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1600000009

第9章 柳如是:充满正能量的风尘女子

画舫中,秋月春花,不知寒暑。垂杨小桥绣幕,我闻室外炎凉路。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隐隐河东柳,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当年事,宝马轻车,复社评点今古。儒冠著,清词简约,燕台妙句芳唇吐。春光谁主?晴空觅个颠狂处。她卸下点翠金钗,蘸了朱砂墨刻下的字迹,横竖撇捺,可那前尘往事是不可追的绝弃。她书下飘逸柳体,嵌进了用诀别血泪诗撰写的诗集,字里行间,可有那安得与君相决绝的心悸?夜寒月冷,谁明了她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孤凄?风轻云淡,谁知道她一半放诞一半痴的叹息?

八艳之首

她的一生中有过多次角色转换,从丫鬟到侍妾,再到“秦淮八艳”之首、尚书夫人。

她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无数达官才子以一睹红颜为幸,然而她气格孤傲,且心怀天下,多情重义,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

她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她十岁开始青楼生涯,是为风尘女子,就其文才诗艺,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有《戊寅草》、《湖上草》、《东山酬和集》、《红豆村杂录》、《河东君诗文集》、《尺牍》、《我闻室鸳鸯楼词》等作品传世。其数量之多,文辞之美,足以令人咋舌。其《尺牍》,清人认为“艳过六朝,情深班蔡”。她的画作皆意态淡远,画中景色人物多为自喻自况,微显美人绝世独立,孤高自赏的心态,后人评论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故宫博物院藏有她的《月堤烟柳图》。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历来为收藏珍品。她深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传世者有题望海楼“日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卷东溟”一联。陈寅恪先生曾说:“当日河东君在同辈诸名姝中,特以书法著称。”

她就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鼎鼎有名的柳如是。

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阕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而不能自己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缘起》

纯情时代:愿为罗衣裳 玉体同温凉

崇祯六年的春天,柳如是进入她的纯情时代,那是一个青衫磊落的少年书生宋辕文,体健貌端家世好,有几分才气,就连大他十岁的陈子龙都对他的诗文推崇备至。

宋辕文与柳如是同龄,故而比起其他唱和的才俊,柳如是与这位宋公子宋辕文当是更为投缘。彼此饮酒赋诗,游山玩水,她是清秀佳人袖舞回风,他是翩翩公子倜傥俊逸,在旁人眼中,确是一对璧人。

宋辕文出生于云间望族,宋氏家族可追溯至宋徽宋时的赵宋宗室,自靖康之变后随宋室南迁至杭州,到宋末乱世又自杭州迁居到松江华亭,积世累月,遂成著姓望族,深孚众望。

崇祯五年(1632),在陈眉公寿宴上,柳如是献诗一首。其身影清丽,如同轻盈的蝴蝶翩翩然穿梭于之中,往来谈吐稳健儒雅,举手投足俊逸脱俗,不单是令寿星眉公啧啧称奇,就连当时傲气一时的几社文人陈子龙、宋辕文、李雯等也是为之侧目。

宋辕文在陈眉公的寿宴上与柳如是一相遇,便为她写下了著名的《秋塘曲》。将她袖光照座,洒脱仪态描摹得入木三分。其序云:“坐有校书新从吴江故相家流落人间,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她的惊鸿亮相,惊艳了他的世界,自此她的倩影便成为了他年少的生命之火,灵魂之光。宋辕文的诗中又有“校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碌碌?”之句,对柳如是的身世才华感佩不已。他对她的喜爱更多是对其气度的敬,令他眼前一亮的,是她的铮铮之气。“陈王宋玉相经过,流商激楚扬清歌。妇人意气欲何等,与君沦落同江河”。不过只是初见而已,他却端出自认为好的辞藻赞美她,颂扬她。

以此契机,宋辕文便常约了几社公子来共柳如是游玩,和韵步诗,即席唱酬。柳如是的亮丽姿色与敏捷诗才相辉映,而举止的不拘于俗更是令宋辕文自此倾心。柳如是才情横溢,或浅唱低吟,或高谈阔论,或袖舞回风,或即席分韵,都叫宋辕文迷醉、倾倒。

移居白龙潭后,宋辕文得空便往来此处,与柳如是嬉笑赏玩。或是赠她新作诗稿,或是邀她共赏新鲜古玩,或以新购的古人字画听她点评。日子如流水,静好无忧,两个人情窦初开,或嗔或乐,美好得如同白龙潭边初绽的梅花。

锦屋销香,翠屏生雾。妆成漫倚纱窗住。一双青雀到空庭,梅花自落无人处。

回首天涯,归期又误。罗衣不耐东风舞。垂杨枝上月华生,可怜独上银床去。

宋辕文为她的一言一行所吸引时,曾为她写下了各种热烈情书。这首《踏莎行》当中的“垂杨枝上月华生,可怜独上银床去”写尽了他为柳如是辗转反侧,日思夜不能寐的情景。他决心娶柳如是为妻,但柳如是对这位公子哥儿的话却是将信将疑。即便宋辕文表现出如此的热切之情,柳如是还是顾虑重重。从周府出来的她,希望的,是一份全心全意不顾一切的爱。虽然终日同宋辕文游山玩水,泛舟对诗,她还是想进一步试探他对这段感情的投入。因此,她才在宋辕文面前恣意纵横,展现自己的种种风姿异彩。她把握住了宋辕文抛来的红线,却想试试这红线是否能将两个人绑牢。

是年冬日,北风凛冽,清寒的湖水在堤岸边漾动,两岸的柳树已在瑟瑟寒风中显露出颓败之气。柳如是约了宋辕文到舟中相会。

宋辕文以满腔的真诚来追求柳如是,比如说那日早晨,他应约而来。

当时,宋辕文心热如火,不顾腊月寒冬,早早奔赴白龙潭。天尚未大亮,明晃晃的湖水上一片迷蒙。宋辕文直奔着柳如是的小舟而去,远远地在湖边唤着她的名字。

柳如是在舟中隐约听到外面声响,轻卷帘栊往声源处望去,朦胧间瞥见宋辕文站在岸边,柳如是佳人慵起,只令侍女传话,让他切勿登舟,郎君真要是有意,请跳到水里等我。

这分明是半带撒娇半带打趣的话,偏这个宋辕文是个实心眼,扑通一声就跳进了冬天的河里,宋辕文在潭中衣衫全湿,脸色刹时冻得铁青。

柳如是在帘后听得声响,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又是感动,赶紧令船夫将小舟撑到宋辕文身边,急忙将他拉上了船。

被衾尚暖,她拉他入怀,用自己的身体为他取暖。他拥着她的一腔柔情,却又躲躲闪闪,怕自己冰冷的体温冻着了娇小的她。

她以为他奋不顾身为自己跃入潭中是相爱的诚意和决心,以为这缱绻的片刻温存便是永远的幸福时光。自此,柳如是与宋辕文的爱情,因寒潭试真心而达到了高潮,之后他们恋爱了。

宋辕文更是诗兴大发,为柳如是写下诸多情意浓厚的诗句,他的诗词集《林屋诗草》《幽兰草》中咏“柳”的句子多不胜数。如《林屋诗草》卷六《柳絮歌》中“江南垂柳春作花,花飞茫茫白日斜。十二高楼美人立,风里飞花见颜色。珠帘如云面半遮,遥对长条三叹息”。当中纷飞的柳絮和高楼美人,都暗喻着此刻的心中挚爱——柳如是。《幽兰草》《浪淘沙》里“柳色暗金沟,换尽春秋”,写出了自己对柳如是望穿秋水,睹“柳”思人的心情。

对于这次白龙潭的考验,宋辕文在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体验。“不见木兰船上客,镇日凝眸”,这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怀,似乎便是促成当日情急之下不假思索便跃入潭中的缘故。

而《戏拟繁钦定情诗》中“愿为罗衣裳,玉体同温凉”,“愿为黄金炉,焚香彻肌肤”,期望自己化作美人身上的罗裳,屋中的黄金炉,只为与美人更为亲近,足见其情迷之境。这首情诗更是秉承陶渊明《闲情赋》精髓,抒发了对柳如是的思慕之心。

快刀断情弦

宋辕文白龙潭的这一跳,不仅惊了柳如是,更惊了整个松江城。宋家在松江城也算是大门大户,这样的消息流出,宋老夫人必然大为震怒。

那一天,宋老夫人端坐于堂前,教训儿子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宋辕文无力地辩解道,说,她从来不要儿子的钱。

“哼!”宋老夫人冷笑一声,吐出一句话:“她要的不是你的钱,是你的命!”

接下来,宋辕文的父母一方面控制他,让他不得随意外出;另一方面,宋家买通了松江郡守,借驱逐外来游妓的名义将柳如是彻底赶走,以绝后患。

于是,柳如是的那一叶逍遥扁舟就妨碍了郡守大人,竟然限期要将她驱逐。

于是,柳如是再次陷入走投无路。

而宋辕文迫于压力,连日来,对她已经是日渐疏离。

年少轻狂的爱情就是这样美得纯粹而直接,但却往往让人忽视了越美好的东西毁起来也越容易越彻底。所谓彩云易散,琉璃会碎,说好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到头来不过只是说来一幅来不及兑现的美好蓝图。

只是这情字之下,置身其中痴儿女,一时还不看破,比如柳如是,此时的理智,还是要给情感让道。她如同所有痴于情而寂寥伤痛的女子一样,哀怨惆怅地作《伤歌》遣怀:“人居天地间,失虑在娥眉。得之讵有几,木叶还辞枝。诚恐不悟此,一日沦无期。俦匹不可任,良晤常游移……谁能见幽隐,之子何来迟”?自伤之下,郁郁不得解。

画舫外,白龙潭虽已没有了冬季的寒冷,然而春日的天气却未曾带给柳如是任何温暖和希望。这时节,腊梅花已然萎谢,桃花才开始露了花苞,雨水浸染多日的白龙潭,更多了些许寒气。

宋辕文唯母命是从,手中更无多少可供自由支配的财物,也就是说宋辕文现在根本没有独立的能力。倘若不是因为将被驱逐这件事,柳如是与宋辕文之间,也不过是浓情转淡最后成不情,不知不觉间就分离了。

眼下这件事却反而给了柳如是一个了断的契机。对于柳如是,这是一个难关,亦可视为突破瓶颈的一个机会,若宋辕文英雄救美,就此娶了走投无路的她,郡守大人的命令自然落为一句空话。桃花逐水,柳絮因风,只盼自己能免遭再度流离失所的飘泊苦痛,柳如是多么希望宋辕文能够伸手相救啊。于是,柳如是请了宋辕文前来,希望他能帮自己脱籍,但是从宋辕文的日渐疏离,柳如是分明感觉到这春意初露的白龙潭,酝酿着的却并非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大团圆。

宋辕文不大情愿地赶来轻舟。

案几前,上置古琴一张,倭刀一口。

对于她的处境,宋辕文嗫嚅半日,才给出一个解决之道:不妨暂且避避风头。

柳如是闻听大怒,一张娇媚顿换秋霜,激愤地说:“别人这么说倒也罢了,但你怎么可以也这么说?从今往后,我与君恩断义绝!”

