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4800000115

第115章 广宗寺概述

贾拉森

一、历史沿革

广宗寺藏语名“葛丹旦吉林”意为“兜率广宗洲”,俗称“南寺”,是阿拉善历史上的第一大寺,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西北侧,有一群山环抱的宽阔地带,地势高低错落,属今巴伦别立镇管辖。

广宗寺建在贺兰山山谷里的一个很宽阔的地方赛音希日格,过去,中间是“朝克沁多根”、“参尼特多根”、“黄楼寺”,即供奉六世达赖真身之处,庙用黄琉璃瓦建成而得此故名。葛根、诺颜、喇嘛坦三拉卜楞(俗称葛根等三府),周围是“阿格巴”、“栋科尔”、“满巴”、“赞康”,(俗称红庙,因庙墙红色而得名)、“迈德里”、“金刚亥母殿”、“三族佛殿”各庙及“阿拉善山神鄂博”,庙与庙间配以吉萨、僧房,高低参差。加以山地树木成荫,溪流如带,风景十分优美,当地人以名胜视之。

广宗南寺建造年代之早,寺院建筑规模之大,僧侣人数之众,在蒙区和藏区佛教界的影响之大,博得信教群众的向往和虔诚之深,所供奉的神灵(六世达赖肉身)名气之大,学经制度之完善,法事、法会习俗之隆重在阿拉善是首屈一指的。

广宗南寺所处的地带为十六罗汉被迎请至汉地时做过夏安居之地而被记载于有关经书中。五世达赖的《十六罗汉礼供》,六世达赖的《阿拉善神祈供》以及章嘉国师若必多杰为南寺所写的寺规《三学昌盛之日光》(现藏广宗南寺)中都记载着十六罗汉在此地做夏安居和达磨达赖为十六罗汉做布施的情景。广宗寺第二代葛根(活佛)图布丹嘉木苏在他《瞻卯山熏香祭》的前言中更是具体地写到“早在有法术的和尚将十六罗汉尊者迎请至汉地时,在贺兰山做过夏安居和在此地由居士达摩做施主的历史载于五世达格宝所作的罗汉礼供圆满中。班禅一切知曾亲口作预言,那时罗汉作夏安居之地是现在的噶丹旦吉林的所在地,并明示达摩居士也是诞生于此寺沟内。据老人们说在特布克山(广宗寺附近一座小山名)顶罗汉足迹,果然至今清晰可见”。据《六世班禅传》(现藏广宗寺)中记载,图布丹嘉木苏(即温都尔葛根)于嘉庆元年(1769年)谒见过班禅巴丹益希,并受过经文传承(《六世班禅传》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汉文版,第238页)。上述引用的话,很可能是两人交谈时班禅所讲。这是广宗南寺作为圣地而名扬佛教界的一个原因。

再者,广宗南寺是六世达赖的寺院,寺中供奉着六世达赖灵塔是远近信教群众虔诚地向往它的最重要的原因。

达赖喇嘛是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时的最高统治者。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被拉藏汗废黜,另立达赖,藏人不承认,局势更加混乱。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仓央嘉措被送往北京,次年走至青海湖时逃走,押送人员谎报仓央嘉措在途中病逝。朝廷顺势批准拉藏汗所立之达赖坐床,一场公案,乃告结束。但只身遁去的仓央嘉措却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安多、蒙古诸地十年后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初次来到了阿拉善,成为被当地人信奉的上师,并同阿拉善第二代札萨克阿宝王建立了供施关系。据说他为寻觅寺院、弘扬佛法的宝地而各处游走,最后于康熙五十六年(1719年)找到了现在的广宗南寺所在地赛音希日格。传说中说他首次走进这个沟口遇见了两个人,问其名,一曰沙格达尔,一曰达木丁,是藏语金刚手和马首金刚两个菩萨的名字,心想是两个菩萨变成人的模样来迎接我了。现在的广宗寺入口处两侧石壁上雕刻着数十尊佛像,刘家驹曾赞它“危岩夷石面上镌有各种像,五彩斑斓,巧夺天工”即指此处。其最外侧两尊佛像就是根据当年六世达赖遇见的两个人的名字雕刻的金刚手和马首金刚两个佛像。六世达赖通过狭长的入口,来到赛音希日格。此地原有供奉无量寿佛和弥勒佛的一个小庙外居住叫巴雅吉呼(富裕)、阿日毕吉呼(昌盛)的两家牧民。仓央嘉措来到他们家时,一家把锅里沸腾的热奶献给了他,另一家则把刚缝制出来的坐垫铺在家中,请他坐。种种吉兆使他非常满意。再观其四周,只见周围群山呈现吉祥八徽,地如八瓣莲花,天似八辐金轮,犹如走进自己长年修习的本尊胜乐金坛城一般。心想如此瑞兆圆满之所再也难以找到,就选定此处作为他建造寺院、宏法利生的基地和自己的归宿点。此后近30年间他奔波于阿拉善和安多之间,致力于佛教事业,但终究未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在此地建造寺院之宏愿。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初来阿拉善后从一开始就认定做自己心传弟子而收为徒弟的阿旺多尔济尚在年幼,成年后又把他派去西藏深造。因此想委以建寺重任的人还未成长。再者,他本人在此期间担任安多13座寺院的堪布,还忙于重修甘肃天祝的石门寺。阿旺多尔济从西藏回来后仓央嘉措又派他去建造青海省乐都县境内的马营寺。这是仓央嘉措对阿旺多尔济的一次考验。仓央嘉措把建南寺的遗嘱留给阿旺多尔济后,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圆寂。同年阿旺多尔济遵其师父嘱托再次入藏做善事,并受了七世达赖授予的“阿日路克桑额尔德尼诺门汗”的封号和布达拉宫顶朗杰札仓的堪布称号(《七世达赖喇嘛传》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汉文版,第334页)。回来后选认了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并做了10年的准备后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开始破土动工,把原来的弥勒庙扩建成9间,在阿日毕吉呼家的地基上修建了49间大经堂,在巴雅吉呼家的旧址上修建了庙仓。第二年从现在的超格图库热地方把潘代加木措林寺全盘搬来这个新的寺址,并把六世达赖的灵塔也请到这里,专门修建一座大殿供奉,同时,把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11岁的罗桑图布丹嘉木苏请来新的经堂里坐床,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从此,在蒙区和藏区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博得信教群众的向往和虔诚供奉之地。这就是南寺的由来和创建的经过。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授给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此匾的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八月十六日”从此南寺有了这个正式名称。此后章嘉国师若必多杰应阿旺多尔济的请求为南寺制定了寺规。该寺规的前言中说“按我等导师铁猴年诞生的说法推算,导师将色身收入法界后2636年,第十三胜生叫做自在的火牛年(1757年),新建了潘代加木措林寺,即文殊大皇帝赐名为广宗寺的大聚僧寺院”。

广宗寺拥有藏区大寺院必须俱全的四大札仓,即学习和修持不同佛经内容的四个学院式僧院。它们是法相僧院(藏语称参尼扎仓),密宗僧院,也称续部僧院(阿格巴札仓或叫居德巴札仓),时轮僧院(栋科尔札仓),医药僧院(满巴札仓)。它们分别学习佛教哲学和逻辑等显宗教义、密宗教义、天文历算和医药学,并举行相关法会。南寺的四个札仓各自有自己的名称,分别是“妙音善说洲”,“两次第伏藏洲”,“不变大乐洲”,“无死持明洲”。

广宗寺在发展和扩大过程中得到过旗札萨克强有力的支持和广大施主群众的大量资助,他们为广宗寺捐献的资财和能工巧匠所付出的劳动是无法估量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南寺的庙宇僧舍只有197间,而经过100余年到同治八年(1869年)时候已达2859间,据说僧侣人数也增加到了1500名。从下面一些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旗府和施主对广宗南寺的支持。

