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5000000002

第2章 《推背图》关于近现代史的预言(2)

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另一个武则天式的人物,她就是慈禧太后,虽然她并没有登基做女皇,但由于当时的皇帝或年幼,或软弱,慈禧才是真正清王朝的掌权者,影响着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命运。慈禧太后虽然也有像男子一样的胆识和谋略,但却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将一个国家治理强盛,反而葬送了大清王朝的江山。

《推背图》的第三十六象预言了慈禧在八国联军入京时,西逃长安的事。

第三十六象已亥巽上乾下小畜

谶曰:纤纤女子。赤手御敌。不分祸福。灯光蔽日。

颂曰:双拳旋转乾坤。海内无端不靖。母子不分先后。西望长安入观。

金圣叹:“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建都长安。”

从图像上看,有一个女人骑在马上向西行去,前有少女执灯,旁有臣子跪拜,正是象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

金圣叹对此象的评注为:“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建都长安。”只可惜,他解释的恰好相反,这位女子并没有能够安定中原,反而把整个国家命脉断送了。当然,这一象除了预言慈禧之外,还暗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此象的“小蓄”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九卦,《易经》曰:“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暗示天空布满浓密的乌云,但还没有下雨,云气是从城西郊区升起来的。“西郊”既象征慈禧逃亡西边,又象征从西方来的八国联军。

谶词第一句“纤纤女子”,指的自然是慈禧,她长的肯定漂亮温柔,否则也不会被选入宫,成为皇帝的妃子。

慈禧(1836—1908年),满洲镶蓝旗人,属叶赫那拉部(今四平附近),乳名兰儿。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性格活泼娇柔,深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后生下一个儿子载淳,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

1861年8月,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遗诏立唯一的皇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遗命肃顺等八位大臣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幼帝,而慈安、慈禧两个皇太后想要参加朝政,被肃顺等人阻拦,双方引发矛盾,于是两位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逮捕并处置了八大臣,改元同治,实行太后垂帘听政。这一次事变,历史上称为“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不久,慈安病死,慈禧成为朝廷的最高掌权者。

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实际上仍然把持着朝政。次年,载淳病死,因无子,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又复行垂帘听政。载湉成年大婚后,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事物,用人和行政,仍有慈禧控制,光绪帝处于傀儡的地位。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想要振作起来,复兴清朝,决心实行变法,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帮助下,于1898年6月颁布《定国是诏》,进行维新运动。9月,慈禧发动政变,扼杀新政,把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开始复出听政。

颂词第一句“双拳旋转乾坤”,暗示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大有旋转乾坤之势,但最后还是中了慈禧的圈套,以失败告终。义和团最早又称之为“义和拳”。但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双拳”和谶词里的“赤手”指的是权力,暗示慈禧弄权,把持朝政。但我以为,解释为义和团应该更合适一些,因为颂词最后一句的“长安”,意指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逃亡长安,而八国联军之所以侵华,与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高涨也是有一定关联的。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原名为义和拳,起源于山东,它以设拳厂、练拳术等方式组织群众,参加者大多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群众。1898年10月,在赵三多等人领导下,梅花拳聚众三千多人,在山东冠县梨园屯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此后,其他一些地方的群众反教会组织也纷纷打出义和拳的旗号。仅半年多的时间,义和拳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全省大部分地区。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1899年,朱红灯率领义和拳在山东西部和西北部进行反洋教斗争,附近各县纷纷响应。义和团的反帝烈火迅速燃到到直隶、河南、山西、内蒙等地,尤以京津一带声势浩大。义和团最初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谶词第二句“赤手御敌”,是指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来抵御帝国主义列强的进攻,义和团以练拳为主,所以成为“赤手”。

1900年6月,义和团在得到慈禧太后的招抚和默许后,大量涌入北京。他们在北京习拳练武,赶制武器,烧毁教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灭洋”运动。此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侵略军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以及爱国官兵的阻击,只得败退回天津“租界”。但是,另一批侵略军却攻占了大沽炮台,然后大举进犯天津。义和团在天津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最终天津还是失陷了。

此年八月,八国联军集结2万人再次进攻北京,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难到西安,正应验了颂词的最后两句:“母子不分先后。西望长安入观。”

到年底,八国联军出动十几万兵力,侵占了保定、正定、井陉,最后侵占了东三省。侵略军所到之处,焚杀淫掠,无恶不作。在义和团运动的强大压力和八国联军的炮火威逼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的锋芒,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谶词第三句“不分祸福”,指的就是慈禧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祸福,妄杀自己的百姓。本来义和团扶清灭洋,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也有益于延续和维护清朝的统治,但是她却认为这时祸患而加以剿灭。

