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7100000006

第6章 西夏党项族王陵

在茫茫的西部大漠,沉睡了千年之久的皇家陵园在一次偶然的施工中露出了它神秘的面纱,它就是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西夏王陵的营建年代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建在宁夏银川市西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1227年,蒙古铁骑横扫西夏,西夏国于是灭亡,战火殃及到陵区,陵墓建筑大部分被破坏。西夏陵墓也就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

西夏是我国二十四史中惟一没有自己专史的政权。正因为如此,西夏给后人留下的谜团是最多的。而现在要想解开西夏国谜团的最大物证就是西夏王陵,因此,人们将西夏王陵称为破解“神秘王国”的密码。

那么,西夏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二十四史中的异类,以至西夏陵也默默无闻?

西夏陵到底是一些怎样的建筑,它与汉政权的皇陵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西夏陵墓中到底埋藏着一些什么?墓中出土的人面鸟身、双臂残缺的精美石雕——妙音鸟,能与古希腊的维纳斯媲美吗?

西夏王陵中埋葬着多少位西夏帝王?

这都是西夏王陵留给后人的谜。

@@◆湮没了千年的王陵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战士们一个个直发呆,谁也看不懂。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同时驱车到达银川市,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作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

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做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其后,经过考古学家的仔细勘察,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不久,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西夏王陵竟然像一头大漠中的睡狮一样,在这里静卧了千年之久!湮没于历史尘土中上千年的西夏王陵呈现在人们面前,可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谜团。西夏王陵到底埋葬着一些什么人呢?它们的建筑结构、规模与其他王陵又有什么不同呢?要知道这一切,就要考证西夏是怎样兴起,党项族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神秘消失的。为什么现有的史料中与西夏有关的史料是如此的缺乏,甚至二十四史中惟独缺乏西夏史。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和政权呢?

西夏是我国西北党项族在11世纪初建立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始祖李继迁,祖先拓跋氏,唐代赐李姓。李继迁之后是李德明,在最初势力弱小的时候先后依附过辽和北宋,辽曾经册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宋太宗时赐姓赵,名保吉;宋真宗时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辖宁夏五州之地。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党项族在拓跋家族两代“西平王”的带领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兴盛起来,这时候的拓跋家族虽然没有建国但已经行使帝王的权力。

李继迁第三代传人赵元昊承袭王位时,去唐、宋所赐姓,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这位年轻的西夏开国皇帝,具有建国兴邦的雄才大略。他曾向其父亲陈述过不同凡响的政治见解,提出“英雄之生当王霸”。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元昊执政后,伸张君权,参照中原王朝制度并结合本民族特点大建官署,逐渐完善了封建统治机构,并下秃发令,以求在风俗上突出民族特点。他整顿军务,扩大版图,与北宋抗衡,与辽、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为巩固和发展新兴的王国,元昊注重发展经济,他特别重视发展农业,不仅修整秦渠、汉延渠、唐徕渠等水利设施,而且还在已废弃的古渠上开凿新渠,后世称为“昊王渠”。这些水利设施对西夏的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的渠道至今仍在利用。元昊与宋朝和好后,恢复了中断的宋、夏贸易,进一步加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

虽然仅存在不到200年,但西夏人却创造了异常璀璨的文明。这种具有民族和地方特点的西夏文化,是党项族、汉族、藏族、回纥族等多民族文化长期交融、彼此影响、相互吸收而形成的一种多来源、多层次的文化。

西夏建国前夕,元昊便让大臣野利仁荣等创造了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民族文字——番文,即后世所谓的“西夏文”。这种文字借鉴汉字的笔画和构成原理,又有自己的特点。西夏文的创制对西夏文化的兴盛、佛教的传播、文学的繁荣、印刷术的进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对整个西夏文化的进程有划时代的贡献。作为中国20多种民族古文字之一,西夏文似乎成了西夏文化的代表,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添异彩。

日落西山的西夏政权终于挡不住如日东升的新兴蒙古,经过一番血雨腥风,蒙古大军集中兵力攻下了西夏都城兴庆府,报复心极重的蒙古军队四处抢掠、大肆屠杀,铁骑所到之处,白骨蔽野。经历189年,曾在中国历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灭亡了,党项族也从此消失。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陵,仍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或许是继承了蒙古人对西夏王朝的仇恨,元人托克托主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只在史书中各立了《夏国传》或《党项传》,没有为西夏编修专史。成吉思汗的子孙不但要消灭党项族这个民族,还试图消灭它创造的文化。但是,后世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因为史籍中的空白而放弃对它的追寻。人们试图从那些废弃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中,寻找这个古老王朝的踪迹,可惜的是一直收获不丰。久而久之,西夏王陵就和西夏王朝一样湮没在那莽莽黄沙之中了。

