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4800000135

第135章 阿拉善印刷史略

聂义声

一、起源(1943年~1950年)

1943年春天,阿拉善和硕特旗王爷达理扎雅,大协理罗恩和巴图,小协理罗巴图孟柯,财政处李布音达来(李福海)4人合股投资在北京买了一台石印机,经热河人王振华介绍,雇请了北京印刷师傅田子洋,搭乘给北京罗王府送年贡的驼队返程回阿拉善旗。当年即成立了石印局,当时的石印局属旗政府管辖,设在旗政府理事官厅后院,田子洋是领导,当地人魏文锦,包头人吴六斤是印刷工人。主要印刷业务:名片、请柬、税票三大项。用蒙汉两种文字印过年送礼单、贺信,税票为草头税、过路税。每年印刷收入为银元200元~300元。

石印局的成立,揭开了阿拉善印刷事业的第一页,填补了阿拉善印刷业的空白,使阿拉善的工业、文化事业有了崭新的局面。

1946年,魏文锦、吴六斤辞职,董福宝进石印局。

1949年,石印局搬迁至城内头道巷十字街西边靠街门面,辞去董福宝,田子洋从北京带来年仅8岁的庞玉森当学徒。王爷三弟的仆人刘明章在石印局入了股,将石印局命名为“明显石印局”。

1950年,明显石印局脱离旗政府,成为私人手工作坊式的石印局,地址搬迁到城门口大树底下转经楼南面北的邻街门面,此时石印局由田子洋、刘明章、庞玉森3人经营。

二、走向正规(1950年~1958年)

1950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军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主的轨道,表现在基层的新生事物就是成立了供销合作社,把关系到基层农牧民和城镇居民的吃、穿、用统一管理起来,这是新中国在商业流通领域的一大改革。由此阿拉善旗成立了供销合作总社,该社需大量的账簿、表册。由供销社干部师~明和董福宝牵头成立了供销社印刷室,主任为董福宝,厂址在城门口大树底下永盛和院内,由供销社出资购买了石印机等设备,开了张。印刷室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发20元零用钱,45斤粮,还有冬夏衣。这和当时中共基层政权的工作人员一样。印刷室主要业务是给供销社印帐、表,不承印其他社会印刷业务。

1950年,“中共阿拉善旗工委”、“阿拉善和硕特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设政务委员会,下辖6个处,处下设科。旗政府的工作全面走向新阶段,需印发大量文件材料,由此供销社印刷室划归旗政府,由政务处第三科科长郑立凡领导,印刷室负责人董福宝,工人有梁泽栋、彭秀林,主要业务就是给工委、政府印文件、材料、报表等,每人每月发工资50元。

1951年初,政府将印刷室又划归供销社,调进会计冯树声,使印刷室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正规。

1953年7月,供销社以印刷是工业,不适宜在商业单位为由,将印刷室分出自立门户,命名为印刷小组,同时把石印机、手工切纸机等印刷设备及价值1万元的纸张等材料划归印刷小组。梁泽栋、彭秀林留供销社。

1954年下半年,印刷小组改名为“地方国营阿拉善旗印刷厂”,归旗政府工业局管辖,厂址迁到南大街兴泰隆院内。此时厂内人员为:厂长董福宝,会计冯树声,工人刘鸿儒、王尚惠。

1956年,工人曹永祥进厂。

1955年1月1日,阿拉善旗成为甘肃省的蒙古自治区。作为蒙古自治区工委报的《牧民报》创刊,该报是阿拉善地区的第一张报纸,四开四版蒙文报。社长原丹,编辑有吉格吉德、达力克等8人。

1956年阿拉善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在巴彦浩特成立巴彦淖尔盟,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此时《牧民报》是盟委机关报,印刷任务由地方国营阿拉善旗印刷厂印刷。直至1958年5月23日,巴彦淖尔盟搬迁至三盛公,《牧民报》停刊。

1956年秋天,随着中共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的实施,阿拉善旗开展了大规模的合作化运动,对手工业、工商业进行合作化改造,此时,把田子洋的私营石印局合并到阿拉善旗印刷厂,承揽大量的社会印刷业务。厂长董福宝,技术顾问田子洋,会计兼誊写冯树声,工人庞玉森、刘鸿儒、王尚惠、曹永祥。