道光八年(1828年)阿拉善第五代札萨克玛哈巴拉一次拿出1万两白银,为广宗南寺修建81间的大经堂和49间的密宗僧院大殿,并在密宗殿中修造1000尊贤劫千佛镀金铜象。同治二年(1863年)乔尔吉·楚勒图木献出310峰骆驼、200多只羊、5000贯铜线、4间房子,设立了尼仓房。同治四年(1865年)旗衙门文书巴雅斯古楞等人献出100只羊和1峰骆驼,设立了普格仓。同治五年(1866年)旗衙门发公函,将巴丹吉林巴嘎的卓洛固图盐湖和雅布赖盐湖的三年税收收入全部拨给南寺,支持该寺的法事、法会活动。民国2年(1913年)修缮、扩建六世达赖灵塔祀殿的时候,旗衙门派人来用11斤(旧制)黄金,做成了镏金的屋脊。后来,阿拉善末代札萨克达理札雅,也为六世达赖灵塔殿的修缮捐献过2峰骆驼,200元大洋。

广宗寺在同治八年(1869年)回回叛乱时曾遭受过一次重大损失,叛军放火焚烧了除时轮大殿和金刚亥母殿以外几乎所有的庙宇,抢去了大批财物。在此事件中,商卓特·图斯都布、道尼尔·巴拉丹勒格都布等人带领部分喇嘛,冲进火海,把六世达赖肉身,金刚亥母象,《甘珠尔经》等抢救出来,搬到山崖险处隐藏起来,之后,由于殿堂被烧,把达赖肉身等送至衙门医药殿暂时供奉。

这次事件之后,从光绪年间开始逐步修复和重建了寺院的殿堂、庙仓,恢复了各种法会活动。但衙门有人主张把全旗最神圣的灵物六世达赖遗体应在延福寺内造塔供奉,不让再送往南寺。此时已还俗娶妻的南寺第五代葛根(三爷葛根)、阿拉善第七代札萨克贡桑珠尔默特之三子嘉拉参旺吉勒据理力争,强令六世达赖遗体迁去南寺供奉。

此后在该寺第五代迭斯尔德呼图克图(俗称喇嘛坦)桑吉嘉木苏的亲自主持下,建造了81间带有阁楼的大经堂,请甘珠尔上师开了光,接着各僧院大殿和大小庙宇相继落成。民国2年(1913年)桑吉嘉木苏喇嘛坦修缮并扩建了六世达赖灵塔祀殿。72间带有阁楼的这个大殿具有镏金的正脊和四条垂脊,有黄琉璃瓦的屋顶,周围墙基用绿色琉璃砖砌成。大殿前墙外侧镶有用黄色琉璃材料烧制的佛本生故事浮雕。殿内隔扇上有雕刻的唐僧取经故事。雕梁画栋,刻雕精细,四周飞檐下几十处画有《山海经》中的形天、帝江等神的形象和珍禽怪兽。环绕大殿的转经长廊内设有100多个筒式转经轮,内装一亿嘛呢经及《回向王经》,供朝圣者转动。整个大殿显得威严壮观,金碧辉煌,曾经可为蒙区寺院建筑中盛极一时的庙宇。南寺大经堂规模宏大,有64根金龙盘绕图案的柱子,全堂的雕梁两侧书有铂金梵文书有《佛说正诠圣文殊师利梵名经》全文。

广宗南寺在“文化大革命”前,有六世达赖灵塔殿——黄楼庙、弥勒殿、金刚亥母殿、三族佛殿等佛殿四座;大经堂,小经堂(法相僧院)、密宗僧院、时轮僧院、医药僧院等聚会诵经的经堂五处;另外还有持斋庙,上护法殿,下护法殿(赞康)、法轮殿、吉祥斋等大小殿堂数座;活佛公馆两处;大小庙仓等公共场所多处;僧院、僧舍上百处。

各处殿堂中佛像、佛经不计其数,在此择其最主要的略作介绍如下。六世达赖灵塔是1丈多高的镀金铜塔,塔门镶嵌着各种宝石,塔顶上曾放有3寸高的赤金无量寿佛像。大经堂正中为镀金铜制的释迦牟尼像和泥塑的宗喀巴师徒三众塑像。两侧为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像,堪称佛教艺术的珍品。小经堂正中是文殊师利巨像,两侧是大于普通人身量的印度八大佛学家六严二胜的塑像,栩栩如生。小型佛像有在弥勒殿和葛根的公馆两处,有1000尊1尺高的宗喀巴泥像。密宗殿中有1000尊1尺高的贤劫千佛铜像。夏季举行法相僧院例行法会的“法园”内有1000尊1尺高的救度八难绿度母泥像。医药殿中有1000尊1尺高的白度母泥像。各殿堂公馆都供奉和藏有绘制极其精美的佛像“唐卡”,不计其数。最主要的有释迦牟尼的《三十四本生传》2套上百轴,《神变十五》1套15轴,反映宗喀巴本生和传记的《八十宗喀》3套上百轴,《仓央嘉措秘传》1套十几轴。还有两轴用彩色锦缎制而成的宗喀巴和弥勒的宽4丈、高6丈的巨大的佛像、分别在农历五月和七月展示。南寺经卷藏书也非常丰富。曾藏有北京版108卷的藏文《甘珠尔经》一部、藏文《丹珠尔经》两部,西藏版100卷的新版《甘珠尔经》一部。另外宗喀巴师徒三众的全集几套上百帙、五部大论及其注疏,名活佛、名高僧的著作无所不有。南寺有两处版库,所藏的经卷刻版和佛像刻版数量也相当可观。解放时注册僧人550名。

广宗南寺周围的瞻卯山、额尔德尼召和距寺较远的道布吉林(北比寺附近)三座小庙是由南寺管理的。另有子庙或属寺有昭化寺(超格图库热)、承庆寺(门吉林)、妙华寺(图克木)、沙尔子庙、查干高勒高庙,以及甘肃天祝的石门寺(嘉格隆)等。它们的堪布(法台)有的由南寺喇嘛担任,有的由本寺提名后由南寺任命。大喇嘛,格斯贵等主要僧职均由本寺提名后由南寺批准任命。

二、寺主呼图克图

广宗寺有葛根、喇嘛坦两位转世活佛,是该寺的寺主,他们对寺院的一切宗教活动和其他事务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由于活佛地位崇高,而且法事活动繁忙,有时腾出好多时间来坐关念经,有时致力于佛学理论的研究或忙于著书立说,因此他们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他们一般是通过曹贡堆会议对寺院事物进行管理的。曹贡堆会议由大喇嘛、德木其(二)喇嘛,格斯贵(三)喇嘛以及三个商卓特等组成,有时扩大到格斯贵,卸任喇嘛等参加,卓干代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僧职人员的任免,财物管理和其他事情。

这里所说的僧职有大喇嘛等三个喇嘛,各庙仓的商卓特、第巴,各僧院的大小堪布,格斯贵,葛根侍从人员,各经堂和庙殿的高尼尔等几十个职别。其中三个喇嘛和大格斯贵的任命是必须获得旗衙门的批准的。被任命为任何僧职的人员接到曹贡堆会议通知后到葛根处领受护身结(藏嘎)才算最后生效。

葛根还可以通过格斯贵对法会活动和学经制度进行督促和管理。格斯贵是管理法会纪律和监督僧侣们遵守寺规及戒律的僧职,任期1年。自从五世达赖制定寺规——“加伊格”以来,格斯贵作为执法人,形式上很有权威。无论什么人,包括大喇嘛,在寺院转经路以内遇见他时应回避,如果没有披上袈裟,还应躲藏。所有僧人,包括活佛离寺外出时都要向格斯贵请假。这样做是对寺院纪律的尊重。