说罢,手起刀落,电光火石的一瞬,铿然一声,桌上的那张七弦琴,便根根琴弦俱断。

宋辕文骇愕而出。他未曾想到她竟心性如此决绝,没有期期艾艾,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挥手之间,斩断的分明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这“闻君有他意,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的坚厉与决断,这恩断义绝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

他就这么失去了她。

当他确定“已失去”, 宋辕文又开始了痴情相追,写下一首首怀念的诗: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尽管宋辕文之后写下诸多诗句来表达对她的思念,但无论他再如何黯然神伤,离开他的那个柳如是终究还是回不来了。

然而,无论当初在宋辕文面前挥刀断弦时再怎么毅然决然,转身之际再如何华丽洒脱,当初的枕上盟约,纸上诗词,舟中欢好,这些岂是说断就能断,说忘就能忘的?旁人只道她游戏人间,泛舟恣意,但从宋辕文跃入潭中那一刻,她便动了真心。年少天真,以为一时的缱绻,便是一生。当她全情投入之时,他却想抽身是早,与她山水相隔,不相往来,让她如何意能平?这场恋情,为柳如是心中留下了不安的种子。此后,她的爱不仅是要热烈如火,更是要有足够有力的臂弯可以将她呵护,使她免遭流离失所,许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或许,时间是治愈情伤当地一剂良药。在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中,那些过往记忆也被逐渐收入脑海深处,不再想起。你侬我侬羡煞旁人的日子,不过只是前尘往事,与现实再无相关。她和他都是那么不成熟,随着岁月的洗礼,当初小儿女的言笑晏晏,不过只是成长初期的人生一隅而已。

泪别长亭

崇祯六年即公元1633年,柳如是和宋辕文、陈子龙等人泛舟松江府白龙潭,席上,柳如是言语激昂,宋辕文赞赏她的男子豪气,觉得柳如是的说话不类平常闺阁语。柳如是落落有男子气,豁达开朗,每常读书,读至梁红玉在京口金山擂鼓之事,常击节赞赏,以此自比梁红玉。在与名士交往期间,柳如是不以风月事为乐,倒常与他们畅谈平生之志。

时节到了深秋,那个深秋的江南,天气少有地寒冷。在那个少有寒冷的江南秋天,她遭遇了此生最初的心动,那一年,她正是十八九的年华。

那个秋天,陈子龙走过那美丽女子清俊的芳华。她的绝艳是高高在上的,一如她身份的低微,若花瓣之委落尘埃。她赫赫艳名是河上的风,漂荡在秦淮河畔的脂香粉腻之上。

这世间,多的是风里来去的萍水之缘,她在这尘缘里行过,如涉尽千年。她不要他就此走过,此生此世,她都要守住他明净的笑靥。于是,在那个冬天,他行经她的门外,而她,却将西风踏破,以一种俯冲的姿势,俯冲进他短暂而绚美的生命。

崇祯六年深秋,陈子龙要进京赶考求取功名,他与柳如是泪别长亭,柳如是有诗《送别》相赠:

其一:

念子久无际,兼时离思侵。

不自识愁量,何期得澹心。

妄语临岐发,行波托体沈。

从今互为意,结想自然深。

其二:

大道固绵丽,郁为共一身。

言时宜不尽,别绪岂成真。

众草欣有在,高木何须困。

纷纷有远思,游侠几时论。

陈子龙亦挥笔疾书,作《录别》相和回应:

悠悠江海间,结交在良时。

意气一相假,羽翼无乖离。

胡为有远别,徘徊临路歧。

庭前连理树,生平念华滋。

一朝去万里,芬芳终不移。

所思日遥远,形影互相悲。

出门皆兄弟,令德还故知。

我欲扬清音,世俗当告谁。

同心多歧路,永为皓首望。

这样缠绵着分手,真让人如再见碧云天,黄叶地,仿佛西风紧,吹北雁南飞,而离人泪下的晓来谁解霜林醉,亦如在眼前的。只是,崔莺莺等到了她的花好月圆,然,天不遂人愿,有“邺下逸才,江左罕俪”之誉的陈子龙竟出乎意料地名落孙山。

崇祯七年春天,柳如是等到的却是陈子龙从京城失意归来,柳、陈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也一朝落空。她不指望什么凤冠霞帔,只是,考场失意黯然归来的他,如何向家人尤其是陈夫人启齿,说他还要娶一个妓女回家?

两地魂销

陈子龙虽非世代衣冠阀阅之族,但祖上就有任侠好施的名号,陈子龙豪迈爽性,诗词古文无不精通,他的骈体文更是精妙。

这年秋冬之际,嘉定之游后,柳如是回想所交之士,唯陈子龙男儿气概非凡,再想他赠自己的诗句,不由得芳心可可。柳如是别出心裁写出一篇《男洛神赋》(收在柳如是《戊寅草》诗集中)赠陈子龙,在赋中,她将陈子龙比作了男洛神,真是千古妙想。

为报佳人之美,陈子龙专为柳如是撰写《采莲赋》,更富六朝风气,两人一唱一和,一来一往,纸上传情,比之与宋辕文相交又更不同,少一些耳鬓厮磨,多一些精神上的互通,两人情意相投非同一般。

无限心苗,鸾笺半截,写成亲衬胸前折。临行检点泪痕多。重题小字三声咽。

两地魂销,一分难说,也须暗里思清切。归来认取断肠人,开缄应见红文灭。

——陈子龙《踏莎行·寄书》

是什么柔情蜜意,才能撑起“写成亲衬胸前折”的亲昵?只恨世人不容这样的爱,因此,他才“两地魂销,一分难说”。巴不得分分秒秒相守在一起,于是他只能“暗里思清切”。只是他们不知,此时的甜蜜,都是分手时的断肠刀。往昔的快乐,离别时就变成了一把把亮闪闪的利刃,左一下,右一下地在削割着。从心到身体,除了疼,还是疼。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山还在,水还在,人还在,爱,却要逝去了。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离别在即,不舍分,不忍分,执手相看泪眼。

同入爱河:两处伤心一种怜

崇祯八年即公元1635年,柳如是再次来松江,时年十七,见时年二十七岁的陈子龙,两人少年才俊,互相仰慕,结交是符合他们彼此心愿的。

陈子龙比柳如是大十岁,是当时“几社”的领袖人物,可谓名人加才子,“精通经史,落纸惊人”,时人誉其为“诗苑干将”、“云间绣虎”。他慷慨豪侠,志大才高,到处收徒讲学。又广收门生,据说少年英雄夏完淳就师从于他。

柳如是仍是寄寓船上,其船常出没在白龙潭、沈泾塘、泖湖,松江众名士依旧与她保持频繁往来。

那年秋天,柳如是生了一场病,偏偏那日风雨大作,愁病在身,独自躺在舟中,隔着窗隙,望着湖水烟波渺渺,无端秋思烦闷,涌上心头,她像树上的叶子落入湖中,随水漂流,风狂雨凄,恐怕不知所终。这时身有微恙的陈子龙与二友同访柳如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而他三人亦各有微恙,虽不同病,亦能相怜,在半冷半暖的秋天里,他们坐下小聊,执一杯热茶,倾心相诉。那一刻,不知今夕何夕。

柳如是说到病苦,与她对坐的陈子龙感触尤深。看到柳如是的病容,几日前还容光焕发。他不禁动了怜香惜玉之心,让她大受感动。

陈子龙从柳如是处回家之后,回思柳如是席上话语,深感同情,平日又闻得她的才名,早已倾心许久,夜来秋风吹起,陈子龙诗兴大起,磨墨赋诗。

陈子龙本以为,这如花美眷,这似水流年,如一场烟火,与他是隔了岸的,再怎样也到不了他的心底。因为他的肩头有沉重的责任,国将亡,复社的兴国大计,沉沉压在他的肩头,他没有心情旁顾于她,哪怕,她是尘世最美的风景。

陈子龙风云气难以舒展之时,碰上了抑郁不得志的柳如是,两人见面无话不说,陈子龙向柳如是述说当时天下事,柳如是的见解常令陈子龙佩服,一女子竟如此关注时局,他们更加惺相惜。是的,他没料到,这章台之中,青楼之上,竟也有那般奇伟的女子,与他一样怀着一颗血性的心。那一刻,他第一次望见她生命里的风沙,那风沙扑面而来,踏破铁骑,斫碎征衣。他甚至疑惑,不明白她的雪肤花貌下,何以竟藏着一颗金戈铁马的心?芸芸众生,谁知她扬刀跃马的豪情?她的沙场刀光漫天,纵横捭阖。她是奇伟的女子,亦只爱奇伟的男子。于是,爱如潮水,汹涌澎湃。柳如是爱陈子龙英雄气概,陈子龙喜柳如是机敏多智,颇有魏晋林下之风,两人同入爱河。