1957年全国开展了反右派斗争,以“左”倾路线为标志的各种政治运动从此开始。巴彦淖尔盟盟委派干部冯玉佩进厂整风,董福宝被免去厂长职务,王尚惠、庞玉森被指定为印刷厂负责人。

三、发展和壮大(1958年~1969年)

1958年,全国大跃进,印刷厂增加了印蒙文的业务,东北蒙族青年巴根、那音太、泰本太进厂,业务扩大,又增加工人张淑真、王彩霞。

1959年旗工业局派杨恒山来当厂长,加强了印刷厂的领导力量,又收进魏淑兰、聂凤英、姚淑兰3名家属当工人,刘鸿儒调小松山金矿。

为了适应大跃进的形势,印刷厂派庞玉森、魏淑兰等人到巴盟(三盛公)报社印刷厂学习印刷、装订技术,以此来提高工人的业务技术水平。

接着从内蒙报社买回了四开平台机1台,手摇铸字机1台,八开圆盘机1台,开始了铅印。这是阿拉善在印刷技术方面的一大进步,一个质的提高,使阿拉善印刷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阿拉善印刷业的第二次飞跃。此时的印刷厂规模大改观,有了铅印后,印刷厂在原有石印、装订基础上又增加了排版、机印、铸字3个车间。石印分两班,每班3人,两块石板,轮流生产。

1960年,收进工人张林、李有才、任月英,王彩霞调出。

1958年,阿拉善工业大跃进又放卫星,在头道湖成立了旗造纸厂,在高度缺水的阿拉善却办起了需大量用水的造纸厂,虽然造出了一些粗麻纸,但成本高数量少又无用处。1961年头道湖造纸厂与旗印刷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阿拉善旗造纸印刷厂》,造纸厂工人王殿基、夏明强、张登甲、张建儒、樊汉朝、马增贤、周占武等15人合进印刷厂,造纸关门后这些人都调到其他单位。

1960年,国家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加之给苏联还债,处于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反映在阿拉善印刷业方面的变化就是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手工业三十五条规定》的文件精神,将地方国营的印刷厂转制为《阿拉善左旗印刷生产合作社》,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归属阿拉善左旗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领导。

1962年,调来白银茹担任厂长,狄有帧任会计兼管业务,原厂长杨恒山、会计冯树声调走,招进郝世华为铸字工,开始练铅铸字。

1963年,从地毯厂调来唐秀珍任会计,又招进工人刘菊英,蒙古族工人金花、那生,增加了蒙文排版,此时印刷厂是蒙汉两种文字铅印。同年7月,印刷社和刻字小组合并,成立《阿拉善左旗印刷刻字生产合作社》,刻字小组张子俊、董春泰、王兴科、郭振林、闫子荣、张桂兰、李秀珍、魏鸣等人进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印刷行业成为运动的纸张供应、刻章、印袖章单位,社会上大字报、小字报、传单、海报用纸大多来自印刷厂,各个大大小小的造反组织的公章都在刻字部刻制,红卫兵、红小兵、造反组织的袖章和旗帜都在刻字部印制。

1969年,印刷厂顺应“文化大革命”发展的形势,印刷了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党的建设》,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厂址从南大街迁至西花园,原旗中队大园,即现址。是年厂里又购进万年铸字机1台,四开平台印刷机2台,对开全自动裁纸机1台,在这个大四合院内,南边是印刷车间5间,在西边建装订车间4间和库房4间,原工字型房为排字车间和厂部管理人员办公室。

是年,李有才调至芒硝厂,张子俊、董春泰、王兴科、李秀珍、张桂兰调走。

四、全新发展(1969年~1980年)

1969年,阿拉善左旗党委宣传部成立了译编组,编印蒙文《学习材料》《学习与批判》,每月编印两期,译编组进印刷社办公,印刷就由印刷社承担,译编组负责人乌伦赛、包和希格图,编辑斯琴图、孟柯巴依尔、高香玲、额尔敦巴依尔1971年~1974年又增调编辑苏木雅、色布力玛、萨仁图雅、娜仁、贺希格、扎木苏。为加强蒙文排版车间力量,1970年招收工人汪那生、李有才(小),从内蒙调来技术工人冬月,负责蒙文拣字排版。1970年下半年招收工人董继增、聂义声、刘中恩1971年招收工人高玉荣、李卫东、赛其木格、裴俊林,刘中恩调出。

