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0900000191

第191章 新闻超越论(20)

7.2.4多维之参照

今天的新闻界,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不同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视野,对一些重点问题展开了多维透视。

把时代问题置于多维之参照下,这是新闻理论实现新的超越的一个重要路径。

新闻与真理

苏斌在《用李普曼新闻思想观照新闻专业主义》一文中,试从李普曼的一些新闻思想中寻找相应的关联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专业主义。文章指出,李普曼是从新闻业与民主社会的关系入手来分析新闻业的。在成书于1920年的《自由与新闻》中,李普曼认为只要提供准确的事实,民主的危机就能解决,而且他也始终认为事实与真理是可知的。新闻从业人员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巧,便能在事实的传播中揭示出真理。然而在《舆论学》一书中,李普曼却推翻了这条信念。他在“新闻、真理及一个结论”一章中承认《自由与新闻》中认识的不足——新闻与真理并不是一回事。(苏斌《用李普曼新闻思想观照新闻专业主义》,《青年记者》,2008年11月下)

在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和精神分析学派宗师弗洛伊德的影响下,李普曼意识到:人是非理性的。李普曼注重研究舆论的社会调控功能。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指出,外部世界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人们无法认清,报刊乃是人们接触超越视野以外环境的主要工具。但报刊的种种信息给公众汇聚了一种“伪环境”,这种“伪环境”使舆论成为有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可操作的言论形态。李普曼对理性、对报刊的客观公正表示忧虑和怀疑。

即使全世界所有的记者昼夜不停地工作,也不可能亲历世界上的每一个事件,而报纸也不想照看全体人类。在绝大部分的重大新闻中,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也根本谈不上显而易见,而是需要选择和判断。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见诸报端的是他自己喜欢看到的事实。然而,到达读者手中的报纸,每一份都已经是一系列选择的产物,这些选择包括印什么新闻、印在什么位置、每条应占多大的版面、各自的重点是什么;等等。这里没有什么客观标准,也没有什么成例可循。报纸编辑所要解决的只是一个问题,判断如何才能让某一批读者拿出半小时的注意力放在他的报纸上。

因此,李普曼认为,报纸是廉价的,人们喜欢看廉价的报纸,但是搜集信息是一种专业,而且代价高昂,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与投入,并且读者不愿意花费太多的费用来读报纸。因此,掌握外部世界并且了解信息是艰难的,报纸刊登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而很少是对读者有利益的内容。

李普曼认为“最有生命力的假设是新闻和真相并非同一回事,而且必须加以清楚地区分”。新闻的作用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的作用则是揭示隐藏的事实,确立其相互关系,描绘出人们可以在其中采取行动的现实画面。只有当社会状况达到了可以辨认、可以检测的程度时,真相和新闻才会重叠。因此,李普曼认为报纸刊登的新闻不足以让人们看清外面的世界,这里有那些妨碍人们接近事实真相的主要因素。它们就是人为的审查制度、社会交往的限制、每天能够用以关注公共事务的时间、消息对事件造成的歪曲、语汇表现复杂世界所面临的困难,以及面对那些似乎威胁人们既定生活方式的事实真相所产生的忧虑。

普利策在20世纪初所发起的“要把新闻业提升到一个富有学识的专业层次”的呼吁,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了广泛呼应。李普曼是这方面最有力的发言人,其目标就是要通过严格科学方法的训练建立起一个客观新闻业。李普曼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是“耐心、无畏的科学人士,努力探求世界的真相;好的报道需要实践最高的科学品质”。他第一次提出了“客观”有助于新闻界实现自己在民主社会中的功能的观点。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一书中提出了对新闻业的改造设想中,李普曼他说要将新闻业从一个行业转变为一个专业。而在寻找新闻专业化的依据时,李普曼选择了客观性。李普曼治疗新闻业的药方是科学,他认为追求科学的方法不仅能使新闻业专业化,而且能使它更加自由,更富有英雄气息。

时至今日,学者们大多认为,客观性尽管并不完美,但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与追求,现在依然是评判新闻工作的可行原则,客观性是西方媒介专业化的一个标志。詹姆斯·凯瑞说,客观性和专业主义是长期扭结在一起,甚至可能是互为标识的。换用舒登声的话说,客观性是新闻媒介作为一个专业组织的意识形态。新闻客观性理念也是新闻业成为专业、建构自己合法性地位的基石。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媒体超越党派而独立存在的,在报道上客观中立,在评论上理性持中,在经营上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新闻专业主义以“公共服务”为信念,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其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它要求新闻记者对自己所承担的特殊社会角色以及履行的历史使命,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

