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1200000097

第97章 优秀奖(13)

1952年9月5日, 被分配到120厂和与其比邻的122厂的学生一行20多人, 从北京动身前往哈尔滨。7日晨, 在哈尔滨火车站, 120厂人事科长朱立民同志亲自到车站来接。由于当时两厂还没有单身宿舍, 所有男同学都留在了哈尔滨市内的临时住所, 每天从哈尔滨乘火车到30 km外的平房区的工厂上班。只有我一个女生, 朱科长认为住在哈尔滨不安全, 就带我和他一起乘吉普车回厂了。

那天下着不大的雨, 但路已泥泞难行。车停在厂大食堂门前, 从大食堂到我的临时住所很近, 但东北的黑泥土还是把我的鞋从脚上拔掉数次。我的临时住所是一位老工人家, 是从农民处租来的一个孤零零的小平房。老工人回老家了, 只有爱人一人居住, 我与其他几个新来的女生就挤住在她的炕上。以后我们又搬了几次家, 在最冷的12月, 终于搬进了集体宿舍, 那时宿舍刚刚盖起来, 还没有暖气呢。室外温度零下30多摄氏度, 宿舍的玻璃上结了厚厚一层冰, 房间里黑黑的, 完全靠灯光照明。

我被分配到发动机装配车间———8车间, 那是当时全厂最大、最重要的车间。当时工厂的任务是修理发动机。发动机使用到寿命期或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必须大修时, 从朝鲜前线拉回来, 就送进8车间进行大修。车间的任务是: 先将待修的发动机进行分解, 经零件洗涤、故障检验、零件总集 (进行报废零件的补充, 转工须机加车间或电镀车间修理的零件, 并将其余待修零件按部件分类, 发往各部件的修理、装配工段)、部件修理、装配, 最后进行发动机总装, 总装完成后发动机进行试运转, 合格后送试车台试车。

当时, 工厂才开始生产不久。在日本占领时期罪恶的731部队属地的废墟上, 边基建边生产 (我们刚来时厂里发给每人一双布制的高筒白袜子, 袜筒套在裤腿外面, 上端系在膝盖下面, 防止跳蚤从地面跳上来, 以预防鼠疫)。8 车间设置在一个砖木结构的旧厂房里,半年多以后才搬进新盖的正式厂房, 除发动机附件装配车间外, 还陆续建立了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电镀车间、铸造车间、工具车间、机动车间等。工具车间就设在我们搬出来的旧厂房里。

我们修理的发动机是苏联生产的图-2轰炸机上使用的阿什-82活塞式发动机, 以及阿什-21和阿什-62发动机。阿什-82发动机是苏联最先进的星形气冷活塞式发动机, 汽缸为双排、14缸, 最大功率约1800hp, 总重约2000kg, 其余两种发动机的构造和阿什-82发动机差不多, 只是汽缸为单排的, 一为7缸、一为9缸。

我被分配到车间施工组做发动机总装配工段的施工员。施工组后改名为工艺室, 我们也改称为工艺员。工艺员的任务是编制工艺规程、指导工人按工艺规程操作, 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开始时, 车间里还没有工艺规程, 只有一本较简单的修理说明书, 是建厂时来厂指导发动机修理的苏联列车专家带来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为了在战地及时修理发动机, 装备了发动机修理列车, 哪里需要, 列车就开到哪里去, 就地在列车上进行发动机修理。我到厂时, 列车专家都已回国, 来了一批制造厂的苏联专家。我们车间有4 位苏联专家, 其中我们工艺室就有2位。他们带来了制造厂用的工艺规程, 要求我们按此进行装配。苏联资料由翻译译成中文后, 工艺员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 编出各工段使用的工艺规程。那一段时间工作很紧张、吃力, 我们对苏联发动机一窍不通, 首先要摸透发动机的性能、结构和装配中的具体要求, 吃透苏联工艺规程原文, 然后结合我们的工装、设备和修理特点, 才能编出适合工段使用的工艺规程。时间紧、任务重, 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有了工艺规程,贯彻还有一个过程。不仅工艺员、工人要熟悉它, 能够使用它, 还需要有工艺装备、非标准设备等各方面的物质保障。修理、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艺装备和非标准设备很多, 这时, 苏联除供给我们发动机修理所必需的零件外, 其余东西都不供给了。夹具、量具、刀具等工艺装备和装配发动机用的架子、车子等非标准设备都要由工厂的工装部门和机动部门按工艺规程的要求设计、制造。这也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工艺装备, 品种多、数量大, 制造难度大,常常不能按期供应, 我们就不得不调整工作进度, 或和工装车间研讨解决办法。

