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急行军从龙眼洞出花县,使李根源在江村的截击落了空。及至花县的福源水圩,即与马济部遭遇,展开了激战。跟着,即由福源水斜出从化,在从化的良口与广东警卫军遭通,又打了一场。我们且战且走,到翁源的百子圩,与李根源所带领的赵德裕团遭遇,又打了一场。即从翁源向江西虔南县的都坑前进,再从都坑转入粤北的始兴。到达始兴的卢坝圩时,驻防始兴城的滇军杨益谦团、鲁子材团(炮兵团)即派队到卢坝圩迎接李烈钧,我们才安全进入始兴县城。这时,驻防韶关及粤北各地的滇军,绝大多数都接受李烈钧的命令,纷纷脱离李根源的节制,向始兴集中;朱培德部则撤至湘粤边境的临武、蓝山一带,待命行动,是为当时著名的驻粤滇军两李夺帅事件(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李根源所作《我与政学会》一文曾说:当时一般人指责李根源“利用唐继尧等煽动滇军风潮,使二李斗争,幸李协和烈钧与我尚能忍耐,其时虽不无纷乱,但不曾开过一枪,杀过一人,风潮一过,仍如兄弟一般”。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当时滇军风潮,自与李根源、岑春煊、莫荣新的阴谋活动有关,而所谓不曾开过一枪,杀过一人,更远非事实。实际是死过不少的人,不但我们沿路战斗死过人,滇军各部分别向始兴、湖南集结时,也为李根源指挥追杀过好些人)。
上述事件发生之后,全省以至全国舆论哗然,对莫荣新、岑春煊、李根源等的行为予以抨击。岑春煊、陆荣廷等的面目,也就暴露无遗。这时,七总裁已分崩离析,大部议员纷纷离去。岑春煊为缓和这个局面,乃派人调解,莫荣新被迫取消改编滇军命令,并派李根源为琼崖镇守使,把滇军中李根源的赵德裕、赵德恒两团改编为海疆军,调驻琼崖,从而了结了这一事件。
李根源于岑春煊派人调解之后,曾亲到始兴会见李烈钧,进行解释。李烈钧竟为李根源所说动,脱离部队,仅带随从数人与李根源回到广州。迨李烈钧一到达广州,岑春煊即派出一连部队,作为“护卫”,实际软禁李烈钧于大沙头崇雅楼内,出入都有“护卫”跟随。当时,孙中山先生已命陈炯明率粤军回粤,桂军节节失利,时适华侨飞机师冯如,在北较场作飞机飞行表演,李烈钧即以参观表演为名,在北较场避开“护卫”人员,与随从二人坐小汽车于东山附近下小汽船,到白鹅潭附近白蚬壳登上太古轮船,离广州去香港。李烈钧与岑春煊,从此走上了断然决裂的道路。
八坚决拥护孙中山北伐主张
一九二零年冬,陈炯明奉孙中山命令,率援闽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及岑春煊的势力,攻克广州。孙中山先生二次回粤,重新恢复军政府,李烈钧仍任参谋总长。一九二一年,孙中山为彻底肃清桂系与岑春煊的联合势力,于五月五日就任非常大总统职后,即命令陈炯明率领留粤各军进军广西。李烈钧影响下的赣军和滇军,基本上都执行孙中山先生的命令,在粤北首先反击了桂系沈鸿英部对连县的袭击,瓦解了沈部直下广州、威胁广东的企图。跟着,即沿广西恭城县龙虎关之线,直逼桂林,于八月间攻克桂林。时赣军编成两个梯团,第一梯团长李明扬,第二梯团长赖世璜,直接率领者为彭程万。李烈钧为了配合孙中山先生进攻广西,彻底消灭桂系,曾去四川重庆,旋即带领滇军胡若愚部、黔军谷正伦部,经贵州直逼广西的背后,使陈炯明所率粤军,能以破竹之势,直取南宁,基本上消灭了桂系主力,陆荣廷等被逼出走越南,从而底定广西大局。
一九二一年十至十一月间,孙中山先生设大本营于桂林,集合粤、滇、黔、赣各军将领,部署北伐大计。时部分将领,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尚多怀疑,认为仅以两广之众,对抗势力强大的北方军阀,胜利希望不大。陈炯明更趋向于所谓联省自治,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唐继尧则忙于带领滇军部队回滇争夺个人地盘,拒绝参加北伐。而李烈钧及其影响下的赣、滇、黔军都是孙中山北伐计划的拥护者,孙中山先生便命李烈钧拟定全盘北伐计划。李烈钧当以参谋总长名义,拟定了从桂林出衡阳,先取江西,于据有江西之后,再根据各省具体情况(孙中山预定北伐一开始,各省即将响应),相机东下南京,西定武汉。这个计划的拟定,既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指示,同时也是根据李烈钧所联系和掌握的江西情况决定的。根据估计,只要北伐军打进江西,造成声势,江西李烈钧的旧部和地方人士,是会有人起来响应的。