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0900000175

第175章 新闻超越论(4)

在《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一文中,记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熟稔如菜价、房改、挤车……体现出文章是经过大量实践调查的。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上的大讨论,普通百姓和理论工作者都参与进来,可见作者对理论和现实的把握是到位的。要做到这点还必须不断总结新闻实践经验、研究新闻报道。“第五代记者”不仅是深度报道实践的大家,也可以说是深度报道理论研究的佼佼者。如张建伟收在《深呼吸》一书中的几篇论文《深度报道浅谈》《思想的季节》等,这些论文是他不同时期写的,从中可以看出“经过自己的思考将实践经验上升到学术的高度”是他经常性的工作,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记者也只有像这样不停止思考和探索,才能永远不落伍于时代。

第三,他们具有现代系统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学者型的而不是经验型的。长期以来,新闻界只满足于低层次的方法论的研究与使用,局限于怎样采访、写作、编排这些常识与技巧之中,缺乏对社会和自然(新闻工作的对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新闻工作主体)、对新闻传播过程(新闻工作方法)的一种系统的、宏观的认识和控制,使大量的新闻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建立系统思维就是突破以往这种思维方式的好办法。就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而言,他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他所面对的社会又是更为复杂的各种大小系统所组成的。从系统角度考察问题,所得到的信息必然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能全面反映一事物,有效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

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有一个渐变、积累的过程,这与记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张建伟,他在大学的专业虽然是新闻,但是他几乎把所有的听课时间给了历史和哲学,他认为,一个记者或作家不可或缺的知识结构里,历史和哲学是必需的,文、史、哲才构成完整的社会科学。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历史的纵深、思想的鲜明与深刻,这就是历史与哲学知识在起作用。知识不是目的,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形成现代思维打下基础。张建伟的实践经验无疑是丰富的。在当记者的十几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实践加强了他的现实观念,使他用现代人的思想来思考现实生活,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现代生活,具有了现代思维的意味,也就增加了思想的深度。

覃艳最后指出,深度报道的灵魂就是其思想的深刻性,记者不仅报道事实,还要对此进行解释,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入新闻事实中,这种新的观念和思想也成为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分割。深度报道的难点也在于这一点,它需要记者经过自己的对社会生活的实践,进行艰苦的独立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和症结。这是只有成为学者型记者才能达到的高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者型记者与“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相比,更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因为,不管技术如何进步,媒体充满真知灼见的个性化对新闻事实的背景提供与分析,永远是必要的,哪怕受众不尽同意记者的分析,但他也从此有了一个在他看来相对最为有效的思考的蓝本、参照和批判的基础,而这种蓝本、参照往往是人的思维所必须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者型记者是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这也是依托于深度报道而成名的记者们给我们的启示。

覃艳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尚是广西大学新闻系的研究生。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刻,而且至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可以说,这是学界为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惭愧的是,作为新闻人,对这一要求尚缺乏积极主动的追求。

记者的职业化之痛

在网上一篇题为《记者的出路》的文章中,为记者指出了多条“出路”。(作者为《世纪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章敬,载西祠胡同社区,http://www.xici.net/d32393882.html)

其一曰:记者的出路之做教授,做学者。文章指出:日本的大学从来没有开设过新闻院系的偏执固然令人沮丧,美国的新闻学院没当过记者不能做教授的传闻,加之中国300余新闻专业师资匮乏的现实,令疲惫于新闻事务的中国记者,看到了一条备受尊重的出路。

2005年春夏之交,原中国新闻社记者高钢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7年前,高的同事,原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徐弘,先行走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嗣后以博导的身份,前往北京大学筹办新闻传播学院。

展江欣赏他们俩在教学上的成就。给学生做一次报告,与给学生教授一门专业课,是难度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展江惊讶地发现只有本科学历的徐弘做的很好。

从记者到教授的路,展江走的比较早。1980年转业回老家扬州的展江,分配至《扬州日报》,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促使审美疲劳的展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硕士研究生。戴上博士帽后,觉得自己过了年岁的他,不太情愿地迈进了“当时男人都不太看得上”的象牙塔。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他把《美国新闻史》以及西方新闻记者的作品,译介到中国,开拓了一代新闻人的视野。

同样由军人而记者而教授的,还有《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刚。2000年从《南方周末》撤出之后,钱落脚于上海大学。《解放军报》的名记者,《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办者,《南方周末》辉煌时代的主事者,香港大学的访问学者,最终将钱钢铸造成一名学者。

中国大学的新闻院系,记者出身的教授并不罕见。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武汉大学的罗以澄,都得过官方的新闻奖。中国文凭高消费浪潮中,野草般疯长的新闻院系,频频向新闻界的资深人士发出英雄帖。

