宦官弄权,不拘一格选贤。远小人,亲君子。”自此,他对郭子仪恨之入骨。
当夜,他派了六个亲信侍卫,连夜赶到华州,大天白日将郭子仪的祖坟刨了。这帮人边扔尸骨边对围观的百姓说道:“咱们是朝廷派来的内卫,奉皇上旨意,降罪郭家先人。”他们的目的是想以此激怒郭子仪,使郭子仪怨恨朝廷,逼他反叛朝廷。
郭家大小数百人赶到坟地,这伙人已逃走,坟地一片狼藉。郭家子孙们捶胸大哭,只得收拾祖宗骸骨,写信报知郭子仪。
皇上起驾了,起驾回京城长安。这次的车驾总管换成了柏良器,他负责大家的衣食住行。裴冕怕再次节外生枝,便悄悄地告诉柏良器,加快速度赶回长安。皇上和护卫军、左卫营先行,其他王公大臣走在后边,快慢不限制,但銮驾三天必须赶回去。
车驾刚到华州地界,一群老百姓拜伏在道旁,口喊冤枉。柏良器上前询问,一个老头流着泪说道:“大人啊,请你转告皇上,郭子仪忠心为国,一日夺回了长安城,皇上为什么还要降罪郭子仪?为什么派人刨了他家祖坟呢?郭子仪冤枉啊!”柏良器吃了一惊,忙道:“父老乡亲们,哪有此事啊?郭子仪收复了长安城,皇上高兴都来不及,怎么能派人刨了他家祖坟呢?一定是别有用心的坏人所为,反而转嫁给皇上,你们不要相信。此事本将军定会禀告皇上,急速捉拿元凶,还郭元帅一个公道。你们快回去吧!”乡亲们一听放了心,一起朝车驾拜谢。
竟然出了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代宗且惊且怒,命人请来了张楷、裴冕,上他的车驾一起商量,此事该如何解决。张楷忧愁道:“陛下,此事影响极大,百姓们不明白真相,以讹传讹,以为朝廷真的如此对待功臣,那就会引起民心浮动啊!此事郭子仪如何想呢?他能相信朝廷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情吗?
老臣以为应尽快派人到郭家去,安慰郭家人,祭拜郭家祖先,重新修葺陵寝。
另外在华州各地张挂榜文,悬赏捉拿掘墓之人,尽量消除此事在百姓们中间的影响。”代宗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朕马上安排礼部尚书张镐去办这件事情。”
裴冕看着车窗外的华山道:“张大人所言极是。要尽快消除影响,不能造成百姓们对朝廷的看法。至于郭子仪是怎么想的,微臣断定他决不会相信是朝廷所为。因为他看事情往往高人一筹,想问题总有独到之处,这种不齿人类的事情,他能相信是朝廷所为吗?他就像窗外的西岳华山,巍峨而挺拔,厚重且坚韧。经受住了千万年风雨的侵蚀,仍然屹立不倒。掘墓暴尸乃是奸人所设的一条毒计,其险恶用心就是要逼郭子仪反叛朝廷,以达他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