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7900000061

第61章 雅尔塔会议(1)

1945年初,三巨头举行会晤已刻不容缓。同纳粹德国的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德军在西线发动的最后孤注一掷的攻势已在一个月前的突出地带战役中被击退。苏联红军已经占领波兰和东欧,并正在从东线向德国逼近。美国部队刚刚解放马尼拉,美国轰炸机正在从空中轰炸日本。但是,军事专业人员认为,如果盟军不攻占日本的本土岛屿——以及同时可能对其造成的一百多万人的伤亡,就不可能结束太平洋战争,因为按照绝密的曼哈顿计划研制的原子弹没有经过试验,能否成功还没有把握。解决德黑兰会议上没有解决的以下问题的时刻已经到了:战败的德国的前途,令人苦恼的波兰问题,以及其他东欧国家的地位、联合国组织和远东问题。

雅尔塔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是沙皇所喜欢的一个避暑地。选择在这个地方开会还是因为斯大林再次不愿意离开苏联。

尽管罗斯福在乘坐“昆西号”巡洋舰前往马耳他的途中得到了休息机会,到马耳他后又换乘自己的“圣牛号”飞机前往克里米亚,但这次旅行对罗斯福来说仍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要再让我们犹豫不决了!”丘吉尔开玩笑说,“从马耳他到雅尔塔!不要让任何人变动了。”如果把所有可能举行高级国际会议的地点都编进一台计算机的程序里,然后指示计算机选择一个最糟糕的地点,它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雅尔塔。雅尔塔周围的地区曾在德军退却时遭受掠夺,它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掩盖了原始状况。丘吉尔带去了大量的威士忌酒来抵抗流行的斑疹伤寒、虱子和臭虫。美国海军的一个消毒小组不得不把罗斯福的住处消毒三次,然后才住进去。会场设在利瓦吉亚宫,那里有50个房间,但只有一个洗澡间。

这个会址是罗斯福与斯大林协商多次,双方都做了程度不同的妥协的结果。斯大林不愿远离自己的祖国,最大让步就只能是黑海海滨雅尔塔了。身体虚弱的罗斯福远涉重洋,在海上先做为期10天的4883英里的航行,再飞1375英里,然后才能到达满目疮痍的雅尔塔。

罗斯福一行于1945年1月23日起程,乘“昆西号”巡洋舰横渡大西洋。

躺在“昆西号”的船长室内,总统久久不能人睡。他心烦意乱,耳朵里灌满了船上各种声响——涡轮机平稳的嗡嗡声;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簸起伏时铆钉发出的尖厉呼啸声;船钟悦耳的丁当声;值勤换班时水手的吹哨声;穿着橡胶鞋在甲板上奔跑的脚步声;附近舱室内不均匀的鼾声;巡洋舰的船头破浪前进时发出的嘶嘶声和海水的溅泼声。

在过去,这些声音曾经使他心神陶醉——成为诱他人梦的催眠曲。但是现在它们却刺激着他那颤抖的神经,完全驱走了他的睡意。他竭力叫自己的脑子停止旋转,这在往常是办得到的。但现在它偏偏不肯歇下来,仍在不停地思索着他已经做的和必须做的各种事情——千头万绪的事情吵嚷着要他过问。赫尔病倒了,已在敦巴登橡树园会议结束后辞职,从此罗斯福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白天的情况似乎好一些。他可以坐在一门高射炮遮护板后的背风处,靠温暖的阳光和海上浓咸的空气恢复体力。

傍晚是最美好的时刻。他的朋友们聚在他的正方形大餐室内,共进鸡尾酒和晚餐。在场的有史蒂夫·厄尔利,他一如既往,讲起精彩故事来就是几十则;还有麦克,他只要不是为了他的病人而大惊小怪地忙得不可开交,就总是面带欢愉的笑容。此外还有沃森“老爹”、莱希、威尔逊·布朗、“昆西号”的船长森,以及富兰克林的老朋友吉米·贝尔纳斯和爱德·弗林。安娜也在这里。