活塞式发动机虽已比较落后了, 但结构复杂、零件多, 它的零件精度、粗糙度、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零件装配后的咬合、摆动等都要求极高。修理后的部件、整机都要按新发动机的要求验收。每个工段都设有几位检验员和军代表, 重要零件修理后和重要工序装配后都要由检验员和军代表进行质量验收, 如检验员或军代表提出异议, 就要重新进行修理或装配, 否则工作就不能继续进行。所以, 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很多, 工艺员要和工人一起解决技术问题, 有时修理后的零件超差, 还不得不请设计科的技术人员来车间, 共同研究超差的零件是否还可采取措施后使用或报废更换, 大家一起把好质量关。问题大的时候, 就要请苏联专家现场解决。

当时, 车间里悬挂了一个巨大的标语“军工产品质量第一”。1954年前后, 四局局长王西萍以命令的方式签发了全局质量大检查的重要文件, 全车间掀起了严格检查工艺规程执行情况及产品质量的高潮。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 环境就是一个大问题。不仅车间的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 车间的卫生更是重要。空气中不能有些许灰尘, 开始时, 大家的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 常常达不到要求, 苏联专家拿着白手绢到处去擦, 擦黑了, 就要停产搞卫生。卫生问题一直是一个要时时注意的大问题。当时, 局里的有关副局长都到我们厂检查过工作。段子俊副局长、主管发动机的油江副局长都到我们车间讲过话, 对搞好发动机质量的重要性做了深刻讲解并提出严格要求。段子俊副局长还专门和我们工艺员座谈, 对我们提出要求。领导的深入和重视, 使我们只有时时事事小心谨慎, 脑子里的弦总是紧绷着。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正在激烈进行, 发动机一台接一台地送厂返修。我们一个几百人的车间, 每月任务至少有70~80台, 最多时超过100台。任务重啊! 工人是两班倒, 我们工艺员只有加班。早上7点上班, 晚上常常加班到9 ~10 点, 甚至更晚, 每天早晚不见太阳。冬天冷风刺骨, 眉毛、头发甚至睫毛上都是霜。天气虽冷, 但大家的热情很高, 想想前线战士急需飞机的心情, 再累也要努力坚持着。在其他车间的协助下, 我们车间总是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1954年, 我们还翻修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苏联伊尔-10攻击机使用的阿爱姆 -42 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 V 型水冷活塞式, 最大功率2000 hp。与气冷式发动机原理相同, 但结构差别很大, 精度更高。苏联派了专门的专家, 车间组织了专门的工段和工艺员进行试修。一切从零开始。年初确定任务, 半年时间要出发动机, 真紧张啊! 全厂总动员, 在短期内要吃透发动机原理, 编出工艺规程, 制造出专用的工艺装备、非标准设备, 车间里从上到下一块儿加班, 在最后完成期限的凌晨4点, 发动机终于装配完成, 工人们敲锣打鼓地把它送到试车台。当时, 车间主任、苏联专家、工艺员等都在场。发动机试修成功后, 转给南京511厂修理。

那时车间的工人、工艺员和干部都很年轻, 很多工人不到20岁, 老工人很少。厂长邹问轩 (邹韬奋同志的弟弟)、第一生产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汤钦训都是老革命, 也还不到40岁; 第二生产副厂长兼总工艺师谢绍明 (谢子长之子) 只有26岁。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队伍, 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 干劲儿都非常大。现在想一想,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 每月要修理装配出80台左右的发动机, 真是想都不敢想。

修理装配发动机带动了全厂各方面的工作。零部件加工技术、工艺装备和非标准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产品的设计经验都在不断提高, 生产管理也走上了正轨。随着修理发动机数量的加大, 自制零件的能力越来越强, 自制零件从小到大, 从简单到复杂; 渗碳、渗氮等热处理工艺, 镀锌、镀镉、镀铬、镀铜、镀银等电镀工艺, 钢模铸造工艺等都能自己掌握。到1955年, 精密齿轮、汽缸头等复杂零件已能自制, 曲轴、连杆、汽缸等大零部件也已开始试制。1957年工厂决定从试制阿什-21发动机开始, 试制自己的发动机, 多么鼓舞人心啊!这是对工厂的全面考验, 是对从修理走向制造重大战略决策的考验。最后我们胜利了。从阿什-21到阿什-82 , 120厂制造出各种型号的阿什-82发动机, 装备了国产直5直升机等机种, 完成了活塞式发动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过程。