曹贡堆会议从腊月十八到正月十八大祈愿法会期间,在相传为青海固始汗之宫帐的叫“达赖查干”的具有4根柱子、12个哈那的巨型蒙古包里议事,十月的五供祈愿法会期间在普格仓议事,其他时间一般在葛根仓议事。活佛不参加卓干代会议,只是在自宅里召见大喇嘛或格斯贵,听取汇报,做出指示。

广宗寺的两个活佛分别是从选定建寺地址的六世达赖喇嘛和亲自建寺的第巴·桑结嘉措的化身阿旺多尔济开始以活佛转世的形式传下来的。第一代葛根是六世达赖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译言善慧宝梵音海)曾用化名阿旺曲札嘉措(语自在法称海)。他的传记有国内外研究家们非常注目的阿旺多尔济用藏文写作的《妙音天界琵琶音》。有南寺(广宗寺)和西藏两种版本,内容相同。民族出版社已出版藏文全文和庄晶的汉文摘译本。因此关于六世达赖的生平这里不再赘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六世达赖的卒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即25岁时在青海病逝和64岁时在阿拉善圆寂。松巴堪布·依希班觉,《蒙古政教史》的作者达木却嘉木苏,汉族高法尊大师,以及现代著名学者才旦夏茸教授,却太尔教授,多识教授等历代学者都支持后一种说法。在阿拉善流传的很多有关仓央嘉措的传说,南寺曾藏有的他的一些遗物,以及阿拉善人把他当作全旗的福田供奉200多年的事实,也可以看作是支持后一种说法的一个证据。

仓央嘉措曾留下很多优美的诗歌,是藏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后期的作品有《大悲观音祈愿词》《阿拉善神祈供》,为连城大寺写的《白莲妙树寺志》等。前两个著作有南寺木刻印本,后一作品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他生活的年代是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初一(1683年3月28日)至乾隆十一年五月初八(1746年6月26日)。但广宗南寺是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他灵塔前举行大法会供轮仪式,庆祝六世达赖诞辰的。

第二代葛根是罗桑图布丹嘉木苏,俗称温都尔葛根。他生于乾隆十二年四月初八(1747年5月16日),是本旗镇国公贡楚克和夫人布拜之子。由阿旺多尔济确认为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并亲任经师。5岁时迎请至原潘代加木措林寺坐床。潘代加木措林寺1757年迁到新的寺址广宗南寺后又把他请到广宗南寺坐床。他曾入藏学经,受密宗传承,受到班禅额尔德尼授予的“伊拉古克桑班迪达贡卓诺门汗”的封号。也曾进京参加洞礼年班,授封为“大格布呼图克图”。

他绘制佛像的艺术水平是很高的,广宗寺及其于庙曾供奉过他亲手绘制的七轴护法女神拉姆唐卡。在瞻卯山人工凿出的金刚菩萨洞内曾有过他亲手绘制的多种神佛形象的大型画。还创作大量的宗教音乐,据说他也曾对阿拉善民歌谱曲多首。他的著作有根据阿旺多尔济的《秘传》改为偈颂体的《传记祈祷颂》《哦字格言》及其他零散著作。南寺版库曾保存过他的佛像刻版。他于嘉庆十二年二月十七日(1807年3月25日)61岁时圆寂,后人修造成人身量大小的镀金铜像,内藏他的灵骨,在大经堂阁楼上供奉。

第三代葛根是却达尔嘉木苏,嘉庆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1808年10月16日)生于青海曲藏地区。他是嘉木央敦珠和卓玛的三子,从班禅额尔德尼受戒,6岁时迎请至广宗南寺坐床,13岁和18岁时两次进京参加年班。道光八年六月二十八日(1828年8月8日)前往安多途中圆寂,舍利在甘肃天祝的石门寺造塔供奉。

第四代葛根是伊希楚勒图木达尔吉嘉木苏。道光九年六月初六(1829年7月6日)出生于阿拉善旗额尔客哈什格巴嘎,叫策策格图淖尔的地方一个牧民家里。父名巴达荣贵,母名木合来。经雍和宫金瓶掣签确认后道光十四年(1834年)受戒并坐床。13岁时进藏学经,于道光五十五年十一月初六(1850年11月9日)圆寂,是年21岁,舍利在图克木庙供奉。据说他主寺时期是广宗寺的鼎盛期。

第五代葛根是贡萨勒永恰布,因他是王爷贡桑珠尔默特之三子,所以一般称为“三爷葛根”,俗名嘉拉参旺吉勒。生于咸丰元年十月初四(1851年11月4日)。16岁时迎清至广宗南寺坐床。光绪二十七年(1889年)39岁时经旗衙门批准,弃戒还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49岁时病逝。在他主寺时期以他的名义制定的天祝石门寺的寺规仍保存在该寺。他的遗体安葬在离今巴彦浩特周家田以南不远,银巴公路东侧某处。他还俗后曾从拉卜楞寺请来一小喇嘛替代第五代葛根,名吉格米德嘎拉僧嘉木苏,少年病逝。

等到三爷葛根病逝后按宗教习俗寻访认定的第六代葛根是阿旺丹增田来嘉木苏。他于光绪二十七年腊月三十(1901年2月18日)出生在阿拉善旗通胡巴嘎的查拉嘎尔河畔,父名毛道尔格,母名乌达巴拉。7岁坐床,曾赴藏学经。朝佛印度后经加尔各答、上海、北京等地回到旗里。他思想激进,不满旗政,因而同旧政府发生矛盾,也有过一些当时的政府所不能容忍的举动。在形势对他不利的情况下,他拜访师父老喇嘛坦,向他秘密辞行后,以去巴音森布尔祀祭敖包为名带两人出走,一生再没有回来。1987年阿拉善盟政协文史委罗福喜、朝格图两位同志根据有关线索前往镶黄旗等地调查核实,证实他于1957年秋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病逝。并带回葛根亲自制作的佛事木范一件、葛根用过的经卷两部等遗物,交给罗步云让其转交广宗寺。阿旺丹增嘉木苏是广宗寺末代葛根。

广宗寺葛根是阿拉善最大的葛根,其各代转世大都受达赖、班禅授予的“伊拉古克桑班迪达贡卓诺们汗”和朝廷授予的“达格布呼图克图”封号。还有一个尊号叫“嘉勒色来”葛根。达格布呼图克图名称的由来是六世赖在游历各地时,曾在达格布寺(塔布寺)住较长时间,后来他以达格布夏仲著称,其各代转世的封号就来自这个称呼。蔡志纯、黄颢编著的《活佛转世》一书中称“达克布呼图克图”为“阿拉善旗广法寺”的葛根。大家知道在阿拉善根本就没有叫“广法寺”的寺院。蔡、黄说法显然是以讹传讹地抄自妙舟法师的《蒙藏佛教史》。

广宗寺另一位寺主活佛迭斯尔德呼图克图,一般被称做“喇嘛坦”。他的第一代就是六世达赖确认为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的阿旺多尔济。第巴是五世达赖的宠臣,选立六世达赖的主持人,也是扩建布达拉宫的组织者。他精通各科学问,著述宏富。后来他在同拉藏汗的争斗中败给了对方而被执杀,他所立之达赖仓央嘉措遂被废黜。据说隐姓埋名出走的仓央嘉措来到阿拉善时第一个就在第巴转生的家里做客,并听见那家婴儿的啼哭声就认出了第巴的声音,就决定以阿拉善作为自己的归宿点。

