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7100000009

第9章 宁夏群众文化工作

一、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

(一)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属西部欠发达省区。全区总人口654.1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30.8万人(回族70万人,占35.3%),农村人口480.2万人,占总人口80%;自治区辖5个市22个县(市、区),有乡镇2500个(乡1400个,镇1100个),村委会2374个。200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599.4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9.78亿元;农民平均年收入2508.8元。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全区文化事业,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2005年,中央、自治区投入农村乡镇文化中心建设1343万元。

截止2005年年底,全区有地县级公共图书馆20个,藏书400多万册;群艺馆、文化馆2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203个;村级文化室900余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40个;文管所22个。全区有文化、图书流动车7辆,文艺大篷车4辆。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90%镇乡有文化站、50%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建立了以市、县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为枢纽,以村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到2005年年底,全区达到部颁三级标准以上的文化馆(群艺馆)10个,占总数的43%,有15个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占总数的71%。有8个县区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3个县区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调查了解到,全区农村文化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1.重视程度不够。

各地对农村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经费投入规定和要求,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成为软任务。

2.投入偏低。

据文化部2004年5月12日《文化统计信息》反映,2003年,全国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收入(即财政拨款)比2002年增长12.3%,但这一年全区文化事业类财政拨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2002年减少1.2%,按年度增长百分比排位次,在全国居第28位。即使比往年有增加,也仅是增加了人头费,文化事业费实际上为负增长。

全区公共图书馆年购书经费在1万元以上的不到1/3,没有购书费的占48%,全区人均购书费只有0.18元(全国人均购书费0.287)。固原市所属各县(区)图书馆已10年没有购书经费,其他各县图书馆大多数每年也只有一两万元书报刊费,购书很少。曾被评为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原州区图书馆,每年也仅有2万元的报刊征订费。绝大部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事业经费和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影响正常活动的开展。

3.设施普遍陈旧落后。

大部分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能力,所建规模较小、档次较低、设施陈旧简陋,有的屋顶漏雨,没有上下水或暖气不通,冬天无法使用。在已建的图书馆、文化馆中不达标的比例较大。目前,全区仍有1个地级市、2个区无文化馆、图书馆,一半以上的乡镇文化站急需新建或扩建、维修。截止2011年,全区没有建立一个县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至今没有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作之中,与其所担负的社会功能极不相称。

4.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调查中了解到,全区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70%以上农民群众喜爱和欢迎反映农村题材影视、娱乐等文化载体能进入农村;企盼“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农民看”的文艺节目越来越多;渴望有自己的演出队;有政府认可的农民艺术大师和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机制。

5.相关文化经济政策未得到很好地落实。

2002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决定》(宁政发〔2002〕115号文件),该文件对自治区、各市县(区)财政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如“每年安排一定文化专项资金,用于对基层文化单位的维修、改造和设备添置。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继续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不少于500万元”。“各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的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事业、活动经费(除全额工资外)不得低于所辖地区人均0.8元的最低标准。山区图书馆每年购书1000册以上,订报刊100种以上;川区图书馆每年购书2000册以上,订报刊200种以上,经费由当地财政解决”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很大。

6.资金紧张。

农村文化建设的筹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个人及境外资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局面尚未形成。

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过去长期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几点对策与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农村文化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农村文化建设在着力点上应该在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的基础上“向内转”,充分注意面向农村的文化建设举措在当地文化中的“可衔接性”。

1.加强领导,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乡村为重点、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结合宁夏具体实际,即实现“一个主体,两个下移”,“一个主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广大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两个下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区文化工作重点下移,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下移。要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化”要求,把文化阵地进一步推进农民生活的深处,应把重点放在自然村这个层次。

2.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状况。

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事业的重要标志。要广泛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和文化先进乡镇为载体”的创建活动,切实抓好“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一村一室”的建设。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在大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形成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自觉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要调整文化设施建设思路,资金投放、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确实能发挥效益的地方。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建设,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要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标准明确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列入预算,足额到位,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正常开展。

3.开发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农民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主体。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发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激活农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

4.改善投资体制,建立各级政府专项资金。

改善投资体制就是将社会资金更有效地引入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将市场机制运用到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企分开,确立企业在投资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改善投资体制,建立各级政府专项资金要重点把握“一条红线”、抓住“四个重点”。