安娜在身边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慰藉啊!自从约翰·伯蒂格参军以后,她就一直住在白宫。父亲几乎还没有发觉,她就开始帮他处理越来越多的家务了。她逐渐接替了可怜的利汉德小姐留下的职务。她为富兰克林跑腿,处理机要函电,接待来客,安排约会,平息他的顾问之间的激愤;埃莉诺外出期问,她还担当女主人的职责,并且在待人接物方面向他提出妥善、老练的建议。

在海上的那些夜晚,这一大群好朋友围着总统的餐桌纵情畅谈。富兰克林沉浸在温暖的友情之中,完全忘记了疲劳。他的脑海中闪耀着想入非非的念头,思想驰骋到那些深邃的领域,历史正在那里讲授一堂人类关系的哲学课;而他们这些人却在谋划怎样教训历史今后循规蹈矩一些。

晚饭后通常是看一场电影——《我们的心年轻而快乐》、《公主与海盗》、《龙种》、《陌生的来客》,总统再一次忘记了自己的疲劳。

这次远行,埃莉诺也想在战争结束前夕,航行万里,看看沿途景色,见见神秘的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听听巨头们的争论。总统不忍让夫人承受这万里行程的艰辛,还是决定由女儿来陪伴。1月30日是总统的63岁寿辰。尽管有潜艇的威胁,“昆西号”上还是洋溢着庆祝生日的欢乐气氛。全体船员向总统赠送了一个烟灰缸,这是用进军诺曼底期间打过的一个铜弹壳制成的。当天晚上,“昆西号”和它的护航舰队在灿烂星空下朝着直布罗陀海峡曲折前进,航速提高到每小时25海里。涡轮机的嗡嗡声拔高了一个音调;头顶上两架卡塔利娜俯临阴森莫测的海面来回梭巡。在船上为富兰克林举行了他有生以来最愉快的生日宴会。特别是因为有链扣俱乐部的两名成员史蒂夫和爱德在场,宴会开得更加圆满成功,史蒂夫还担任了司仪。由于船上每个伙食团都想得到为总统烘制生日蛋糕的荣誉,富兰克林为了不使他们扫兴,不得不吹熄五块蛋糕上的所有蜡烛,并在每块上都尝了一小片。

黎明时刻,“昆西号”安全通过了海峡,沿着非洲海岸航行。这里出现了地中海上最温和宜人的天气。当大火球似的红太阳坠入船后熠熠发光的海水中,富兰克林似乎听到它发出嗤啦啦的声音。

2月2日上午9时,“昆西号”安全驶近马耳他。总统自己把坐着的轮椅转到临时特制的升降机里,登上最上层主甲板。这是一个温暖晴朗的早晨。总统隔夜睡得很好,感到精神焕发。

上午9时35分,舰上全体船员列队站在栏杆前,“昆西号”通过了潜艇网构成的大门,缓缓驶入瓦莱塔的大港。在狭窄的航道两侧,马耳他人挤在峭壁上挥手欢呼。停泊在港口的军舰一齐鸣笛致敬,“昆西号”致了答礼。空中回荡着号角声、礼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

“昆西号”十分缓慢地紧贴着英国皇家军舰“天狼星号”旁边驶过,两艘军舰的钢制船舷几乎擦着了。温斯顿·丘吉尔独自站在舷梯上,使劲地挥舞他的游艇帽致意。接着他身后的军乐队奏起《星条旗》曲。富兰克林欢笑着致答礼。这和上次举行大西洋宪章会议的情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是从多么遥远的地方赶来的啊!