红楼桃花:春梦方长人不起

崇祯八年即公元1635年,那年春天,陈子龙背着家里人,与柳如是同居于松江外一座名叫南楼的小红楼里。这个住宅是陈子龙朋友提供的,陈寅格考证为“南楼”。这几乎注定了他们的关系将以临时状态终了,花开须摘直须摘,莫待花落空摘枝,对于女人,则是想要将最为美丽绚烂的时刻,呈现给她的爱人。他们在一起仅仅度过了一个春天。

但这段日子,这个春天,在柳如是的记忆里错缕金采,时时在诗作里回忆。柳如是将那个小红楼称为鸳鸯楼,把这段时间写的词集命名为《鸳鸯楼词》。在此期间,柳如是为人校书取酬维持生活,陈子龙则埋头攻读以备科试。清茶淡饭滋润着恩爱美满、缠绵悱恻的生活。

在南楼的每天,都有伴在陈子龙身边,两人谈诗赋词,相偕共游春光。柳如是有诗作:

艳阳枝下踏珠斜,别按新声杨柳花。

总有明妆谁得伴,凭多红粉不须夸。

江都细雨应难湿,南国香风好是赊。

不道相逢有离恨,春光何用向人遮。

——柳如是《西河柳花》

在这首《西河柳花》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沐浴爱河的小女子,心花怒放地弹着琴,唱着歌。彼时,柳如是和陈子龙正处于热恋阶段。她的快乐,是掩藏不住的。那蜜糖般的甜蜜,幻化成溪水,硬是从心底流了出来,挂在嘴角,涂在眉间。她的快乐,是新鲜的,是红艳的,如同一朵带露的花儿在春风里摇曳,这美好是需要向别人炫耀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这种存在,需要用别人羡慕的眼神来验证,才能确定它不是梦,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幸福、温馨、浪漫。因此,不需向谁遮掩。爱了,就是爱了。有花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爱情滋润女人的同时,也滋润着男人。陈子龙得佳人相伴,日日相对美人,与柳如是的爱情,同样变成了陈子龙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他也为她赋诗《樱桃》:

美人晓帐开红霞,山楼阁道春风斜。

绿水初摇杨柳叶,石屏时拂樱桃花。

淡滟笼烟寒白日,柔条丛萼相交加。

有时吹入玉窗里,春梦方长人不起。

陈子龙此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春日早起》: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陈子龙《春日早起》

据考证,《红楼梦》的名称,就来源于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几社”领袖、“复社”骨干、民族英雄陈子龙的这首诗。

草弱朱靡痛《别赋》

然而,陈子龙毕竟是一个已有家室的人,他们之间的感情不管多深,也只能被看做才子佳人之间的一段风流佳话。这一段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以悲剧收场。

他们心心相印之夕,每说到白首之约的时候,陈子龙都深深叹息,低头不语,柳如是也知道陈子龙使君有妇,可是与子龙相处一时便得一时快乐,饮酒之时从不诉离伤。

这一场恋爱,同上一回一样,有着先天的致命伤,她是落拓不羁的风尘女子,他是家世清白的才俊小生,虽然陈子龙的母亲早已去世,继母唐氏没有宋母那样的发言权,然而他更有厉害的妻子陈夫人。

陈子龙的夫人乃是邵阳知县张轨端之女,据说其“生而端敏,孝敬夙成”,被“三党奉为女师”。她有文化,通诗礼史传,书算女红之属,也无不娴熟,另外她人品高尚,继母唐氏乃是填房,在封建社会地位要打个折扣,陈夫人一嫁过来,陈子龙的祖母就以唐氏多病好静为借口,把家交给陈夫人来管理。陈夫人也不负所托,把里里外外料理得有条不紊。但陈夫人不像凤姐倒像探春,始终善待这位弱势婆婆,她生的四个小姑子次第及笄,都是陈夫人在张罗,好生地置办了嫁妆,把她们嫁了出去。陈夫人妆容完美,精明干练,不苟言笑,她五个弟弟全怕她,拿这个姐姐当兄长一样敬重。陈夫人同凤姐一样的是,她没有生儿子,家里那位蔡姨娘也没有,为子嗣计,她不可以反对丈夫纳妾,但一定得是良家女子,柳如是这样的风尘女子,自然不可能被列入选择之列。陈子龙后来娶回的沈姓小妾,要归功于她的安排。

半年后,因陈子龙常常不回陈宅,他的妻子陈夫人渐渐得知陈子龙与一青楼女子相恋。可以揣想,陈子龙家有妻有妾,与柳如是留恋不返,必然引起他夫人的注意。

从一开始,不俗如陈柳,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陈夫人虽是贤妻良母,她确实并不反对陈子龙娶妾,甚至亲自为他选妾,但她心目中选妾标准也是良家女子。柳如是虽有才名,可依然是倚门卖笑的女子,根本不入陈夫人法眼。若是一意孤行,经济道德上皆有压力,唯一的指望是陈子龙不久之后将赴京赶考,一旦榜上有名,或许可以略息陈夫人之怒,弹压陈夫人之势。崇祯六年 (1633年)秋天,陈子龙要进京赶考求取功名,两人便把希望寄托在此,苦盼金榜题名。当然,那次的结果是让人失望的。只能寄期望再次应考。但这一切预期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残酷的现实就来到了眼前,是这位陈夫人抽无情之剑,斩断了陈柳的缠绵情丝,陈寅格《柳如是别传》称,陈夫人带着一干人等,赶到陈、柳住处大闹,以致陈子龙下不了台,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离去。

陈夫人在家中地位甚高,她严谨端庄,深得陈子龙祖母欢喜。陈子龙自幼得祖母养育,陈夫人干涉他们的恋情,陈子龙不愿违背祖母之意,只好与柳如是无奈分手。

而此时,真是雪上加霜,松江知府又以妨碍风化为由,下令驱逐柳如是出境。

崇祯八年(1635年),柳如是搬出南楼后,又返回盛泽,这时,她使用的名字为杨影怜,于是她将姓氏改成柳,初名隐,字蘼芜,后见佛语“如是我闻”,又改名柳如是。

这一年,柳如是十八岁。

但是在崇祯八年也就是1635年的夏天,十八岁的柳如是在祭奠她再次消逝的恋情,在痛苦中,她作了一篇《别赋》,极尽哀伤感慨:

草弱朱靡,水夕沉鳞。又碧月兮河粱,秋风兮在林。指金闺于素璧,向翠幔于琴心。于此言别,怀愁不禁。云泫泫兮似浮,泉杳杳而始下。抚檐幄之霏凉,拂银筝其孰写。…………据青皋之如昨,看盘马之可哀。招摇蹀躞,花落徘徊。结绶兮在平乐,言别号登高台。君有旨酒,妾有哀音,为弹一再,徒伤人心。悲夫同在百年之内,共为幽怨之人。事有参商,势有难易。虽知己而必别,纵暂别其必深。冀白首而同归,愿心志之固贞。庶乎延平之剑,有时而合。平原之簪,永永其不失矣。

自认泪点不是太低,读柳如是的《别赋》,却读得泪水涟涟。是怎样热烈的****在支撑着她?爱已成灰了,悲恸中,明知前景灰暗,她却依然要诉衷肠、抱幻想。这种爱情宣言,从一个职业妓女的口中发出,千金难买。试看,试问,繁华似锦的岁月里,有几人,能如此追随爱情、凭吊爱情、固守爱情?爱情,早已被灯红酒绿淹没于欲望的滚滚红尘中了。

梦中本是伤心路:人去也 人何在

现实人生里该有多少艰难险阻,才会将梦境视为相逢的唯一通道,而为之窃喜?然而,“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最后一问如越剧里的一句悠长的道白,欢喜瞬时明灭,她无法欺骗自己。

柳如是给自己改了新名号,叫做“蘼芜君”,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名字背后,有一点点负气,有一点点调侃,更有抚摩伤痕时的苦涩黯淡,十八岁,她肌肤如绸容颜似花,心中却已满是沧桑之感。

陈子龙仪表堂堂,书生仗义,到头来却是怯懦退缩之辈,前途仕路重要,难道爱情就该弃如敝履吗?难道风尘女子就活该被愚弄、活该成为风流快活之后的残羹冷炙吗?不!柳如是偏偏不接受。

在“秦淮八艳”中,最有美貌的,当属陈圆圆;最温柔适意的,为董小宛;最有气度尊严、最有自主精神、最有勇气和胆魄的,就是柳如是。

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苦,免我惊,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却错在今生相遇,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我的泪,我的等候,换来的,终还只是刹那的凝眸。

春尽,花谢。夏去,绿残。秋逝,凋零。

无情春色苦匆匆

陈子龙返回陈夫人身边不久就病倒了,病中有词: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茸茸。

恋芳丛,绕游峰。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

分手后柳如是乘船往返于杭州与松江,广交名士。到了崇祯十年(1637年),柳如是听到陈子龙中了进士的消息,大为兴奋,满心期望能重温鸳梦,再续旧缘,从杭州兴冲冲来到松江,相见时柳如是既兴奋又忐忑,对陈子龙温情毕露,但陈子龙却闷声不响,执柳如是之手,只是垂泪。柳如是百感交集,便黯然离去。

崇祯十一年,分手三年后,柳如是和陈子龙在杭州再次相遇,此时陈子龙已高中进士晋身“官员”了。但明法律规定,官员严禁狎妓。尽管柳如是一直旧情难忘,可惜覆水难收,最后只能怅然而归。不过如果说三年前在松江时,柳如是和陈子龙有情人难成眷属是因为陈夫人棒打鸳鸯,陈子龙不堪背负舆论的谴责;那么三年后,状况已大为不同,他如果要堂堂正正地把柳如是娶回家绝非难事。二人并未再续前缘,足见陈子龙虽然个性豪放磊落,在外诗酒风流,却没有勇气颠覆传统。身为社会名流的他更在乎名声面子、更顾忌功名仕途,而且短短三年间他还接受张孺人的安排先后纳了身世清白的薄氏、沈氏为妾。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可是柳如是的心是痛的,为什么他只如惊鸿掠过,将她的生命,冷落成一片没有月光的沙漠?