所以计划既经拟定,即为孙中山所批准,并开始部署部队,准备行动(后来改道韶关北伐,基本上还是按此计划执行)。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本营拟订北伐计划的同时,唐继尧由于个人利害关系,曾秘密命令留粤滇军集结,随他回滇与顾品珍争地盘。孙中山屡劝不从,乃命李烈钧动员滇军将领拒绝唐继尧的命令,留桂参加北伐。李烈钧虽与唐继尧有较深的交谊,但他忠实地执行了孙中山先生的命令,使滇军中以朱培德为首的部队继续留在桂林,愿为北伐效命。孙中山先生在桂林时,苏联使者马林到访,孙中山先生召集各将领请马林讲话,并提出了学习苏联的革命经验的主张。当时有同意这种主张的,有反对这种主张的。胡汉民是公开表示不同意的一个。但我知道,李烈钧是基本同意这个主张的。后来在广州,苏联的顾问,还时常应李烈钧的邀请,到李的家里座谈(虽然,李烈钧很少公开发表过这样的议论)。而胡汉民与李烈钧之间,也有很多情感上和意见上不尽调协的地方。
一九二二年三月间,北伐正在积极准备,即将行动之际,广东传来了陈炯明不稳及邓铿被刺杀的消息。时将领中有的主张先回师广东解决陈炯明,有的主张用政治方法解决陈炯明问题,继续执行北伐计划,李烈钧的主张属于后者。后来,孙中山先生根据第一个意见率领各军东下梧州,后闻陈炯明背叛迹象未显,乃于梧州召集各将领开会,李烈钧极力附和廖仲恺的意见,主张改道韶关,继续执行原定北伐计划。孙中山同意这个意见,乃宣布以胡汉民为代帅,率领各军由梧州向韶关集结。李烈钧随孙中山还广州,根据具体情况重新修订北伐计划,部署军队。旋于同年五月间,大举向江西进军。孙中山则留在广州,以解决有关陈炯明的向背问题(时孙中山先生已撤掉陈炯明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职务),是为第一次北伐的开始。
第一次北伐是在胡汉民代元帅,李烈钧参谋总长主持下开始行动的。参加的部队有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滇军朱培德部,赣军李明扬、赖世璜部,另粤军的李福林部、黄大伟部、梁鸿楷部(黔军谷正伦部在改道北伐时,已由桂林开返贵州)。部队经南雄,出大庾,以破竹之势,直薄赣州。北伐军以许崇智部担任正南面攻击,粤军第一师梁鸿楷部担任右翼攻击,滇军朱培德部担任左翼攻击,赣军则沿赣江两岸插入敌人后方,切断赣州与吉安及南昌方面的水上交通,置赣州之敌于四面包围之中。总共先后围攻一个月,敌人突围后撤,北伐军乃乘胜追击,直薄吉安。时李烈钧于到达大庾之后,突患伤寒病,在大庾鸦山寺养病,病中仍继续指挥作战。
就在北伐军前锋到达吉安,南昌震动,北军摇摇欲坠的时候,广州突然传来了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孙中山先生避上永丰舰,电令北伐军回师平乱的消息。胡汉民当即召集各军将领,开紧急会议于南雄。会上,李烈钧根据江西省的具体形势,认为赣州一战,北军实力已损,地方将领已有起而响应北伐军的征兆,陈光远部已准备逃离江西。因此,他主张继续前进,先打下南昌,底定江西,然后以江西为根据地,回师广东,既不致于功败垂成,更可免两失之弊。时附和这个意见有一部分人,但胡汉民、许崇智均主回师救粤为主,除留赣军继续保持现有阵地防止北军反击之外,其余各军即日回师韶关平乱。会后,各军开始行动,仅李烈钧病留南雄,指挥前进至吉安的赣军李明扬梯团及随粤军在赣南作战的赖世璜梯团。后来,由于陈光远得北军增援,进行反攻,我部被迫在吉安向南雄后撤。到南雄时,许崇智部在韶关与陈炯明部作战失利,已退入赣南。朱培德则率队由韶关退入湘西的临武、蓝山一带(即朱培德脱离李根源时所退走的地区)。陈炯明部正向南雄前进,李烈钧乃不得已带领李明扬梯团(赖世璜梯团仍在赣南未返,后投降陈炯明)从南雄走坪石,准备追踪朱培德部入湘西。至粤湘边境,湘军只许李烈钧本人率随员过境,其余部队不准通过。陈炯明部衔尾追来,我与李明扬各带一个支队,被迫就地应战。结果,李明扬的第一支队在乐昌、坪石附近与粤军谢文炳部接战,因孤立无援,遂被缴械。我率第二支队固守坪石九峰山的尉岭关,为粤军第一师梁鸿楷部陈修爵团(原参加北伐,后为陈炯明收买,倒戈叛变)追及,双方形成对峙状态。时我军已绝粮,割生禾、毛豆充饥。后陈修爵亲带一名参谋到阵地上来找我对话说,梁鸿楷师长及李济深参谋长叫我不要再打了,带领部队加入第一师吧。我在无可奈何之中,被改编为第一师第二团。原来的赣军统编为第一营,准备李烈钧回来时交还给他。至于李烈钧本人,则从湖南去上海,直到孙中山先生第三次回粤时,才返回广州。
九在孙中山第三次回粤时期