@@◆围绕墓群的谜团

西夏王陵在无意中被发现之后,经过30多年的发掘整理,考古工作者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可见一斑。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的西夏王陵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了多少兴奋与惊奇。考古工作者按陵区地形从南向北分四个区域:1至6号陵依次属前3区,每区2陵;7至9号陵属第4区。可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这些“东方金字塔”留给人们破解的谜团也越来越多。墓主的姓名,王陵的分布,奇特的式样,历经千年兵火和自然灾害而屹立不倒,这些都是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

墓主之谜据《宋史·夏国传》记载,在西夏12个帝王中,有陵号的为太祖李继迁裕陵、太宗赵德明嘉陵、景宗元昊泰陵、毅宗谅祚安陵、惠宗秉常献陵、崇宗乾顺显陵、仁宗仁孝寿陵、桓宗纯祐庄陵、襄宗安全康陵,共9个,与陵区实际情况相吻合。但由于史书没有记载各陵相对位置,因此无法查清各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本来墓碑是最好的标志,但从目前收集到的3300多块西夏残碑看,一处出土的残碑多则千百块,少则几块,除了仁孝寿陵残碑缀合出一块能读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额外,其余残碑没能拼出一块完整的碑文来,所以通过多方考证,除知7号陵为仁孝寿陵外,其余各陵尚存争议。近期史学家一致认为3号陵可以确认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泰陵。

西夏王陵为什么如此残破,连墓碑都找不出一块完整的,这一切首先要归于蒙古军队的“丰功伟绩”。据说,攻陷西夏都城后,带着强烈复仇心理以及处于战争癫狂状态的蒙古大军,对西夏人民和西夏文明实施灭绝性的毁灭。不但血洗都城,人尽灭,物尽掠,积聚近200年的城市宫殿、国宝史典被付之一炬,而且还将贺兰山下的皇家林苑及陵园毁盗殆尽。从墓碑的破损程度来看,蒙古大军对西夏王陵的破坏比传说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导致西夏王陵的墓主成为了考古学家一个苦苦破译的谜团了。

风雨“无损”,西夏王陵“风水”之谜贺兰山为皇家林苑。山上建有“离宫”、“避暑宫”等皇家宫殿和皇家寺院。贺兰山绝壁千仞,松林如海,极目东望,银川平原黄河如带,阡陌纵横,沟渠如网,稻谷飘香,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夏皇室平时在这里射箭打猎,尽显游牧民族本色,战时在这里举行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加上这里地势险要,万里长城在山上伸展,著名的三关口就在附近,整个地势非常雄伟,另外该地又属西夏国的腹地,倚贺兰山之固,借黄河之险,可谓是铜墙铁壁,因此将墓地选在这里也不足为奇。但是,我们现在发现,王陵一带地势平坦,被山洪冲刷出的道道沟坎纵横交错。这些不太深也不很宽的山洪沟里,生长着北方特有的酸枣树,树冠不大,但厚实油亮的绿叶却十分浓密。它们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疏密相间地交织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里,网着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山洪暴发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难道当时的西夏人有那么高超的地理知识,能看到千年之中的水利变化?原因何在,至今是“谜”。近期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西夏9座王陵居然呈北斗七星状,难道党项族也讲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究竟是有意而为之还是一种巧合?如果是巧合,王陵的巧合也未免太多了。如果不是巧合,西夏人的天文知识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他们是不是借助天象来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他们还有些什么地方也运用了天文知识?这也是王陵给我们留下的谜团。