她张开眼眸,凝望那一段岁月。那一段桃花树下剑气纵横的时日,是她此生不能忘怀的记忆。她爱他,爱他的书生意气,爱他的豪爽激情,他微笑的面容如此纯净,如同初生的婴儿,她看着他,心里有柔软而纤细的疼痛。

他舞着剑,将一树桃花舞成飞雪。他俯身拾起桃花,放进她的手里,对她微笑,不说话。她望向手心,粉红的花瓣上,缀了一枚细细的阳光。而最后,他还是离开了,留给她一枚缀了阳光的桃花。

她湿润了眼眶。她记不起那些没有他的日子,她是怎样看日影斜上纱窗。她觉得孤单,在每个白天和夜晚。她如马上空对西风的将领,拔剑四顾,满心茫然。她在何时失去了他呢?她的沙场一片灰暗。她想,或许再也不会有爱情了吧,这样的意动与神驰,也许,此生不再。

桃花得气美人中

柳如是不是董小宛,不会把人生理想全押在婚姻感情之上,写诗做画乃至于谈兵说剑,对她来说,都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呈给某个未知男人的文化嫁妆。

柳如是振作精神,再次出门远行,这次,她的目的地还是嘉定,她在崇祯七年有过一次嘉定之旅,那是一次愉快的旅程。此次,她的到来,让其中那位程孟燧程老诗人癫狂倾倒,不过他也只敢柏拉图一下,转化为诗歌若干。

陈寅恪将他的诗句条分缕析,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

比如说,程孟燧老先生有两句诗描述与柳如是的夜饮:

堪是林泉携手妓,莫轻看作醉红裙。

本是恭维柳如是有林泉高致,堪与谢安携手。“醉红裙”一词系掉了个书袋,韩愈诗曰: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讽刺有钱子弟没文化,就会胡吃海喝,程孟燧以决不同于他们自我标榜。

陈寅恪是这样的嘲讽道:寒酸之气,力透纸背,用此自卑情绪,赋“伎席”、“艳诗”,今日读之,不觉失笑也。

程孟燧老先生在诗里称柳如是一个“卿”字,陈寅恪又旁征博引道,这卿本是安丰侯的夫人称呼安丰侯的,而他左看右看,也没发现程诗人有封侯之骨相。

对于程孟燧的狂想痴念,柳如是应当感觉复杂,惶恐、厌烦、尴尬,亦有同情,总之,啼笑皆非。

柳如是的第二次嘉定之旅,主要靠程孟燧张罗,她一度还借住在他家,对此,程孟燧在诗中是再三得意的。但款待柳如是俩个月,他倾己而出。一个“穷酸”且老之诗人,随之便出现了经济危机,可谓是捉襟见肘,只好去找大财主谢三宾解难。

谢三宾,字象三,号寒翁,鄞(今浙江宁波)人。钱谦益门生,明末降臣。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永嘉县令。崇祯时,官至太仆寺卿。清兵南下,他作了降臣。甚至不惜杀害本乡抗清的******以邀功。江浙抗清义士,多为所陷害。

这几年,柳如是的才名愈来愈盛,不少狂蜂浪蝶在柳如是门前卖弄,以引得柳如是一顾,追求者中就有这个浙江的谢三宾。崇祯十三年,谢三宾对柳如是展开疯狂追求,死缠烂打。

初相识之时,谢三宾言辞还颇有些豪气。柳如是喜侠士,开始还见见谢三宾,渐渐他性格的粗鄙处暴露出来,而且他的诗浮浅无聊,让她不喜欢。可谢三宾却倚仗财多,想以珠银之物聘下柳如是。从那以后,柳如是再不见谢三宾,没想到谢三宾恼羞成怒,使尽小人无赖手段,在外散布流言抵毁柳如是名誉,还纠集了一帮流氓地痞上门骚扰。这一举动,让柳如是招架不住。她必须要解决这个大麻烦。

柳如是在游玩杭州时所做诗句: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西湖八绝句》

这是一首相当个人化、灵心化的诗。

文坛泰首钱谦益(字牧斋)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作诗《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其十六首:“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陵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钱谦益咏的是柳如是和王微两位风尘女侠,他径用了柳如是的诗句,钱谦益对柳如是的艳羡欣赏之情不言而喻,钱谦益的门生朱治涧经常在钱谦益面前称颂柳如是的才气。谢三宾被钱谦益典试浙江时所取士,他俩人有师生之称,柳如是决定投靠钱谦益这位谢三宾的座师,那么,从此就再不必担心谢三宾的骚扰了。

柳如是以其文情俱胜的诗词,华绮不俗的书法,狂放不羁的性格,在众多红莺绿燕里独树一帜,领尽风骚。虽说平日里有众多的高才名士,才俊青年一起吟诗作画,把酒唱和,但月满西楼,风冷星淡之时,柳如是独立窗前,又难免会生出“娟娟垂柳,万千情丝,谁知复谁惜”之感。相识容易相知难,相惜难于上青天。对青楼女子来说,更是如此。在烟花情色里舞波弄浪十数载,才色胆气皆让识者抚掌称赞的柳如是,历经几番情劫之后,选择了年龄足可以做她父亲的钱谦益作为自己的归宿。

郎情妾意梅魂约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天,柳如是女扮男装,一叶扁舟造访钱谦益在常熟的半野堂。

钱谦益此时又是仕途失意,赋闲在乡。崇祯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

那时他已五十七岁,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在那里读到了柳如是所做的《西湖八绝句》,并与柳如是约会了一次,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此时忽然听见柳如是来访,他欣然接待。柳如是此番是身着男装,显得与众不同。顾苓的《河东君小传》里有极见神韵的描写,说她“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

两人一晤之下,把酒畅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柳如是天姿聪颖,灵矫绝世,当一个失意文人遇到青楼才丽,多会有知音之感。自古失路名妓,与落魄名士无异。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相爱,也有这样的情结。名士悦倾城,由来佳话。

这几年,他运气欠佳,官场中箭落马,携董小宛游了一趟黄山,她尽管美丽纤柔,却不是他中意的那一款。这个冬天,他以为又将无精打采地蛰居着度过,但当那个年轻女人的到来,瞬间把单调的季节变得异彩纷呈。

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前宋代云。

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

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

——钱谦益《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一

钱谦益如此人物,正可担柳如是“梅魂”之约。

这位东林党的领袖,儒雅宽和,如长者般宠爱着她。柳如是在半野堂,欣赏着为她设下的歌筵绮席,她决不甘心扮演粉颈低垂落落向隅的仕女花瓶,必然高谈阔论,议论风生,而钱谦益宽厚的笑容如掌,供她的灵魂在上面肆意旋舞,释放所有明亮的热情。

柳如是敬钱谦益的学识渊博,通今知古,钱谦益又怜爱柳如是如莲淤泥不染,一敬一爱,柳如是再一次感觉心灵被爱情激荡起来。

钱谦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柳如是欣然应允。于是,寂静的“半野堂”中荡漾起一对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得极为和谐。

钱谦益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如是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十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余秋室所绘的柳如是》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赠了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诗: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至此,郎情妾意已分外明朗。

此后,柳如是更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她曾经对人说道:“天下之大,惟有虞山钱学士,才算是有才,我非有才如钱学士的人不嫁。”有好事者,将这话传给钱谦益,钱谦益大喜,说道:“天下之大,竟有如此怜才的女子!吾非能诗如柳如是的人不娶。”(钮绣《觚剩》)

在钱谦益的盛情邀请之下,柳如是在半野堂小住了一段时间,当年春节也是在钱家度过的,他们一同守岁,一同煮酒品茗、谈诗论词、作画唱曲、踏雪赏梅、寒舟垂钓,单调的寒冬变得多姿多彩。

礼同正嫡:迎娶柳如是

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天,钱谦益在原配健在的情况下,以“匹嫡”也就是“礼同正嫡”,迎娶柳如是,正式将柳如是娶进了家门。

云间派的才子们,如宋辕文、陈子龙、李雯等人,皆钟情于柳如是,但都在世俗礼教面前,怯了步。钱谦益不但迎娶,而且以匹嫡大婚之礼。

他们俩的婚礼办得别出心裁,在松江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十几个好友,一同荡舟于松江波涛之中。那天,华丽的舫上还有乐伎班子,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们的喝彩声中,回到酒席边,喝下了交杯酒。洞房花烛夜,他将满室红烛点成红尘最骄傲的香艳。

据说,在钱柳婚庆之日,当迎亲的芙蓉舫到达常熟时,箫鼓遏云,麝兰袭岸,江南也就轩然大波。无数人站在岸边观礼,虽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场面却极度混乱,其中不少是来闹场的,起哄叫骂,嘲笑挖苦,甚至捡起石头往他们结婚的喜船上砸去,致使船头一片狼藉。云间缙绅,哗然攻讨,纷纷以为,这是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体统。钱谦益却面不改色,怡然自得地“吮毫濡墨,笑对镜台,赋催妆诗自若”,婚礼如常举行。

这期间,钱谦益赋《合欢诗》、《催妆词》各四首,并令他的朋友和门生们,群起而唱和。

钱谦益是才冠天下的大名士,享有“文章宗伯、诗坛李杜”之美誉。如此身份偶尔狎妓纳妾、诗酒风流一番,也就被看作是韵事一段罢了,但要用大礼明媒正娶一个沦于风尘的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被视为洪水猛兽。钱谦益爱柳如是心切,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和礼法名器,坚持用大礼聘娶。因为他的声望实在太高了,此举让许多循规蹈矩的读书人无法接受,舆论哗然,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同僚权贵们纷纷出面指责其“亵朝廷之名器,伤士人大夫之体统”。钱谦益毫不为意,“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忧”,他娶回了最优秀的女人,得此“无双艳福”,如获至宝,狂喜不已。钱氏其人,功名心重。年轻时与人争状元,中年时与人争宰辅,均以失败告终。不料老年之时,反能“战胜宋(徵舆)、陈(子龙)、李(雯)、谢(三宾)诸人,夺得河东君”,因而备感自豪,并以此为其失意人生之最大的补偿、最大的慰藉。诸多失意之后,情场得意,如此佳丽,自可支憔悴、破寂寥,能不有终老温柔乡之愿?所以,迎娶柳如是,“乃牧斋一生最得意,又最难忘之事。”(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与钱谦益婚礼完毕后,柳如是如愿成了继室夫人,钱谦益吩咐家人一律叫柳如是为“夫人”,不得称为“姨太”,而他自己敬称柳如是“河东君”。