奉 献 之 歌

———南方公司完成香港回归“976”工程回忆录

申朝晔

在共和国60年风风雨雨里, 有多少往事令我们至今激情澎湃, 有多少往事成为一生中挥之不退的深深烙印。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盛大仪式上, 驻港部队航空兵团直升机以巍峨雄姿飞越香港上空, 向全世界人民扬我国威, 壮我军威! 那一刻, 举国欢腾! 那一刻, 南方公司人热血沸腾, 心里吟诵着一曲奉献之歌。

赴京受命

1994年10月25日清晨, 阳光还来不及展开它温暖的脸庞, 在北京南苑机场, 一架波音737专机徐徐飞离跑道, 腾空升起。南方公司总工程师徐伏清和空军驻公司副总军代表张宗席就乘坐在这架飞机上。看着窗外白皑皑的云朵, 坐在靠窗位置上的徐总心里有些茫然, 此次到北京开会, 期间突然接到公司电话, 要他去哈尔滨参加另一个紧急会议, 然而, 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飞机上坐了哪些人, 他们都不清楚。

直到到达会场, 徐总才知道同机抵达的还有空军副司令员林虎, 中航总副总经理刘高倬、总工程师毛德华等人。9点30分, 会议正式开始, 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向与会领导阐述1997年香港回归重大意义, 香港回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件大事, 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期盼, 也是人民解放军海陆空部队向全世界扬我国威、壮我军威的一次集中展示。

7月1日香港回归当天, 空军部队将组成武装直升机编队, 飞越香港上空, 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我空军风采。此时, 徐伏清总工程师猛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似千斤。刘高倬副总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当天下午会议结束后, 徐伏清总工程师与林虎副司令员和中航总领导一行, 又赶回北京。专机上, 林虎副司令员向徐伏清总工程师询问公司当前发动机生产的瓶颈问题及企业情况, 并一再嘱托要坚决完成任务, 为香港回归做出贡献。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 刘高倬副总经理召开了发动机燃调保交付协调会议, 这是某机种工程成附件供应的关键所在。“没有路可退了, 只有尽全力去完成任务!”在回株洲的飞机上,徐总看着窗外的云海, 心里暗下决心。

全力交付

1994年冬天, 天格外冷, 雪格外大, 南方公司银装素裹。

“是装配车间吗? 我是试车台, 发动机在试车过程中出现异响, 请你们派人来排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负责接听电话的是装配车间工艺员曹严华, 发动机出现异响不是小事, 曹严华立刻将事情反映给了公司生产处, 10 min后, 电话再次响起,“小曹吧? 你立刻将车间那台边三轮摩托车开到生产处门口来, 徐总和我们一起去试车台。”电话那头, 传来了生产处处长程同义急促的声音。

5 min后, 曹严华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摩托车来到生产处楼下, 徐总与程处长已经在楼下等着了,“走, 快去!”徐总二话没说就坐上了边三轮。从公司三号门到姜园试车台的路虽然不远, 但这条不宽的马路覆盖着冰雪, 摩托车几乎是爬行着, 夹着雪花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吹在他们的脸上。“离第一批发动机交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此次故障影响到了交付,那就会影响到部队的试飞, 后果将非常严重。”坐在后座的徐总心里急得直冒火。此时, 离接受任务从北京回来已经过去近2个月时间, 从那时开始的点点滴滴, 徐总都历历在目。

“回到公司当天, 我便将此次任务向总经理陶光孟进行了汇报, 陶总下午就召开动员会, 传达空军副司令员林虎的指示精神, 要求各单位按节点坚决完成任务, 不拖中航总后腿, 不拖空军后腿。”公司将生产发动机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四分厂。会上, 时任空军驻南方公司总军代表范伟慷慨激昂表示, 这次任务是南方公司展示风采的时候, 空军驻南方公司代表室一定全力配合完成好此次任务, 军代表张宗席、王仁清、邓建汉、郭晖也摩拳擦掌。四厂厂长赵钦煊也当即表态, 一定尽全力完成这次任务。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如是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近6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系统展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体现了航空人奋进创新、报销祖国的精神风貌。本书内容翔实、系统,记述准确、可观、简明,不少信息属于首次披露,兼具纪念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作为工具书使用与收藏。
  •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食品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民生的 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董志龙所著的《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主线,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食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聚焦民生,贴近生活,着力寻找破解食品危局的方案,并以积极的行动引导食品企业走出一条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光明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努力。
  •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当之无愧的“747之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747飞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乔凭借他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带领他的项目组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堪称工业界奇迹的747飞机。本书故事跌宕起伏,语言生动风趣,既可给航空业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业外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传统米制品加工技术

