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6300000045

第45章 外国人眼中的左宗棠 (3)

在私生活中,此人和蔼友善,坦率质朴。他身材矮小,晚年发胖,两眼熠熠生辉,笑声发自内心。生活习惯节制而省俭,诚心实践古人的典型操守,严于律己,受到官兵的衷心爱戴。他喜爱园艺,热心植树。从西安(陕西省会)直到长城以外的嘉峪关,在官道上行走,行程36天,沿途全部绿树成荫,都是他的杰作。这是一座绿色的丰碑,标明了他那支无坚不摧的部队进军的红色路线。在哈密有几位欧洲人见过他,其中一位留下了如下记述:每天下午,他总会在总督署的花园里散步,身后跟随着一大帮文官武将。他点数自己种的西瓜,给随从们讲解他的爱花美在何处。他的首席执行官也在场,随时准备执行他的命令。[10]

有些人强调一个问题:左宗棠在镇压回民运动的过程中几乎消灭了西北的居民。这里尽管没有明说,却暗示了一种推论:左宗棠是个冷酷无情的嗜血之徒。左宗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奉命执行的任务,只能在严酷现实的基础上完成,而不能依靠伤感。一个人的判断力若以伤感为主调,他就无法在处置这类事件时大功告成。这种事情只有性格坚定的人才能搞定。有些在战争史上显名的人物的确可以用冷酷无情来形容,并且可以用到这个单词蕴涵的极度贬义。但绝非所有的战争名人都是如此。左宗棠绝不是一个残忍无情的人。他对人类的痛苦并非麻木不仁,他所从事的工作所具有的血腥的一面,不会给他带来任何乐趣。恰好相反,他最大的安慰是治愈他的作战必不可免造成的创伤。他采取的措施,根据时间、地点和相关百姓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西方人有关左宗棠的多数评论,给他贴上一些标签,如保守,好勇斗狠,排外,反对进步。这些标签是否对他适合,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

他的保守表现在哪里?仅仅因为一件东西被人们使用了多年,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就要说这是一件坏东西,他是不能认同的;或者说另有一件东西,仅仅因为它在其他国家非常流行,就说它是一件好东西,他也不肯认可。

他的好勇斗狠表现在哪里?他坚持一个朴实的信念:与其受人欺压,不如奋起反抗;如果不加反抗,欺压就会永无休止;但是,如果第一次欺压就遭到强烈的反抗,那么哪怕是由武力所强加的屈辱,就不会无止无休了。虽然他肯定是想错了,但他对此坚信不移。

至于“排外”一词,使用过于泛滥。它的涵义似乎是专指东方人。有关外国人与左宗棠交往的所有现存记录一致表明,他们都受到了礼貌周全的接待。说得更精确一些,唯独关于美国人白齐文的遭遇稍有存疑。此人在福建试图去找太平军时似乎被捕了。这是一个特例,何况毕竟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说他应该比太平军受到更好的待遇。一般而言,外国人与左宗棠相处很好,但原则上他不喜欢外国人对他或他的国家指手画脚。他对来自国外的影响所持的态度,与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杰出领袖所持的态度相差不远。

关于他是否反对进步,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进步”一词的定义。他是率先提出建立现代中国海军的人物之一;他不倦地呼吁重组和重新装备军队,而且实实在在地重新装备了自己的部队;他把机器引进到西北,致力于在甘肃开发羊毛产业,是他那一代中国人中最伟大的建设者;他还不断地努力提高辖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年谱》中多处提到左宗棠关注外国报纸,令人推测他会定期收到那些报纸。于是可以假设,他的幕府中有人代他看报。一份报纸谈到德国研发了一种新水雷,引起他的高度重视。他立刻写信给总理衙门,告知这种新水雷的消息,催促他们选派一组年轻人前往德国学习如何制造这类武器,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新武器。当他得知普法战争爆发,他写信给总理衙门,提议中国从中斡旋争端。他当然并不认为这对中止那场战争有什么好处,而是为了表明中国知道世界上在发生什么事情,并决定打破所谓的国际协同,参与世界事务,而不再置身事外,成为牺牲品。[11]他赞成派使者出国,但他对那些使者代表中国办事的方式并非总是满意。由此完全可以推论,从“进步”一词的广义而言,左宗棠绝不是进步的敌人。

在战争领域里,左宗棠在19世纪的中国同胞中无人可以匹敌,如果要找到一个能和他对等的人,恐怕时间还要往后推回几个世纪。他具有整体战的本能,这种战争不同于在中国占主要地位的游击战。战争艺术的最高表述是什么?就是“尽可能调动一切手段来达到可见的目标”。也许他没有听说过冯·莫尔特克的这个权威论断,但在他于战场上指挥作战的18年里,他的确把尽可能调动一切手段来达到可见的目标发挥到了极致。