王陵布局中的秘密据志书记载:西夏李氏家族的陵墓在贺兰山东面,数冢巍然耸立,就是西夏人所说的嘉、裕诸陵。它们的制度是仿照巩县宋陵而建造的。西夏陵袭用唐、宋时代的昭穆葬法,由南向北按左昭右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每座帝陵都自成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制。四周建城垣,筑有角台、神墙。神墙南端正中建左右对称的阙台,台顶有阙楼。往北是碑亭,各陵所建碑亭不一,有两座或三座。发现的残碑,记载有陵主的生平事迹,用汉文、西夏文两种文字碑刻。进入月城门内,在御道的两侧,原排列有许多雕刻精美的文臣武士石像,它们面面相对。内城,四面以神墙环绕,四角原建角楼,四墙正中置门阙。城内偏西土台是献殿遗址,为祭典场所,其后偏西北有高大突兀的陵台,因陵台酷似塔状,固一般称其为陵塔。但就这一座座仿照唐、宋建筑的陵墓,有很多地方也让历史学家、考古学者大费心机去探索其中的谜底。

通过研究,曾经困扰学者的西夏陵墙体建筑之谜基本有了答案。过去认为,西夏陵墙体的主要功能是作防御用的,但现在看来,它兼有装饰和保护陵园的功用。陵园陵城为夯土墙,墙体总高不超过4米,底部宽3.5米,墙体收分较少,内外出檐为50厘米,有效地保护了夯土墙免受雨水的侵蚀。夯土墙表面涂抹了几厘米厚的草秸泥,又用细泥红墙皮外表装修,顶部铺瓦,其滴水、瓦当有完整而精美的兽类等装饰图案。这种红墙青瓦的墙体建筑结构,使西夏陵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典雅、庄重和肃穆,充分显示了西夏王朝皇家帝陵庄严、雄伟的气魄。但是由于损毁严重,当年陵墙所用的各种装饰材料及其色彩已经成为历史谜团了。

@@◆神秘的“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中的陵塔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金字塔”,是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也是最有争议的建筑之一。它的原形是什么样的,作用是什么,都是一些谜。

西夏王陵陵塔中最大一座残高23米的夯土堆,状如窝头。仔细观察,其为八角,上有层层残瓦堆砌,多为五层。于是有学者认定,它在未破坏前是一座八角五层的实心密檐塔,“陵塔”之说便屡见报端。但塔式建筑缘何立于陵园之内,其功能、作用若何?则少有人说得清楚。至于最大的一座“陵塔”又为什么建在陵园的西北端,学术界的说法至少有四种,各执一端,据理争辩了十多年不见分晓。有的人认为,陵塔是供幽思怀古、登高望远、追悼先人用的,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是西夏陵园中重要而又特殊的建筑,能反映出西夏贵族某种特殊的葬俗。在对3号陵园发掘前,专家都认为“东方金字塔”建筑为实心夯土台、八角锥形,上部层层内收呈七级。但通过发掘已经肯定陵塔不是八角形的,是圆形塔基,大体直径有34米左右,塔基上面是7层还是5层现在无法确定,将来通过测量后才可见分晓。

对西夏陵进行长期研究的专家说,他们在清理墙基周围堆积时,没有发现有登临顶端的任何形状的阶梯、踏步,角阙附近也仅发现大量的砖瓦及脊兽残片,而未发现明显的方木支撑结构。由此专家们认定角阙之上应为一种实心的,用砖瓦、脊兽垒砌的高低错落的塔式建筑,而绝非可以拾级而上的亭台楼阁。而出土的铜铃应为佛塔角端悬挂的装饰物,这种在陵园中修建佛塔式象征性建筑可能与西夏尊崇佛教有直接关系。这一考证否定了陵塔的登高望远、追悼先人的功能。但是陵塔原貌又如何呢?它难道仅仅就是一个象征物吗?这仍然是留给后人的待解之谜。

汉族政权王陵所建陵墓严格遵循对称的方式,主体建筑都在中轴线上,两边的建筑严格对称,北京的故宫就是这一原则的典型。但西夏王陵却没有继承这一制度。王陵中最主要的陵塔和献殿都不在中轴线上,陵塔在陵园大门的西边。经过发掘后,专家认定,墓区出现的整个中轴线显示出西夏陵独有的特点:墓道正对着献殿,和献殿是整个连接起来的。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帝王灵柩运来以后,先在献殿上置放一下,然后由献殿后面北侧门一直运到墓道里,中轴线上没有重要建筑,很可能与西夏人的信仰观念和鬼神崇拜有关。推测毕竟是推测,还需多方考证。西夏王陵仿照宋陵而在原则上的布局上又没有坚持,其中的原因仍需进一步求证。