森船长把“昆西号”利索地停靠在预定的码头旁。富兰克林移到高射炮旁他喜爱的那块阳光照射的地方,从那里仰望受过轰炸的瓦莱塔城歪歪斜斜的全貌。毁坏的房屋是用白色石灰石建造的,几个世纪以来受到阳光的照晒已经发黄了;两所教堂显得灰暗而凄凉。

富兰克林还没有坐定,哈里·霍普金斯就带着他儿子罗伯特·霍普金斯中士来到船上,同他一起来的还有艾夫里尔·哈里曼和新任国务卿爱德华·R·斯退丁纽斯。

“你在雅尔塔为我安排得怎么样?”总统问他的驻苏大使。

哈里曼看上去稍微有点窘迫。“你不要听丘吉尔的话,”他说,“我到过那里,我向你保证那地方不错——至少在‘卡托克廷号’的船员们清除了虱子以后,就不会有问题。”

“好,我相信你的话,”总统说,“我们就去雅尔塔。”

前来晋渴的官员川流不息,水手长们连连吹哨通报,忙得上气不接下气。在来访者之中有马歇尔将军和金海军上将。他们是同莱希和总统密谈的。接着贝蒂·斯塔克笑容满面地和休伊特海军上将一起来到。最后温斯顿·丘吉尔带着女儿萨拉·奥利弗也来了,她穿着英国空军女子辅助部队的制服,显得很漂亮。儿分钟之后,风度优雅的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也到了,加入了总统周围的人群。丘吉尔父女和艾登留下来共进晚餐。饭后,总统和安娜在总督夫妇陪同下,驱车在马耳他兜了30英里。

他们于下午4时半返回,总统当即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会晤。下午6时,丘吉尔和英国的参谋长们也来了。他和总统出席了英美两国参谋长们的全体会议,把准备对苏联人讲的话再润色一番。下午8时,总统和他的女儿设宴招待首相父女,宴会到10时半才结束。11时总统下船前往卢卡机场。这一天的活动是安排得够满的。

这些天里,总统头脑里不时闪现出与斯大林在德黑兰的第一次会晤。

罗斯福以知己朋友聊天似的语气介绍开罗会议的情况,“我是在古老的金字塔下第一次会见古老中国的代表蒋介石先生,目前只能依靠同他合作以维持中国的战场”。

“满洲”、台湾、澎湖本属中国,在战争胜利后归还给中国,斯大林表示“没有意见”,丘吉尔不好公开反对,但对别人收回自己的领土是不会感兴趣的。他会联想到他的印度、缅甸、马来亚,他用手捂住了香港,强调那是有期限的租借。蒋介石非常关心废除英国在上海、广州等地的治外特权以及英舰开进中国港口问题,同时他希望苏联能够尊重“满洲”那边的国境。

斯大林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是要全世界尊重苏联的宗主权,另一方面,我们也绝对尊重其他一切大小国家的宗主权。”

“好,让我们两国支持蒋介石反对英国在华的一切特权,希望苏方保证尊重“满洲”国界并不干涉中国内境,蒋介石则答应在全国普选之前容纳中共参政,在战后,实行全国普选。”

斯大林已经心不在焉了,罗斯福开始呼唤他的热情:“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使用他们的不冻港大连。”

“同时你应该在西伯利亚建立可供美国1000架重型轰炸机使用的机场。”

斯大林警惕的目光扫尽了笑意,像在会议厅开会时的那种严肃神情出现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说道:“在苏联的领土上建立别国的军事基地,即使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我也无权答复。”

罗斯福侧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转而谈论其他问题。

现在,到雅尔塔去,要继续上次的谈论精神,摆出双方的要求、愿望……

卢卡机场上布满了巨型运输机的黑影。1号飞机停在大门附近。这架新的C-54是由空军运输司令部为总统专门装制的,给它取了一个不恰当的名字叫“圣牛”。总统的汽车一直开到它宽阔的机翼下面,普雷蒂曼把他的轮椅推上从飞机大舱内巧妙地垂下来的升降机中。他的老朋友驾驶员亨利·迈耶斯和奥蒂斯·布赖恩站在舱面上迎候。罗斯福立刻就在他的新舱室里睡了下来——这比躺在几个座椅之间架起的褥垫上要舒服得多——很快就入睡了。他的专机预定凌晨2时30分起飞,现在正在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整夜之间,每隔10分钟就有一架运输机起飞,把英美代表团的700名成员运往雅尔塔。