目前,我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建立专业的准入机制,把新闻传播业等同于一般的媒介产业,把新闻工作者等同于一般的产业员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新闻专业化水平。

新闻与文学

安冬在《海明威创作中的“新新闻学”因素》一文中指出,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被认为是20世纪新闻学界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20世纪60年代是新新闻发展的高峰时期。新新闻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报道者介入事件当中,并作详尽分析,真实刻画人物心理和事件发生的场景,重视细节的描写,简单来说就是用文学的笔法来写新闻,即所谓的“创造性非虚构写作”。(安冬在《海明威创作中的“新新闻学”因素》,《青年记者》,2007年第3-4期)

文章认为,20世纪60年代新新闻的发展达到高潮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教授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他的《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一书中写到: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并不是严格按照年代划分的,而是一个从50年代后期一直延续到70年代的时期,在此期间内,发生了被大肆宣扬(也许是过分宣扬)的政治和文化运动,这些运动使一个早已经变化众多的美国社会(在地区、种族、阶级和宗教特征等方面)产生激化与分裂,矛盾的焦点归结于是否可能和应该在政府的内外政策以及文化和个人领域中进行根本的变革。莫里斯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来描述这种现实:60年代的社会动荡更像发生在全国每一个角落的数百次游击遭遇战,而不像一场有许多大规模战役组成的常规战争。60年代美国的复杂和多变,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一定的波动,新闻界也是如此,新闻受众呼唤一种能全面反映社会复杂性、多样性和深刻变化的报道形式的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新新闻主义应运而生。

这种新型报道形式的产生和高潮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早在20世纪初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新新闻学就已在部分作家的创作中初见端倪,这些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关心政治和时事,大多兼有文学与新闻工作者两种身份,欧内斯特·海明威就是这群人中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美国麻省大学安姆赫斯特分校的诺曼·西姆斯教授也说,他可以列出至少一二十位采用“创造性非虚构写作”技巧的20世纪作家,其中就有欧内斯特·海明威。

海明威成为新新闻主义先锋与他的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12次申请参战均因为视力不好而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参加了红十字会救护队,虽然海明威参加的战役不多,在战争中他的主要任务是做及时的通讯和报道工作,但战争使他目睹了人类的残忍,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经历了12次手术,医生先后从他腿上取出227块弹片和一个机枪弹头。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带着一身的伤痕返回了家乡,生命在战争中的渺小和无助深深触动了他,使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彻底发生了改变,曾经的憧憬和理想被打碎,但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这些经历对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使他的新闻写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并影响了他文学风格的转变。

海明威在创作中不自觉加入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表现出个人的看法和观点,更重视人本身,而不是外在于人的物质世界,由客观、仅局限于事实的纯现实主义写作转向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精神和思想的方向发展。战前新闻工作养成的言简意赅和简洁、精悍的电报式写作,由于描写人心理和精神世界的需要逐渐演变,形成了他疏密有致,简练但不失细腻的风格,既有洞悉人心理的圆润之笔,又有对过渡性情节概括、清晰的记叙。与其后兴起的新新闻主义所倡导的写作要义不谋而合,成为新新闻主义先锋之一。

具体来说,海明威创作中的新新闻主义因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新新闻主义使海明威的创作表现出现代主义内向化的特征,重视人物内心对事件的感受,将作者的感受融于其中。新新闻主义提倡放弃传统刻板的依据事实的创作方法,将重点转向对事件作个人化的分析,采访者以个人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采访当中,将现场真实地反映给读者。战后,海明威继续从事编辑等文字工作,他的第一部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主人公涅克·阿丹姆斯正是他本人的写照。美国文化学者罗伯特·斯皮勒在他的《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著》中说,阿丹姆斯“具有海明威似的淡泊的非人格化特点,与年轻的尤金·干特充满感情的自暴自弃及自怜自悯形成鲜明的对照。”(尤金·甘特是20世纪作家托马斯·沃尔特《向家乡看吧,安琪儿》和《时间与河流》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这时的海明威已经开始改变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所养成的那种置身事外、过分依据事实的习惯,在创作中不仅仅使自己处在局外人的角色上,而是更关注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他们身上熔铸着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战争中所受到的触动使他在创作中处于一种爆发状态,写作成为海明威情感宣泄的突破口。这一特征在其后海明威所创作的“硬汉系列”作品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海明威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坎坷,几次历经生死都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这使他崇尚勇气和对个人尊严的捍卫。“硬汉系列”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体现海明威自身思想倾向的人物。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中一生与大海搏斗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可以说体现了海明威一向不服输、百折不挠和敢于正视死亡的精神。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为:“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使作品的表现跳出了单纯的现实层面,包囊了哲学、宗教、社会等等方面,内涵更加丰富和深远。

