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09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古代科技史(14)

弓箭是军事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兵器。弓利用人在拉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力量,以瞬间爆发的形式将箭弹射出去,这说明人类已经具备了机械储存力量的知识,开始使用复合工具,是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的明显标志。弓箭出现以前,人类的工具比较简单,如把石头砸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弓箭出现以后,因为弓箭射程远,命中率高,携带方便,原始人就比较容易获得猎物,也可以制服那些凶猛的野兽了,大大加强了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的力量。后来,部落之间发生战争,弓箭就成了重要的兵器。正如恩格斯所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弩的发明

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军事机械装置,并克服了拉弓时体力受限制而不能持久的弱点。弩主要由弩弓和弩臂两部分组成,弓上装弦,臂上装弩机,两者配合而放前。弩臂为木制,前部有一个横贯的容弓孔,弓固定于其中。弩臂正面有一条沟形矢道,是放箭的,能保证箭在发射后直线前进。《韩非子·说林》有“羿执鞅持杆操弓关机”的记载,其中的“杆”和“关机”都是弩上构件的名称,杆是弩臂,关机是发矢的弩机。羿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人,看来,弩可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发明了。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的弩,是战国时期的,当时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铜弩机了。弩的使用,是先把弦拉开扣在弩机上,待捕捉到最有利的发射时机时,搬动“悬刀”(扳机),把箭射出去。最早的弩机只是起了“延时装置”的作用,以后经过不断改进,弩的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汉代弩机的“望山”上开始出现刻度,这相当于步枪的标尺,从而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这样,弩既具备了“延时装置”的作用,又有了“瞄准装置”的作用。此外,汉代还出现了能够连续放箭的连弩。最初,弩和弓一样,只用一个人手臂的力量,以后出现了用脚蹬方式拉弦的弩,用绞车开弦的弩,至迟在北宋初年,又制作出把几张弓合成一个弩的“床子弩”。

弩和弓相比,更利于瞄准,命中率高,射程远,杀伤力大,是古代具有相当威力的远射武器。如汉代最常用的六石弩,张力186公斤,射程260米;北宋的床子弩,射程可超过500米,这在当时世界上是很惊人的武器了。

我国发明和使用弩的时间比西方要早得多,公元10世纪古俄罗斯才出现弩,西欧则在11世纪末才出现弩。

最早的枪炮

宋元时期出现的管形火器,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枪炮。

据汤涛的《德安守御录》记载,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对军事技术颇有研究的陈规在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使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分条”。作战时两名士兵共同用一条,一人持枪,一人点燃枪中火药。用以喷火烧灼敌人。陈规可以说是管形火器的发明家。《宋史》记载: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用粗竹筒制作,内装有火药和“子窠”,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窠”射出去。“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能发射子弹的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把燃烧性火器过渡到管形射击火器的发展阶段,这在管形火器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到了元代出现了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炮,又称火铳、火筒,火铣内装填火药和碎铁,用以轰击敌人,因其威力很大,被称为“铜将军”。中国历史博物馆现收藏的一门元至顺三年(1332年)铸造的铜铣,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古代管状火器由于枪管对子弹的约束力,造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管内弹道,从大大增加了管外弹道的稳定性,使射击的准确性显著提高。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飞跃,它是近代枪炮的雏形,现代的枪炮就是由这种管型火炮武器逐步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火药武器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武器,出现在唐朝末年和北宋时期。

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飞火”就是在箭杆上绑一个火药团,点燃引信后射出去,有人认为这是使用火药武器的最早记载。

到了宋朝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据《宋史·兵志》等史书记载,从宋太祖开宝三年到宋真咸成平五年(970~1002年),兵部令使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冀州团练使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了火球、火药箭、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武经总要》记载了最早的一批火药武器,有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火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等8种制品。前6种的制法基本相同,通常是先把配制好的火药,同铁片一类杀伤物和致毒物拌和,然后用多层纸糊固成球形外壳,壳外涂上易燃的引火物,待晒干后使用。铁嘴火鹞是用薄板制成鹞身,头部安上铁嘴,尾部绑有秆草,火药装在尾中。竹火鹞是用竹片编成笼形外壳,外壳糊几层纸,内装火药1斤,尾部绑草3斤到5斤。作战时,先用烙锥把火球壳烙透,然后用抛石机抛到敌阵,达到燃烧、障碍、致毒和遮障等作战目的。

上面的这批火药武器,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随着火药配方的不断改进,火药的爆炸力不断增强。到了元朝,火药的应用已经主要侧重在爆炸力方面了。

火药武器的出现,使作战武器发生了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在将火药应用于军事斗争的实践活动中,我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仅以《武经总要》所明确记载的这批火药武器来说,就比欧洲出现火药武器早了约3个世纪。

