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杳如年
在很长一段的米兰记忆里,里诺·加图索和马西莫·安布罗西尼都是在一起的,像一对各擅胜场的双子星座。只不过那时的安布是米兰众望所归的未来,而里诺,还是风风火火横冲直撞的小野人。时至今日,安布几经周折,在替补席上痴心不改,里诺却长成了保罗钦定的接班人。有时候,缘分真的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交错。
里诺来到米兰,1999年,正是不缺“新人”的时代。前一年夺冠的安布、阿比,新晋的国奥主力科曼迪尼、科科,西班牙高价买来的何塞·马里,夹在他们中间的里诺,小平头,黝黑的脸,敦敦实实的身材,不是功臣也不是嫡系,那么的不起眼,却又多一些风霜的故事。在乙级联赛崭露头角之后,里诺很另类地远赴英伦,在凯尔特人队拼到了主力后腰的位置。留着小胡子、时常皱起眉头、一脸严肃神气的里诺,立刻人气飙升。然而这个关头他却选择回到米兰,将一切从头来过。而他的小野人脾气,也从第一天踏入米兰起显露无遗:一开始扎克安排他打右前卫,他却口口声声要回到熟悉的后腰位置,搞得扎克头大;在场上他又是一只小火药桶,对方犯规时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理论,全不管裁判在身边干瞪眼。只是那股拼命三郎般全场飞奔抢截的势头,也让扎克下不了弃用他的狠心。于是这个脾气大、爱嚷嚷、踢球不要命的小刺头,便这样跌跌撞撞地闯进视线。
一看到他出现在屏幕里就会没来由地微笑起来,好像这个小野人身上随时随地跳动着喜剧细胞。关于他的经典段子也实在是层出不穷:2000年奥运会上跟米兰队友何塞·马里当众冲突,恶狠狠地甩下一句“回米兰见”,扎克急忙打圆场,力证两人关系良好;在米兰怎么踢也进不了球,急得安切洛蒂和他打赌,要是一个赛季他能进三个球,自己就从训练基地步行到杜莫罗大教堂;一进国家队便远射灭了英格兰,身后保罗的表情竟是滑稽多过欢庆;在场上冲锋陷阵时对方抢上来飞铲,砰的一撞之下摔出去的竟然是对方……里诺在意大利是与众不同的“现象”,优点和缺点一样醒目,就像绣像小说里虎头虎脑的福将,天不怕、地不怕,棱角分明,一腔热血,活泼泼、实心眼地为团队、为兄弟出头,赢得了无数的扇子缘,也赢得了幸运的眷顾偏爱。
今天的里诺,抢断、突破、助攻、协防样样在行,危急关头身先士卒,冲突争执时也能镇定自若,不知什么时候,场上场下的他都练就了大将之风,学会稔熟地面对话筒,稳健而坚决地表达想法,维护球队和队友,有意无意地证明着:自己配得上那个红黑的袖标。他真的已经长大了,拥有更出色的球技和更威严的气势,不再是当年那个总是犯规不会进球、一阵猛突之后一脚把球传给对方的冒失小子,惹人窝气和担心。
那样的青涩岁月不会再回来了,1998—2002,米兰跌宕起伏荆棘丛生的征途,我轻狂而率性的少年时代。曾经每周将米兰的战绩剪报收藏;曾经抱怨“衰台CCTV5,每次转播米兰都没好结果”;曾经在日记里念念地担忧过保罗的伤势舍瓦的疲劳贝总的心急火燎;曾经被百年队庆时主场1∶2输给佩鲁贾气得吃不下饭……那种真实而切近的休戚与共,是完全不问就里不计回报的扇子的傻气。那段青涩岁月里的喜怒哀乐,与米兰的成败不可理喻地溶在一起,成就了穿越整个亚欧大陆的奇妙幻想。在被遗忘的空间距离之外,于那一代球员,始终有一份说不出的呵护和牵挂,好像真是同甘共苦一起长大的伙伴,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很容易就被人遗忘了名字。今天只能靠换女朋友出现在报纸头条的科科,曾是万众瞩目的“新马尔蒂尼”;不知在哪里沉浮的科曼迪尼,在6:0的米兰德比里独中两元,喜出望外的笑脸还留在现场的照片上;消失在国米大名单里的古利,在1999年夺冠的最后一战里打入关键的一球;几度转会的萨拉,在对阵米兰时进球后,黯然转过头去。他们没有机会在米兰功成名就彪炳史册,只是重复着一场一场波澜不惊的告别。其实人世间苦多乐少,本就如此;曲折多于顺遂,光阴的故事,也确是如此书写。际遇起伏的他们会明白,告别青涩岁月之后的我,也终于明白。或者也正因为这个缘故,看着福气团团、一颗热心肠、为着梦想往前冲的里诺,会多出一份宠爱和喜慰。
米兰的岁月是一条暗波汹涌的河流,幸运如里诺,痴心如安布者,总有一天会欢笑着迎向烟水茫茫的大海。而另外的一些人,虽然只是途中的匆匆擦肩,但那闪亮过的青春,也曾经是这条河流最壮阔的瀑布,是水天相接处最美丽的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