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8500000016

第16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1)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传统,甚至可以说,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在社会学史上,社会分层现象引起了众多社会学家的关注,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传统。在这些理论传统中,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们为社会分层研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即人们所熟悉的阶级理论和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本章将在回顾社会分层两大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分层问题进行整体性分析和考察,并对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展开论述。

§§§第一节社会分层与社会分层标准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

“分层”原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所使用的概念,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也存在着差别、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如同地质结构一样,也存在着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此,社会学家便把“分层”一词与社会研究结合起来,以此来描述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状况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持久模式。”

他对社会分层的定义至少给我们提供了这些信息:(1)社会分层是由于人们对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占有量不等造成的;(2)社会分层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等级和类属;(3)社会分层是一种持久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于所有社会之中,而且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成员产生一种持久性影响。

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则认为:社会分层“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在分层体系中,地位不同的个人和群体获得报酬的机会是不同的(不平等的)。因而,分层最简单的定义是不同人群间的结构性不平等”。可见,吉登斯对社会分层的定义在强调社会分层的结构性不平等方面与波普诺的“持久模式”的观点有着一致性,所不同的是,他更为强调人们获取报酬的机会的不平等。

国内社会学学者对社会分层也做过相当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所谓“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人们按一定标准划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具有四个互为相关的特征:(1)社会分层是社会的特征,并非纯粹个人的差异;(2)社会分层既是普遍的,又是多样的;(3)社会分层会在代际间持续传承;(4)社会分层是由信仰体系来支持的。

这个定义强调了社会分层的社会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合法性等要素,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社会分层的内涵。

我国还有学者认为,社会分层的实质就是社会不平等,而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上存在着差异性”。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社会分层是由社会垂直分化造成的,其结果是各阶级、阶层对社会价值物的占有和获取存在着不同的机会。由此可知,社会分层的实质或者说它在社会运行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社会不平等。它们研究的都是由社会垂直分化而导致的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不均等分配,社会成员由于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阶层。

从以上有关社会分层的定义中可以看到,社会分层至少涉及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社会分层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地位的高低与他们自身的自然属性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但主要还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源在不同类型的人中间是不平等分配的。

(2)社会分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不平等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大多数资源稀缺的社会,特别是有价值的资源,更是人人希望得到的东西。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平等,因而对各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的占有量也就不平等,这决定了人们总是处于某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之中。权力、财富、声望等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资源,对这些资源占有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地位。

(3)社会分层具有持久性特点。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会分层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在某个社会里,不是这个人或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在变化,就是那个人或那个群体的社会地位在变化,给人一种社会分层变幻莫测的感觉。其实,这是现实世界给人造成的一种错觉。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分层在总体上是比较稳定而持久的,社会结构如果不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层体系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因此,尽管可以看到一个阶层中的某个人或少数人可以改变他或他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地位,但整个阶层的状况是稳定而持久的。但是,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社会分层的稳定性也就受到挑战,也将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之中。

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既然社会分层是由于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获取机会不同而造成的,那么,紧接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哪些社会资源对社会不平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社会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众多社会资源中,有些社会资源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人们的阶层地位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另一些社会资源则对人们的影响不是甚为重要,对人们的社会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依据这一标准,不同社会学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社会分层理论。在这些理论传统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他们为社会分层研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即人们所熟悉的阶级理论和多元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一方面,生产资料的是否占有及占有的多少直接决定人们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决定人们分配方式和多少的不同;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的是否占有及占有多少直接决定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剥削别人而养活自己,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人则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毫无生产资料的人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养活自己。由此,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是否占有以及占有多少不仅决定人们经济收入的多少,而且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那些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人依靠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剥削和压迫那些没有或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人,成为社会的剥削阶级;而那些占有少量生产资料或没有生产资料的人却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成为社会的被剥削阶级。在马克思那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表现的是一种阶级对立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马克思通常把他们称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而不是两个阶层。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把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称为阶级理论,而不把它称为社会阶层理论。而笔者认为,阶级理论仍然是一种社会分层理论,只不过它是社会分层的一种极端形式,即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分化为社会的上层(统治阶级)和社会的下层(被统治阶级),社会等级序列出现了断裂而已。由于马克思的理论模式强调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所以人们通常将他的社会分层理论称为“关系论”。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认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财富、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三种类型,人们因财富、权力、声望拥有上的差异而社会地位不同。