谶词第四句“灯光蔽日”,小小的一盏灯光却遮蔽了朗朗的日光,暗示慈禧太后的无知,断送了真个中国。

根据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清政府总共要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4亿5千万是当时中国的总人口,即每人赔一两,帝国列强借此来羞辱中国人,中国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天昏地暗之中。

至于颂词的第二句“海内无端不靖”,在此无法作出解释,也许是指义和团曾经立过“端王”,但说海内没有“端”就不安宁,却有些疑惑,有待大家商讨。

4、预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王时代终结

历史总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历史的进步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也最终被人们抛弃,走向终点。而清朝也就成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统帝成了最后一个封建皇帝。

《推背图》的第三十七象预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

第三十七象庚子巽上震下益

谶曰: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与共。

颂曰: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

金圣叹:“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

图上画的是在一片汪洋中,一个狰狞的水鬼,双手掐住一个人的脖子。那个露出水面的人头暗示的是溥仪皇帝,水鬼指兴起于武汉的革命军,革命军推翻了清朝,等于掐住了溥仪的脖子,让他半死不活。

此象的“益”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二卦,《易经》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意思是说益卦象征增益,利于向前行事,渡大河越巨流。在这里象征着建立功业,革命军风起云涌,推翻清王朝。

谶词第一句“汉水茫茫”,即指发生在武昌的辛亥革命。武昌为武汉三镇之一,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流处,因此“汉水”指的就是武汉。而辛亥革命的发生与近代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分不开的。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当时,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出现一股修筑铁路的热潮,各地绅士、商人、地主和农民纷纷集资修路。但清政府突然颁布“铁路国有”政策,而且不归还修筑铁路的股金,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人民的反对,掀起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了保路同志会,数千万人参与运动。

四川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策划,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0曰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经一夜战斗,第二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3日,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

颂词第二句“倒戈逢八月”,指的就是武昌起义,“倒戈”就是对清朝的倒戈,也就是革命的意思。1911年10月10日正好是阴历八月十九日,正好应了“逢八月”的预言。

武昌起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美国丹佛,闻革命成功后,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为了尽快推翻清政府,孙中山和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秘密协议,只要能颠覆满清政府,孙中山愿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民国元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溥仪退位,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告终结。

谶词第二句“不统继统”,意思是说宣统帝溥仪退位以后,君主世袭制的传统也宣告结束,没有皇帝接任了。也有人解释说,宣统帝虽退位,但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所以叫“不统继统”。

颂词第一句“水清终有竭”,是说水再清也有枯竭的时候,暗示清朝不管曾经多么强大,也终有灭亡的一天。没想到的是,这一灭亡,也宣告了整个封建制度的灭亡。

颂词第三句“海内竟无王”,暗示在封建社会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不会再有君王的出现,这在李淳风所处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海内竟无王”。

谶词第三句“南北不分”,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国家分为南北两个阵营,南面为孙中山,北面为袁世凯,但最终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第四句“和衷与共”,指成立了共和体制的国家。

武昌起义之后,袁世凯出任清廷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一面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进行和平谈判。在英国公使的斡旋下,湖北军政府接受了和谈建议。

12月底,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南方军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进行和谈。伍廷芳代表革命派提出要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而唐绍仪则代表袁世凯进行要挟,不接受条件。

在此期间,英、美、德、日、法、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对议和施加压力,敦促革命派尽快向袁世凯妥协,同时在政治上拒不承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经济上进行封锁扼杀,并派军队威胁恫吓,极力迫使革命派作出让步。而临时政府的成员也混杂不齐,其中混入革命阵营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搞妥协活动,鼓动大家拥护袁世凯。

面对内外交困的重重压力,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拥护共和,即举袁作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结束。

颂词第四句“半凶还半吉”,暗示满清政府虽然被推翻了,但是中国并没有获得完全的吉祥命运。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无耻的抢夺,他又违背人民想要共和的意愿,复辟帝制,中国再度陷入黑暗。所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只能算是“半凶还半吉”了。

而金圣叹说:“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评注的非常准确,虽然出现了元首孙中山,但一时也无法平治天下,此后中国还要经历很多的战乱和磨难,才能最终赢得独立与自由。

5、“万人役死万人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清末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自居,瞧不起周边的“蛮夷之国”,尽管在汉、唐、宋时期曾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有过频繁的通商交流,但总体来说,中国是独立封闭的,认为自己统治的土地就是“天下”。

但是到了近代,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不得不面对来自他国的挑战,从而开始融入整个世界的发展中,也脱掉了过去那种自大傲慢的外衣,开始以谦虚开放的态度来看这个世界。

所以,《推背图》的前三十七象都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预言,而到了第三十八象,却有了关于“境外”大事的预言,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三十八象辛丑离上震下噬嗑