柳如是曾发誓一定要嫁一个“博学好古,旷代逸才”的男人。她甚至还宣称:“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如今,这一切,她得到了,她幸福了。

就这样,钱谦益的的确确无愧于真名士,他当真以匹嫡之礼迎娶,陪她挨着乡间邻里的指点谩骂,陪她乘着花船穿过了重重地世俗眼光,穿过了三十六年的岁月悠悠,这样的爱情,她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抵达。

佳人那得兼才子

成婚之后,老夫少妻又于十一月偕游苏州等地,杭州、苏州、扬州、南京、黄山,处处留下他们相偎相依的身影。

他们还展拜了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与梁红玉的坟墓,又到京口,吊梁红玉金山擂鼓的战场。柳如是向钱谦益述说平生最佩服古今女子唯梁红玉,在她的心中,她也许希冀着有一天能像梁红玉那样,在长江的浪尖波谷亲自擂响战鼓,鼓舞兵将奋勇杀敌。灵岩山麓宏伟壮观的韩蕲王墓已是满目寂寞荒凉,冬季山野里的猎猎北风吹得她有了寒意。

一番游历之后,他们都特别钟情于杭州西湖的明丽风光,钱谦益晚年得红颜,爱意炽盛,他不惜花费巨资在西湖之畔的虞山北麓为柳如是修筑了一座精美典雅的五楹二层的“绛云楼”和“红豆馆”。

从此,绛云轩的小窗明镜,红豆馆的绮罗香泽,她成了他金屋藏的娇,安度着她的韶华。她写道:“春宵苦短,冬日正长。冰雪情坚,芙蓉帐暖;海棠睡足,松柏耐寒。此中情事,十年如一日。”是的,此刻的光阴,正是十年如一日般,悠远绵长,甜美而芬芳,且花团锦簇。

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崇祯十六年(1643年),钱谦益大兴土木。因建楼开支庞大,为了筹得资金,竟将自己千金购得并已收藏二十馀年传世孤本的宋版前、后《汉书》,减损二百金卖给情敌谢三宾。据说买主谢三宾趁火打劫,故意压低价格,令他的钱老师足足比买入时亏了二百两银子。

此楼建得画梁雕栋,极其富丽堂皇。从此,夫妻俩安居其中,日日欣赏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时光如诗一般地静静流过。那些日子,他们“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谑”。

绛云楼中藏晋唐宋元以来法书与龛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列三代秦汉尊彝环璧、晋唐宋元以来书法、官哥定州宣城之瓷、端谿灵璧大理之石、宣德之铜、果园厂之髹器,还有许多名瓷、奇石充塞其中。绛云楼的藏书堪称江南之冠。钱谦益曾不无得意地炫耀说:“我晚而贫,书则可云富矣。”柳如是与钱谦益夫妇二人,日日相伴在绛云楼中,“日夕相对,读书论诗,考异订讹,题花咏柳,殆无虚日”。

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

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

夫妻二人,都有诗才,彼此唱和甚得。每次,钱谦益完成一诗,就遣丫鬟送去给柳如是夸耀。但顷刻之间,柳如是的诗句也到了他这里,如风追电蹑,未尝肯让他一步。这边,钱谦益再毕力尽气,经营惨淡,苦思如何压倒小夫人。夫妻二人,旗鼓各建,闺阁之间,隐若敌国。最后,两人拿出诗句对视,正是匹敌之对手。(徐仲光《柳夫人小传》)

他们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他们仿佛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要将人生这样优雅地、细水长流地消磨掉。

他们“间以调谑”。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中记载,有一次,柳如是曾打趣问道:“公胡我爱?”(相公为什么爱我?)钱谦益笑答:“我爱你乌个头发雪个肉。”接着,又反问娇妻,爱他什么?乖巧伶俐的柳如是娇嗔而答:“我爱你雪个头发乌个肉。”如此戏谑逢迎,嬉戏打闹,两人不觉相视大笑。

虽然钱谦益早有一妻二妾,但自从得柳如是后,一心专宠于她。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后,不仅不受限制,反倒获得巨大自由,婚后亦经常穿儒服,出厅接待四方宾客,狂放不羁,谈吐慷慨,常和钱谦益的一班朋友比酒作乐,酩酊大醉,颇有太白遗风,实无闺阁风范。钱谦益竟毫不介意,常向人前呼她为柳儒士,称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

虽然,她做儒生装扮,她做风流潇洒之态,然而这负气之姿下包裹的却是颗柔软细腻的女儿心。她的渴望终于变为现实了,她这一生,从此真的是被欣赏着,被保护着,被珍爱着,真的从此以后,免了她的半世流离,免了她的无枝可依,免了她的惊慌不安。

他爱她满头乌发雪个肉,她爱他满头白发乌个肉。他的爱如冬日炉火,驱散她心中长久的寂寞与冰冷。

投机南明弘光******

然而,这温软的日子只如春愁,转眼便成了秋。未几时,铁骑踏破疆土,山河破碎,举目疮痍。

此时正是晚明,局势动荡,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手刃骨肉,在煤山自缢而亡。国不可一日无君,南京作为明朝的陪都,立即就展开了拥立新君的活动。钱谦益想有一番作为,极力前往。

钱谦益急于求成,推举的潞王朱常范,与拥戴福王的马士英政见不合。到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了小皇帝,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缢、大明亡国的同年,又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立即便依附之,又为了保命,上疏颂扬马士英的功劳,马士英这才引荐钱谦益为礼部尚书,主管文化教育的最高长官。虽是空衔,却让他觉得安稳而风光。甚至他因为投靠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而败坏东林名声也在所不惜。钱谦益又推荐阮大铖,阮大铖遂被提为兵部侍郎。

钱谦益世家出身,家学渊源,幼年就有袍笏登朝之想。出道之后却很不顺,万历朝,他跟阉党斗争,落了下风;崇祯登基,又因跟周延儒、温体仁争入阁为大学士失败,被革职送回老家。崇祯十年,他的一个张姓老乡,诉状递到京城,列举他有强奸民女强占民宅等各项罪行五十八条,将他送进了刑部大牢,要不是他花了银子,走了门路,以削籍而归作结,否则,查出此案背后有他的老对头温张二位操纵,就要断送老命了。

尽管仕途蹭蹬,但中国文人还有另一条积蓄政治资本的途径——养望,谢安当年东山高卧,看上去啥也没干,却养出了“谢安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名望,钱谦益在虞山半野堂待着,但凭着学问见识加上政治老本,亦养出了清流领袖的声威,这声威名望犹如虚拟货币,只等机会来到,即可兑换成沉甸甸的真金白银。

他的机会在南明弘光朝出现。崇祯吊死之后,太子下落不明,急需拥戴新主,各路英雄皆知这等于原始股发放,一旦下对注绝对一本万利。韬光养晦那么多年的钱谦益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他投资的新主是潞王,与投资福王的马士英唱起了对台戏。

不久福王胜出,他难免心中忐忑,政治投机失败的人向来死得难看,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保命,他对马士英大加奉承,马士英看中了他的清流领袖的身份,尽释前嫌,引荐他为兵部侍郎。

俩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共谋一件大事,帮助这个利益集团里的阮大铖咸鱼翻身,这厮当年做政治蝙蝠,妄图将势不两立的阉党与清流同时讨好,败露后弄得灰头土脸的,那帮复社少年还不放过,又是调戏,又是讨伐,大有痛打落水狗的劲头。

钱谦益帮阮大铖漂白,他本人则冀图马、阮二人帮他进入内阁,三个人一拍即合打得火热,被众人侧目,留下段子若干。《南明野史》里说,“谦益以弥缝大铖得进用,乃出其妾柳氏为阮奉酒。阮赠一珠冠,值千金。谦命柳姬谢,且移席近阮。闻者绝倒。”

闻者做“绝倒”状,是对钱谦益靠近阮大铖的极端鄙视,他们以为他应该刚正不阿清坚决绝,实在是对钱谦益太缺乏了解。

事实上,钱谦益不但是一个“热中”的人,还是一目的主义者,也就是说,他在乎结果胜过过程,只要最终能成就大事,眼下身段难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知道该怎样评价钱谦益的这一指导思想,听上去似与不择手段相同,但是,历史上,很多了不起的人物都如此这般做了,比如说抗倭名将戚继光,他靠巴结张居正摆脱了当地官员的制肘,取得了成功的保障。

当时,政治投机成功,得意的钱谦益携着柳如是前往南京就职,柳如是冠插雉羽,身穿戎服骑马入国门,钱谦益自谓:“好一幅昭君出塞图也。”

偏安一偶的南明弘光******诸臣不思进取,仍然是醉生梦死,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柳如是旧日情人陈子龙也被弘光朝廷招用,他曾上书防江之计,但未被采用。

结果不久,在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军攻破了南都,弘光朝覆灭了,清兵扫荡了江渐,中国顿时成了满清的天下。

但在明清鼎革之际,钱谦益却屈志降节。

奋身欲沉池水中

明朝,竟在她的眼前覆灭,他们成了亡国的人。她怒发冲冠。虞山的飞絮柳丝不曾温软她的傲骨,她的眼波燃起了火,她的沙场再度风起,她瞥见自己本性里奔腾的血涌。然而,她没有料到,她一心倚靠的他,居然沉默了。

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可是颇有影响。他在前后长达三十五年的时间内,三起三落,旋进旋退;他还因出色的文才,被视为文坛巨擘,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为他曾经参与了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还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德高望重。在众人眼里,只要明朝一亡,钱谦益不是抵抗而死,就是毅然殉国。

他面临着命运的选择。

柳如是目睹了清兵屠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她劝钱谦益以死全节:“此时应当取义全节,以副盛名。”钱谦益思索再三,终于点头同意了柳如是的建议,两人说好同投西湖自尽。

这是一个初夏的夜晚,钱谦益与柳如是两人自己驾了一叶小舟,飘进了西湖。朦胧的月光冷冷地照着他们,柳如是一脸悲切而圣洁的表情,而钱谦益却露出几分不安。船上摆着几样菜肴和一壶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给丈夫,自己举起一杯,从容不迫地说道:“妾身得以与钱君相识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与君同死,死而无憾!”钱谦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壮的气概,举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红颜知己啊!”两人幽幽地饮完一壶酒,月儿也已偏西,柳如是率先站起身来,拉着钱谦益的手,平静地说:“我们去吧!”