阿旺多尔济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于阿拉善旗厢根达赖巴嘎的匝布苏尔乌素,父名班咱尔加布,母名那木宗。从小跟随仓央嘉措出家为僧,曾赴西藏学经数年。关于他的生平,没有找到详细记载,但从《七世达赖传》《六世班禅传》《章嘉若必多杰传》《安多政教史》等史料中偶尔发现他活动的记载。建立广宗寺、安置保存六世达赖遗体,选认六世达赖化身广宗寺葛根图布丹嘉木苏等是他的主要事迹。晚年他因寺院利益与阿拉善第三代札萨克罗卜藏多尔济发生矛盾,王爷听信阿在念咒经的传言,将他囚禁。他虽有人照料饮食,但终因年事已高,不堪忍饥受寒而在牢狱中打坐圆寂,是年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关于他的事迹,见1994年第一期《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贾拉森文。

他是精通显密教法的佛教人德,在藏区以拉尊班迪达著称。他是在阿拉善出生的第一个转世活佛,也是用藏文发表著述的第一个阿拉善蒙古高僧。温都尔葛根和第一代多布藏呼图克图的前身都向他受过经文传承。他的著作有六世达赖传《妙音天界琵琶音》。土观却吉尼玛曾说他有多种作品,但因王爷查禁他的著述而大都失散。广宗寺曾供奉过他的银制灵塔,其内是否藏有他的舍利,无人知晓,也许是象征性的依托物而已吧。他还有个作品是叫《轮回》的蒙语歌曲,内容是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说教,流传至今。

他另有一个名字叫“伦珠达尔吉”。因他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受过七世达赖喇嘛授予的“阿日路克桑额尔德尼诺们汗”封号,所以也被称作“达尔吉诺们汗”。他圆寂后,王爷曾下令不许寻找其转世灵童,但后来还是寻访到了他的转世。这个第二代喇嘛坦诞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安多藏人,据说是土观活佛外甥,名伦布达尔吉,未能迎请至广宗南寺坐床,9岁夭折。

第三代喇嘛坦是丹增忠乃达尔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于阿拉善巴伦别立巴嘎。他是本旗镇国公道尔吉萨布旦之第七子,也是温都尔葛根的侄儿。他还有一个称呼叫温都尔喇嘛坦。他在南寺设立了参尼札仓,即法相僧院,这样奠定了南寺学经制度的基础。他有一些用藏文写作的零散经文流传至今。约在咸丰七年(1856年)圆寂。

第四代喇嘛坦,是阿旺丹巴达尔吉嘉木苏,咸丰八年(1857年)生于阿拉善旗厢根达来巴嘎,为协理台吉那仁达来之子。迎请至广宗南寺坐床后不久圆寂。

第五代喇嘛坦是敖木察尔山潘普勒忠桑吉嘉木苏(译言神奇利他殊胜佛海),别名仓色来夏特比多尔吉,拉尊那木吉勒道尔吉等。他于1871年(同治十年十月十八日)生于本旗巴伦别立巴嘎图力更,是镇国公阿尤尔扎那的次子。经八世班禅确认为迭斯尔德诺门汗的转世后迎请至广宗寺坐床。29岁时人藏学习,精通藏语藏文和显密教法,成了阿拉善近代史上的大佛学家。他同藏区名活佛来往密切,尤其同第十三世达赖关系甚密,往来信件有一捆曾存广宗寺。其中宣统二年(1907年)达赖给喇嘛坦的复信内容载于《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上。他还征得达赖同意后将十三世达赖所作的《宗喀巴千供仪规》一书收入自己文集第一帙——噶帙中,书后记载着这样做的原因经过。他请达赖重新制定过广宗寺寺规,达赖、班禅都授予他“阿日路克桑班迪达额尔德尼诺门汗”封号的法诏,达赖还给他授予过布达拉宫顶朗杰札仓的全则德学位,赠给他堪布服饰和其他珍贵礼品。

桑吉嘉木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进京参加喇嘛年班,受封迭斯尔德呼图克图。据有关记载,民国3年(1914年)大总统曾确认这一封号。

在民国39年(1928年)发生的“小三爷事件”被平定以后,阿拉善局势仍动荡不安,应该管理旗政的王爷塔旺布鲁克吉拉(史料记载为:塔旺布里甲拉)留恋都市生活长住北京。在这样的情况下桑吉嘉木苏喇嘛坦应王爷之命和衙门部分人的共推出山掌管旗政近4年。塔王病故,其子达理札雅继位。等到年轻的达理札雅从京回旗接受旗印后,才回到寺里。他在掌印期间的作用不论被如何评价,都说明了如下两点:一是当时旗政的腐败无能已经到了求救于神佛的程度;二是喇嘛坦在僧俗广大群众中德高望重,是个身不由己地被推入政治漩涡的人物。

第五代喇嘛坦对广宗寺的发展作用极大。他主持盖建新的大经堂和扩建修缮六世达赖灵塔大殿,派众多僧人入藏学经而提高了广宗寺佛学研究水平,主持迎请、接待九世班禅,应十三世达赖之命没立五供祈愿法会并规定每日念诵上述《宗喀巴千供仪规》,给僧人受戒,讲解教义,传授密法等,不一而定。

他著述甚丰,内容有佛教显密教义、仪规、颂词等,刻版刊印的文集有三大帙,是阿拉善有藏文著作的高僧中的最多者。现在这三帙文集全套藏在塔尔寺色多公馆和布达拉宫两处。其中喀帙在哲蚌寺修过刻版,未曾刻版刊印的著述也不少,但大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失散。

他于民国33年三月初二(1944年3月25日)在广宗寺拉让贡桑敖德巴尔(普善光照公馆)以狮子卧姿势圆寂,享年74岁。

迭斯尔德呼图克图第六代转世是阿旺罗桑丹比坚参(译言:语自在善慧教法胜利幢),现取“坚参”二字作名字,并按蒙古式读法,译写作“贾拉森”。他民国34年十二月十三日(1946年1月15日)生于甘肃省天祝县,俗名拉嘎旺,父名巴玛才让,母名云吉。按宗教习俗寻访,逐渐缩小范围,就要最后确认到一名男童时发现名册上弟兄两个男童的名字和年龄被互换了(也许无意中写错),无法确定。遂将改正后的只写弟兄两个男童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的名单送去塔尔寺,请9岁的十世班禅认定。班禅于民国35年九月二十二日(1946年9月6日)天降节在弟弟的名字上盖上戳子,最后认定,并赐名阿旺丹比坚参。这样他3岁时被迎请至阿拉善,5岁受出家戒并坐床,开始学习藏文和背诵经文,9岁赴塔尔寺学经,并受沙弥戒。在12岁时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进入小学学习。后来一直念到1981年研究生毕业,并于1983年~1985年留学日本。现从事蒙古语文研究和教学工作,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了多篇学术论著并任自治区政协常委、并任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近年来已发表多部论著,同时任全国、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佛协组织中分别担任着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

三、法会习俗和学经制度

广宗寺的法会,从规模上讲,大的需要全寺几百名僧人参加才能完成,小的以某个僧院的范围举行。还举行零散的数目繁多不成其法会的小规模的诵经、禳灾、祭祀等法事活动。在持续时间上讲从一天到月余,长短不一。