1972年1月,阿拉善左旗印刷刻字生产合作社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名为阿拉善左旗印刷厂,归属旗工交局管辖。同年购进四开平台印刷机1台,手摇打样机1台。1973年调进工人李翠花、孟柯、师铎、巴格那、巴图达来、乌恩、佟桂荣、李其木格。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邓小平复出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各行各业开始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气象,阿拉善的各项事业呈现一派生机,在落实少数民族各项政策的大趋势下,印刷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阿拉善左旗译编组和印刷厂的基础上,成立了阿拉善左旗报社,印刷厂改名为报社印刷厂,报社在印刷厂办公,报社是阿拉善左旗党委宣传部管辖,社长由旗委宣传部部长乌伦赛兼任,副社长先后有格日勒图、白银茹(兼厂长)、何全布勒、叶图们担任。

1975年1月1日,《阿拉善左旗报》蒙文版出版,为中共阿拉善左旗委机关报,先后调进编辑和工作人员白楚伦巴特尔、哈达、包莲花、高斯琴、包宝音、乌云其木格、乌日娜、魏巴特尔、乌力吉宝音、曹布音图、红峰、谢萨仁图雅、史金福、斯斯琴、罗恩克巴图、萨仁其木格、杨巴特尔、杨在海、斯布音。同年副社长白银茹调宁夏银川,唐秀珍调工交局,聂义声继任会计。

为了加强蒙文报排版印刷力量,同年又招进工人张那生、陆那生、吉仁泰、捌拾宝、刘塔勒腾、秀仁其木格、包斯琴、巴图楚鲁。

1975年~1978年调进工人汪清同、陈学仁、何秀花、张兰、孙玉兰、王玉梅、王东德。

在报社的基建方面,建铸字车间4间,汉文排版、蒙文排版车间9间,职工宿舍、食堂10间,在人委家属巷建家属房5排25间,安排新调进人员10户。

1978年,社长格日勒图、编辑斯琴图、孟柯巴雅尔调宁夏,是年购进对开印刷机1台,全开自动印刷机1台,铸字机1台。

此时,报社汇集了全旗优秀的蒙文翻译编辑人员20余人,所印阿拉善左旗蒙文报四开四版,每周2期,每期2000份,它是阿拉善的新生事物,为全旗广大蒙古族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知识,传输国际国内最新动态、信息起了重要作用。

五、走进新时代(1980年~1999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克服了“左”倾思想,纠正了“左”倾路线,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阿拉善的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0年5月1号,成立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报社被转为阿拉善盟报社。同时,报社印刷厂也改名为阿拉善报社印刷厂。报社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部门,盟委行署调整健全了报社领导班子,增加了编采印刷人员,投资新增了机器设备。由于工作需要叶图们、何全布勒留旗,格日勒图从宁夏调来任副社长,白楚伦巴特尔担任办公室主任兼印刷厂厂长,白银仓任副厂长,编辑部调来刘子宾、曹翔云、杨斯琴、马金花。新安排工人王建萍、王亚玲、张富香、孙跃华、杨劲松、彭祥瑞、敖荣、梁图雅、李翠娟、李玉梅。

同时,购进四开平台印刷机1台,八开方向机1台,全自动切纸机1台,铸字机2台,手摇打样机1台,卧式照相制版机1台。

此时的报社及其下属印刷厂是一个单位,两套人马,报社是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下属印刷厂是企业,实行企业管理,收支自负,还有盈余,成为利润。

《阿拉善报》成为盟委的机关报,从1980年5月1日起出版,四开四版蒙文报,每周从两期增加到三期,印数2500份。

1984年7月1日,报社出版汉文版《阿拉善报》。盟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玉泉任报社书记,原有副社长格日勒图,调进副社长韩燕南,新提副社长哈达。成立汉编部,汉编部主任邓安平,编辑刘子宾、董培勤、姚思泰、史金福、聂义声、巴依尔。汉文排版新增工人王凤梅、赵艳、曹海颖、李桂琴。盟报汉文版的问世,开创了阿拉善新闻事业的新天地,该报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报道社会各界动态,传输国内外重大新闻,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文化阵地。出版期数从周三期到周五期,至2006年1月1日阿拉善盟蒙汉报成为《阿拉善日报》,版面从四开四版到对开四版,汉报印数从3000份到5400份,蒙报印数2500份,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级大报。