钱谦益面有难色,伸手到船外搅了搅水,抬头对柳如是说:“水太冷,不能下……奈何!”钱谦益为苟活找的理由太可笑,太弱智,以至于今天还成为笑柄。

柳如是看他说出这样毫无节气的话来,很是失望。此时她也满怀悲凉,无心劝他什么。

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她当时坚定得连一声叹息没有,只是转身毅然朝水池投去。钱谦益没有料到她竟真的投水,他被吓呆了,心慌意乱,幸而四周人看见,硬是及时拉住了柳如是,柳如是没有死成。她“奋身欲沉池水中,(钱谦益)持之不得入”。

她本以为,这位东林党的领袖,会有着和她一般的铮骨,但她错了。她的爱国激情与热血,是注定的没有人来替她抵挡,千山万水都只能一肩扛下。当寒风扑面,这尘世变换了血色的天空,他躲在她身后,那样的软弱与无奈。而当她欲与他以死殉国时,他却说荷花池的“水太冷,不能下”,还一力拉住急欲自戗的她,不让她做那沙场里不战即死的勇士。她只能无奈地叹息着,心里掠过巨大的悲凉。

此时,松江陷落,陈子龙因为祖母尚健在,为了躲避清兵的追杀,他躲到嘉兴水月庵为僧。

开城献降雨滂沱

既然钱谦益推说水凉不肯再去投湖自尽,柳如是只好退让两步,对他这样要求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

钱谦益唯唯表示赞同,但事实上他不仅主动出城投降,还给朋友写信劝降,还带头剃头示众。史载:“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则髡辫而入矣!”(《恸馀杂记》)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

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史敦《恸余杂记》

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和河南参政兵备道袁枢,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同年秋,清廷任钱谦益为礼部右侍郎,北上充修《明史》副总裁。

衣朱曳绮留都女 愧杀两朝领袖

这年的秋天,南明降臣们要去北京接受封职。柳如是此刻心冷如死灰。钱谦益忙着准备行装到北京觐见新主,听候任命,但柳如是拒绝一同前往,她不愿做降臣之命妇。

柳如是留居南京。他们告别时,柳如是她身穿红装(隐喻朱明王朝),屹立道旁,不发一言。青灰色的早晨,湖边有湿湿的雾,她美丽的容颜如同冰雕,剔透而又凝重。当她看着他渐行渐远,心中是怎样的百感交集,五味杂陈!钱谦益在北上途中写下了“衣朱曳绮留都女,羞杀当年翟茀班”的句子。他深知大错铸成,难逃讥贬和唾骂,只能悻悻而已。

可是,钱谦益就这样拼命讨好,清廷也没把他当回事。钱谦益到了北京,一心想着宰相的高位,但清王朝不过对应他在崇祯朝的官秩,命以礼部右侍郎(副长官)兼管秘书院(管理图书秘籍),充修《明史》之副总裁。这个闲职让他心灰意冷,虽然任职仅六个月,便告病归里,但大节已毁。随后二十年,天下士人多心鄙其晚节摧颓,訾议诋诟不断: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据王应奎《柳南随笔》说,钱谦益曾经游览虎丘,当时身上穿了一件小领而大袖的衣服。一士子上前作揖问这是何等服制。钱谦益说道:“小领,是新朝的服制;大袖,是我不忘先朝的意思。”这个士子正色说道:“公真可谓两朝领袖矣!”

不仅时人讥讽钱谦益是“两朝领袖”,乾隆帝更看不起钱谦益,写了一首五律羞辱他: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更让人不齿的是,后来钱谦益被人指责大节有亏时,竟然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把责任全推给了柳如是:“我本欲殉国,奈小妾不与可?”无怪乎连三百多年后的大学者陈寅恪都看不过去了,竟然在晚年双目失明后,还不辞辛苦,专门写了四十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为柳如是辩护,痛斥钱谦益。

到顺治三年 (1646年 )六月,钱谦益把这个小官做了半年,实在难以忍受做降臣的羞愧滋味,而远在西湖畔独居的柳如是接二连三地写来书信,一面倾诉相思之苦,一面劝他急流勇退,回去与她同享纵情山水之间的隐居生活。慢慢地,钱谦益动了心,想到:“功名富贵,贵在知足,年逾花甲,夫复何求!”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就这样,前后不到半年时间的利禄奔波,结果是失意而归。是的,即使他已经投降妥协,命运也不曾给他厚重的赏赐,降了一级不算,还只是个编《明史》的闲职,离他的期待实在太远。此时,再细思平生过往,钱谦益一定是后悔的,不只悔,还有痛,前途如空荡荡的荒漠,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汉奸的帽子早已戴得铁紧,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而现在想死,用她的话,也已经晚了吧,钱谦益的天地变得如此逼仄,几无退身步。柳如是怎样说出这话的呢?

原来,一回到南京家中,钱谦益听到的却是柳如是不贞的消息。很多人向他诋毁柳如是,说她不安妇道,与人有染。他儿子钱孙爱更是要“鸣官究惩”,说什么也不容柳如是了。其实,自钱谦益去京城为官之后,柳如是在家,就遭受他儿子的欺辱,日子很难。

让柳如是感动的是,当钱谦益听到这些诋毁以后,他坚定地站在她的一边,钱谦益“怒骂其子”,一心一意地护着她:“谓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由此看来折节一事,让钱谦益内心备受煎熬。

柳如是曾说“但求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钱谦益的信任与维护强烈感动了她。

但令君心识故人 绮窗何必长相守

清兵攻陷南京后,陈子龙参与抗清活动,他在松江一带联络志士,不幸事败,为清兵浮获,用舟船押陈子龙往南京受审,途径松江时,他乘守者不备,投松江跨塘桥水下溺死。清军将陈子龙的尸体凌迟后斩首,弃尸水中。陈子龙门生王沄、轿夫吴酉在毛竹港捞起遗体,具棺埋葬。清乾隆中期,谥“忠裕”。

陈子龙投水而死的时候,年仅四十岁。柳如是听到噩耗,心痛心酸又心慰。心痛者子龙四十壮年而亡;心酸者她与子龙无奈半路失飞,不能风雨同舟,白头偕老;心慰者,子龙与她心志一般坚固,她偕夫君投水,而夫君谢而不死,她自己投水却未遂意。她虽曾得他“莫将花月等闲看”的诺言,但最终她还是另嫁他人。虽得幸福与安稳,可好景不长,乱世下哪还有家?国破、劫难、叛国,一桩桩突变如同看不见的手,扼住了她的脖子,弱质纤纤下那颗梁红玉的心,随着他那句“水太凉”而宣告终结。

一死一生,阴间人世,她与陈子龙两地分隔,却两地一心。她爱的人,总是这样舍下她,一次又一次地,离她而去。经年岁月中,他们远去的背影渐次廖落,风干成她生命里的一场场风沙,将不能飞渡的关山万里,写进她长长的旅程。这一生,她一个人在自己的沙场。四下是凄烟苦雨,寒兵铁霜,猎猎西风掠过她杀伐决断的生命。柳如是心中口里念着陈子龙《长相思》中一句:但令君心识故人,绮窗何必长相守。泪倾,心痛,柳如是一直徘徊到天明,为了慷慨赴国难的陈子龙。这份伤,无关缠绵悱恻痴男怨女的儿女之情。

徒行赴难有贤妻

西湖边,钱谦益与柳如是又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只是柳如是承受不住国家破亡夫君变节,不久生了大病,卧床不起。

当时政治环境险恶,清朝对于前朝的大臣非常不放心,时常加以监控。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已回到常熟家中的钱谦益因黄毓祺抗清复明案,突然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

一切来得好突然,被捕的那天早晨,钱谦益尚在“晨兴礼佛”,却“忽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

在钱谦益遭此大难时,他的儿子钱孙爱正是年富力强,但却一筹莫展,唯有瑟缩而已。

柳如是挺身而出,为钱谦益到处奔走,舍命相救。“河东夫人沉疴卧蓐。蹶然而起,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慷慨首途,无刺刺可怜语。”

对于钱谦益的娇宠和爱惜,柳如是一直铭刻在心。除了对钱谦益当初不顾世俗眼光,不拘礼法,对她这样一个娼妓出身的女子明媒正娶、“礼同正嫡”的感念之情,和二人婚后那段“晨夕酬唱,倚以娱老”生活的追忆之情,更多的还有一种感激,强烈的感激之情。

曾经拒绝以命妇身份入京的柳如是,此次不顾病体,冒死到南京。要知道,她是甘做犯人家属“抱病蹶然起,冒死从”。她一面冒死上书总督府,要求代夫受刑,要求替钱谦益赴死,否则从死;一面四处奔波,寻找在清廷中有势力的官员。经多方打点,竟使钱谦益得以无罪生还。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四月,钱谦益被放出。那是总督府感柳如是之诚心苦意,又查证钱谦益确无乱上之举,便将他放了出来。

出狱后,看到面容憔悴的柳如是,钱谦益流下眼泪。此时少妻才三十岁,而自己已是六十六岁的老翁了,临到大难,多亏了少妻才得以保命。钱谦益在感激涕零中,竟不顾嫡妻陈夫人尚在,写下了“恸器临江无壮子,徒行赴难有贤妻”的诗句,白发萧萧的钱谦益握住青丝桃面的柳如是双手,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抗清复国:杀尽羯奴才敛手