“圣牛号”和它的P-38护航机队从寒流滚滚的克里米亚高空降落到朔风凛冽、白雪皑皑的萨基机场。丘吉尔尚未到达,总统在机舱内等候了几分钟后,首相的专机和野马式护航机队终于降落,在跑道上滑行。丘吉尔穿着英国军官制服,快步向“圣牛号”走去。他嘴里冒着烟雾,乘着升降机登上飞机,接着他和总统一起下到冻冰的地面上。

莫洛托夫在那里迎接他们。他身穿镶着有阿斯特拉罕皮领的皮大衣,戴着阿斯特拉罕羊皮帽,浑身上下显得很整洁。总统乘坐一辆吉普车,检阅漂亮的苏联仪仗队。他们身穿深蓝色军服,脚登乌黑发亮的皮靴,步伐轻捷,带着白色手套的手以精确的节奏来回摆动,上着刺刀的来复枪以完全一致的角度向后倾斜。然后总统和安娜乘上一辆苏联汽车,前往90英里之外的雅尔塔。

从萨基到辛菲罗波尔一路上高低起伏的田野看上去很像下过一场暴风雪之后的美国中西部。接着汽车拐入罗曼诺夫大道,开始攀登山坡。公路穿过岩石的峡谷蜿蜒上升,旁边是悬崖峭壁。北风从冰封的平原呼啸而至,富兰克林把大衣紧紧裹在身上。在这90英里的路上,每隔300码就站着一名苏联哨兵。他们是苏联内地近卫军,和萨基机场上那些营养良好、穿着讲究的仪仗队大不相同。富兰克林通过玻璃窗注视车外,只见他们不是老头子就是十来岁的男孩或女孩。那些身穿劣质军服的苏联孩子们在寒风刺骨的山口立正致敬时直打哆嗦,未戴手套的手冻得青紫僵直,真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扳动他们老式步枪的扳机。

翻过大约一英里高的红岩峰巅之后,公路急转直下,伸向黑海。崇山像屏障一样挡住了北风,当总统一行顺坡而下到达雅尔塔时,春天向他们迎面扑来。这里阳光和煦,草色转青,山谷中盛开着番红花。俯瞰远处,掩映在海边苍翠松林中的白色宫殿和疗养院闪闪发光。

他们急速穿过遭到毁坏的雅尔塔市区,不久就抵达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利伐吉亚夏宫,在长形的帕拉地奥式建筑前面停了下来。白宫地图室的亨利·普特曼少校和艾伯特·科尼利厄斯已经在利伐吉亚设立了一个临时地图室,和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的美国军舰“卡托克廷号”之间架设了有线电话线,再通过“卡托克廷号”和华盛顿建立无线电短波通讯联络。但是当晚总统没有去为工作劳神。他饭后就上了床,读着一本侦探小说就睡着了。

翌日是2月4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总统眺望窗外,看到了雪山连绵、大海耀日的动人景色。和风从窗外吹进来,软绵绵的,略带咸味。富兰克林十分快活,感到春意盎然,因此换了一身浅灰色新衣服,系了一条鲜艳的花领带。

那天上午他和所有的主要顾问碰了头。传报斯大林元帅已经从莫斯科乘专车来到他设在科列兹别墅的司令部。自从上次飞往德黑兰在高空伤了耳朵之后,他再也不愿乘飞机了。罗斯福在镶有护墙板的舒适的书屋里接待斯大林,两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斯大林情绪高昂,似乎为再次见到总统感到由衷的喜悦。