2.重视细节描绘和气氛的渲染。海明威最初从事记者工作是在当时很有名气的《星报》,这家报社对记者要求极为严格,《星报》有一份“文体凡例表”,上面第一段写到,“用短句,开始段落要短,用生动有力的英语,要明确,不含糊,避免用形容词,特别是那些言过其实的形容词。”(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82年)

早期的海明威很好地实践了这些理论,并衍生出自己独特的“冰山理论”,成为当时很有名的“站着写作的作家”。但是简洁和简练并不意味着省略和粗糙的文风,在一战过程中形成的新新闻主义的写作特点仍然在部分章节得到凸显,不少细节描写为后世所称道。在海明威力作《永别了,武器》中,美国青年亨利在所谓“光荣、神圣、爱国”的口号鼓动下盲目参战,战争不仅毁了他们在现实中的生活,更摧毁了他们的精神,使这些原本天真烂漫的年轻人丧失了对生活的追求,这与海明威自身的经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把亨利心理转变的过程写得真实感人。亨利最终选择了逃避,和凯瑟琳一起流亡到瑞士,妻子是亨利的精神支柱,但当凯瑟琳难产死去时,亨利感到一切对他都没有意义了,他的人生只剩下一片废墟,在医院有这样一段描写:

医生顺着过道走掉,我回到门口。

“你现在还不能进来,”一名护士说。

“不,我要进。”

“你还不能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一位也出去。”

我把护士赶走,过去关上门,熄了灯,可这也没什么用,这像是同一尊石像告别。过了一会儿,我走了出来,出了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永别了,武器》,海明威著,林今疑译,上海外文出版社,1980年)

这段不足百字的描写具有新新闻主义典型的细腻特点,一点一滴地表现凯瑟琳去世后亨利的行为和语言,从中透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悲凉氛围,主人公绝望的心情从一字一句中流淌出来,读者通过海明威的笔仿佛达到了新新闻主义追求的身临其境的效果。

作为记叙者的海明威,本人丰富的经历和战争前后心理的变化,使其先前的电报式新闻写作的风格受到影响,在其创作中出现了内倾性和重视细节描写等新新闻主义大力宣扬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像后来新新闻主义发展高潮时期那么明显,但经过仔细地梳理却清晰可见,使海明威的作品更加具有欣赏和研究的价值,直接影响了20世纪现代主义的创作。

同类推荐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躲过骗子(生活篇)

    躲过骗子(生活篇)

    1996年6月,沈国亮,带着一些真真假假的工作证、公章、介绍信、合同书化名陈林来到了合肥,试图寻找他“要干一番事业”的用武之地。他拿出一张150台厦华彩电的购销合同书(是他与吕建在厦门买服装时签订的一份儿戏合同),到外推销彩电,也推销自己。
热门推荐
  • 你的身体会说话

    你的身体会说话

    会说话的不只是口舌,会传情的不光是眉眼,会表意的不仅是言语,在人际关系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时代,通过嘴巴传达出来的语言,往往不能信以为真。很明显,语言并非是传递信息的唯一途径,我们的眉毛、眼睛、脖子、肩膀、髋部和双脚,还有每一个动作,都在与对方说话和交流。身体语言是人们内心愿望所发出的信号,每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都透露着人的内心信息,人的身体动作几乎不懂得如何协调一致地去“撒谎”。只有通过身体语言来解读人心,才能在社交场合赢得主动,占尽先机,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最终达成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 大道君主

    大道君主

    大劫来临,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妖魔乱世,众神争锋。
  • 语千季

    语千季

    人总是不断从孤独中走来,背后一排排柏油路不断延伸,而彼此的世界里也不断更迭。我们时常会想起之前错过的风景,也渐渐发现返身之后的无奈。我们开始尖叫着、呼喊着,害怕自己迷失在荒野中。曾经以为坚定不移地向前走,那就没有恐惧和悲伤,却明白我们一直在错过,错过那些最爱我们的人,错过能给你温暖的港湾。这条路已经没有了尽头,我们笑着骗自己,驶向生命的终点……
  • 重生之待到玫瑰花开时.