朝格钦法会,即全寺范围的法会,有7个。冬季祈愿法会是六世达赖在乾隆四年(1739年)初次在阿拉善按照拉萨传召大法会的习俗设立的莫拉木法会的延续,正月举行。四月举行“嘛呢法”会。五月举行夏季祈愿法会,进行胜乐,大威德13尊和普慧3个本尊彩沙坛城的修习仪规,并进行其他活动,这是阿旺多尔济为纪念六世达赖忌辰而设立的。十月份举行五供祈愿法会,也叫燃灯会,这是桑吉嘉木苏喇嘛坦为纪念宗喀巴大师的忌辰而设立的。正月、五月、十二月的下旬分别举行法王十万酬补、拉姆十万酬补和众护法神酬补仪规法会。上述7个法会虽说是全寺性法会,但有些法会参加人数较少,寺方也不强求僧人每会必到。

以僧院范围的法会来说,法相僧院的法会最多,每个季度和季度之间都举行例行法会共8次,每次持续1个月左右。该僧院的法会直接与五部大论的学习有关,因此特别受到重视,全寺学经期的僧人几乎都参加。

其他3个僧院,每年要举行一两次法会,主要的有六月份密宗僧院举行密集本尊彩沙坛城的修习仪规;三月份时轮僧院举行时轮金刚彩沙坛城的修习仪规;四月份医药僧院行大悲观音五尊佛彩沙坛城的修习仪规。

除了上述一些较大的法会以外,大小不等的法事活动是几乎整年不断的。佛教的每个节日,寺主两个呼图克图的圆寂日子,都要举行纪念法会。每月初十或二十五都要在六世达赖灵塔前举行供轮法会,每年在本寺和瞻卯山、额尔德尼召三个地方从六月十五至八月初一举行较长时间的夏安居法会。每月初八有罗汉礼供法会,十五有“索炯”等。有人曾统计过,如果不算每天的“君加”(意为常茶)法会和各殿堂的高尼尔的念经活动的话,南寺不举行法会的天数累计只有两个月左右。

这样多的法会活动要有较大的财力来维持,有的法会每天放18次僧茶,两次斋饭,还要准备很多的供品和散发布施的资金。这些花费由各庙仓按规定承担。有的法会的费用由某些僧职人员负担。考取学位的格西、将要卸任的堪布及其他僧职人员也要承担部分僧茶、斋饭、布施的费用。

广宗寺的学经制度比较完整,进入寺院当僧侣的人,首先向某一高僧受出家戒,取得法名、然后拜一僧人为师,向他学经。寺院学经活动的初期阶段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实施集体教学,因此不论有无学问,每一个僧人都有机会有一小喇嘛为徒弟。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喇嘛的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寺院,交给自己相识的喇嘛或亲戚中的当喇嘛者为弟子。有师徒关系的僧侣们中,有叔侄关系、舅甥关系以及其他亲属关系者不少。

学经是从学习藏文字母开始的,但基本掌握字母表和简单拼读方法以后很快进入经文的背诵阶段。背诵经文从《皈依经》《忏悔经》《兜率百天经》开始,法会上念诵的经文都要背熟。像广宗寺法会多,念诵的经文种类繁多,因而需要背熟的经文量也是非常之大的。背20年也背不完。背熟法会念诵的基本经文以后就要进入却伊拉札仓,即法相僧院,开始漫长的五部大论的学习过程,同时继续背诵各种经文。在蒙区寺院中学习五部大论是非常少见的。

藏区较大寺院所设有的法相僧院却伊拉札仓,在阿拉善只有南寺、北寺、图克木等三个寺设有。广宗寺(南寺)的法相僧院是第三代喇嘛坦迭斯尔德呼图克图丹增忠乃达尔吉按照西藏哲蚌寺、果芒札仓的习俗创建的,这也是显宗教义之大成五部大论及其注疏的有系统的学习和考取学位的一整套制度在阿拉善的初次设立。学习五部大论的过程是个非常繁琐、严格而且漫长的过程。

僧人学经几年以后集体加入法相僧院,同一年加入的人们自然地组成1个班级,叫“曾达”。每个曾达由1名精于五部大论的格西任教。有些藏区寺院采取相似于学分制的办法而缩短升级时间,而广宗寺则规定两年升级一次。不实行留级制度,两年后集体升级。曾达这个班级组织,从最低年级一直延续到高年级,然后曾达自然地解散,但曾达的上下依然是成为考取学位的顺序和担任重要僧职时的先后排列依据。

从最低一级的“辨颜色”曾达到最高一级的“噶然巴”曾达、共有13个曾达,都有各自的曾达名称。按五部大论的学习,把13个曾达可以概括为5个等级,即摄类学(堆拉)5个曾达,般若(帕尔钦)5个曾达,中观(乌玛),俱舍(早德),戒律(都勒巴)各1个曾达。

五部大论的著名注疏很多,广宗寺遵从嘉木央夏特巴的“依格查”。五部大论是指:(1)印度大论师法称陈那所著《量释论》及其注疏,内容有摄类学、因类学、心类学等因明学的内容。经过对它的学习,训练逻辑思维方法,掌握辩论,理解深奥的佛学道理的思想方式和模式。广宗寺法相僧院规定分5个年级用10年时间学完《量释论》内容。这期间的学习,可以说是一个基本功训练,如果不掌握这个辩经格式和严格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无从谈起其他各部大论的学习,难以分辨各种复杂的佛学理论的统一性和区别性。(2)学完《量释论》后,接着进入学习弥勒所著《现观庄严论》及其注疏。最著名的注疏有宗喀巴的两巨帙《善说金珠》,它的内容属于经藏,是大乘佛教所讲的般若的理论,即初发菩提心到经福德、智慧两资粮的积累,达到佛位的整个过程的学说,它分5个年级用10年时间修完,完成般若学习以后举行一次大的庆典,曾达里的部分人考取全则德学位,法会上做布施,宴请同届学友,叫“帕尔钦”。“帕尔钦”两年举行一次,有帕尔钦之年,法相僧院的各曾达都可升入上一个曾达。(3)学完帕尔钦就升入乌玛曾达攻读月称论师的《人中论》及其注疏。学习中观之学,两年修完。(4)接着升人早德曾达,攻读世亲论师所著《俱舍论》及其注疏。它主要讲界、根、世间、业果、智慧等论藏内容,也用两年时间学完。(5)然后进入最高的一个班级噶然巴曾达,开始学习大论师攻德光、释迦光《律经根本》等著作及其注疏,即律藏方面的内容。这个曾达是没有结业期限的,因为再无其他高的班级可升入。

一般来讲升入这个班级时年龄都会超过30岁,然后就等待考取多然巴,莫兰拉布金巴等学位。广宗寺每年有两人考取莫兰拉布金巴学位。考取学位的人一年内不许缺席一次冬季祈愿法会和法相僧院的所有8次例行法会,并作为会前会后辩经活动的答辩人,回答各个层次的高僧们提出的五部大论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总答辩在冬季举行、叫“誓愿辩经”(达木加),用两天时间,在法相僧院堪布的主持下,各个曾达、尤其是帕尔钦以下曾达的人必须一个一个地在大会上站出来向答辩人提出自己所学大论内容有关的疑难问题。这不但是对答辩人的考验,也是对学经人辩经才能的锻炼。考取学位之人还必须向法会发放僧茶、斋饭、布施,其经济负担也很重。他们最后在正月十五日大法会上取得座次。考取莫兰拉布金巴学位的两人中一人必须是前一年的五供祈愿法会上取得多然巴学位的人。

多然巴学位的考取办法和莫兰拉布金巴大致相同,只是没有那么隆重而已。多然巴隔年考取一次,其誓愿辩经,即总答辩在秋季举行,十月二十五在五供大法会上发放布施取得座次。

广宗寺还设有噶布居学位,据说该学位曾经是宗喀巴师考取过的学位,因此由已当过莫兰拉布金巴的老者来考取,它的考取程序和办法同于多然巴,秋季举行誓愿辩经,五供祈愿法会上发放布施,取得座次。他的座次实际上是他考取莫兰拉布金巴时已取得的座次。