我无意于把左宗棠和其他国家的伟大统帅做一个比较。如果要那么做,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而比较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各人如何看待各种因素的分量。不过,各个时代的伟大统帅都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左宗棠具备在任何严酷的考验下都不会有丝毫动摇的意志力和决断力。他有非常强毅的身体和头脑。他对自己极度自信而非自欺,因为他能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并且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把握大局时能把所有的主要因素考虑进去,而且以罕见的速度与准确度掂量出各种因素所占的分量。他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如此造成一种印象,使部属对其正确性深信不疑。忠诚是他最重要的品质,影响到他的部属,同时影响到朝廷。他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部属,但并不苛刻,赢得了全军官兵的最高信任。他有识人之明。新疆战役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他善于挑选人才,让他们和衷共济,并用他的精神加以激励。

他对战争中时间因素的理解,也许存在一些问题。他的进军速度比较随意。但我们要再次记住,在他所有的作战行动中,没有任何一次的作战结果,会因为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差而改变。如果要指责他不懂得战争中时间因素的重要性,那么必须指出他在哪次战役中在整体配合上有所失误,这种批评才是有效的。他非常重视因时制宜的必要性,我们可以推测,在进军的速度和敏捷度成为主要因素的情况下,左宗棠一定会抓住这个主要因素。他具备一种罕见的能力,可以赋予一个团体以凝聚感和一致性,我们不妨称之为团队之魂。何况他具有进攻精神,他在所有作战行动中从来都只有短暂的防御行为。这就是左宗棠的若干特点,这些品质集于一身,并有机会激发出来,造就了一位能干的将军,也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统帅。

左宗棠的名声不仅仅从战场上获得。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国家管理者。他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接受政治艺术的训练,他是这一人类事业领域中的大师。在任何一个国家,同一个人兼有非凡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才干,的确非常罕见。正因为二者兼具,左宗棠才成为一个真正卓越的人物。他能征服,也能治愈战争造成的创伤。如果战场扩展到中央帝国的边界之外,同时代人中是否有人能够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里同时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功,仍然是值得怀疑的。其他国家和他同时代的一些杰出人物没有机会证明他们兼具这两个领域内的才干,但另一些有机会一展身手的人却未能在政治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功。

左宗棠在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不适合于对军事有所追求的学生。在他那个时代的文人圈子里,武职没有尊荣的地位,左宗棠试图进入这个圈子,因为那是管理者的群体。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不会享有很大的荣耀。他的军事训练是在战场上获得的,它起步于一个较晚的人生阶段,通常在这个阶段,许多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已经结束了他们的事业生涯。一个年近50的男人,先前未曾有过任何类型的军事经历,却在战争中赢得了声望,这种情况极为罕见。这样的事情几乎闻所未闻。然而左宗棠单单凭借其天才的力量,越过了包括年龄在内的所有障碍,赢得了卓越的声望。

尽管左宗棠提拔了许多能人干将,他们本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然而中国的政治趋向具有这样一种性质:在左宗棠去世以后,他们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湖南人在帝国政府中风光了30多年,接着满人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重掌权力,重担责任。左宗棠手下的将领们在他去世以后很少闻达。刘锦棠出任了新疆巡抚,在此位置上待到1889年。然后他返回故里,于1894年去世。张曜当上了山东巡抚,死于1891年。刘典死于1878年,当时在甘肃巡抚任上,那时距左宗棠离开西北还有几年。杨昌浚当上了闽浙总督,后来又任陕甘总督。他于1895年去世。其他将领短期担任了较低的职务,然后逐渐从公共生活中消失。巨擘已经逝去。或许他们过于依赖于他的精神和鼓励。

左宗棠是一个具有真正伟大灵魂的男人。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国外名声不广,在他自己的国土上也未得到应有的声望。他的同胞只要认真研究他的生平和功绩,就会获得极大的价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他的国人在悠久的历史中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他尊敬圣贤,不懈地听从他们的教诲。他把自己的力量和才智毫无保留地用于服务祖国,深信国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国家的所有问题。左宗棠不愧为其祖国和人民的光荣。

注释:

