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晨
摘要东汉将军皇甫棱至晋代著名文学、史学和医学家皇甫谧的籍贯,一直有争议,其实他们是今宁夏固原市人。皇甫谧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世家,由一个浪荡公子最终成长为有高尚之志、博通经史和医学的学者,是个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历史人物。
晋代皇甫谧从一个浪荡公子而成为文学、史学和医学家的经历,以及隐居不仕、敬业授业的品德和精神,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出身于破落的官宦世家
(一)皇甫氏家族籍贯的地望
唐代名相房玄龄等撰的《晋书·皇甫谧列传》云:“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南朝宋人范晔撰《后汉书·皇甫嵩传》云:“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后汉书·皇甫规传》云:“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
朝那的地望,有的认为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有的认为在今宁夏固原市,笔者赞同后说。《后汉书·郡国志》云:“安定郡,武帝置。洛阳西千七百里。八城,户六千九十四,口二万九千六十。临泾、高平第一城、朝那、乌枝(有瓦亭,出薄落谷)、三水、阴盘、彭阳、鹑觚(故属北地)。”注曰:“朝那,有秋渊,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郭璞注《山海经》曰:‘泾水出县西鸡头山,入渭’。”《辞海》释:“安定,郡名。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东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隋开皇初废。”又云:“朝那,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北魏末废。西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即此。”从这些记载或释文中,我们可知从西汉至晋代,虽然安定郡的治所先后在今固原、镇原及泾川,但朝那县一直存在,萧关在该县,泾水也发源于该县西。史念海先生说:“六盘山下的萧关在战国时期已经建立。为什么在这里建立一座关隘?这与匈奴的向南进攻有关。因为这座关隘正在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界线的西端;也因为这里有条乌水(今清水河)向北流入黄河,河谷平坦易行,匈奴南攻自不会轻易放过这条道路。”他在注释中又说:“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15公里处。有人说,在固原的三关口。三关口古为弹筝峡,与萧关无关。据《元和郡县图志》三《原州》的记载,萧关故城在平高县东南15公里,而弹筝峡却在六盘山下泾河之上。二者显非一地,不能混为一谈。唐平高县就是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因此说,从皇甫棱至皇甫谧,都世代居于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固原东南15公里处),而非甘肃平凉市西北。
(二)皇甫谧先世及业绩
复姓“皇甫”氏出自商汤子姓后裔,宋国开国之君微子传到戴公时,有子曰充石,字“皇父”。他有子名来,来有子雍邮。他以祖父的字“皇父”,传到六世孙孟之时,有子遇。秦灭宋国时,皇父遇携家人逃入鲁国。西汉时,皇父遇的裔孙鸾从鲁国迁居于国都长安的茂陵(今陕西兴平北),讳“皇帝之父”而改复姓“皇父”为“皇甫”,姓望出京兆郡。茂陵的皇甫鸾发展为人丁兴旺的宗族后,有一支迁居于安定朝那,至东汉有皇甫棱,讨伐匈奴、西羌有功,累升官至度辽将军。长子皇甫节,官至雁门(今山西代县西北)太守。次子皇甫旗,官至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都尉。
皇甫规的业绩按辈分,皇甫规是谧的上从第五世祖父。他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从小在父亲旗的教育下读书习武,渐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有志青年。汉顺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西羌大举侵犯三辅(今陕西关中),包围了安定郡城(今甘肃镇原),征西将军马贤率军讨伐。布衣规年39岁,务农在家(今宁夏固原东南),看到路过的马贤粗暴对待部下,认为将与下属不齐心,必定被西羌打败,遂上书给汉顺帝。果不出规所料,马贤战败被杀。顺帝阅书,知皇甫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后羌抢掠陇西(今甘肃临洮南),顺帝焦愁。熟悉陇右地形和羌俗的皇甫规上书,向顺帝献制服羌众的策略,愿带军5000人讨伐、安抚,帝未理。
顺帝驾崩,冲帝、质帝、桓帝在同一年(公元146年)相继登基,梁太后临朝执政,皇甫规举贤良方正对策,历数对西羌政策的不妥,大将军梁冀不悦,评其为下等,授为郎中。规辞而不受,归家,郡守、县吏秉承冀旨,上书诬告,规差一点丧命。皇甫规“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太山(今山东泰安市)叔孙无忌率众起义后,汉桓帝公车征聘规为太山太守,到任后以招抚为主,局势平定。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后,零吾、先零羌等屡次侵犯关中,护羌校尉段颎不幸病逝。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向桓帝举荐规,召太山太守规回朝,拜其为中郎将,持节指挥关西(今陕西潼关以西)诸军,“讨零吾(羌)等,破之,斩首八百级,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他又上书汉桓帝,罢免或处死乱杀无辜羌民、贪污受贿的安定郡太守孙儁、属国都尉李弇、督军御史张禀、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等,得到吏民称赞,沈氐羌落大豪酋长滇昌、饥括等率10万余羌人归服汉室,威望大增。