把握“一条红线”,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可或缺,相辅相成。

抓住“四个重点”,就是紧紧围绕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等四个重要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就是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取消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就是明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就是强调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性,要“先定规划,后批项目”,主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信息发布和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调整和优化重大投资结构,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对全社会投资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就是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和投资建设市场的监管;建立并完善分工制衡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加强审计、稽查、监查、公众和社会的监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实行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

5.因地制宜,积极开拓农村文化新领域。

具体来说,就是以阵地为载体构筑坚实的网络,以节日为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团体为龙头带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品牌为特色提升影响力,以活动为主线推动先进文化发展。

二、宁夏农民文化需求和消费趋向

(一)农民文化生活与文化消费现状

1.农民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与偏好。

由于宁夏地处西部,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偏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制约;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偏少,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农民对文化活动仍表现出了极大的渴望,我们调查了解大部分的农民是很喜欢文化活动的,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的约占总人数的70%,充分表现出农民对文化活动的渴望和积极性;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的只占10%。

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好转,农民的文化生活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有一半以上的农民选择在家里看电视连续剧,45岁以上的人多数爱看古装戏曲,而30岁以下的农民看古装戏曲的较少,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文化媒介等对农村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大。

在对本乡本土的传统娱乐与电影两个项目进行选择时,大约有60%的人选择看电影,40%的农民选择传统娱乐项目,这说明传统娱乐项目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而农民的文化娱乐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农民对本地农村文化方式的看法。

在对调查农民对于打牌、村民信教、婚丧嫁娶等农村活动的看法时,认为打牌打麻将比较盛行的农民占了近一半,这侧面说明了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赌博在农村也比较盛行。此外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现象很普遍,有一半以上的村民认为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在农村非常盛行,在攀比风气的影响下,甚至还有40%的人认为“这是大事,应该办红火点”,这也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明显标志。

3.农民对文化活动的期望。

从农民对各种文化活动的态度来看,“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三分之二,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两者加起来也只有十分之一。从这方面可以反映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程度。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手段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农民对文化设施的需求。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对关于最希望政府提供什么文化设施,大部分农民选择图书馆、文化活动站服务中心和农民技术学校、培训班等;其次是电脑、网络服务、有线电视、电视差转站、电影院和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这也说明农民在农村文化发展方向上还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对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及农民技术学校、培训班的需求反映了农民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向往;而对电脑、网络服务、有线电视等的需求则充分说明了电视等媒体乃是农民获得外界资讯的主要手段。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及措施

1.文化的产业化与文化站改革的方向。

在对乡镇干部调查农村文化建设是否能走产业化道路的问题时,有三分之二的干部支持产业化发展。当问到政府应在农村文化产业化中的作用时,认为起作用大小依次为: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信息服务、项目资助等。

在对乡镇文化站应该如何改革进行调查时,有一半以上的干部认为应该保留文化站,增加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图书、宣传等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有三分之一的干部认为将文化站改为文化服务中心,变“养人”为“养事”。

2.文化服务的形式与场所。

在对赞成以哪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文化服务时,大多数人选择通过设立乡镇文化站和建立村一级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在问及由政府购买(市场化运作)并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和财政支持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民办公助)这两种形式上,乡镇干部中多数都不赞成,他们普遍认为还是应该由政府办,但有部分农民还表示能接受以上这种文化服务形式。

当问及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应该依托在那些机构时,有70%的人认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农民文艺团队是最理想的农民文化活动场所。

3.政府财政投入农村文化的方向。

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干部认为重点投入文化器材方面,三分之一的干部认为应投入到文化人才培养上,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干部认为在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上也要加大投入。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方面也应加大投入。

(三)农村文化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设施匮乏,现代文化与封建文化并存。

目前农村文化设施比较缺乏,满足不了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农民对文化活动有着强烈的渴望和积极性,但农民文化活动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农民所需的图书资料数量少、实用性差、价格过高、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购买也不方便,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文化骨干人才不足,无法带动农民从事积极的文化活动。

在农村,一些迷信色彩的封建文化活动仍在一定的范围内蔓延;过去的戏台剧场等农村文化场地在逐渐消失,不过现代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网吧也在农村有所发展。现代文化对农民文化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2.政府供给与农民文化需求有些不相吻合。