@@◆废墟中掩盖着多少秘密

西夏陵在蒙古灭西夏战争中,地面建筑被摧毁殆尽,财宝被洗劫一空。后来又遭受了无数次盗墓贼的洗礼,千年风霜的摧残,当年的盛世气象已经是一扫而空,现在是一片残垣断壁,惟剩下一个个土墩。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成为西夏陵的象征。西夏这个神秘的王国和它的子民党项人从历史的烟云中消失将近千年了,但就在这断壁残垣之下,当考古工作者找到一件又一件碎片时,留给人们的仍是重重迷雾。莽莽黄沙下埋藏着多少令人费解的谜团?西夏王陵施行一种怎样的陪葬制度?新近出土的“迦陵频伽”为何物?神奇的石雕人像碑座为何大异于其他历朝历代?西夏王陵中的文献是如何消失的?这些都困扰着无数的中外学者。

墓室陪葬制度之谜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西夏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了桓宗庄陵和四座陪葬墓。庄陵是一座长斜坡墓道的土洞式墓,墓道长49米,距地表24.6米。甬道被破坏,壁面残留壁画,墓室已被毁坏。以中室和东西配室组成。不做砖室,只在四壁砌护墙木板。出土文物有竹雕、金银器、珠饰、铜器、甲片、门钉泡、铜铃、铁器、瓷器,此外还有矛、剑、高足碗、瓶等残件,以及在盗坑堆土中发现的金带饰、铜包、西夏钱币、宋朝货币、雕龙栏柱和雕刻佛教经语的经幢等文物。先后清理了碑亭8座,出土了西夏文、汉文残碑3000多块。发掘的陪葬墓,墓室为圆角方形,墓已被盗掘。出土文物有镏金铜牛、石马、石狗等随葬品,还有几百块西夏文、汉文残碑以及唐宋货币、丝织品等。这一情况说明西夏陵还是仿照唐宋的陵墓建制,由中室和东西配室组成,另外有陪葬物,允许臣子陪葬。但是,墓室内的布置,陪葬墓主人的等级,西夏是否还残留着让妃子或宫女殉葬的制度,这一切,由于墓室被毁坏得厉害,使得学者们也无从考证,只能让它们作为谜团,等考古资料进一步完善再来寻找谜底。

神奇的“迦陵频伽”近年来考古人员对陵园内城东神门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泥制灰陶、红陶塑像堪称难得一见的珍品。被专家称做“鸟人”的灰陶塑像共有5尊,其中3尊大体保持基本轮廓,一尊基本完好。塑像高42厘米,人头鸟身,空心,面目慈祥,发髻高耸,用两串串珠将头发拢起,其后背有三个长条插孔,两个插有活动翅膀,一个插有尾翅。鸟腿粗壮有力,刻有羽饰。底座正面是对称的卷云。像身前倾,做振翅欲飞状,由此可见“迦陵频伽”是分模合制,不是一次成形。人头鸟身的“迦陵频伽”头部、面部的雕刻比较细腻,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平。从其鼻棱、眉弓看显然是中亚人头造型,比敦煌泥塑有着更多的西方文化意味。这种塑像又称“妙音鸟”,在佛经中被称做“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梵语的音译,汉语翻译过来就是好音鸟、妙音鸟,是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鸟,能发妙音。后为佛教“极乐世界”之鸟,被描绘成人头鸟身。《旧唐书》中曾记载元和六年中亚国家向大唐进贡“迦陵频伽”,当时可能是真正的鸟。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这种鸟的原形是什么样呢?它的人头部分是更像中亚人,那它属于哪一类人种?西方自古就有“美人鱼”的传说,我国古代也传说人类的始祖女娲也是人头蛇身,这些传说与“迦陵频伽”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迦陵频伽”的原型现在还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中吗?它仅仅就是一种吉祥物还是另有含意?史料中对“迦陵频伽”的记述很少。在此之前,中国考古界对“迦陵频伽”“只闻其名,未见其形”,有人推测“迦陵频伽”可能在西夏王陵中是用做建筑装饰。但一种记载极少的东西又怎么会当做一种普遍的装饰品呢?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红陶塑像,尚有14个比拳头略大的头基本完好。专业人员从现存资料分析,它们的身高约有40厘米,眉心都有吉祥痣,头戴花冠,慈眉善目,有的双手合十,花冠上的花纹细腻清晰,比例匀称。这些红陶塑像是当时西夏皇宫中的大臣、宫女,还是工匠们头脑中美好神像的合成物呢?

