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只是想更多游离、了解世界,结果被套牢。被套牢就没有自由,没有属于自己的余地。
人企望在网络探究世界,探究未知的秘密,结果自己的隐私被抖落,被互联网撕扯得一丝不挂,然后就可怜兮兮地裸挂在千丝万缕的线条中。
我曾经善意地劝说在网络发泄闷骚的朋友:感到闷热时,不要以为是在你自家的浴室里。朋友不以为然,后来,朋友直率的优点都被当成缺点遭到无数次点击。
初恋网络的少年儿童还没有走多远,就被网定,羽翼被折、翎毛涂地的情况时时发生,让人联想到早年西北地区猎隼的场面。丝线织成四张网,东南西北围成四合院,中间置一个装麻雀的铁笼子,隼从云端缩翼箭一般射下,一头扎进网里。
上网久了,有时也会被罩住,就像有了网瘾而忘记还有现实存在的人。本以为网络能延伸到宇宙,可以包容乾坤,在广阔天地里遨游。突然发现有趣的闪光点,像麻雀发现金黄的谷米,忘乎所以地猛啄,线那一边用力一拉,乾坤变成了筛子,就被预先设计好的阴谋罩住,成了筛子中迷茫失魂的猎物。
也有精于网络,猎人一般目光炯炯,四面出击,四下逡巡,拿着放大镜寻找过失的能人。但千密会有一疏,强中自有强中手。网络是点和点通过线连接,但这样理解其实小看了网络的复杂。线在进入一个点时,可能就进了一个贼窝,或者是一个弹药库。在那里,线可能会给打一个结再放出来,那就是一个套。就像我们小时候,给一根绳子上设置许多由一根马尾拴成的活扣马尾圈,然后在茫茫雪地里扫出一小块地,让它裸露着,然后把绳子拉紧,两头用木棍固定,在绳子旁撒上谷子、糜子,藏在不远处的一个阴暗处,瞪着血红的眼睛等待。成群结队的沙鸡、鸽子盘旋在空中,它们在冰天雪地中无处栖落,饥肠辘辘,看到一小块没有白雪覆盖的土地,异常欣喜,就纷纷降落,就慌不择食。爪子再灵巧,也难免被套进又细又坚韧的马尾圈。
二
准确、有效、快捷地传递信息,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
美好的愿望被混沌和愚昧羁绊,就幻化成无尽的想象和神圣的寄托。
庄子借鲲鹏抒发了遨游九天的愿望。
我们真的无从知道,是哪一位伟大而又有诗人气质的祖先,触景生情,在季节轮回中,首先给鸿雁寄托了无限深情。
可以想象,那位高人抬头仰望苍穹,看到鸿雁以世界上最规范最壮观最美丽最苍劲的飞翔姿态行进时,浮想联翩。当雁阵"一"字排开,他认为那整齐的队列是浩渺天空中射向目标的箭;当雁阵以"人"字形阵容飞翔,他认为那神秘的摆布是在帮人类完成无法企及的祈愿。鸿雁日夜兼程,顶风穿云,披星戴月,让他怦然心动。鸿雁撕破长空的鸣叫,更是让他泪流满面,心灵破碎。于是,他调动奇思妙想,给雁阵附着了一些温柔的思想。
从此以后,人们趋之若鹜。
轮回往返的鸿雁,不知道引发了多少游子思乡怀旧、羁旅伤感的情绪;南来北往的雁阵,不知道承载了多少文人重回故土、亲人团聚的想象。
被隋炀帝杨广妒杀的才子薛道衡,当初出使南陈,回家心切,在《人日思归》中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言花开之前,就有了回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去,人还没有回家。思归之情,含蓄婉转。
以鸿雁寄托思归,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长项。
唐人赵嘏《长安秋望》中有"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寂寞,欧阳修《戏答元稹》里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的感慨,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有"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的渲染等等。
由于鸿雁可以引发寄托相思之情,回家心切的人们纯粹将鸿雁视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普遍提及。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描述了"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的期盼。李商隐《离思》中记录了"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的凄苦,宋人陈亮《水龙吟》中表达了"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的刺激。
班固《汉书·苏武传》记载,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想迫使苏武投降匈奴,苏武严词拒绝。单于扣下苏武,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去牧羊。苏武含辛茹苦19年,始终不向单于屈服。后来,汉昭帝与匈奴和亲,出使匈奴的汉使问及苏武,单于说苏武已经死了。可是,汉使者打听到苏武仍然活着,回去把情况报告了汉昭帝。
围绕救助苏武,产生了动人的鸿雁故事。
霍光献计,又派使者对单于说,昭帝打猎,射下一只大雁,雁腿上系着一封苏武的亲笔信,说他还活着,现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回汉。鸿雁传书,挽救了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苏武。
显然,鸿雁传书是外交上的技巧,是戳破谎言的机智借口。虽然这个技巧大胆而富于想象,但如果没有汉与匈奴和亲的背景,如果仍然是烽火连天的血腥厮杀,单于断不会脑子进水,顺水推舟,冒着成为被写进历史的傻瓜的危险,落下顺水人情。
只是,单于这一装糊涂,有关鸿雁的想象和夸张就马上为文学平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也为历史与和平涂抹了绚丽亮色。
民间故事讲: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不为富贵所动,矢志不移。王宝钏挑野菜时,忽闻空中鸿雁呼唤声声,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君,荒郊野外,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挥洒血书,倾诉忠贞,期盼团圆。
人若能成了鸟,就不会被烦恼苦苦煎熬。但人能做的,只是依托鸿雁,抒发幽思。抛开非常复杂的政治外交因素不谈,假设鸿雁传书是真的,霍光借助于鸿雁传书,使苏武全身而退;单于借助于鸿雁传书,使汉与匈奴保持了暂时的和平。这毕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王宝钏借助于鸿雁传书,血写了一腔思念,这种深入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寄托,成就了王宝钏的坚贞形象。
结局是美好的,但没有几个人相信事件本身是真实的存在。
人类在想象和向往中抚慰心灵,为困扰自己的信息传递问题而不断追求,不懈创造,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三
鸿雁传书并不是我们祖先寄托情思的唯一方式。
酷爱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其五》中赞美了三只青鸟,同时借助青鸟向西王母表白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那么,青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山海经》记载,跟随西王母的有三只青鸟,名叫大黧、少黧、青鸟,俱为三足,力大健飞,居住在三危山上,为西王母觅食,能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班固在《汉书》中,为了衬托东方朔见多识广、聪明过人,借助神话,设计了一个离奇的故事:青鸟飞到承华殿前传书,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惊奇地问东方朔,这是什么鸟?从哪里飞来?东方朔告诉他说,这是青鸟,是王母娘娘的使者,是专门报信来的,王母娘娘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王母娘娘就由大黧、少黧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率群臣谦恭礼迎,热情款待。