谶曰:门外一鹿。群雄争逐。劫及鸢鱼。水深火热。

颂曰:火运开时祸蔓延。万人役死万人生。海波能使江河浊。境外何殊在目前。

金圣叹:“此象兵祸起于门外,有延及门内之兆。”

图像上,在一道门外倒着许多尸体,门外暗指这是发生在中国之外的事情,而倒着的尸体暗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此象的“噬嗑”卦有雷电交击、互相咬合之意,也预示了战争的爆发。

金圣叹对此象的评注也是非常准确的,“兵祸起于门外”指发生在欧洲的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有延及门内之兆”指一战也影响到了中国,最后中国也参战了,战后的“华盛顿条约”划分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我们先看颂词的最后一句“境外何殊在目前”,“境外”很明确的指出这件事发生在中国之外,而外国的战争和我们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战争也没什么区别,无非是为了争夺土地和权利,所以说“何殊在目前”。

谶词第一句“门外一鹿”,“门外”指在中国的国门之外,“一鹿”指的是殖民地,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巴尔干半岛地区,列强在这里争夺激烈。

谶词第二句“群雄争逐”,说得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范围,以利益为核心而结成联盟,互相攻伐。一战就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

1870年,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和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法国进行普法战争。最后法国战败,与德国签订了非常苛刻的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从此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同类推荐
  • 《论语》品读

    《论语》品读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品读,《论语》是一部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宗教观、历史学、文艺学的中国化;并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力求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呆滞、智力、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与智力形式”等。
热门推荐
  • 武斗王道

    武斗王道

    本书没有你想要的内容,请自行离开,谢谢。
  • 网游之席卷三国

    网游之席卷三国

    顾浩的父母身为《世界》这款虚拟游戏的制作总监曾在世界上风靡一时,后来在《世界》真正首发后顾浩的父母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爷爷和顾浩相依为命,顾浩的父亲只为顾浩留下了一张破旧的电影票,这是为什么呢?重生后的顾浩该如何抉择,世界的阴谋才刚刚揭开阴谋的面纱……
  • 火云决之异界纵横

    火云决之异界纵横

    人类和妖族的恩怨,在一个家族中,一个外姓的人,却受到族长的赏识。族长要将家族交给他,让他负起保护族人的重任。而族长的独生女儿对他情深意重……
  • 洪亮传奇

    洪亮传奇

    二人朝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少年朝二人走来。身高在140左右,有着形似火焰的黑发,穿着一件敞怀的蓝黑色运动服和一件纯黑色的裤子,脚脖上绑着类似于忍者的绷带,鞋是最普通的黑色老头鞋。最引人注目的是背上那一把大约80公分的长剑。花衣男子看了看背剑少年,起身朝背剑少年走去。两人相距一米左右。背剑少年与花衣男子四目相对,眼神上谁也不输给谁。
  • 叫我张大侠

    叫我张大侠

    张明一直幻想成为武功盖世的大侠,与自己的女神回到那个传说中的江湖。一个武功盖世,一个绝代风华,策马大漠之上,漫步夕阳西下,两人一骑从此浪迹天涯。
  • 重生之痴后

    重生之痴后

    她明明已经因为淋巴癌晚期病死在医院了,竟然意外穿越到古代,成为大将军的痴女。成为痴女就够了吧,可这个痴女偏偏是皇后的人选...好吧,她成为了皇后,为了斗垮奸相,做起了女企业家的老本行,修起了“电梯公寓”,建了商业街,开起了购物广场...额...攘外必先安内,为了成为成功的商业皇后,她还不得不将后宫的妃子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让后宫成为了最大的加工场,她则成了最大的女boss.......
  • 繁星奏响风铃声

    繁星奏响风铃声

    这是我写的第二本小说,主人公是吴亦凡【我承认吴亦凡刚开始的时候戏份很少】,主要讲的是一个女孩穿越到一个架空时代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狼族,血族,还有,泯灭世间的魔族,随着故事的发展,阴谋也在无声无息的逼近,读心术?异能?狼族?血族?圣女?不,我只要你。
  • 白尊

    白尊

    平静又乏味的生活被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再也无法不理不睬,人生变得不再空白,人生变得多姿多彩,不一样的人生希望能够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 血染的沙丘

    血染的沙丘

    虚妄的时空终将会破碎,邪恶的大门缓缓洞开,愤怒的魔神挥舞着强壮的手臂咆哮着:为什么门这么小?让我怎么出去!光明之神得意的笑,出你个头!这样我就可以偷懒一阵了。时光荏苒两万年……邪恶的魔神变得更加残暴,邪恶的大门终于被撞碎,而他面前的骑士高举着圣剑:你终于出来了,我等了你好久……
  • 龙城武月

    龙城武月

    本作品以晋元国太子炎武月与周国公主梦雪的言情动作小说,剧情有点雷,初次发表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