早期火箭的发明

北宋后期,民间流行的能高飞的“流星”(或称“起火”)已利用了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就是用于玩赏的火箭。南宋时期,这一技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在普通的箭杆上绑一个火药筒,发射时用引线点燃火药,火药燃气从尾部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它以火药筒作发动机,以箭杆作箭身,用翎和箭尾上的配重铁块稳定飞行姿态,以箭头为战斗部,这是现代火箭的雏形。到明朝初年,火箭技术迅速提高,发展成种类繁多的火箭武器,广泛用于战场,被称为“军中利器”。

明朝《火龙神器阵法》记载的1支火箭装有两个同时工作的火药筒的“二虎追羊箭”和装有4个火药筒的“神火飞鸦”等,是最早的多火药简并联火箭。多火药筒并联推进,可增大射程或增加投送重量,是火箭技术的一大进步。书中还记载了一种名为“火龙出水”的火箭:用5尺长的毛竹去节削薄作龙身,前后装上木制龙头龙尾,头尾两侧各装火箭1支,龙腹内装火箭数支。发射时,先点燃头尾两侧的4支火箭,推动火龙前进。待4支火箭燃烧将完时,连接的引线引燃龙腹内的火箭,从龙口飞出,继续飞向目标。这是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多级火箭。

明朝茅元仪撰《武备志》(1621年初刊)记载的“飞空击贼震天雷炮”,是一种有翼火箭。它是用竹蔑编造,中间装一火药筒,其余部分装满火药,两旁各安风翅一扇。火箭加翼,不仅可改善飞行稳定性,而且使火箭具有一定滑行能力,从而可借助风力增大飞行高度和距离。书中还记载了十几种多发齐射火箭,这些火箭,都是装在一个筒形容器内,把各支火箭的药线连在一根总线上。作战时常并架数十桶至百桶,“总线一燃,众矢齐发,势若雷霆之击,莫敢当其锋者”。实行多发齐射,增加射击密度,迄今仍是提高无控火箭杀伤威力的基本途径。

明朝初年,中国人万户在一把坐椅的背后,装上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并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拿着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仆人同时把这些火箭点燃。其目的是想借助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万户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来飞行的人。今天,月球上某个山脉还以万户来命名,以此来纪念这位探索者。

火箭的发明对于太空探索和空间飞行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的火箭技术,在原理上与中国古代火箭是一样的。今天,运送登月飞船的火箭,可以飞行万里的洲际导弹,都是在我国古代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雷式武器

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古人逐步学会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金人创制的铁火炮用铁做壳,有球形、罐形、葫芦形、合碗形等样式,内藏火药,有火捻从炮内火药中通出。使用时,士兵点着火捻,待抛到敌方时,火捻引着火药,铁火炮点火爆炸后,既能以火焰烧灼敌方,又能以四散飞击的铁壳碎片击杀敌军人马和敌军战具,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铁壳爆炸弹。明代创制的地雷、水雷和各种爆炸弹,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雷式火器。明代军事著作《武备志》记载了当时制造的十多种地雷,它们的外壳用生铁、石、陶等制成,埋在地下,通过绊、陷、拉等方式引起爆炸。其中,有一种叫做炸炮,壳体系生铁铸成,内装炸药,上面有一小孔,以小竹管穿线于内,几十个炸炮的引线都连在钢轮发火装置的火槽上。将炸炮挖坑埋好后,把钢轮铁轴上的绳卷引出,横置于路上,遇有人马绊踏,牵动钢轮转动,从而发火点燃火槽,使炸炮引爆。这几十个炸炮实际上就是绊踏式地雷群。明代的水雷类型也很多,其中有一种叫做水底龙王炮。其壳体系熟铁制成,每个重四至六斤,内装炸药五升至一斗,炮口安香头引火,香头视驶来的敌船距离远近,可长可短。另用牛脬(膀肮)做成囊,点燃炮口的香头,再把炮装人囊中,在囊内插进一根羊肠后,将囊密封,载在木板上,用石坠入水中,同时将羊肠的另一头引拉到水面,置于鹅雁翎做成的浮排上,用以通气。当驶来的敌船接近或触撞到炮位时,香头已燃及炮内的火药,炮即在水底爆炸,毁伤敌船。

机械

记里鼓车和指南车

在车辆发展的过程当中,从机械结构方面来说,我国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的出现尤其重要。从三国时期开始,历代史书差不多都有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的记载,《宋史》详细地记载了它们的内部构造。