和鸿雁一样,在有限的神话传说和无数的民间故事中,青鸟也承担着传递信息的责任,也同样是文人墨客倾情描写的神鸟。以至于后来被一再演绎,青鸟不再是三足、力大的猛禽,而成了善解人意、温和伶俐、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友好使者,让多愁善感的诗人争相赋诗吟诵,不断借题发挥。李白的"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的"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等千古名句,无不借青鸟挥洒情感。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有关青鸟的想象,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比利时现代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梦幻剧《青鸟》,以青鸟象征幸福,暗喻幸福须从与他人友好交往与互助中获得。外国人描绘的青鸟,也与信息传递、合作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能够理解,在"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的信息闭塞的困境中,相对于无法逾越的现实障碍,想象是极其浪漫飘逸的事情,是巨大的心理安慰。对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渴望,放飞思绪的大胆幻想,成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与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
人类的活动,是围绕生存进行的物质与精神行为,要真正解决信息传递问题,依靠大胆想象远远不够,还必须付诸行动,努力实践,小心求证。
人类在艰难探索中创造了许多信息传递的手段,中国人为信息传递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光是我们祖先使用的最早信息传递方式,有些故事耐人寻味。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断送了西周;孔明灯欺骗司马懿,解了诸葛亮的平阳之围。
声音也是很早就有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如钟声、鼓声、爆竹声,等等。
各种特殊的,即使手段,也能收到信息传递的良好效果。如利用鱼腹、包子夹带信件等。
在近距离狭小空间,人类还利用旗帜、表情、掷物、肢体动作等巧妙暗示……
与历史同步,用血泪铺垫,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信息传递系统的国家之一。
乘马传递是早期大规模的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嘉峪关魏晋墓砖雕壁画,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风驰电掣,成为中国信息文明的有力实证。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成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文书严格登记,注明时间,以明确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空前发达。唐代的官邮大致30里设一驿站,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唐六典》记载,驿传事业鼎盛期,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2万多人,其中驿兵17000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并划给驿田。
唐对邮驿行程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则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陆路步行每天走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顺水时100~150里。
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中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驿骑如星流"描述的是驿马的速度似流星一般迅疾。
天宝十四载(756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远在3000里之外华清宫的唐玄宗6天之内就得到了准确消息,驿马的速度每天达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的速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宋代的通信机构统称"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项系有铜铃,白天鸣铃,夜间举火,且给驿骑赋予特权,撞伤、撞死人不负责任。可以想象,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那该是多么紧张急迫的场面。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将抗金将领岳飞从前线召回临安,那金牌就是十万火急的死命令。
烽火、驿路及驿站制度曾经是古代人类最完备、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制度,对政权巩固、国家发展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成规模的快马驿传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组织,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当驿吏扬鞭催马,在狂风暴雨中疾驶;当驿船逆流而上,在狂风巨浪中艰难行进的时候,驿吏的精疲力竭,驿马的奄奄一息,驿船的风雨飘摇,出于万不得已,煞是劳民伤财。还有,官驿只能解决十分紧迫的政府和重要官员的信息传递问题,百姓的信息传递断不在考虑之列。家乡的亲人,远方的游子,戍边的将士仍然天各一方,只能举头望月,凄泪沾襟。
只有信鸽,才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平民百姓的信息传递愿望。
我们应该给古埃及和古希腊人树碑立传,因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把野生鸽子驯养为家鸽,那是5000年以前就开始了的精彩。
我们却不知道把荣誉敬献给谁,因为驯养鸽子并用于通信,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复杂过程。亲善于信鸽且让它服务于人类,是聪明智慧的人类祖先在千百年的摸索中,共同完成的复杂工程。
鸽子具有人远远不能比拟的导航能力。197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鸽子的头部有一块含有丰富磁性物质的组织--巨能磁石,它不仅能靠太阳指路,还能根据地球磁场确定飞行方向。因此,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依然能重归故土。鸽子对爱情忠贞不渝,雌雄恩爱,共同筑巢,生儿育女。意外丧偶后,过很长时间才重新成家。和人一样,鸽子有浓重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恋家情结。因此,鸽子成了人类特别关注、密切合作的伙伴,成了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真诚朋友,成了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的共同宠爱,成了祈愿和平的人们心中腾空而起的友好使者。喜欢和驯养信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人类进步史上无法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鸽子的消化系统决定鸽子必须吃一些石块。我们赞美牛,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我们更应该赞美鸽子,因为它吃的是石块,办的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