此时的印刷厂既印蒙汉阿拉善报,又承印社会印刷业务,全报社人员达100多人,设总编室、办公室、汉编部、蒙编部、采通部、印刷厂。印刷厂年年有盈余,每年上交利税8000到1万元,是印刷厂的鼎盛时期。姜桂英进厂。

六、改制(1999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5年,企业第一轮承包来到报社,经过竞争,印刷工人师铎当上了印刷厂厂长,金花任副厂长,调来电修厂工人闫子荣任副厂长。

1986年,阿拉善盟报社与阿拉善盟印刷厂分离,盟报社搬迁至老陵滩(新浩特),阿盟印刷厂交盟经济处管辖,仍然是国营企业。阿拉善盟报社又成立了一个印刷厂,先是专印盟报,后来也承揽社会印刷业务。

1986年分家后,阿拉善盟报社印刷厂组成人员:

蒙排车间:金花、李其木格、佟桂荣、杨其木格、秀仁其木格、高娃。汉排车间:(成立了盟委机要印刷室,任月英在印刷室工作)李桂琴、曹海颖、闫新春、石凤兰、李翠娟、梁图雅、李艳波。铸字车间:汪那生、尉勇、王亚玲、马仲敖。印刷车间:张兰、王建萍、贾宝铭、邱金明、杨劲松。装订车间:张富香、姜桂英。制版车间:王玉梅、张浩、周占忠。发行:敖登司机:达来、张那生、李新明。

此时在巴彦浩特已有四家印刷厂,除阿拉善盟报社印刷厂、阿拉善盟印刷厂外,还有阿拉善左旗教育印刷厂,巴镇印刷厂。体现了印刷业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现象。

1988年,盟经济处调来杨发良任阿拉善盟印刷厂厂长,杨淑霞任书记。私人承包暂时结束。1989年,盟印刷厂在临街门面建起五间门面三层办公楼。

1990年,阿拉善盟成立了全盟印刷协会,有阿拉善盟报社印刷厂、阿拉善盟印刷厂、阿拉善左旗教育印刷厂、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印刷厂、阿拉善右旗印刷厂、吉兰泰盐厂印刷厂7个单位参加,选举产生会长杨劲松,理事杨发良、欧安民、祌硕侯、安传松、李晓宏、彭祥瑞。协会每年召集一次会议,研究、协商、交流印刷方面的一些事宜和信息。

20世纪90年代初阿拉善盟报社在报纸的印刷方面,实现了第三次飞跃。1992年,电脑排版代替了铅字排版,纸版、PS版代替了铅字版、铜锌版,微机传输代替了邮寄函、信件。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印刷业的一些旧设备、旧工艺被淘汰,新机械新工艺日新月异,表现在工作中的改变就是印刷人员减少,报纸印刷被集中在大报业集团手中。

1999年的企业改制使很多行业,主要是工业企业、商业服务等流通领域的企业彻底私营化,阿拉善盟印刷厂改制为私营企业,厂长为辛耀辉。至此,阿拉善巴彦浩特地区出现了10几家私人印刷厂,这些印刷厂几乎就是私人作坊,但其印刷设备已远非旧日可比,电脑排版、树脂版、PS版、小型胶印机等新型印刷设备体现了轻便、快捷、高质量的时代特征。至此,印刷业由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枝独秀变成市场经济下的百花盛开局面。

同类推荐
  • 盛世新月

    盛世新月

    凤凰花又开,又是一年毕业季。这一年,谢翱毕业了,同时也失业了。考研失败,公务员考试面试被刷,找工作屡屡被拒,和室友一起开店最后无疾而终。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万万没想到,一次简单的旅行,却穿越到唐初日本商船上,于是他开始搏击风浪,勇斗鲨鱼,历尽劫波终于开启了盛世的大门:一幕幕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大唐《清明上河图》呈现在我们面前……阳光宅男谢翱的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像一轮孤悬盛世的新月,散发着淡淡的光和热。且看他如何一步步出任大唐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PS:书友群:528532821(本书定位:相对严谨的历史小说。)
  • 华夏之传说时代

    华夏之传说时代

    盘古开天,华胥兴民;女娲补天,伏羲定海;夸父逐日,后羿伏妖……一场意外,驯兽师苏钺居然来到了这个传说遍地走的时代。可怜的苏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打打猎,做做饭,搞搞小发明,结果一不小心玩大了,居然也成了一个传说!
  • 历史年鉴之1900