一九二二年年底,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沈鸿英部,及驻桂粤军的一部,接受孙中山先生的命令,从广西东下讨伐陈炯明,于一九二三年一月攻克广州(陈炯明部退守惠州及东江一带)。孙中山先生于同年二月二十一日从上海第三次回到广州,重新组织大元帅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职,并改组国民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时,李烈钧也从上海回到广州,仍任大元帅参谋总长职务。当时,我在粤军第一师,当滇桂军打到江西时,偕陈铭枢、陈济棠、邓演达等举行阵前起义,与滇、桂军一齐打入广州。在李烈钧到穗后,曾就原赣军部队重新编组问题,向他请示并提出过建议。总计李烈钧原来率领的赣军,第一梯团李明扬部第一支队,已于乐昌、坪石附近为粤军缴械,不复存在。第二梯团赖世璜部两个支队,后在赣南投降了陈炯明,正与陈炯明部的洪兆麟、林虎等盘踞着潮汕一带。只有我所率领的一个支队的大部官兵,仍跟随我在粤军第一师(集中编在一个营内)。我曾探询他有无重组赣军之意,并向他建议,把我所率领的原赣军一营,全部交还给他,作为他的警卫部队。他的答复很干脆,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我所带领的原赣军部队,就让它继续留在粤军,他还特别对我说:你就留在粤军工作吧,反正在哪里都同样为革命服务。
时广东局势,异常混乱,滇、桂军对孙中山的命令阳奉阴违,陈炯明仍占领惠州、东江及潮汕一带。留在福建的许崇智部,奉孙中山命令回粤,但为陈炯明部洪兆麟、林虎、刘志陆(原桂军)及已投降陈炯明的赣军赖世璜等部拒止于闽粤边境。时陈炯明感于形势不利,一度通电下野,洪兆麟、林虎、刘志陆、赖世璜等亦通电宣布独立。孙中山先生以林虎、赖世璜均为李烈钧旧部,乃于是年3、4月间,委李烈钧以参谋总长兼广东边防督办名义,赴潮汕收编上述各军。李到汕头后,林虎等虚与委蛇,同意接受收编,曾一度改编为两个军,以洪兆麟、林虎为一个军,刘志陆、赖世璜为一个军。林部驻于兴、梅一带,洪部驻于汕头至潮安、揭阳一带,赖世璜、刘志陆部则驻于闽粤边境。
当时,林虎等为博取李烈钧的信任,曾信誓旦旦,表达自己对孙中山和李烈钧的效忠。李烈钧也和平时一样,以宽容大度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没有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结果,李烈钧是受骗了。当同年5月间,许崇智部从福建开回广东,到达汕头之后,奉孙中山先生命令,准备从潮汕向惠州发动进攻,与广州方面的滇、桂、粤军夹攻陈炯明的时候,陈炯明即秘密命令备军部署反击。当许崇智部兵过揭阳,洪兆麟部首先进行袭击,把许部拦腰功断。至兴、梅附近,又为林虎部攻击,许部损失惨重,溃败过半。几经苦战,终于六月间率残部回到博罗。李烈钧仓卒间从汕头入福建,走漳州(许崇智部回粤后,赖世璜及刘志陆部已从粤、闽边境开入福建,进驻漳州一带)。当时,能勉强听从李烈钧指挥的,只有赖世璜的一部,及林虎拨给李烈钧直接指挥的苏世安团一团。李后只身从漳州去上海。赖世璜、刘志陆复与黄大伟(黄原为入闽粤军第一军司令,因蒋介石的挑拨离间,在粤军回粤时被孙中山先生命令免职,后投降陈炯明,在许崇智被打散后,陈炯明把他在汕头收编许部被打散的部队,编成一个师)等合并,继续盘踞着漳州一带。
李烈钧可能是由于这次失败的打击,曾在上海闲住了一个时期,旋经孙中山电召,返回广州,仍继续任参谋总长。此后,由于李烈钧手上没有军队,他自己也没有重组军队、藉图再起之心,只一直帮助孙中山先生从事军事上的计划和指挥工作。其中最突出的一次是一九二三年十一月间,孙中山先生亲率滇、桂、粤军进攻惠州,设行营于石龙、时陈炯明部大举反攻,滇、桂、粤军全线失利,纷向石龙,石滩退却。大军溃退,争过石龙、石滩桥时,形成混乱不堪的景象。孙中山与各将领无法制止,情况异常危殆。李烈钓乃促孙中山先生回广州,自己率参谋总部人员留在石滩代孙中山指挥作战。卒在极端危险混乱的局面下,指挥各军分路渡过东江河。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中节节抵抗,节节退却,最后保存了部队,避免了全面崩溃和覆亡的危机(后湘、豫军增援,打退了敌人向广州的进攻)。再一次表现了李烈钧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
【注释】
耿系河北任县人,距袁世觊家乡项城仅百余里,袁为了笼络他,认之为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