西夏陵人像石雕之谜在众多的西夏之谜中,尤为突出的是神奇的石雕人像碑座。这些石雕人像有着神秘、夸张和独特的风格。细观之,人面额部以下近方圆,双眉如角,双目似铃,鼻梁粗短,颧骨突起,獠牙外露,面相狰狞。胸部双乳肥大下垂,粗壮双手抚膝,手足腕胫部有一对圆环,几近全裸,似跪伏之状,如相扑师。

这些石雕人像怎么理解呢?有人说可能是西夏传说中的奴隶士。而跪伏姿态和装饰又和当时社会习俗有关。有人依据人像石座双乳下垂,以示其为女性,从此开创了西夏陵人像石雕为女性的提法。他们猜测大概是西夏连年征战,党项人口又不够多,女人的生殖能力极为重要,这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生殖崇拜——国家最终要建立在妇女的生育能力上。又或者是对女性的惩罚?历史上元昊雄才伟略,建立西夏王国,扩展疆土,终过不了美人关。抢了儿媳,被儿子所杀。王国很快开始衰落。于是女人又一次承担祸国殃民之罪,永远背负历史的骂名,这实际上是对君王的警戒,不要让美色误国。到了现在,人们又把人像石雕引申为“这是东方的维纳斯”。还有人认为西夏陵人像石雕造型是纪念祖宗伏羲、女娲的。最近又有人提出,这就是在战乱年代对力的崇拜,人像石雕就是当时流行于各国的角力士的夸张描述。其理由是:

首先,秦始皇大开树立碑碣之风,而真正风行还在东汉之后。我国古代碑下石座多雕成赑屃状,似龟。此物为传说中的灵兽,是龙的九子之一,好负重。照此说来,驮碑的自古以来不是等闲之辈。西夏虽为党项立国,但在陵园形制上却固守着西周以来的昭穆之序,并且“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碑基座理应是巨灵赑屃,但西夏偏偏用的是巨人驮碑。因此,西夏陵石雕人像碑基就绝不会是一般图形和象征,而是别有意义隐藏在其中。

其次,巨人驮碑中的巨人应是力大无比的角力士即相扑师。史载,我国古代有角抵游戏,即古代体育活动或娱乐活动,大约与今天的“摔跤”相似。宋代称“相扑”或“争交”。宋代的角抵绝不是随意的比赛,而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有一套规程,而且在皇家和民间都相当流行,《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这种游戏。“相扑”游戏在辽国也非常盛行。如《辽史》记载:每年正月朔日朝贺用宫悬雅乐,元会用大乐,曲破后用散乐,最后用角抵游戏结束。北京房山云居寺建于辽天庆年间的北塔,在此辽塔第二层看到一幅角力士形象。此像在辽塔的东北侧,高约30厘米,宽约45厘米,半蹲式,有腕环,明显突出了人物胸、腹、臂部的肌肉,尤其是角力士的双乳肥硕犹如母乳,这与西夏人像有部分相仿,而该画描绘的就是角力士。

再则,西夏始终处于强敌环视之中,自上而下都崇尚武力。元昊倡导的“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治国方针,就不难看出他崇尚武力和崇敬力大无比的角力士的。同时他又发布秃发令,实行“剃发、穿耳、戴环”,与出土的人像石雕人像剃发之像,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夏角力士的形象。

上述对人像石雕的各种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提出的理由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猜测代替不了实证,西夏陵人像石雕到底缘何而来,象征着什么,在考古学界至今仍是一大谜团。

@@◆“死文字”何时复活

西夏虽然与宋辽长期对峙,但这并不能抹杀它们的密切关系。西夏前期先后依附于唐、宋、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宋明道二年(1033年),元昊改兴州为府,取名兴庆,广建宫城,营殿宇,其名号都仿照中原,另外建立官制、兵制,其制多与宋同。接着改变车服、仪卫,模仿帝制,并行“帝者之仪”。这就是说元昊建国后,在官制、兵制上都是将宋朝的一套搬过来然后加以改进,可见在文化上宋辽对西夏影响之深。