韦伯的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在社会分层研究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分析其中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财富、权力和声望是人们最常用、最显著、最基本的社会地位标志,人们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即处于社会分层中的哪个层面,直观的判断就是他们对财富、权力、声望的拥有量的多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所说的达官、显贵、富人就是对权力、声望和财富拥有者的称谓,这表明人们大多能从这三个方面直观地判断他人社会地位的高低。二是因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或互为因果的社会联系机制。一般来说,人们不大可能同时获得财富、权力和声望,而只能先得其一,然后才得其二或其三。通常,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人们只要得其一,就很有可能得其二或其三。如拥有巨额财富的人最有可能拥有权力和声望,而声望有助于人们致富和达官,财富和声望常常是与权力拥有者相伴随的东西。三者之间相互转化和拥有的关系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状态下存在着差异(比如,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中,财富拥有者对权力和声望的获取较之于许多东方国家来说应该是更为容易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韦伯把财富放到社会分层三个维度的首位;而在像中国这样集权历史悠久的国家中,权力对财富和声望的侵入或占有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笔者认为,在这些国家中,社会分层体系三个维度中权力应该放在首位),但他们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互为转化的关系却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比如,当今中国社会不少新富起来的人用金钱拉选票争当人大代表或直接用金钱腐蚀政府官员以获得非法收益就是财富向权力渗透的典型,而他们富裕之后总喜欢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或干脆到大学里混几年“买”一张文凭为自己贴金更是财富向声望靠拢的绝好“标本”。同样,当今一些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官员经不起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与不法商人进行权钱交易获得不法收入则是权力与财富联姻的集中表现,不少官员通过关系、半真半假地读读书,最后混个博士头衔则是他们对声望价值的争夺;至于声望圈,其中也有不少人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声望价值获得社会财富或捞取一官半职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由此观之,当今中国财富、权力、声望三者之间的相互渗透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社会事实,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财富、权力、声望三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的现象并不是当今中国的独特现象,人类社会、各个国家几乎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所不同仅仅在于程度上的差异而已。在美国,社会学家的研究也表明,权力与财富之间虽然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但财富有时的确可以买到权力。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是当政的候选人通常都很富有。像肯尼迪兄弟、洛克菲勒的三任总裁以及罗斯福家族都是富人获取政治权力的代表。反过来,权力通常又有助于获取财富,几乎很难看到退休后的高官过着贫困的生活。至于金钱买到声望,更是不乏其人。当老约翰·D·洛克菲勒刚开始在石油上发大财时,公众对他几乎是嗤之以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运用巨额财富兴建博物馆、公园、基金会,投资慈善事业,不仅为自己也为他的继承人赢得了声望。

同样,许多人一旦赢得了声望,财富也就接踵而至了,这方面的实例在各类明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此不一一列举。

因此可以看出,韦伯的社会分层体系虽然没有像马克思阶级分析那样紧紧围绕问题的核心来展开,但由于他既抓住了财富这个社会分层问题的根本,又找到了财富、权力、声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因而对许多具体的社会事实更具解释力,故而受到了后来者的特别青睐,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自然也无需多言。由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强调的是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以人们通常把他的社会分层理论称为“分配论”。

从表面上看,马克思和韦伯在社会分层依据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前者依据的是一元标准,后者依据的是多元标准,但细细想来,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因为生产资料的占有与财富、权力、声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生产资料占有数量的大小与财富、权力、声望拥有数量的大小即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而且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决定性因素。如此看来,马克思的一元标准抓住的是问题的核心,而韦伯的三元标准则从核心出发,引出了相互关联的三个因素,使问题显得更为直观一些而已。两种理论之间的一种更为重要的相似性是,“关系”和“分配”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人们处于不同的“关系”结构之中,他们所得的“分配”也就不一样;相反,“分配”的不一样,又决定了人们处于不同的“关系”结构之中,这就是“关系论”与“分配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当然,强调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之间的某些关联,并无意否认他们社会分层理论之间的差异,相反,二者的理论区别还是甚为明显的。

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的是生产资料的是否占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占有者和被占有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更多的不是表现为社会分层,而是表现为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尖锐对立,即阶级斗争。而韦伯的三元分层标准则更倾向于社会分层,强调的是社会成员根据财富、权力、声望拥有的多少而居于社会哪个层面的问题,这种等级阶层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实,它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冲突乃至于阶级斗争。由二者的这一差异可知,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更适合于阶级对立的社会,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则更具有普遍性,适合于一切存在分层现象的社会。前者是革命性的,后者是维护性的。认识二者之间存在的一致性和差别是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同类推荐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会展成长的逻辑