记里鼓车是配有减速齿轮系的古代车辆,因车上木人击鼓以示行进里数而得名,一般作为帝王出行仪仗车辆,至迟在汉代已问世。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车轮在地面的转动带动齿轮转动,变换为凸轮杠杆作用使木人抬手击鼓。足轮直径6尺,圆周18尺,转100周,车行180丈,恰合1里之数。车行1里,中平轮只转1周。在中平轮的轴上装上一个起凸轮作用的拨子,拨动木人的手臂,就可以使木人击鼓1次。也就是车行1里击鼓1次。如果再加上一个10齿的小平轮和一个100齿的上平轮,每当车行10里的时候,上平轮才能转1周,它上面的拨子拨动另一个木人的手臂,使木人击镯1次。记里鼓车的整个齿轮系是和车辆同行同止的,只要车轮一转动,整个齿轮系就随着转动,车轮一停下来,整个齿轮系也就随着停下来了。从记里鼓车的内部构造来说,所应用的减速齿轮系统已相当复杂,可以说是现代车辆上计程仪的先驱。

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它起源很早,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它的工作原理是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车箱当中有一个平放的一个大齿轮是中心大平轮,其轴向上伸出,轴上立一个木人伸臂南指。中心大平轮转多少度,轴上的木人同样也转多少度。左右小平轮是两个小齿轮,分装在中心大平轮的两边,起传动作用,当车一直向前行驶的时候,左右小平轮和中心太平轮是分离的,不相接触,因此,两边足轮的转动不影响中心大平轮。当车辆向左转弯时,辕的前端向左移动,辕的后端就向右移动,辕后端的绳向右经过滑车,把右边的小平轮放落,和中心大平轮相接触。结果中心大平轮受右边车轮的影响向右转动,恰好能抵消车辆向左转弯的影响,比如车向左转60度,中心大平轮就向回转,向右转60度,使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变,只要一开始行车的时候木人的手臂向南指,此后不管车向东或向西转弯,由于齿轮系的作用,使木人保持原来的方向,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记里鼓车本身具有一套减速齿轮系使运动变慢,最后一根轴在车行1里或10里的时候才转1周,而指南车的齿轮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它是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中心大平轮和附足子轮或联或断的设计,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总之,这两种车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能力,显示了我国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春秋时期的提水器械

春秋时期发明的桔槔,是我国最早的提水器械。

《庄子》一书记载了一个寓言:孔子的学生子贡游历楚国后返回晋国时,见一农夫吃力地用瓦罐从井中汲水,然后抱着去浇地,“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劝他改用桔槔提水灌溉。农夫照办后,用力很小而收获非常大,可以“一日浸百畦”。这个寓言说明,至迟在春秋后期,桔槔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器械,结构虽然简单,却很巧妙。它是用两根长条的直木,一根竖立在井边或河边,另一根横放在竖立的直木顶端,用绳索结住。横木前端挂上水桶或陶瓶等汲水用具,后端坠上石块等重物。灌溉时,用手向上抬一下坠有重物的横木后端,前端便带着汲水用具坠入水中;待注满水后,再向下拉坠有重物的横木后端,于是盛满水的汲水用具就随着前端升出水面。使用桔槔提水既快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功效。以后,桔槔的构造又有所改进。从汉代画像石刻的桔槔取水图来看,竖立的直木已改为木架,操作起来就更便当了。

稍晚一些时候,利用轮轴制成的提水工具——辘轳和滑车,也相继出现。辘轳和滑车简单实用,比桔槔更为先进和省力,它们在我国使用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我国农村仍有一些地方在继续使用。

龙骨水车

同类推荐
  • 奋起抵抗

    奋起抵抗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三国之追随曹操

    三国之追随曹操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天下英雄辈出,群逐其鹿。当主角降临,是随一代奸雄曹操肃清寰宇,还是身死道消、是否还有三国之分?请待主角降世。。。。
  • 唐冢

    唐冢

    上古文明为何败落?科技文明又将何去何从?许辰,带着对历史的思考,来到了这两个文明碰撞的时代!失落的世界里路在何方?治乱循环,能否破解?且看我为你讲述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 我当军师那些年

    我当军师那些年

    有人言:“钱无忧经天纬地之才,得之可问鼎天下。”亦有人言:“钱无忧乃乱国害民之贼,此贼不除,天下难安。”“其他谋士只为形势而算计,而钱无忧却只算人心,若是沾上了这家伙,你还是趁早自己抹脖子吧,不然早晚叫你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境。”钱无忧,一个从菜鸟狗头军师成长为一代鬼谋的老不死。钱无忧对于这些个评论很无辜,他现在只想说:“天啊,谁能救救我,来到这个陌生的鬼地方,我真是只想好好的保住自己的小命,赚点小钱,娶个三妻四妾,天天过着没羞没躁的腐败小地主生活。”
  • 南宋锦衣卫