元昊具有极强的标新立异、大胆创新的个性。他崇尚汉唐文化,但又不愿意自己和大夏国被先进文化所征服。在文化领域,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借鉴汉字创立通行于西夏的西夏文。在与宋交往过程中,汉文与西夏文并用,就明显表现了他那独立意识。但在蒙古的征服战争中,西夏文明毁于一旦,西夏文于是成为“死文字”。

西夏王陵中还有被称为“死文字”的西夏文的文献典籍吗?为什么西夏王陵中至今找不到有关西夏文的材料。是西夏人在埋葬自己的君王时不将自己王朝引以为豪的文献典籍、史册奇书放入其中,还是被蒙古军队挖出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抑或是被后来光顾的盗墓贼当做燃具烧掉了呢?为什么史料上对西夏文也只字不提,任其消失?

坐落于额济纳旗的西夏黑城是北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的古都,党项语叫“亦集乃”,额济纳是“亦集乃”的变音。黑城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筑有瓮城,现在城墙仍高耸地表,高达10米。城内的街道和墙壁及整齐排列的木头檐柱从流沙中露出。黑城在普通人心目中是默默无闻,但在世界考古学者的心中却是赫赫有名,这是因为现在出土的有关西夏的文献典籍80%都是在黑城发现的,以至于有人称“西夏文”在中国,但西夏文字学在外国,因为这些典籍都被人从这里给盗走了。

1929年,前苏联地理学家科兹洛夫第三次来到黑城,最初目的是寻找传说中的黑将军埋藏在城内的珍宝。他雇用当地牧民挖掘了两个月,挖到一定深度,便解雇了牧民,由他的队员挖掘。两名队员跳入坑里后,鼻子流血,昏迷不醒,其中一名死亡。挖掘被迫停止,洞穴被重新填埋。迷信的说法是,有宝便有蛇,蛇是珠宝的看护神。科兹洛夫便散布谣言说:“洞内有两条大蛇守护,凡人不得入内。”其实他却盗掘古墓,狂挖庙宇,发现了刻本、抄本书籍2000种以上,并发现300张佛画和大量木制的、青铜镀金的小佛像。另外,他还在一座公主墓中发现了画在丝绸、麻布和纸上的佛教绘画25幅,至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除科兹洛夫外,还有英国的斯坦因率领的“探险队”。他们为寻黑将军的宝藏,到处乱挖,始终没有找到那口枯井,却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文书以及其他文物。

从黑城的发掘我们可以看出,西夏人对自己的文化是相当重视和自豪的。他们也有将文献典籍带到自己陵墓中去的传统。因此,最初在西夏王陵中的史册绝对不会在少数,但如今为何片纸不存?难道真的是蒙古军队一把火全部烧掉了?从蒙古军队对西夏王陵墓碑都要敲成碎片的泄愤的心态来看是有可能的,但一把火就能把文化烧干净吗?性情暴躁的蒙古军会认认真真将西夏王陵中的典籍文献都找出来烧得片纸不存?如果没有全部毁掉,西夏王陵还能不能给今后的考古学家或是西夏文化爱好者一个惊喜呢?这一切都是谜,等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相关链接

1.明代安塞王朱秩炅有《古冢谣》诗曰: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时王与侯。当年拓地广千里,舞榭歌楼竟华侈。岂知瞑目都成梦,百万衣冠为祖送。强兵健卒常养成,渺视中原谋不轨。诗中的古冢所指的就是西夏王陵。

2.1994年年底,一则消息震惊海内外:西夏皇裔及其家谱在古城西安被发现。西夏王朝末帝的23代世孙李培业和他珍藏的9部皇族家谱终于在700多年后面世。李培业还向世人披露,西夏皇族后世子孙繁衍不息,现主要居住在青海省湟水流域。

3.20世纪最后一个秋天,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抢救保护性发掘获得重大发现,一尊人面鸟身、双臂残缺的精美石雕像——“迦陵频伽”,汉语译做“妙音鸟”,首次出土。专家认为,“迦陵频伽”可与古埃及金字塔前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的残臂维纳斯媲美。

同类推荐
  • 新秦帝国风云录

    新秦帝国风云录

    为什么人类曾经的守护者,却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妖魔’?仙人又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么在凶兽横行的上古生存下来的?传说中的上古,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 文治大宋

    文治大宋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说法。《文治大宋》结合宋代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气氛,从多角度展示大宋三百年在艺术、教育、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革命到底是干吗?