    会展成长的逻辑

    本书分析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小会展企业品牌建设中文化创意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会展文化创意的预警进行分析,阐述会展中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是有效克服风险的有力保证等。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心灵绿洲

    心灵绿洲

    本书是协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读本。全书共分为上编、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下编下面又分为人格心理、学习心理、生活心理和发展心理。这本书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组织学生活动入手,而向全体学生,起到提高心理认知、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大数家的升级之路:青青子期

    大数家的升级之路:青青子期

    魂穿异世,带着美人妹妹和天才弟弟闯荡江湖,凭着惊人的数学天赋在异世最终成为一等大术家(数学家)。美男?姐喜欢,来吧,你情我愿各取所需,谈钱不谈情!只是不是所有的美男都能碰的,至少这一位,她是躲也躲不及。第一次见:“多大了?”“十四。”“太小了。”眼睛往下移,那是她已开始发育的胸口,“也不小了。”“大了等我来娶你,”按着她的头吻上她的唇:“这是聘礼”......
  • 约会大作战同人

    约会大作战同人

    是模仿正版小说约会大作战。故事情节写于真实美九之后,也就是七罪篇。我会以不同的方式写出不一样的约会大作战
  • 肆意年华

    肆意年华

    站在树下的安宁仰着头看着从树上滴落下来的雨滴,嘴角微微上扬,一个浅浅的笑容绽放在她的脸上,似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可就是那么美好的笑容也仍然没有办法驱除那围绕在她身上的满满的忧伤气息。再一次回到这里,心里莫名的产生一丝丝安稳舒适的情绪。过去这么多年,这里发生很大的变化,庆幸的是,哪棵树还在那里,那个人也还在树下,即使知道她等的那个人不是我,可就是这样远远的望着,就能让在外漂泊那么久的自己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 我的青春在彷徨

    我的青春在彷徨

    我们都是年轻又彷徨的一代,我会记录我的青春给你,希望你会把我的青春献给更多的人,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任何的能力,只是恍恍惚惚的过着生活,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希望我的字会带给你不一样的处境。
  •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10天打造强大气场

    人人都在培养强大气场,追求成功,但成功的人却是少数,有宏大气场的人也并不是随处可见。很多人都在思考究竟自己与成功者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是天赋?是头脑?是家境?或是运气?其实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我们光顾思考了,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怎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和成功者只有很小的差距,这点小小的差距来源于自己平时的行为气场。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各界人士,之所以能站在成功的巅峰,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良好的气场,而良好的气场不仅赋予了他们热情洋溢的生活式,而且赋予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 二两银子买来的夫君

    二两银子买来的夫君

    屠娘和媒婆大老远的跑去京城买了个夫君,杀猪的碰到卖身的。天雷勾动地火。本以为俩人可以乐呵过着幸福快乐小生活。谁知她家这长相妖里妖气的夫君的旧情人找上门来!她就知道,便宜没好货!
  • 系统之巅峰道路

    系统之巅峰道路

    少年无意身怀系统穿越异界,看他如何踏上武道巅峰,看他如何笑看世界,看他如何笑傲天下……
  • TFBOYS之左上角的心跳

    TFBOYS之左上角的心跳

    两位四叶草加螃蟹,汤圆和一位冰总来到重庆,碰上了三只。他们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快来看吧!
  • 腹黑总裁独宠呆萌甜妻

    腹黑总裁独宠呆萌甜妻

    四年前许浅浅对他说:“韩默,山河岁月我终将等你。”四年后,韩默对她说:“愿半夏的清浅,许你一世流年。”许浅浅笑道:“四年了,你以为我还会相信你吗?我把一切都给了你,你是怎么对我的,践踏我的自尊,蹂躏我的身体,我凭什么再回到你身边?”
  • 越世万年,只为寻你

    越世万年,只为寻你

    她,华夏帝国第一佣兵组织的继承人,却被从小的青梅竹马所杀。却不料,转世重生,误入异世的她竟是举世皆之的废柴。她轻笑道:“废柴?不能修炼是吧?看我怎么打败你们这些所谓的强者。”他,天赋、样貌样样第一的楚王殿下。曾说自己此生不娶,遇见她后,竟变成黏人的牛皮糖。宠溺的对她说:“你要成强者?太累了,我就是,嫁给我,我给你完成心愿。”【喜欢收藏,不喜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