    历史年鉴之1900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亚德涅斯编年史

    亚德涅斯编年史

    最终,其他的物种和大部分魔鬼被消灭,剩下的恶魔,大部分躲入海洋,剩下的一部分成功的活到了火焰熄灭的那天。是的,亚德涅斯的海洋,史称七洋之海。那里成为了恶魔的温床,其实他有一个人类熟悉的名字:地狱。
  • 舌战晚清

    舌战晚清

    徐庆穿越到了晚清,没带金没带银,没带枪没带炮,只是带了一条好舌头!什么?你看不起他的舌头?他的舌头战绩辉煌啊!欧洲的女王公主被他“哄”得投怀送抱,反清义军被他“吹”得迅速膨胀,洪秀全被他“教唆”得去见上帝,满清被他“游说”得倒台,俄国西伯利亚被他“骂”丢,美国被他“挑拨”分裂,德国法国被他“忽悠”互相放血,英国被他“吃”得天天看落日,整个欧洲被他“喷”得臣服。从此,全世界都流传着一句名言:“宁可相信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也别相信徐庆那张破嘴!”
热门推荐
  • 刘船词典

    刘船词典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十月》、《北京文学》等报刊上发表的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共48篇。在书中,作者以自然、朴素、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在生活、工作、交际的点点滴滴。
  • 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的99条人生经验

    学校不教,但你一定要懂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从人生实践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宝贵经验,包括生存之道、为人之道、办事之道、相处之道和心态修炼之道,内容广泛,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帮助年轻人少走或不走弯路。一条条经验就是一条条人生妙计,越早掌握它们,就能越早迈向卓越创造非凡。
  • 论生

    论生

    想要在这样的世道中活下来还真不容易!先是要面对某人不知为何而扭曲的三观;再是要解决别人因妒忌对你的恶意连连;更是有恐怖剧毒连连发作向你追魂索命;还有房东小气大妈次次紧催的五百块钱!
  • 厉挽河山

    厉挽河山

    渺幽寺监魔院,镇押魔僧,送饭僧宋小飞,投其所好,魔僧与送饭僧,相交甚好,平生独门绝技,传宋小飞。为救困境女子,坠入万丈深渊,不料因祸得福,幸进宰相府衙,……
  • 凡修主宰

    凡修主宰

    一滴血可灭众生,一滴泪可化海,看从小小的东林村走出来的东华怎么主宰修灵大路,各路超级势力只为一人强强联手,
  • 异世神力诛天灭地:战神重生

    异世神力诛天灭地:战神重生

    昔日威震六界,被天帝尊为“第一战神”的牧枫,转世重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缘巧合,被旧部寻找到,后遇传奇人物“独孤求败”。获得剑魔至高武学!以其精湛神力重塑神格!重新履行其天诛地灭之职!主角身边虽美女如云,但却绝对不是种马!原始的情爱让你大饱眼福!
  • 冠世风华

    冠世风华

    她是顶尖杀手,天才医生,医术卓绝,不料一朝穿越,成为人人鄙夷的沈家五小姐。草包?废物?自今日起,这些都不再属于她!比武台上,初绽风华,世人皆惊叹。一手银针,一手药鼎,一身医术走天下!他,腹黑霸道成性,天赋异禀,清冷孤傲,却偏看上了她,与她携手,踏遍大陆。
  • 我恨星期一

    我恨星期一

    简介:一家绩效至上的杂志社,来了一位天真烂漫的职场新鲜人,遇到一群亦敌亦友的公司同事,所发生的一连串荒谬怪诞、爆笑逗趣、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宛如电影般天马行空的情节,欢笑之余却又令人感到真实得不寒而栗。
  • 乐逗西游

    乐逗西游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西游故事。是西游又不是西游。身为佛界第一帅哥的唐僧为何转世?猴子为何总是那么忧伤?二师兄调戏常娥是故意的?沙僧和王母不得不说的故事!小白龙是母的?一切尽在——不一样的西游。大家千万别太吐槽,看笑了请点个收藏,投个推荐。qq群55392652。要是喜欢我的风格,欢迎大家来交流
  • 校花姐妹爱上我

    校花姐妹爱上我

    一个在佛山寺庙长大的和尚,一个帅气凌然的少年,为了追寻自己的身世,而步入都市红尘,在一系列的生命碰撞中,众多不同领域的美人与他邂逅,红颜芬香,群芳争妍。这个充盈佛性的少年,在那飘香四溢的情爱交缠中,能否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完成上天付予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