    革命到底是干吗?

    100年前,清政府发动新政,试图修筑一条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自汉口达成都,全长4千多里,可谓当时最浩大的工程。这条未曾竣工的铁路,因为路权争端,最终酿成令山河变色的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拉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 康庄大道

    康庄大道

    去小区门口买米回家,从小区花园经过,也能穿越到不知什么朝代的鬼地方!遇到一群懒得出奇的假和尚,还有一个病得不轻的真和尚,为了拯救这群懒货,康平利用自己来自21世纪人的现代农业理念,带领懒货们走上了一条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热门推荐
  • 又为何落泪

    又为何落泪

    女子淡淡的说“我不曾忘记。”你的约定你的记忆
  • 泪滴痣

    泪滴痣

    现在,我们在期盼未来。而未来,我们在回忆那年。青春如此,快乐也好,苦累也罢,人生总要经历,或许你只当它是一场梦,却不知你是多么希望它是现实。
  • 星际骷髅兵

    星际骷髅兵

    低能男何若智鼓足勇气向从小玩到大的叶薇表白,不想却看到叶薇和她男友强尼亲热,叶薇大方的给他介绍,还夸若智是好人。何若智失恋到酒吧喝酒,看到有人劫走喝醉的少女,打电话报警却被人打晕在臭河沟里面,何若智怨气冲天被神秘漩涡吸进一个陌生是空间,从穆尼口中得知这里还是一个亡灵空间,而他却是亡灵一族的超级天才,为了去保护黑暗女皇,穆尼说让何若智成为最强的人,和他签订了合约,何若智也成为了最小的杂兵,何若智从一个小兵开始做起,慢慢成长起来,还要给骨龙洗身体,发现骨龙骨骼的破损后,被骨龙抓住让他修复骨骼,何若智跟随老狄学习骨骼修复术,改造亡灵生物,终于修复好骨龙,开始学习骷髅武技,踏上强者之路……
  • 血色旋律

    血色旋律

    李君昊是一个平凡的高三学生,一次去英国的时候,遇到了一次意外,主人公变成了半吸血鬼,从此不平凡的人生开始了。YY?当然,那是必须的。种马?似乎也有一点。
  • 冷情公主的暖心会长

    冷情公主的暖心会长

    他和她的第一次相遇,多亏了他,她一压成名,险些就造成了大灾难。第二次相遇暂且不提,第三次......他不是校园六帅里面最温和神秘的会长大人么,为什么一副小媳妇的姿态出现在她的床上!一次一次的相遇,一次一次的纠葛,他和她的命运注定交缠,承自千年前的家族,千年前他和她的爱情......千年后,会怎样?现在的她还是她,那么,他呢?
  • 明晚给你个惊喜

    明晚给你个惊喜

    小鹰发现一件怪事,晚上去厕所时,无论谁穿上蛐蛐带来的那件橘黄色的外衣,都会被人悄悄地跟踪。这个跟踪者是谁?为什么要跟踪?蛐蛐的怪异行为谁能解释?结局真的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看到最后一页,你是绝对不会猜到事情的真相的!
  • 我本诡异

    我本诡异

    一扇普通的大门,通向一个个诡异世界,一个个故事,是谁留下的痕迹。“弟弟,弟弟,”是谁在呼唤我?我什么时候有过一个姐姐,这诡异的女子到底是谁,是人是鬼。迷雾重重的苏宅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这样,我不是我,那么我是谁,我又该何去何从。轮回中可有我的一席之地。
  • 封仙傳

    封仙傳

    树欲静而风不止,三界欲安为我乱。群雄逐鹿共争霸,神魔战场乱英雄。九天神雷为我用,烽火连天战群雄,神兵千变谁争锋,冰封山里一念中。
  • 魂韵

    魂韵

    从古至今,人类为何一直在追求着长生?人死之后是否真会灵魂离体?那么,鬼,又是从何而来?
  • 全能召唤师妖孽四小姐

    全能召唤师妖孽四小姐

    她出生之时,天降祥云,龙吟凤舞,万兽欢腾,最后却被人封印,沦为废材。一朝重生,凤凰涅槃,她一扫往日的柔弱,父母失踪,斗嫡姐。半路蹦出几个美男,还死皮赖脸的跟着,怎么办?还是当免费苦力吧,毕竟还有某位霸道的美男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