    南宋锦衣卫

    热血青年重生在南宋奸相韩侂胄之子,纨绔败家小衙内之身。从神秘莫测的脂粉堆到手握权倾天下的特务机关。外有夷狄亡我华夏之心不死,内有权臣直把杭州作汴州。金国方强,蒙古将兴,华夏风雨飘摇,山雨欲来风满楼,看热血男儿统朝野、战四方、平天下、驱逐鞑虏,直捣黄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热门推荐
  • 妃来横祸:第一兽妃行天下

    妃来横祸:第一兽妃行天下

    太尉府四小姐,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奈何却无灵抵,就一溯东国标志性废材!一朝穿越,结果弄死了两个络腮胡,什么?要找她报仇?好啊,她要将你的府邸翻个底朝天!灵王美池沐浴,她有幸观摩,奈何她没眼福,当看到那绝美的背影时,卧槽!她的眼睛竟直接将那晨月湖炸得满地开花!“姑娘,见了本尊为何不下跪?”某灵王调侃道。“姑娘我从不跪天,从不跪地。”尼玛,没想到,她被这混球拽着一起跪了天又跪了地。她气急败坏正要翻脸,却被某人一把揽入怀中。“不气不气,为夫也甚烦这繁文缛节,要不,”某灵王邪魅一笑,“夫妻对拜省了,直接入洞房吧。”「前面的内容也许很平淡,希望大家坚持往后看,其实主要是作者懒得改前面了」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中华高歌

    中华高歌

    先进模范人物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学习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过程作为普及基本道德规范的过程,弘扬真善美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使我们倡导的价值观念变得生动形象,让先进的思想道德变得可学可行。
  • 我的夫君叫尊上

    我的夫君叫尊上

    21世纪普通小职员,七夕魂穿越古代。收获爱情的故事。美男哥哥怒道:“阿照,你长本事了是吧!都来逛醉梦楼了嗯?”抱着美男哥哥大腿的阿照:“我不敢了,我下次不来了嘤嘤……”美男哥哥:“嗯?下次?。”阿照冷汗:“没有下次,我发四,我发四。”美男哥哥:“下不为例”
  • 压倒我的谪仙夫君

    压倒我的谪仙夫君

    靠着竹椅,怀里良人惬意,眉宇间的温柔,如古树上朵朵桃花的姿态,如静湖面上粼粼的波光。耳畔边的私语,这是我们的细水长流。——莫离此生此世,笑看古树花开花落,坐观天蓝云卷云舒,良人相伴,不羡鸳鸯不羡仙。——墨卿
  • 灵异录

    灵异录

    本作早已完结,特来补更,让各位看官到爽!
  • 论正确的持球方式

    论正确的持球方式

    “妈妈,我是可以考虑当警察的。""啊呀,警局里只有名为君沙的物种哦!医院也只有乔伊和吉利蛋。”"老爸不如我和你一样混道馆吧?“"这个······联盟有规定不许家族垄断经营······"“KUSO!只能去当热血笨蛋了吗?”就这样,少年踏上了成为PM大师的道路
  • 我要如何来爱你第一部

    我要如何来爱你第一部

    她是每个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为了她,曾经的好友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反目成仇。而她只为了坚守心中完美的爱,弄得身心疲惫,最后换来无尽的伤害。大学时期初恋的梦幻,与江湛天心心相印的恋情,全都无疾而终。是陷入简方达霸道火热的爱,还是江湛凯的温婉深情之中,她饱受着痛苦的煎熬与折磨……
  • 异世逍遥至尊

    异世逍遥至尊

    一个武学天才,从小就有神秘人教导“内功”的修炼方法,可就在他十八岁时,却被这个神秘人忽悠去了异世,然而到了异世后才发现,所谓的异世,和传说中完全是两个样子。欢迎加入本书互动群:(249871195),期待您的加入。
  • 恶魔王子:恶魔,别咬我!

    恶魔王子:恶魔,别咬我!

    ——————————“喂!我渴了~”“喝水。”“喂!我饿了~”“吃饭。”“喂!我想啪啪啪了~”某男一直在暗示这陆桐。“夜宸昕!你不要得寸进尺!!!”叶桐大声说道。“哼!无趣。”——————————————我就说了,不能去浪,惹上了不该惹的人,会缠着你一辈子...NONONO!神呐,救救我吧!“那就来我这里吧。”夜宸昕的声音传来。咦!我是不是跑到哪里这货都能找到?!——————————————梓:宝宝第一次写2333...不好的地方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