钱谦益此次被抓的原因,可能是暗通鲁王之事发。那时,江南的抗清斗争此起彼伏。钱氏弟子、抗清领袖瞿式耜和郑成功,一在西南腹地,一在东南滨海,正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地反清复明。辞官归来的钱谦益,正是与他们暗通声气,秘密联络,奔走于抗清复国的活动中。

柳如是不忘劝告夫君为复明奔走,鼓励钱谦益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钱谦益也自觉有愧,积极联络郑成功和南明永历势力,共商抗清大业。

在随后的时间里,柳如是与钱谦益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地下活动。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他们从苏州返回常熟,表面上息影居家,暗地里与西南、东南海上复辟势力,共同为反清复明的大业努力。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钱谦益曾致书南明桂王政权桂林留守瞿式耜,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列举当务之急著、要著、全著,并报告江南清军将领动态及可能争取反正的部队。

瞿式耜得书后,上奏桂王说:钱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忠躯义感溢于楮墨之间”。

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起,钱谦益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李定国克服桂林,承制以腊丸书,命钱谦益及前兵部主事严拭联络东南。钱谦益便“日夜结党,运筹部勒”。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郑成功、张名振北伐,钱谦益与柳如是又积极响应“尽囊以资之”。起事失败后,钱谦益并未灰心,仍先后与反清复明志士魏耕、归庄、鹤足道人等秘密策划,以接应郑成功再度北伐。钱谦益还在长江口白茅港卜筑红豆庄,作为隐居之所,以便与各地联络,刺探海上消息。

顺治十二年(1655),张名振舟师纵横海上之时,钱谦益曾让柳如是入海犒师。曾是史可法之幕僚的抗清义士阎尔梅,被清兵追捕之际,钱柳曾将他藏于家里。姚志卓组织的义军,乃是柳如是尽橐资助。(钱谦益《小舟惜别》自注)钱柳夫妇又参加了黄毓祺起义的准备活动。他们居住的红豆山庄,成了复明义军联络的秘密据点。他们在红豆山庄,密使往来,传达消息,招募志士,调达军食。谁说钱谦益没有爱国之心?

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进攻南京,前期形势大好时,钱谦益写了振奋人心的“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郑成功、张煌言率水陆大军再度北伐,连克数镇,钱谦益欣喜若狂,慨然赋诗作《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等诗歌,歌颂抗清之师,直斥清廷“沟填羯肉那堪脔”,“杀尽羯奴才敛手”。

然而,最后功败垂成,钱谦益又写下了悲凉伤心的《后秋兴》组诗:“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他痛感“败局真成万古悲”。“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他甚至想随郑成功入海抗清。

此时的钱谦益,已是白发苍苍,年近八旬。终其晚年,奋斗不息,以执着的努力,补救了自己的过失。

虽然这些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但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赖有柳如是的义行,从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嘱笔完文抵债钱 能不为公一泫然

柳如是确实无愧于贤妻之称,当钱谦益遭了官司,她变卖家产帮他打点,拖着病体将他营救出狱;钱谦益降清所留下的为万人唾弃的背影,被她捡拾起来,擦洗干净;她捐出家产支持抗清事业,她鼓励他与反清人士联合。她为丈夫做尽一切,不为其他,只为那初识的夜晚,那些个江南温暖的夜,她伏在案前,将思念写进信里。她对钱谦益说:“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相公徜徉于此间,亦得乐趣。妾虽不足比文君、红拂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学朝云之侍东坡,了此一生,愿斯足矣。”

她做到了,不负于他。

而他,其实也不曾负她。他对她绝不仅仅是宠爱,无可替代的宠爱。当世俗强大的压力逼迫而至,他依然以正妻之礼,给了她最想要的人格尊严;当流言蜚语袭来,他维护她体谅她。这样,爱情就一路走了过来。

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爱,是风尘知己的爱,超越了举案齐眉卿卿我我,他们更像歃血为盟的结义,站在风起云涌处,无须对视,便莫逆于心。

共同的理想,消除了钱谦益和柳如是之间曾经有过的矛盾,使得他们的婚后感情日益加深。他们生育的女儿便是爱的结晶,但她的详情已经无法得知,只知道她后来嫁入赵家,大家都喊她赵钱氏。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顺治七年(1650年),绛云楼毁于他们小女儿的一枝烛火,钱家财产损失巨大。可怜藏于楼中的数万卷藏书、名瓷奇石全部在大火的摧毁,皆成劫灰。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五月24日,八十三岁的钱谦益病殁于杭州,带着满腹的牵挂和留恋。

钱谦益尸骨未寒,家产之争旋即爆发。

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一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钱家的族人钱朝鼎指使钱曾等人,聚众闹事,逼迫柳如是交出房产钱财,当即夺田六百亩,僮仆十数人。六月二十八日,又向柳如是逼索钱财三千两,叫嚣:“我奉族贵命,立索柳氏银三千两,有则生,无则死,毋短毫厘,毋迟瞬息,毋代赀饰。”甚至登堂入室,摩拳擦掌,秽语恶声,扬言要把柳如是唯一的女儿及入赘的女婿打出家门。

钱曾是钱谦益晚年最为心爱的学生,也是钱氏宗族中的晚辈。弥留之际的钱谦益挂心自己还未完成的著述,希望族孙钱曾帮助他完成。然而钱谦益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仅仅一个月,尸骨未寒,钱曾就伙同钱氏家族中的其他人向柳如是勒索金银、田产、房产、香炉、古玩等。

而钱谦益的儿子钱孙爱“文弱不振”,柳如是却面不改色,叫钱孙爱摆下丰盛家宴宴请族人。柳如是又好语说道:“老爷是留有遗产,你们先等着,我不会让你们白来一趟。”

然而,她进入内室,众人久待而不出。

钱谦益确实曾身家巨富,但经过绛云楼失火后,钱家的财力大减。钱谦益重病时服药都向药铺赊账,柳如是确实手里无钱。钱谦益在生命后期,其实很贫穷,那年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花了三十万两银子,钱谦益又曾赞助反清复明大业,亦不是小数目。

康熙三年(1664年),八十三岁的钱谦益因病已然卧床不起,他自感时日不多,而身后丧葬费用尚无着落,颇为忧虑。

此时家境已困顿不堪,连丧葬费用都无处筹措。恰好盐台顾某慕钱谦益大名,求文三篇,答应给润笔一千两白银。可是重病的钱谦益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求来家中做客的黄宗羲代笔,黄宗羲不愿意做枪手,无奈之下,钱谦益吩咐下人,将黄宗羲反锁于书房之内,逼他连夜写完了三篇文章,这才解决了丧葬费用。黄宗羲在《南雷诗历》《八哀诗》(之五)写道:

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与谁传。

凭裀引烛烧残话,嘱笔完文抵债钱。

红豆俄飘迷月路,美人欲绝指筝弦。

平生知己谁人是?能不为公一泫然。

昔荣凌春风 今黄委秋日

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面对着这起强人逼迫,柳如是看着他们一张张丑恶凶狠的脸庞,这些人都与钱谦益生前有善交之人,如今竟如此欺诈她。

但丈夫去世了,柳如是只是一个失去靠山的弱女子,既无力抗争,也不甘妥协,最后只有走上绝路。

“昔日荣盛凌春风,今日飒黄委秋日”,正是柳如是此刻的真实写照,她怀着“昔日凌春风,今日委秋日”强烈的慨叹,在钱谦益死后五十三天,柳如是走向家中荣木楼。

她用三尺白绫闭门自缢,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

当青帛结在梁间,楼下传来隐约的嘈杂声,那是钱氏族人的声音。她冷冷一笑,眼中掠过鄙夷。彼等锱珠必较之辈,怎能将她的尊严就此剥夺了去?她抚着缕帛,知道这一去,是不会再回来的了。所有一切她都舍得,唯不能与他同穴,让她的心里有了一丝凄恻。她将青帛缠得更紧了些,感受着身体逐次的寒凉,这是她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她望着窗外的燕影,想着若得生活于红尘的四季与晨昏,再有陪在身边的一个男子,两人恩恩爱爱,平凡终老。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很好。但她得不到。那一刻,她的沙场风沙四起,而这是她的最后一战,“以死谢君心”,她无怨无悔。青帛无声地越绞越紧,柳如是的最后一口气便吐尽了。彼时,风拂过湘帘,似在召唤一代红颜的幽魂。

这么一个具有热力的人,对于死,几番跃跃欲试,并非她不珍惜生命,相反,是她太珍惜,她要隆重地拿它做一篇大文章,由她自己,书写一个精彩利落的结尾。彼时,她没能做成国家的忠臣,现在,她终于可以做一个殉夫的节妇了,这个以放诞著称、每每离经叛道的人,她的终极价值,仍然与主流靠拢。我总是想,柳如是到死,心都是火热的。

夜书讼词:迫死主母

死前,柳如是在留给女儿一封遗书中有言:“我来汝家二十五年,从不曾受人之气(柳如是在嫁到钱家后,虽然原配尚在,但家中的财政大权却一直掌握在她手中),今日竟当面凌辱。我不得不死,但我死之后,汝事兄嫂,如事父母。我之冤仇,汝当同哥哥出头露面,拜求汝父相知。我诉阴司,汝父决不轻放一人。”

作为一代才女,柳如是一生写作了许多绝艳绚丽的诗词,让文人学士佩服和赞赏。然而她的遗嘱却完全用白话写成,可谓字字见血。在这场史称“钱氏家难”的不幸事件中,柳如是毅然地自尽了,她希望已到阴间的钱谦益能够为她作主,帮她报复仇人。即使在阴间,钱谦益也被柳如是视为生命中最后的依靠。柳如是一生,极有骨气,极有尊严,极坚韧,极骄傲,正是缘于此,她才选择了死。