    传统米制品加工技术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涵盖我国各地具有传统特色的米粉、米糕、米粥、米饼、油炸米制品、汤圆等米制品的加工技术,重点介绍了25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米制食品加工实例的原料配方、技术要点和产品特色。本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通俗易懂,注重实用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书适合米制品加工企业、传统食品加工作坊的生产技术人员及食品餐饮从业人员使用,也适合广大城乡家庭使用。
热门推荐
  • 小宅诡事

    小宅诡事

    短山长短山短,短山上面短房断北山荒北山孤,北山上面娃娃哭灵异短片小故事,众筹中
  • 花之泪:毒医王妃

    花之泪:毒医王妃

    死过一次的她,再次睁开眼睛,已经是另外一副躯壳,她活过来的目的就是复仇,她复仇,他相随,她造反,他给她兵马,她要做一切,他都帮他。可是听说她比武招亲,好,他把所有想要上擂台的人都打残。她笑着说:“公子,我是你的了”抱
  • 天地逍遥行

    天地逍遥行

    天地无双!世人无同!天亦有道,人亦有路!逍遥天下。
  • 魔人修仙记

    魔人修仙记

    现代平凡至极的小人物的穿越,如何在以武力的世界中生存,又该怎样在强大至极法术下求生。且看[魔人修仙记]望大家支持。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
  • 十幺

    十幺

    如果知道这一脚会踢出这么个冤孽出来,她想她这一辈子都会缩着脚做神。所以她总是很悲催的想如果,如果怎样。“白痴,这个世界是没有如果的。”那个冤孽看着她,认真的说道,“所以这是你活该。”其实,其实她幽怨的想着,她的理想真的不大,只是想当个懒散自由的神,心血来潮就做点小坏事,然后偷窥下美人,偶尔再挖挖玉帝的墙角。只是好像大概貌似她过的太舒心了,便顺利的被嫉妒了,所以她遭到了让自己都很是郁闷的——报应。她自认自己还是个有品的神仙,所以这一脚换来三生三世的债,她去亲自偿还。却不知道这既定的命数早已被她改变,又该如何偿还了。三生三世,真的,只是如此吗?
  • 联盟破坏者之部落的崛起

    联盟破坏者之部落的崛起

    10年来,他每天清晨起来都要喝满满一杯贝托安酮强效镇静剂,这个剂量是正常剂量的十倍,这就是所谓的精神麻痹。这种药有很大的副作用,这使他的身体看上去非常清瘦。但是他不得不喝,除了签订了契约之外,他的精神状况也决定了他根本离不开这种药物。做完这一切,他起身去上班。走出蜂窝式的居室,他就看到了楼宇间纵横交错的缆车,略微定了定神,他熟练地进入大厅23号缆车,缆车内部的空间很小,这让他感觉有些压抑。好在缆车的速度不慢,很快他就进入了社区的大厅。......
  • 睫上雪

    睫上雪

    那一年的玉昆山上,雪白的耀眼,他与她第一次相见;清冷的姿容扰乱了她的心神;似中了蛊,一瞬间就已经万劫不复;他对她残忍,拒绝她的靠近,又为了她的天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她,可她却无法割舍对他的痴情;她说:“这一世我为你引路,成为你的眼睛,我无怨亦无悔。”他答:“我不需要你的怜悯。”
  • 灭世昊帝

    灭世昊帝

    九世轮回,古今妖孽,注定走向不平凡的路,看他修武一途如何指定乾坤,翻手灭苍穹。
  • 云亭传

    云亭传

    江湖与玄幻交织,不求至高永生,只求今朝一醉。
  • 妃要乱君心

    妃要乱君心

    我头顶一棵白菜,身穿一条麻袋,我只是衰神二代,表拿我当东方不败,拯救大宋的事还是换个人选,姐姐我只想游戏人间。什么什么,皇上王爷纷纷表态,说为了我乱了心脉。打住打住,你们可是嫡亲叔侄,千万克制表乱来。这世界变得越来越奇怪,姐姐我彻底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