在美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普利策特稿奖获奖记者中,《凯丽太太的妖怪》的作者乔恩·弗兰克林去了俄勒冈大学做创造课教授,《策普的最后一站》的作者马德琳·布莱斯去了马萨诸塞大学做新闻学教授。

可以预见,将有为数不少的中国记者,会在未来进入大学新闻院系,尤其是胡泳那样攻读博士学位的记者。

不是所有在新闻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记者,都去新闻学院做学者。2005年秋天,原《南风窗》编辑张念,就应上海交通大学之邀,任教于该校人文学院哲学系。年逾而立的张,自中山大学毕业后,一边做记者,一边创作小说,一边撰写文学人类学评论,终于在自觉“老得跑不动”的时候,搬进大学的公寓。

由记者而商人而作家的王志纲,表示日后不仅要作学者作教授,还在构思办一所岳麓书院那样的私人学院,不依附于任何大学,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出身于记者,出名于学者,并不局限于新闻学领域。自命为民间智囊的经济学者仲大军,是从新华社大院走出来的。创建乡村建设学院的著名哲学家、******的座上宾梁漱溟,也在当年的京华干过采集传播新闻的记者。

其实,从记者到学者的门槛并非不可跨越。仅就方法论而言,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自以为首创的访问法,费孝通在江南乡村的田野调查,与新闻记者的采访有什么手段和本质的区别吗?

文章提出一个沉重的话题——记者职业化之痛。

10年前,王志纲说过,记者是走向其他任何理想职业的最佳通道。向每个受访的有成就的人物学习一句有用的话,就能成为人精的新闻记者,正成为10%毕业生企盼的职业,尽管凌志军认为,在中国,记者的名声已大不如从前了。

中国记者职业化的议题,本世纪初一度被提出,但新闻业的门槛没有像先贤们预期的那样变高,反而与克朗凯特嘲弄美国1980年前“认字就能当记者”的情势异常接近。王志纲说,这么浮躁的新闻业,怎么职业化?

考虑到新闻记者的开阔视野,纵横人脉,一些年轻的记者甚至以此作为跻身企业、政府的敲门砖。这样的念想无所谓好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撰稿人班底中,有一个持哈佛文凭的华人女孩,干过一年记者后,为第一夫人撰写了5年的演讲稿。她相信白宫履历,对她的从政生涯将助益多多。

从政、经商、治学、写作,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自由人的自由选择。一定意义上,记者出路的广博,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记者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然而,从政和经商的记者多于教授和作家,却是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进程中一个并不美丽的投影。深入探究,中国记者职业化的水平与新闻管理体制、不成熟的传媒市场息息相关。近年以来,传统媒体的新闻人,陆续被劝导进了百度、网易等广义上的传媒业,关键之一就在于后者是完全商业化的公司,薪酬待遇和股权设计都不似传统媒体那么僵化。

无论如何,中国教授和政论作家的起步,已喻示中国新闻记者职业化的锚起帆扬,尽管它刚刚迈出一小步,还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

记者的出路之做作家。

100多年来的美国文学史,总是与美国新闻史纠缠在一起。马克·吐温、海明威、埃德加·斯诺、李普曼——一个多世纪以后,新闻记者的名字,次第登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随着时间的由远及近,非虚构作品,几乎成为新闻记者专属的作品类别。

抛却一度中断的三四十年,就起点和终点而言,中国新闻史与文学史的关联,类同于美利坚。中国记者的出路,也因此多出了畅销书作家这一条。

从梁启超开文人论政风尚,到《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2002年出版风靡两岸的《变化》,像小说一样生动的政论,予记录时代的记者以政论作家的荣耀。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范长江在延安窑洞与******的彻夜畅谈,助他采写了一时洛阳纸贵的《中国的西北角》,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交相辉映。

1950年以后,新闻记者的政论作品中断了将近40年,尽管党报系统中时有新闻作品集问世,较之近百年前王韬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新闻作品集,大多数著作的价值,莫过于评职称或证明自己当过记者。

1998年,《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和凌志军联袂推出的《交锋》,加上盗版在内,超过100万册的发行量,惊呆了小说家。最近几年,原《南风窗》总编辑秦朔催生了他的《大变局》,原新华社记者胡宏伟写出了《温州悬念》,尽管发行量不能与《交锋》等量齐观,被作家遗忘许多年的新闻人,再度和畅销书打成结。

“让新闻成为历史,又能让历史像散文一样美丽”,凌志军写作政论的心愿,激发了跃跃欲试的记者中的新青年。曾经立志“做中国的李普曼”的王志纲下海了,比他晚一辈的许知远,依旧吐露出一样的心愿。没等时间的河流将稍纵即逝的细枝末节淘汰干净,不甘心做历史学家仆人的记者们,急匆匆跳出前台,向读者比划中国和世界可能的变化。