柳如是的智慧是超人一等的,她用生命为女儿解决了大麻烦,让女儿和女婿从此可以安生度日。

柳如是在自杀前,曾“夜书讼词,遣人送到府县”,告发这群不义的同族之人,她自己则一根白绫,吊死在荣木楼上,此楼壁上有字道:“并力缚饮者而后报官。”

当时正在钱家一边吃着酒宴,一边啸叫逼迫拿出钱财,一边久不见柳如是出来而大声唾骂指责的族里众人,见到此种情景,顿时吓呆了,“惊窜”,一哄而散去。

但逼出了人命,那帮坏人自然难逃干系,“府县闻柳夫人死,命捕诸恶少,则皆抱头逃窜不复出。”那帮咄咄逼人的恶少终于伏法。原来她在给知府的信上写道:“夫君新丧,族人群哄,争分家产,迫死主母。”

后来,邑令来到,将恶人皆系于狱,置之以法。钱家之不致破亡,柳如是之力。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

即使有钱,以柳如是之傲骨,既不屑于与那帮恶少纠缠不休,更无法容忍他们横行霸道,当面欺凌。因此寻得一个周全之策保护亲人才是她的首选,即便身死亦不足惜。事实证明,她成功了,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虽然独葬于百步之外的虞山脚下,没能与钱谦益合葬,但钱孙爱还是遵从匹嫡之礼葬之。

岁月流转,今夕的柳夫人,已经缺少了当初和宋辕文分手时,快刀断琴弦的傲烈,也没有了和陈子龙两心相倾,却无奈分手时的悲决。若非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利剑出鞘,让人们再次目睹了其凌厉的剑锋,柳如是最后或许只能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无力的句点。但柳如是为了保护钱家产业,不惜牺牲生命,她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她以自杀的方式对所生存的时代作最后的抗争,又使人不得不对这个曾经为了平等自由和尊严一次次放弃爱情的女子表示遗憾,或许,她可以换种方式出招。没有人会知道在最后的一刻她想的是什么。她一生颠沛流离,被他妥帖珍藏,最终却依旧逃不过宿命的诅咒。又或许,她在最后生死之门打开之际,看到了另一个安稳的世界。柳絮逐青云,终于是尘埃落定。

这一年,柳如是四十六岁。一代才女,玉殒香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高,上面刻有:河东君(柳如是曾自号河东君)。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绝命从容绝代才

明清交替的秦淮,是纸醉金迷,文雅低俗参半的时期。金粉楼台、画舫深处的桨声灯影勾勒了秦淮的盛卷。当背景黯淡下来。柳如是,一株秦淮盛卷中的耀眼桃花,越发美得耀眼。如若不是命运多桀,她本是个平凡的如沧海一栗的女子吧!随着岁月的轮碾没在流光里。本是童年美好的时光,她却入了归家院,作了瘦马,被还乡宰相周道登看中,作了妾,是不幸,亦是幸。不幸的是,遭那嫉妒,差些命殇豆蔻华年,所幸的是,因为这段遭遇,让她的阅历、诗词更进一层楼,有了飞跃的提升。

当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不仅赞誉柳如是为“女侠名姝”,并在八十高龄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为她写了八十余万字的专著《柳如是别传》。他在《柳如是别传·缘起》中说:“搜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使陈先生“不能自已”的不只是她绝代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她难能可贵的气节。陈先生诗云:

高楼冥想独徘徊,歌哭无端纸一堆。

天壤久销奇女气,江关谁省暮年哀。

残编点滴残山泪,绝命从容绝代才。

留得秋潭仙侣曲,人间遗恨终难裁。

后代清朝文人徐懋曾经歌咏七绝《题河东君像》:

夫婿才名冠九州,龚吴鼎足峙千秋。

谁能地老天荒后,大节从容问女流。

《柳如是别传》一书竟稿之时,陈寅恪先生合掌说偈曰:

刺刺不休,沾沾自喜。忽庄忽谐,亦文亦史。述事言情,悯生悲死。繁琐冗长,见笑君予?失明膑足,尚未聋哑。得成此书,乃天所假。卧榻沉思,然脂瞑写。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时时愁对迷离树。甲申惨变,本志归舟江湖隐田园,奈何夫欲朝新主。梦里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谁解柳如是?初夏夜,西湖把盏,议效屈子,怎奈波凉,不是人杰,无缘壮烈称雄烈。满帘片花,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东林巨擘,霜条孤影,延龄残喘污名节,枉须眉,一番名声,空自成尘土。安排无限销魂事。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红尘有侠骨,摩挲嶒峻雄心,投灯取剑轻抚。算来还有许多时,日夜望复大明朝,不惜纵家财,纾国难。

一代名伶,不堪欺凌,终难逃劫数。况晚来,烟浪斜阳,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哪里再觅燕台佳句?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参考书:

刘燕远《柳如是诗词评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01-01

[清]余怀《板桥杂记》:刘如溪点评《板桥杂记》,青岛出版社,2002年

[清]柳如是撰,周书田校辑《柳如是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牧斋遗事》,佚名等 编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

刘斯奋撰《《白门柳》的追述及其他》,《文学评论》1994年第6期。

钱谦益:《牧斋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同类推荐
  • 吴君如伪装

    吴君如伪装

    吴君如是影视圈内出名的不顾形象勇于夸张扮丑、极尽搞笑之能事的女星,她以爽朗豪放的幽默风格和个人魅力,获得“女周星驰”的美誉,并立意将“大笑姑婆”路线进行到底,也可谓是勇气可嘉。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将星纵横

    将星纵横

    本书讲述了蒙巴顿、哈尔西、巴顿、尼米兹、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共八位著名将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欧战爆发勇斗德国潜艇、普升上将发动英帕尔战役、珍珠港被炸率舰队出海复仇等。
  •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大唐传奇:举世无双的划时代帝国

    唐朝始于李渊618年建唐,止于天祐四年梁王朱温篡位,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而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鼎盛时期连中亚的沙漠地带都受其支配,中华民族步入了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的美德以及他的言行。
  •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林书豪的崛起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故事,这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的意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林书豪的疯狂表现所带来的“linsanity”。林书豪的崛起当代最好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特质,从他的身上发现值得自己效仿的闪光点,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热门推荐
  • 仙人都市游

    仙人都市游

    小小一参仙,长白山上住。附体少年郎,情丝万里长。一部小人物的崛起史,仙术在手,天下我有。且看徐逸纵横都市,上学堂,泡美妞,斗流氓,灭世家,笑傲神州。
  • 凤舞九天:绝色庶女逆苍穹

    凤舞九天:绝色庶女逆苍穹

    她,国内的顶尖杀手,顺手捡了一条手链,就阴差阳错的穿越了?体内还有个不知是啥的东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有七色花灵,也太神奇了吧!还……萌萌地……且看女主逆苍穹!
  • 三更回魂记

    三更回魂记

    江城中心医院附近一家KTV发生火灾,老板和一个员工被烧死,但是一年后多人在深夜看到这位老板的身影。接着医院附近一家网吧又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到楼上的宾馆,一位男性客人被烧伤,醒来之后言行举止却突然如同一个女人。类似还魂事件不断地发生,整个江城的一千万居民开始人心惶惶。这一切究竟是鬼魂作祟,还是从医院里爆发的新型感染病毒?
  • 宝宝聪明就这么简单

    宝宝聪明就这么简单

    0~7岁是幼儿智力发育的关键期,早教问题是每个家长不容忽视的问题。好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是家长们的首要选择。但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作为家长的您,知道吗?孩子在日常生活的种种行为细节,透露了什么思维特征和心理活动,您是否关注?O-star东方之星思维学校校长细心观察,倾心记录而成的中国第一部幼儿早期思维教育笔记,收录70个真实的经典早教案例,教您培养出聪明健康的孩子。
  • 异界超能大少

    异界超能大少

    寒哥,是个不一样的穿越者。我很衰,我是孤儿。我很拽,我有异能。这片天地,我迟早用手中利器将其颠覆。
  • 玄灵圣人

    玄灵圣人

    大学校园,无聊至极,一群学生计策整顿校园风气。男主角却是悠闲自在,谈着撒娇女友,背着约法三章,在游戏里当着老大哥,修炼玄术秘法,化仙飞升,坐上仙界尊位。一场游戏,一场作孽的恋爱,一群大学学子的时光。
  • 逝水之小人物

    逝水之小人物

    星历988年,未来的大发明家周克还是个小混混,虫族还没有被吃到绝种,全民偶像路蓉在网游里跑腿赚学费,流银还是单纯的能量石……置身于逝水世界这方天地里,看小人物韩硕,在星际洪流中,赚钱养妹妹,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繁花。逝水世界不是穿越重生,是由超级主脑逝水所构建成的一方世界而已!硬要给他一个标签,大概就是类似于全息网游那种。
  • 至尊邪魅之狂女傲九天

    至尊邪魅之狂女傲九天

    21世纪的第一特工叶凌儿,由于一次任务物品——一枚古朴戒指死亡重生在了异世——玄凌大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她母亲由于她人栽脏而被追杀,无奈下只好将她托付与她的师傅,她与师傅隐世药谷。然,一切都好似命中注定,她在这个世界好似来过,时时脑海中闪过一些画面,好似似曾相识。那神秘的戒指,残缺的记忆,令她的好奇心大增,去探寻那残缺的记忆。她在外面的世界却遇到了邪魅的他,她的淡漠,她的高傲引起了一向对女子淡漠的他的兴趣。这兴趣却使他为她沉沦,愿,一生一世一双人。看她与他如何傲世比肩!
  • 人妖神友情未了

    人妖神友情未了

    读完了,你就懂的。神啊为什么那么不公平。
  • 嫡庶不分

    嫡庶不分

    嫡女不如庶女,身为相府千金,嫡女艰难为生,庶女确实父亲的心头宝,父亲停妻再娶,毒死亲儿,轻吟才知道在父亲心里真的是嫡庶不分,留给她的是毁灭的灾难,当被逼到极致,亲人全部被害,轻吟终于变成了魔鬼,放弃了自己的爱情,选择了复仇之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