皇甫规为人忠直,廉洁爱民,不阿附权贵,得到朝野正直臣吏和百姓的称赞。“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恶,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交降。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拒不免,上疏自讼”,陈述制服众羌策略。桓帝阅疏,大悟,召规回朝,拜为议郎。帝欲以功劳封赏规,中常侍徐璜、左悺奉命派人去家问规之战况,乘机索要钱财,正直的规不理。徐、左二宦官怒,诬告规,被削官入狱,“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之后,他复被拜为度辽将军,防御匈奴入侵。他赴任后,觉得年轻的中郎将张奂(今甘肃酒泉人)有才干,便上书给桓帝求拜奂为度辽将军,自己甘心任匈奴中郎将,帝允。张奂以功迁任大司农后,又荐规任度辽将军。他有自知之明,功成名就后数次上书,以病辞官归第避祸,帝不允。“党锢之祸”起,天下名士多入狱,皇甫规上疏,为名士鸣冤,向帝说自己也是名士之友,当免官入狱,“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
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规以防御匈奴之功,被召回朝拜为尚书。夏,发生日食,桓帝诏公卿举贤良方正,问得失。规对策时,痛斥宦官专权,为前太尉陈蕃、刘矩被废,刘祐、冯绲、赵典、尹勋等正直之士被流放,李膺、王畅、孔翊等有宰相之才者被免官,以及被禁锢不用的士人鸣冤,引起帝与宦官不悦,被贬为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太守,封为寿成亭侯,邑200户,欲逐出京师。规辞时,出任弘农郡太守,再徙为护羌校尉。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规以病求归,行至谷城而逝,享年71岁。
皇甫规为官清廉,学问渊博,“所著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笺记,凡二十七卷。”范晔对其评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是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此论在今日看来,也是公允而正确的。他虽然是皇甫谧的上五世从祖父,但其人品、官德和学问,对皇甫谧的影响却很大。
皇甫嵩的业绩 《后汉书·皇甫嵩传》云:“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元168-188年)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今宁夏吴忠)太守。”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巨鹿(今河北宁晋西南)人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三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天下贫民响应,声势浩大,京师洛阳震动。汉灵帝调集军队镇压,任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儁率军4万人镇压颍川(今河南禹州)黄巾军。黄巾军训练时间短,武器不良,经激战,万余人牺牲,余军在波才的领导下继续作战,又遭失败。皇甫嵩以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被灵帝封为都乡侯。皇甫嵩乘胜继续镇压黄巾军,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与张梁(张角已病逝)的起义军大战。梁战死,将士3万余人被杀,败退中淹死于河中者又多达5万余人。嵩与巨鹿太守郭典(今陕西大荔人)合军攻张宝的黄巾军,杀10万余人,张宝战死。灵帝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冀州牧,封为槐里侯,食槐里(今陕西兴平)、美阳(今陕西扶风)两县,合8000户。
皇甫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信都(今河北冀县)令阎忠(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有谋略,劝嵩自立,不听。陇右(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的边章、韩遂乘机起兵,向东扩张势力,形势紧张。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汉灵帝诏书令皇甫嵩率军离开冀州,渡黄河西进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护卫西汉十二帝的陵园。陇右起义军东攻三辅(今陕西关中),皇甫嵩率军反击,边章的义军西撤。中常侍赵忠、张让合谋,乘机上书诬告皇甫嵩。
赵忠、张让是汉灵帝的心腹宦官,他们诬告皇甫嵩的原因,一是嫉恨皇甫嵩镇压黄巾起义功大权重,威望高,备受皇帝宠信。二是嫉恨皇甫嵩在冀州(今河北柏乡县北,后移治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的威望。皇甫嵩斩张宝、张梁二兄弟,消灭黄巾军后,为稳定冀州的形势,上书给汉灵帝,“奏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帝从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局’。嵩体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己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因而嵩在冀州的军、吏及百姓中威望很高,灵帝更加垂爱,对宦官势力构成了威胁。三是中常侍赵忠的故里在邺(今河北临漳县),修建的豪华宅第超越了东汉制度,引起当地吏民不满。皇甫嵩率军镇压广宗的张梁黄巾军时,从邺路过,“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于是,汉灵帝在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秋,召镇守长安的皇甫嵩回洛阳,“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此为皇甫嵩第一次遭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