从5点钟开始,出席克里米亚会议第一次正式会议的人员陆续到达。丘吉尔从沃隆佐夫别墅来了,他身穿英国军服,头戴苏联人赠送的黑色熊皮大帽子。所有的英国人都在搔痒,心绪极为不佳。

“我早就告诉过你,这地方都是臭虫。”首相悄声对罗斯福说。

“我这里倒没有,”富兰克林轻松地说,“‘卡托克廷号’的小伙子们在这里喷过三次药了。”

同类推荐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平民总统”林肯(1809~1865),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深受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从平民走向总统后被暗杀,其传奇的一生熠熠生辉中伴着无数常人不及的坎坷与曲折。
热门推荐
  • 俺的异能小农民

    俺的异能小农民

    没有金手指。没有BUG。你问我有什么?我告诉你,哥们拥有系统自带异能。纯净无污染。而且。。。好吧没有而且了。余天大叫:俺只是一个小农民而已啊!
  • 九品护卫

    九品护卫

    苍域护卫分九品,九品为尊,一品最末。萧氏护卫一族血脉传人萧辰,意外继承了千年魂宗衣钵,被纳兰家族大小姐钦点为嫡系随行护卫,造就了苍域护卫史上最闷作的一朵绝世奇葩。
  • 软玉娇香

    软玉娇香

    古娇香怎么也没想到,身为一品香阁阁主夫人的她,会被最心爱夫君与最亲近的师姐联手利用后杀害,更没想到惨死后的她,会在香招天下那一年迎来重生。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她人是重生了,可是前世那穿心之恨,却如影随形。既然天让她活,这杀身之仇,缘何不报!只是,为何她的满身干戈,却总是在这病怏怏如临大限的男人前,化为玉帛。她这与生俱来的杀意,被人家轻轻挥一挥衣袖,便消失殆尽。可恶可恶可恶!她是来报仇的!!!病猫滚远点!!!
  • 穿越重生:嫡妃不好惹

    穿越重生:嫡妃不好惹

    一招杀手遭背叛穿越,竟穿到不受宠的嫡女身上,且看她如何斗姨娘,虐庶姐,踢渣男,正当她风生水起的时候咦?这个妖孽从哪儿来的?艾玛呀。我要穿回去
  • TFboys之雨后的相遇

    TFboys之雨后的相遇

    缘分就是这样,他们在机场相遇,故事就这样慢慢开始了,她们深爱着男孩,男孩也深爱着她们
  • 辱后辉煌

    辱后辉煌

    义结金兰,共享贫富。当屈辱过后,是选择辉煌,还是择其平凡,仅在一念之间。残败而逃,兄妹离散。当绝望过后,是选择重聚,还是择其各活,亦在一念之间。没有永远得辉煌,也没有永远得屈辱,只有永远的欲望。享世间极乐,感人生之痛。忆往事屈辱,追天下至强。无毒不丈夫,有志众天行。
  • 都市之杀王

    都市之杀王

    你相信我是个高手吗?Oh,No!请不要被我的外表迷惑!你相信会有四维空间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你喜欢艳遇吗?天呐,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那些女人们!那么,你是谁?一个来自美国魔鬼训练营的古老华夏崽!你的目的是什么?带着我伟大的衣食父母领略都市传奇!
  • 雪暗凋旗画:一代女将的史诗

    雪暗凋旗画:一代女将的史诗

    她与他青梅竹马,结为眷侣,但却年轻气盛因小事决然分别,世道离乱,沧海桑田,他们竟从自此不曾相见,她由此开始了血与火的涅槃之旅,加入飞骑军成为威震一方的女将军,而后嫁入王府成为小王爷的爱妃,他继承家业富甲一方,却终身未娶。二十年后,终相见,她带着六岁的爱子,问道:你和夫人都安好么?他凄然一笑,安好。
  • 修真朱大少

    修真朱大少

    一位朱大少被家族遗弃踏上修炼路,走上武林巅峰
  • 不忘六一班

    不忘六一班

    小升初,舍不得大家,这记录了小升初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