多然巴和噶布居学位隔年轮流授予。

除了法相僧院设有学位外,密宗、时轮、医药各僧院分别设有阿格然巴、孑然巴、曼然巴等学位。取得该三种学位之人在大经堂法会上的座次在当年的莫兰拉布金巴之下,次年的莫兰拉布金巴之上。就是说不论什么学位,都按取得的先后来决定座次。按理说学位应该是给精于某种经法的高僧授予,但在事实上照顾成分多,不大重视学问,尤其是阿格然巴。真正精通密宗义理的密宗师极少,但是为了对一些致力于寺院事务的人给予座次而不经答辩授予阿格然巴学位的情况不乏其例。孑然巴、曼然巴虽然也不经答辩而授予,但总得知道一些历算和医学知识的人才授予。

僧人进入拉然巴曾达以后一般可以向密宗的学习和修炼方面发展,由于广宗寺僧人从年轻时开始可以同时参加几个僧院,参与几个僧院的法会,因此对一般密宗的仪规、诵经等活动是熟悉的。只是在学习五部大论期间不允许侧重于密宗。当然对历算、医药方面允许较早开始学习。至于闭关修习本尊、主持密宗方面的法事则是取得学位以后的事了。

除了考取学位而获得座次以外,当四大僧院堪布(法台)都能获得较高的座次,比有学位者高,法相僧院的堪布(必须有学位者担任)最高,下来依次是密宗、时轮、医药僧院的堪布。卸任后大经堂里的座次在新任堪布之上。当堪布后在朝格钦法会上要披黄斗篷,座次高于披红斗篷者。全寺僧人的斗篷是红颜色的。当堪布需要有学问和主持较多法会、法事的本领,因此不可能所有老喇嘛都能充任。为了照顾无学问、又不胜任堪布之职的老喇嘛,对其授予黄斗篷,这样他可以越过有学位的喇嘛而坐于其上首,这对他们来讲,是调整座次的最后一次机会。但下面的人当堪布披上黄斗篷的话,又要越过他们而坐于上首。广宗寺有披黄斗篷资格者,最多时也就20多人。

僧人最高的座位是低于葛根狮子法座,而高于普通僧人座位的有靠背的方床,叫坐“梯”。全寺能坐这种高位者仅有公认的高僧或葛根经师等几个人而已。

一些僧人从小不好好学经,后来专当仓房的帮手,管理人,继而升为某一吉萨(小的庙仓)的第巴或葛根仓房的商卓特,甚至担任大、二、三喇嘛,参与寺院的最高掌权机构,成为显赫的人物。这些人的特点是戒律比较松弛,交结面广,办事能力强,对寺院事务尽力。这并非说掌权的喇嘛都是无学问的或无学位的喇嘛。但这的确是无学问的喇嘛们的一条出人头地的路。

另一些僧人从小背诵大量的法会上念诵的经文,而且嗓音洪亮,这样的人可以加入“噶达瓦”的行列,后来发展成为领腔师(又译领诵师、经头等),即翁则德。广宗寺设有大法会和4个僧院,3个小分寺的8个领腔师之职。

还有一些僧人从小被培养成为吹鼓手和乐师。会前会后以及在法会上需要吹奏大号、唢呐、螺号,以及其他吹奏乐时由他来吹奏。这一部分人在学经方面一般都长进不大,但待他们老的时候寺院方面设法给予照顾。

在经堂里聚会时座次是一定要遵循的。对一些无座次的老喇嘛,不至于坐到比他较年经的有座次的喇嘛的下首而难堪,就让他们坐到经堂中间两排座位两侧的排坐上,但仍须按曾达的高低入座。对一些不懂经文而一生致力寺院事务,但因财力、能力等因素而不胜任充当商卓特、大、二、三喇嘛者们,为了表示关怀,就让他们参加“滚敦玛”,即葛根随从。经堂里备有他们的专门座位,法会上他们不披斗篷,随葛根鱼贯而入,迟到早退而享受布施。

广宗寺在其发展阶段上培育过精通五部大论的格西多人。也出现过精于密乘义理,修习得道,主持仪规活动的密宗师和精于时轮历算,天文地理、名声较高的历算师(一人曾当过北寺活佛历算学老师)以及名医。一些佛教界高僧大德曾来广宗寺朝圣,除九世班禅外,二世嘉木央两次来广宗寺。土观活佛也曾来广宗寺,并修建了赞康庙。十三世达赖经师华日格西来广宗寺居住,并担任过法相僧院堪布。20世纪40年代色多活佛和乌兰葛根联袂来寺朝拜六世达赖喇嘛灵塔。

四、现状

广宗寺作为全旗最大的寺院,也作为信教群众向往、信仰的地方,聚集了大量有历史的珍贵的佛像、佛经和佛教文物、佛教艺术品,也聚集了精通佛教显密二宗教义教规的高僧大德。当然也聚集了无法估算其价值的以金银珠宝为材料的大批的法器、供器等。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丢失的3寸高的纯金无量寿佛像和20世纪50年代初用500两白银制作的大悲观音的立体坛城。

解放前葛根和庙仓还拥有大量的牲畜、土地、房产和属民,聚集和佛教教义不相容的大批的资产。这是对佛教和佛教寺院的一种封建化的污染。

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宣传教育下,逐渐废除了寺院、葛根、庙仓的封建特权。牲畜和土地都实行了集体化,对本寺以外的房产进行了改造。20世纪50年代末已停止了向施主化缘的做法,并对寺院的法会规模和费用规模进行了大量的压缩。组织喇嘛们办了文化学习班,制定了固定的政治学习日制度。把小喇嘛坦也送到学校上学。广宗寺僧人在护林防火、植树造林、参加社队生产劳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贡献。广宗寺僧人自觉改造不合理的制度,接受文明与进步,得到过上级的表扬。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造反派闯入广宗寺,首先捣毁了六世达赖灵塔,强迫僧侣们破坏六世达赖肉身,并焚烧,同时大量的佛像、佛经被毁坏殆尽。他们还把守寺的少数喇嘛当作“牛鬼蛇神”加以批斗后赶出寺院,一些无家可归的僧人被赶到附近社队劳动改造。党的宗教政策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广宗寺除一部分金银铜器被有关部门用车拉走以外,其余各种物品失散严重。在长年无人管理的情况下盗贼四起,无所不偷,庙宇殿堂已开始坍塌。1971年经有关领导批准签字,将广宗寺的庙宇全部拆除,木料用作他途,财产由有关部门低价变卖处理。广宗寺变成了一片废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以落实。全旗的部分僧人聚集到当时唯一能够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延福寺里举行法会。1981年广宗寺部分僧人来到原寺址盖顶蒙古包和帐篷,举行了夏季祈愿法会,并由罗卜桑宁吾、尚巴丹达尔、丹比宁吾等人出资出力,在原葛根仓房的遗址上盖建了15间平顶佛堂,把桑吉拉布坦精心捡起收藏的六世达赖骨灰重新造塔供奉。还塑制了宗喀巴师徒三尊泥像,为达尔吉诺门汗,温都尔葛根、桑吉嘉木苏喇嘛坦各造灵塔一座。后来从四川请回《甘珠尔经》一套,罗卜桑夏都布献给宗喀巴师徒三尊全集一套。这期间僧人和施主向南寺献给各种物品、供器多件,在僧俗信教群众的资助下,备置了法会所需要的各种法器。内蒙古佛协将他们在“文革”前收存准备办展览的一批极珍贵的佛教文物都还给了广宗寺。其中有甘丹赤巴的斗篷,内地名僧玄奘法师的铃杵,六世班禅所赐的银壶,章嘉国师制定的寺规,光绪皇帝封迭斯尔德呼图克图时给的御赐蟒袍、朝珠、玉如意,班禅所赐封号法诏,各种大小印章及其他多件物品。