政府举办的某些文化活动与农民的需求有所脱节,甚至个别活动没有结合农民实际情况。例如农村文化中心的图书馆使用率偏低,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农民所看的书籍主要还是靠自己购买和向朋友借阅;例如在一些地区对下乡放电影很受欢迎,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但是在另一个经济好一些的地区农民都在家里看电视或者DVD,不愿意出去看电影了,这样既没有达到农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反而又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这就提出了一个为农民的文化服务要因地制宜的问题。

3.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导向,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由于在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一种自发行为,因此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文娱活动是看电视和电影,其次是打牌、下棋、读书、看报。个别地方也有一些自乐班、秧歌、社火队等。这些都是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最多的文化活动。而农村传统的项目如皮影、杂技、花灯、民歌、花儿等活动逐渐在消失。

4.现代大众媒介对农村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

随着大众媒介的进一步普及,除原来的电视、书报、杂志、广播等都市文化产生的影响外,在一些经济发达地方,电脑网络、现代的通信工具也正对农村文化产生着更加广泛地影响,这就对农村文化建设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即如何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关系。

5.民间文化活动和传统娱乐项目仍占有重要地位,民间优秀文化得不到重视。

农村民间的文化活动在农村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庙会、民间艺术比赛以及农村传统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等,仍是农民文化活动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今都市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加上政府的忽视,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随着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年事已高,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面临失传,如果不及时抢救,不但是农村文化的损失,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

(四)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根据笔者对宁夏部分农村文化现状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目前需要大力度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实际出发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全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匮乏,加上近年国家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忽视了对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和谐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之音。因此,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村文化设施的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乃是目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农村文化建设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建设老百姓需要的,投入老百姓想要的,不能各地一刀切,统统都搞电影放映队、大篷车、文化下乡服务队等一种模式,其结果与实际不符,好钢没用在刀刃上,造成许多浪费。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发展,才能有明显收效。

2.重视农村本乡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

由于全区地处西部,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对城市里的文化方面人才缺乏吸引力,城市的文化方面人才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去开展工作,因此,农村本乡本土的文化人才才是当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农村本乡本土的文化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这部分人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养一支不走的农村文化大军,”没有这部分文化人才,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就很难在基层得到落实,所以,更应该重视当地的文化人才。

3.重视民间优秀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健康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

我们常讲,要重视民间艺术和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农村当地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和民间艺术仍然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当地的皮影戏和文化大院、自乐班、秧歌、社火、民歌、花儿、民间乐器、剪纸、刺绣、绘画、工艺制作以及集市、庙会期间举办的各种文娱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现代的都市文化,乡土特色的地方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农民,也适合农村实际。因此,发展农村乡土地方文化,重视民间艺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文化娱乐作用,发掘、保护一些民间艺人、传承人、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使之发展成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从而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才是一种实际而又有效果的做法。

4.积极传播现代文化,促进农民与现代文化的接触,缩短城乡差距。

“加强农民了解外界的大众媒介建设,促进农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积极传播现代文化,提高农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缩短城乡文化差距”是党的******提出的目标。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农村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着现代文化的影响,而这种被动接受的步伐也比较慢,与其被动接受不如让其主动有选择的接受现代文化。要使他们能主动而且变快步伐来接受现代文化,我们只有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信息提供各方面给予支持,才能使其紧跟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从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

农村文化是公共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文化工作者下功夫去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显得更为重要。

三、中卫市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成功实践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也是中卫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强抓手和有力途径。认真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中卫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中卫市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做法