1999年,秦朔的同学,原新华社名记者吴晓波,以一本发行量30万册的《大败局》,刺激了中国商业财经记者做财经商业作家的梦想。2000年从瑞士拿到MBA学位的新闻学硕士胡泳,以《海尔中国造》《张瑞敏如是说》开启了严肃商业写作的大门,提升了商业作家的专业化水准。

西方商业写作火红的过去,把沉浸文学或者报告文学写作中的记者,与时俱进地拉回商业史的写作。以《大国寡民》闻名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赶上了《新东方马车》,从《我与金庸的战争》中退出的迟宇宙,搅进了《联想局》。

当下,一拨从一线隐退的中年记者依旧蜗居在杂乱的新闻编辑室,内心却多了一份做作家、做历史记录者的冷静。他们知道,像萧乾那样被后人同时写进新闻史和文学史的机会微乎其微,像金庸那样由于小说家的光芒,让人忽略他就是报人查良镛,似乎也不太可能。他们只是隐隐觉得,当一个非虚构作家,未尝不是得不到普利策奖的聊以自慰的心理补偿。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也常常为我们队伍之中的佼佼者有广泛的出路而感到欣慰。但是,有时候我也会为它们流入“新闻之外”而陷入另一种思绪:这些优秀新闻人的“外流”,对我们的新闻学来说,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损失?这种优秀人才的流失,对新闻学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当然,我也批判自己:不要太狭隘、太本位主义了,优秀人才流动到什么领域,都是人家的自由,也是社会的需要,也会为时代、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可是,有一个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新闻学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佼佼者。

同类推荐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根据作者四十多年会务文书起草、审核、制发经验而写成,全书按照文稿在会议中的地位、作用设计全书框架结构,分为五章:主题性会议文书、辅助性会议文书、记录性会议文书、礼仪性会议文书、服务性会议文书。《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系统介绍了会议文书的规范写法、常用结构和可借鉴的最新例文,例文多为2008年以后市、县区、乡镇和社区、企业、院所会议使用的文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热门推荐
  • 僵尸快来,我要吃你

    僵尸快来,我要吃你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走进那个遥远却又触手可及的世界。
  • 平凡的救赎

    平凡的救赎

    当你经历了时间所有苦难,当你得不到任何救赎。当你对世界真的绝望时,你会想做些什么。假如我的人生可以再来一次!本作主要是写主人公死后重生的救赎故事。其中的涉及气功,禁忌之恋。
  • 微信封神

    微信封神

    抱歉,因为个人原因,休养了将近一年了。如今回来后,有两件事要说。第一,这本书没法继续了。第二,正在构思一本电子竞技文,英雄联盟的。到时还望多多支持。
  • BUNNER SISTERS

    BUNNER SIS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月变我不曾变

    岁月变我不曾变

    这个盛夏,是否有人拭去你眼角的泪水。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只能止步不前。不去看你。梦醒之后,是否有人告诉你孤单的午夜。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只能单独停留。不去回忆。天空的张扬,诉说着蔚蓝的神秘。我看到轻划过天际的鸟。释然的笑意。像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永恒。阳光的斑驳,轻语着盛夏的怒放。我见过凋零后寂寥的花,优雅的飞舞。像是一辈子都寻觅不到的情愫。
  • 你是我的回忆

    你是我的回忆

    六岁那年遇见你,你想要的都给你。追逐了你整个青春,我不怕等你,我只是怕永远也等不到你。
  • 一线生命,多少深长

    一线生命,多少深长

    我们常说,你一旦选择了医学,就等于选择了奉献。医学这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一种终生的任务,一种确定的工作领域。很好地完成所处职位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天职所在。一旦负起,终生无法逃避。医学一开始便是以服务生命为目的的。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每天面临的,既有生的大喜,亦有死的大悲。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其寻常的话题,但在生死这个寻常话题面前,却有着生之尊严、死亦尊严的不寻常内涵。在医学科学技术之上,有一个最高层次的标杆,那个标杆要求我们每一名从医者更多地学会爱,学会怜悯,学会敬畏生命、敬畏存在;学会对无辜者有起码的同情,对受难者有真切的怜悯,对同类有更多的仁爱。
  • TFboys一路有你

    TFboys一路有你

    三个活泼可爱的女孩,遇到了她们仰慕已久的三位帅气男孩,经过重重阻碍,他们最后会选择在一起吗?那就要看命运的安排了。
  • 极仙大道

    极仙大道

    龙将转生为大道,凤舞引龙天翱翔。春麦秋割蝗虫祸,祸乃福兮龙意何?转世日照中华龙,他日一朝变主宰。比翼双飞龙凤翔,九五天道又奈何?
  • 颠峰神座

    颠峰神座

    本为一凡人,历经非凡事,成就颠峰人生。懵懵无知的少年,心无魔念,却被迫杀戳天下。原本瘦弱的身影,却为整个人类撑起生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