[1]《清朝野史大观》,卷七,第74页。

[2]注意:左宗棠当时的实际年龄是63岁。

[3]《俄国旅行家在蒙古》,第133~134页。

[4]《俄国旅行家在蒙古》,第154~155页。

[5]《俄国旅行家在蒙古》,第161页。

[6]《俄国旅行家在蒙古》,第173页。

[7]《年谱》,第7卷,第37页。

[8]《国史本传》,第32~33页。

[9]《中亚问题》,左宗棠评论,第353页。

[10]布兰德与拜克豪斯:《太后治下的中国》,第508~509页。

[11]《年谱》,第5卷,第37页。

同类推荐
  •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是一本全面讲述李鸿章谋略人生和洋务改革经历的全传。作为近代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他的层面太多,心理太复杂,一生被人靠人800多次却依然挺立。后人对他的褒与贬,也对立得太厉害:他替朝廷打仗,结果成了“刽子手”;他建海军,结果舰队覆没了;他办洋务,结果洋务失败了;他搞外交,结果到他这儿,全是投降“议和”。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权谋博弈,背靠慈喜太后,成为晚清权力最高的大臣,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本书为《共和国将军》丛书之一种,丛书依托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以大量第一手的文献并采访当事人以及知情人,以中央的文件精神,作出科学与正确的舆论导向。本书以黄克诚关键经历、典型战役为叙述重点,考虑黄克诚性格与魅力,在严格遵循历史史实的情况下,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文献图片,体现黄克诚光辉又平凡的一生。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本书是以作者踏上旅途开始,并以回到故乡作结。由于她的旅途主要是穿越广袤的俄国和俄领中亚,全书最初就是在对这一路的描写上展示了独特的风格。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家庭20世纪初在喀什生活工作的经历,其中讲到的一些喀什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今天的喀什仍然能寻觅到踪迹。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傲娇竹马有点甜:108次爱上你

    傲娇竹马有点甜:108次爱上你

    一次错过的爱情,彼此分别。再次从见,可否有儿时的依恋。
  • 亿万求婚:爆萌娇妃

    亿万求婚:爆萌娇妃

    被他人退婚,被妖孽看上。我滴个神呐运气逆天了……
  • 星空之泪痕

    星空之泪痕

    一个世界,两个青年,三块大陆,四个国家,演绎出一个梦幻又现实的英雄传说。在广阔的大陆上,不同的生灵交错而过,或者彼此碰撞,人族经过星陨之日的重生,七年之乱的反思,渐渐的走向了更美好,和平的世界,可惜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充满着野心,妄图将自己凌驾于众人之上,他们想站在云端俯瞰大陆,让顺者昌,逆者亡,幻想自己是世间唯一的独裁者,指向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他想要的样子,却从来不顾别人的死活,这些人被称为黑暗,也只能是黑暗,只要人们还在心中向往着光明,黑暗永远没有统治一切,但若没有黑暗,这个世界将会不完整,光明,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丛云·凯说:“这个世界没有神魔,也不需要神魔,我们可以自己掌控我们的生命,错也好,对也好,都是一种精彩的经历,人族,会在错误中觉醒,也会在正确中前进!”
  • 刹古天渊

    刹古天渊

    一颗石头揭开了一段空白的历史,在生死边缘上探寻人类文明之前的诡族秘史。
  • 夏花已尽

    夏花已尽

    第一次发现,我喜欢他,你却绯闻流传;第二次决定,我要表白,你却一无所知;最后一次决心,我要让天下皆知,你却佳人相伴。夏涵,我莫浅依只愿今生不再爱你。
  • 花都天子

    花都天子

    一无是处的普通少年,做了一个怪异而又荒诞的梦,然后就拥有了让人发指的强大武力,面对各种美女的诱惑,林凡高歌猛进,誓要飞升。这是一个关于霸道男人和温柔女人的故事。
  • 神级幻想系统

    神级幻想系统

    总统在哪?在我旁边!修仙功法?全部都有!上古巨兽?是我坐骑!高中生偶获逆天系统,看他如何收美女,斗土豪,在这都市之中叱咤风云!
  • 极品狂妻:师父别乱来

    极品狂妻:师父别乱来

    说她草包废物?打的你满脸是包,连爹妈都不认识。把她送给老道士当老婆?她一脚踹飞,滚去跟野兽狂奔共舞。怎么?被渣男退婚,还被灵兽欺负,木事,木事,直接关门,放我家亲亲师父。无良师父,“乖徒儿,把老道士剃了头,送给你爹爹。”某女笑的贱兮兮,“好基情哦。”某师父,“乖徒儿,把你家未婚夫送给十万大山的逗比猴子吧。”“师父,人兽啊……咔咔咔……”人山人海中,某女被众人围攻,“师父,快上,揍他们……”某师父微微勾唇,邪肆一笑,抱起某女,“放心,为师立马就上……”
  • 天字号菜鸟

    天字号菜鸟

    假想有一天,你正在“正常”的玩着游戏,却突然被天降蓝光包裹住,请问你会做何感想?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想,但我们的小主角确实没有任何的想法——因为晕了。自昏迷中醒来,菜鸟开始了晋为帝尊的征途······PS:本书会有点网游的成分,但绝不是网游文,这点可以放心~~
  • EXO之妹妹别怕,我在

    EXO之妹妹别怕,我在

    “盈儿,不要怕”“哥哥……”我们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