在旗人民政府批准下成立的以罗·尚巴仁钦为首的广宗寺管理所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要求和支持下,开始筹备盖建新经堂工程。由10名僧人自告奋勇,筹措资金,这样从1989年开始在迭斯尔德拉卜楞(公馆)的原基上新建了有歇山式屋顶的30间殿堂。本寺画家希拉布嘉木苏、罗卜桑拉布坦等完成了全部油画工程。按当年大经堂的风格,16根柱子绘制了金龙盘柱图案。柱头间的横梁两侧都用铂金兰札文书写着六世达赖梵名咒,天花板的图案为蓝底金字梵文。大殿正门两侧用八思巴文书着“福兆似海集奇观,吉祥如云落大殿”的对联,此语取自五世达赖的《大昭寺志》。侧墙上写着本寺高僧罗卜桑夏都布所撰写的寺赋回文诗,诗中从四角往中间以X型排列着四个札仓的名称。新殿盖成后六世达赖灵塔等全部搬进殿内。由罗卜桑沃德斯尔出资,却达尔缝制的《达尔吉诺门汗本生》十一轴彩色锦缎推锈唐卡挂到殿堂后使新殿更加生辉。施主罗步云一人出资修建了小巧玲珑的山门。

1990年7月初举行新殿落成典礼。在三大寺活佛都莅临的情况下由夏仲嘉木央丹培尼玛、拉然巴格西强巴沃德斯尔等近300名僧人诵经3天,举行了开光仪式,盟旗党政领导前来祝贺,近3000名善男信女和观光客观礼了这个庆典。

1999年又在六世达赖灵塔原址上,重新修建了10.5米高的六世达赖纪念塔,并进行开光。

2000年5月又开始动工修建赞康和黄楼庙,10月5日落成开光。

据最新统计,现在广宗寺有注册僧人约百名,常住守寺僧人近20名。除大殿外还有赞康、三族佛殿、庙仓、施主及游客接待处。有僧舍几十间。本寺附近的瞻卯山洞也盖起一些庙宇建筑,恢复了香火。广宗寺在各佛教节日都举行法会,基本上满足了信教群众的朝拜需求。

五、广宗寺属庙

大经堂大经堂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广宗寺时修建的第一个歇山式殿堂,是全寺僧众聚会诵经的地方,当时兼做六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寺主活佛贾拉森专写一篇《兜率广宗寺记》碑文,简述盖庙经过及其功德。该碑文全文如下:

据经史记载,南寺原基乃十六罗汉尊者歇夏加持之地,亦系达摩达喇居士诞生之所。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为寻找建寺弘教之处曾云游北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来至贺兰山中阿日毕吉呼、巴雅吉呼家,适逢家主人新坐垫缝制方成,鲜牛奶釜内飘香。仓央佛盘坐新垫,品尝鲜奶,环顾四周,但见胜景非凡:圆山巍巍,松柏葱葱,布谷鸣啼,泉溪长流,地似八瓣莲花,天如八辐金轮,具胜乐金刚坛城之形,实属弘法利生之圣地,遂择定此处建寺。后其心传弟子诺门罕阿旺多尔济遵其遗嘱於第十三胜生火鼠年(1756年)破土动工,次年建成殿堂,并造六世达赖喇嘛肉身灵塔,将利乐海寺迁来新址,此乃南寺之初创缘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朝廷赐予藏蒙满汉四种文字携刻之广宗寺匾额,章嘉国师若必多吉制定寺规,从此南寺名扬佛教界。藉僧俗信众之布施与能工巧匠之功德,专院逐年扩大,其建筑规模之宏,雕刻工艺彩画装饰之精,佛门宝物收藏之多,世所罕有。解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本寺僧人积极参加政治文化学习与劳动生产,主动接受文明与进步。“文革”中这座闻名遐迩的重要寺院被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再次得到贯彻,南寺弟子罗卜桑宁吾,尚巴丹达尔,丹毕宁吾等在原寺废墟上重筑房舍,恢复香火。经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以莫兰然金巴尚巴仁钦为首的寺管所在上级的关怀和群众的支持下新建了三十间歇山式殿宇。画家领诵师希拉布甲木苏和罗卜桑拉布坦完成了油画工程,金龙盘绕的殿柱之间的横梁上用梵文写的六世达赖名咒闪烁金光,大殿正门两侧用八思巴文书有福兆似海集奇观,吉祥如云落大殿的对联,壁上留有本寺高僧莫兰然金巴罗卜桑夏都布所撰寺赋回文诗。全则德桑吉拉布坦保存的六世达赖骨灰造塔供养在大殿正中,其侧为阿旺多尔济纪念塔。殿内还供有内藏宗喀巴法体碎粒的宗喀巴师徒三尊塑像,曼然巴罗卜桑沃斯尔敬献的迭斯尔德呼图克图本生传堆绣唐卡以及佛祖真经甘珠尔全册和宗喀巴师徒三尊全集等。第十七胜生阳铁马年(1990年)七月初,夏仲嘉木央丹培尼玛、拉然巴强巴沃斯尔等三百名僧众举行了开光大典。语自在善慧教法胜利幢应施主哈斯巴根等出资立碑者之劝请特作此记,愿此寺永为一切有情聚积福慧二资粮之所依。

黄楼庙黄楼庙是六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广宗寺最重要的建筑,它的修复重建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宗教事务局的批准和专项拨款。它建于原葛根公馆——大乐光照喇卜楞的旧址。新修复的黄楼庙,砖混结构,黄琉璃瓦盖顶。依山建造,气势宏伟,集蒙藏汉寺院之大成。占地面积870平方公尺,庙房81间,庙高约20公尺,分4层,入庙台阶74级。殿内所供奉的仓央嘉措镏金灵塔为全寺之尊,塔身高3公尺,塔门上镶嵌着各种颜色的宝石;内藏六世达赖喇嘛真身舍利。近年来政府拨款,信士集资,使殿宇重辉,金塔焕彩,展现了历史、文化、佛教氛围和广宗寺的独特魅力,也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伟大。该殿于2000年5月11日奠基,2000年10月5日落成剪彩,并举行了开光仪轨和佛海观音供养修习法会。

六世达赖喇嘛荼毗塔六世达赖喇嘛,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683年~1746年),西藏诗人,宗教领袖。25岁时拉藏汗诬他非达赖真身,送往内地。途中只身出走,游历各地,朝佛修行,最后来此弘法。据载,他法相英俊,清秀而端庄,慈蔼而威严,体味芬芳,嗓音优美,善即兴赋诗吟唱。64岁时他吞服一颗佛舍利子后以菩萨跏趺坐姿口诵无量寿经而圆寂。其时从左肘流下各色透明油质液体达19天。虽时值酷夏,但法体丝毫未腐烂。弟子门将其安置于灵塔内供奉。后因时乱曾几度从塔内取出装入木龛转移,直至1966年历经220载,多人目睹肢体内脏仍完好无损。

“文化大革命”中六世达赖喇嘛法体在庙旁火化,僧众检骨灰另造塔供奉。为了残余灵骨灰烬不被人畜践塌,造此荼毗塔,施主陶德芒来等捐资修复装饰。塔内装藏佛像经卷外六世达赖喇嘛用过的牦牛皮褡裢一件。