1.深入挖掘传统特色,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内涵。

(1)挖掘民俗文化

传统文化中,民俗是最具民族性的文化遗产。在现代人追逐时尚、全球性文化趋向同化的时候,民俗的丰富多样和其中包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又重新为人们所认知,民俗回潮渐成时尚。中卫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底蕴深厚,它来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也要服务于群众,造福于群众。近年来,中卫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发挥传统优势,注重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来丰富完善传统文化,使其具有时代气息,并依靠现代传媒和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充分展示民俗文化的精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始于198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33届的中卫迎春社火大赛,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多样化的民俗活动、多层面的交流活动、全方位的发动参与,进一步彰显中卫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广大市民群众在参与中了解、喜爱、传承传统文化,从而打响中卫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2)挖掘节日资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中卫文化百花齐放,“我们的节日”贯穿全年,遍及城乡,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这一载体和形态,春风化雨,沁入人心。中卫市赋予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弘扬爱老尊老、邻里和谐等传统美德。2005年伊始,把重阳节定为“孝顺节”,逐渐成为中卫最富有人文情怀的“新”节日。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孝老爱亲活动,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对长辈、对老人的感恩敬重之情。在中卫,端午节有包粽子赠邻结缘的习俗。中卫市因势利导,将它改造成“邻里节”。邻里音乐会、邻里运动会、邻里美食会、“我的好邻里”报告会等活动在各社区开展得如火如荼。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辐射力。

(1)大兴广场文化

以文化广场为场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广场文化。广场文化具有群众性、自发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吸引群众参与其中。中卫“激情广场大家唱”最早出现于2004年,由市民自发形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中卫市进行积极的引导、协调和扶持。2005年,免费开放所有公园广场,文化部门还对合唱队的音响和用电给予了资助。短短几年,“激情广场大家唱”如星火燎原,迅速成长。公园文化广场还带动了街舞、秧歌、交谊舞、闽剧、评书、腰鼓、蹦操、溜冰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了广场文化的蓬勃开展。2010年6月,中卫市“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被文化部授予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类“群星奖”。

(2)大兴社区(村居)文化

实施“群众文化培训工程”,开展群众文化培训成果展示,培育文化培训品牌,以点带面,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升。组织开展元宵灯会、新中卫歌手大赛、中卫合唱音乐周、“走进美的小区”“小戏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丰富社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利用“三堂”(礼堂、祠堂、庙堂)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秧歌、腰鼓、闽剧票友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送戏下乡4000多场,电影下乡12600多场,培训农村文化骨干2500多名。这些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吸引了群众的参与,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这正是“文化活动如潮如风群众参与其乐融融”。

(3)大兴读书活动

五届读书月,中卫累计举办活动350多项,参与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成为目前宁夏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读书文化节日。文化与城市精神论坛、演讲比赛、藏书票展、美文诵读晚会和“好书进万家”“爱心捐赠图书、传递知识财富”等活动,让中卫弥漫书香馨香。读书节活动以其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特色而成为城市文化品牌和各界群众学习充电的助推器和加油站,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社会各层面群体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了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文化氛围,而且更好地保障了市民的文化权利,使社会文明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

3.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吸引力。

中卫市注重群众文化活动与地域特色文化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沙坡头区加大中卫文化资源的挖掘、宣传、推介力度,扩大中卫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在满足市民和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扩大“市民文化大讲堂”“中卫讲坛”等中卫文化宣传阵地的影响力。中宁县注重发挥民间民俗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推动社区组建腰鼓队、合唱队、社火队,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彩节目,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文化涵养城市理念,高标准、高品质规划建设文化设施,借助当地文化名人、名家的品牌效应,从不同侧面对城市文化要素进行整合、包装与推广,全力打造“文化之城”。一个以市区为中心、辐射乡镇的点、线、面相结合“半小时文化圈”已然形成。

(二)中卫市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经验

1.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规范运作。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组织文化指导员赴社区、村镇培训、辅导基层文艺骨干。同时,根据群众需求,组建不同专业、多种层次的群众文艺队伍,形成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体系。对由社会团体组织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要积极加强引导和管理。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方资源,设立群众文化活动专业网站,强化“组织、指导、展示、培训、服务”五大功能,提供一个登记、发布、交流、沟通、互动、监督、检查的基础平台。

2.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方便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全面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工程,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和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力度。建议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行政村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在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文化设施与周边农村、社区共享机制,文化设施与活动场所定期定点对群众免费开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求知求美、娱乐休闲、保健强体的各种需求。

3.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品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工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使和谐的价值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努力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构建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在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深刻内涵、目标措施,倡导和树立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信念,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形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强化中卫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基础。

4.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深化“城市精神”学习实践。把培育和实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作为和谐社会理念在中卫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在城市、农村及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城市精神”宣传实践活动,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市民论坛、展示城市精神新成果等活动,增加共识,凝聚民心,同时,还要加大的研究力度,提升水平和境界。特别是要研究如何加大群众文化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的比重。

