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药物,有利于肠道“好”细菌
来源:学术经纬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在线发表了一篇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论文。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人群数据,不仅确认了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特点,并且意外发现,一类常用的心血管药物——他汀类药物,似乎与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有关。《自然》同期刊发的专文评述认为这一结果令人惊讶,为肥胖、代谢、肠道菌群和心血管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
{image=1}
主导这项研究的Jeroen Raes教授是肠道菌群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和同事们率先提出,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可以划分不同的“肠型”(enterotypes)。根据哪些种类的细菌在肠道占优势地位,科学家们提出4种肠型:拟杆菌1型(Bact1)、拟杆菌2型(Bact2)、瘤胃球菌型(Rum)和普氏菌型(Prev)。
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不同肠型与人体的健康、疾病状态很有关系。就拿Bact2型来说,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是拟杆菌(Bacteroides)比例高,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较低,肠道微生物的总体细胞量要少于其他几型。过去发现,这种肠型与炎症有关,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大部分人(超过3/4)的肠道菌群就属于Bact2型;相比之下,在没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中,属于Bact2型的人不到15%。
{image=2}
还有一些研究提出,有些特定的肠道细菌种类与肥胖有关。为了确认肠道菌群的组成与肥胖究竟有什么关系,Raes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这项研究中,开始对近千名欧洲人展开了调查研究,通过他们的粪便样本分析其肠道菌群,同时参考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BMI即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超过30被认为是肥胖。
分析结果发现,尽管四种肠型在不同BMI的人群中都有分布,Bact2型明显更偏爱BMI高的肥胖人群:在肥胖症患者中高达17.7%,而在瘦人和一般超重人群中的占比不到4%。“这一结果印证,Bact2型是功能失调的肠道菌群结构。”研究作者表示。
有意思的是,当研究人员展开进一步分析,他们惊讶地发现,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影响了肥胖者的肠道菌群组成: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肥胖人士,只有不到6%的人为Bact2肠型,远低于17.7%,与非肥胖者相当。而在BMI不到30的人群中,服用他汀类药物并没有显著改变人群中不同肠型的比例。
他汀类药物是全世界最常被开出的处方药之一,专门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还被认为可以缓解全身的炎症水平。然而过去并没有证据显示,这类心血管药物会影响到肠道里的细菌,也没有专门区分是否用于肥胖者患者。
为了确认新的发现,研究团队又采用另两组队列、总共超过2500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出一辙: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肥胖症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变得更健康了。
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和维持健康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主要策略常围绕饮食干预,以及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来引入或促进“好”细菌的生长。这项研究发现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潜在有益影响为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Raes教授说,“我们的结果为开发新型的肠道菌群调节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
不过,研究作者也谨慎地表示,是否可以把他汀类药物用作潜在的微生物组调节疗法,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来评估他汀类药物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尤其是需要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评估是否能在随机群体中复制以上发现。这里我们也再次提醒读者朋友,服药必须遵守医嘱。
{image=5}
www.cn95.cn
骗局多?是玄学?已实现霸权?带你走进量子的真相
{image=1}来源:格致论道讲坛迟疑不决,量子力学!遇事不断,量子计算!什么是量子?薛定谔的猫与量子力学又有什么关系?生活中有哪些量子力学的体现和应用的例子?量子计算怎么算,难在哪儿,谷歌实现的“量子霸权”又为何物?平行宇宙与量子力学有关吗,是否真的存在?关于量子的那些奥秘,欢迎在《理性派对新科技发布厅》第9期揭开真相!什么是量子?0000加拿大新冠肺炎快速检测盒被发现检测结果不可靠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4日消息,加拿大卫生部当地时间3日宣布,限制使用一款名为“斯巴达”的新冠肺炎快速检测盒。因为,加拿大国家生物实验室认定这款产品的检测结果不可靠,因此,在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证明其检测结果准确之前,这款产品只能用于研究。{image=1}这样的表述被认为是禁止在公众当中使用这款产品作为新冠肺炎检测的工具。0000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9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0000四万两千颗“星链”闪耀 虚假星光带来天文学大灾难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撰文: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刘孜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硕士研究生2020年的4月27日晚上,一个新的天象让一些爱好者兴奋不已。在北京地区,一组“星链”卫星在当晚8点37分左右从西北方升起,经过月亮,几分钟之后然后变暗消失,这就是新近出现的天象——星链凌月。0000洞察号火星日记:300多场“火星震”、神秘午夜脉冲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目前已检测到了300多场“火星震”(Marsquakes),并追踪到了其中一些地震的震源信息。(注:本文英文原文首发发于2019年圣诞节前夕,文中数据非最新)加州旧金山火星上的地震来得又快又猛。在位于火星赤道附近的着陆点,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每天大约可以探测到两次地震,而且探测到地震的频率还在上升。{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