    重生之待到玫瑰花开时.

    喜欢玫瑰花的顾然经营着一家花店她在玫瑰园里碰到了年轻时候的死对头徐若茜在争吵中意外发生了顾然被推倒在了地上等她醒来却发现她重生了!!!
  • 茶馆惊魂

    茶馆惊魂

    我叫周迪,在星城开了一家红叶茶馆,每天子夜,总有三三两两几个朋友流连忘返,不愿意就此离开,于是我建议大家开一个沙龙,由我来为大家讲述一些神鬼怪谈。《茶馆惊魂》是大铭的中短篇灵异故事集,有许多故事已经写完,在这里免费提供给大家阅读。本书包含:《茶馆惊魂》、《林家古宅》、《瑜伽少女》、《瓷女惊魂》、《双面修罗》、《梦魇追凶》等几本悬疑作品。声明:网络上所有署名唐玉古枫、水墨公子、冯晓枫等笔名的作品均属本人作品,有同人出现并非抄袭,预祝阅读愉快,随手、点击、推荐、收藏之——
  • 逗比配高冷:追爱1000次

    逗比配高冷:追爱1000次

    『这是一个逗比作者和一个高冷男神的故事』某天,某只逗比作者在写完她“出道”后的第三本小说时,去查了查自己的“口袋”,看到仅剩一块钱扁扁的“口袋”,想:啊啊啊!劳资撒么时候才能当大神啊!|但是,还是蹦哒的出了门,跑去找自己的好闺蜜。直到......在路人们听到“啊”的一声,看到一个萌萌哒妹子指着一个冷冷的帅锅说:“你你你!什么意思,撞我就算了,还把我仅剩的一块钱硬币给...给...”像男神一样的人,似笑非笑地说:“给什么?”|哈哈,我是新手哦,可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爱你们,么么哒。
  • 爱在清朝之我在来生等你

    爱在清朝之我在来生等你

    韩羽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少女,一次因缘际会,穿越到乾隆四十七年。从此,我的生活,友谊,亲情,爱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历史上早殇的十阿哥。把我卖进妓院,后又扮成大夫戏弄于我,自此,我与他结下了梁子。
  • tfboys之五月栀子开

    tfboys之五月栀子开

    桃子,我们相遇在栀子花盛开的五月,你就像天使一般,走进我的心里,当时的你,站在公园的长椅上,吹着玉笛,风,轻轻吹过你的发丝和裙摆,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你融合在这笛声,这笛声,婉转悠扬,你转身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泪流了出来!——千玺。梨子,当我们相遇时,就注定没有好结果,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即使这样,我还是会选择待在你身边,不离开!——暗紫星!(本文带有玄幻,若大家不想看,没关系,反正写作主要是放松心情,练文笔的。)
  • 豪门至尊

    豪门至尊

    穷酸小子无意间得到一本书籍,从此可以增强记忆力,每升一级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本领,他利用这些优势成为赚钱的机器,从一个白丁变成世界顶级富豪,把一个个心高气傲的豪门权贵踩在脚下!他站在世界之巅,华山论剑,最终成为豪门至尊!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 王后恋爱纪

    王后恋爱纪

    牡丹胎包穿越,表示汉初很不错。信黄老,礼仪少,师父很威武;会武功,知历史,还有驯兽术,侯府二女哇咔咔。文雅内敛、勤政温柔的太子刘启;丰神俊逸、工于心计的世子刘贤;还有直爽好玩、亲密无间的表哥薄舒……各种师兄各种帅,各种才子各种情怀。不过……二货月老,乃是不是开玩笑?好男儿那么多,干嘛牵线给梁王,这厮命运悲催,谋反不成、郁郁而终。牡丹手指点一点:说好相约到白头,刘武,你想焗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