从以上实际情来看,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和谐文化建设对增强地方的综合实力、城市的竞争力,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具有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当然,和谐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和谐文化建设同样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倾力打造并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品牌,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权利,实现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高占祥:《文化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杨春光:《宁夏文化的源与流探析》,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3.谢海涛:《民族地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4期。

4.李景源、陈威:《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5.马岚:《从田间乡野到国家舞台——民族国家视野中的原生态唱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王茜:《西部少数民族口传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及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7.宋妙玲:《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学》,2008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本书在全面、系统阐述文化创意旅游基本理论基础上,首次以重庆为视角,对重庆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主题街区、动漫旅游及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创新性较强,是一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著作。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热门推荐
  • 腹黑Boss看过来

    腹黑Boss看过来

    坚强学渣霸气归来,追求校草很忐忑。wuli米粒很顽强,不怕摔跤不怕打,wuliBoss很溺爱,疼她爱她珍惜她。
  • 王俊凯你是我唯爱之人

    王俊凯你是我唯爱之人

    一个单纯可爱的女孩,遇上腹黑王子,该怎么办?{作者是新人,不太会写,想看剧情就看这本小说吧!}
  • 金牌制片人

    金牌制片人

    一个梦想成为金牌制片人的家伙,正在直播他在另一个空间如何成为金牌制片人的人生……
  • 仙魔战异界

    仙魔战异界

    他本是平凡的打工仔,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被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域。所有的一切都与原来不同。然而命运却让他遇到了两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人,他知道了一些震惊的秘闻,并且得到传承修炼仙法。在这个陌生的异界大陆,看我们的主人公如何以东方玄法大战各路豪强。最终问鼎寰宇!!!!
  • 剑灵镜心

    剑灵镜心

    上古年间,灵宝天尊炼制诛仙剑,欲对付元始天尊与道德天尊,不料,原始天尊和道德天尊联合西方二圣出手,灵宝天尊不敌,至此诛仙剑断,其剑身尽毁。千年过去一位人间铸剑师无意间寻得仁行剑灵,见其煞气浓重,并联合四方铸剑师经过四十九天时日,打造出一把绝世神兵,取名“煞戮”。
  • 那些年我们的倾城时光

    那些年我们的倾城时光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懵懂的年纪里都遇到过一个穿着白衬衫,背着黑色书包,穿着最朴素的帆布鞋的清秀男孩;也许每个人对那个男孩的感触都不同,可能是暗恋,可能只是单纯的仰慕,也可能是嫉妒;但是在叶挽歌生命中的那个男孩也许是她一辈子以来所有孤独的总和遇到的爱情,自从第一次遇到他,就有一颗爱情的种子在她的心中种下……叶挽歌说:我从来不曾想过,他就那样在我的生命里扎根,再也走不出去薄谦廉说;我也没想过,就这样一个傻傻的女孩闯入我的心扉,搅乱了我的心湖
  • 慕生成云

    慕生成云

    他与她的从前与现在相差太多,可两颗心却从未变过。如果可以,她只希望自己从来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也就不会这样······
  • 长命歌

    长命歌

    “忘得了虚情假意,也忘得了背叛无常。小妖我承受不起上仙的爱情,忘了自然是最好。”一个妖和人共存的世界,一只狐妖和两位上仙的爱恨纠葛。小妖被放逐之后,看尽了人世情劫无常。终于大彻大悟,“长生不过是徒增孤独罢了。”长生歌一曲,生死两无关。
  • 武道之绝世巅峰

    武道之绝世巅峰

    兽控天下,雷御九州,一杆枪,一个人,足以傲视群雄!我为兽皇,一声号令,万兽齐嘶鸣!这里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世界,充满了杀戮,充满了灾难,同样也充满了机遇!潇战便是这个世界的王......
  • 校园魔法,洛天之樱大小姐

    校园魔法,洛天之樱大小姐

    她是神赐之人夏洛樱,她的出身使她的小家族一举成为中国第一世家,在亚芬蒂兰学院,她遇到了他,夜继北,一个“废物”,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废物吗?校园生活,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