此处是六世达赖大起大落经历的一个终点,故值得一记。信众可从中彻悟无常真谛而发虔心(荼毗是梵语火葬意义的荼毗之讹)。

佛海坛城塔此塔建于六世达赖喇嘛灵塔原址,因传说其基座地底深处用彩色方解石粉修有胜乐金刚坛城,故起名曰坛城塔,又在塔名前冠以“佛海”二字,象征十方三时诸佛智慧永驻此塔。

该塔高10.5公尺,合市制315寸,象征六世达赖喇嘛诞辰315周年时建造。于1998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本寺寺主迭斯尔德活佛,北寺多布仓活佛,延福寺甘珠尔上师以及卫藏喇嘛,达日克夏仲等高僧大德在塔前聚会诵经,举行了开光仪式。次日整天喜降甘露,沐浴了久旱干枯的草地,功德明显。

塔内装藏有:释迦牟尼像10万张,宗喀巴师徒三尊像10万张,莲花生大师像10万张,三族佛像20万张,马头明王像10万张,龙尊王佛像10万张,四臂观音像10万张,具光佛母像10万张等佛像类和《甘珠尔经》1套108卷,《解脱经》三部,《菩提道次第广论》1部,宗喀巴传、米拉日巴传、六世达赖喇嘛传各1部,《俱舍论》《现观应严论》各一部,六世达赖梵名咒十万遍,护法神咒十万遍以及六字真言等经咒类。还有伏藏瓶,各种矿石、器具等均按规定备齐后由本寺年龄最长者88岁的罗布桑策仁喇嘛主持诵经加被后装入塔腹。

该塔建造总负责人:曼然巴嘎拉桑道尔吉,协助人员:苏依拉,达西德勒格,嘎拉桑敖都布,阿旺叶仁培勒等。关怀指导的有阿拉善左旗民族宗教局僧格局长,本寺管理所希日布所长,退休干部图布吉日嘎拉等。

双白塔位于黄楼庙和大经堂西北隅的一双白塔是广宗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唯一一座经“文化大革命”而有幸残存下来的藏式双塔,堪称古迹。其上首较高的为菩提塔,较低的为尊胜塔(根据造型辨认),两者之间有一小本康,菩提塔前是一个上有天然形成的藏文‘嘛’字的大石头,是属罕物。据说初建广宗寺时该双塔为广宗寺的北边界线,寺院的转经路就经过塔下。后来寺院规模扩大,双塔位置就靠近寺院中心了。

金刚亥母殿(多吉帕姆庙)建在广宗寺最高处的金刚亥母(多吉帕母)殿是供胜乐金刚明妃多吉帕姆的殿宇,过去曾供有一尊一尺多高的多吉帕母,一说为肉身,一说为化石,不知其详。但确实远近闻名,是和六世达赖喇嘛肉身、瞻卯山并列的具有殊胜加持力的广宗寺三个圣物之一,慕名前来朝拜的信众络绎不绝。现在的殿宇是1998年本寺僧人元旦培力杰出资修建。规模、样式完全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赞康殿建在南寺入口处不远、坐西朝东、面对寺院的悬山式殿宇是供奉护法神白哈五王的庙宇,叫赞康,相当于塔尔寺的小金瓦殿。它的正对面是广宗寺最高的时轮峰,山脚下正对着赞康有一用石头垒起来的巨大的“哧”字,是白哈神种字。护法神白哈五王也称乃琼,因有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化身而得名。凡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必设有赞康,每月初二举行祭祀护法神的法事。据说温都尔葛根(六世达赖第二代转世)和土观活佛却吉尼玛斗法取乐,在土观活佛返回安多故里途中温都尔葛根做法下大雨,把土观活佛的牲畜和驮子全冲走了,土观活佛以打火镰烧掉广宗寺的赞康来回敬。他师傅松巴堪布责备土观活佛烧毁人家寺院的赞康为不当,叫他重建。土观活佛应师命亲自前来,在现在赞康的位置上为广宗寺修建过第二个赞康。它在回乱中被焚毁以后也重修过一次,“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广宗寺恢复以后本寺僧人根敦敏珠尔等在原址上先于大经堂也建过一个简陋的赞康。现在新建起来的赞康为广宗寺的第五个赞康。这样拆来盖去成了广宗寺盖建次数最多的殿宇。此次重建以前原建筑破损严重,几乎倒塌,有很多施主提议重建,并捐款资助,使这一庙宇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艺术品。

瞻卯山(塔尔巴卓格)广宗寺北几公里处有一处单独耸立的山,有人说它从远处看形似毡帽而谓之毡帽山,因嫌其不雅,改叫瞻卯山。平常叫“塔尔巴卓格”,藏文原意可解释为“解脱山”,也可解释为“解脱阁”,曾有过一块雕刻藏蒙满汉文的金字匾额(残块仍在保存)。该山是十六罗汉尊者赴汉地时做过夏安居之地而远近闻名的圣山。南面半山腰上有一天然形成的山洞,几十名僧人可在洞内并排就座诵经。当年六世达赖喇嘛从广宗寺南山坡上看见吉祥天女出入洞内,因此,后来在洞内供养吉祥天女。从洞口延伸出来的巨型岩石能发出清脆的声音,称它是罗汉用过的犍稚(集合僧伽的响器)。洞口外修有台阶和僧舍。其东侧稍高处有一人工凿出的山洞,因洞内有温都尔葛根亲自画的金刚菩萨为主的众多上师、本尊、护法像,故称金刚菩萨洞(多尔色木宗)。山脚下曾有过经堂、活佛居室、仓房、僧舍等,夏季举行夏安居法会。在恢复瞻卯山的过程中本寺弟子桑吉拉布坦做出过特殊的贡献。他修通了从广宗寺到瞻卯山的能走小型汽车的土路,又从广宗寺拆庙废墟中捡出砖瓦、石料、木材,背到瞻卯山,修复了台阶、盖起了僧房,洞口安装了门窗。有人说他是广宗寺的“愚公”,虽是戏称,但也有几分相似之处。

瓦其尔巴尼口子瓦其尔巴尼口子是广宗寺的入口,因路北侧岩石面上携有瓦其尔巴尼佛像而得名。这里也是广宗寺石刻佛像、经文最集中的地方。民国46年(1935年)为迎接九世班禅而专修的定远营至广宗寺的公路由杨达呼藏吾监工修通。正月十五日班禅莅临南寺时经此口人内,随行记者刘家驹看到岩刻赞叹不已,写道“五彩斑斓,巧夺天工”。这里岩石上现存浮雕佛像19尊,画像17幅,石刻经文50条,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石刻。其中北侧的瓦其尔巴尼、绿度母、无量寿,南侧的金刚大持、马头明王、具光佛母等刻雕精细,表情生动,身态自然,线条流畅,是广宗寺艺术一绝。尤其是路北的绿度母及十相自在图、金刚百字明等堪称藏传佛教石刻艺术的珍品。这里岩石坚硬,不容易被风沙侵蚀,也不易受人为破坏,因此完全保存了古有风貌。

据说六世达赖喇嘛1719年顺此山口进去,便遇见了两人,问其名,一曰沙格达尔(瓦其尔巴尼的藏语),一曰达木丁(马头明王的藏语)。他心想这明明是两个佛名,莫非他们指点我建寺弘教的好去处?进得沟来,果然找到了八瓣莲花般八座山环包的殊胜净地。现路南北两侧对称有佛龛的两个佛像就是当年六世达赖遇见两人的地方据他们的名字雕刻的瓦其尔巴尼和马头明王。

海螺山海螺山原为广宗寺的天葬台,位于寺沟人口外约1公里路北侧,因其形酷似海螺而得名(从河对岸看更一目了然)。密续中称凡无上瑜伽续部本尊坛城外围必有八大尸林,系密咒师修炼得道之所。显密合修的蒙藏地区黄教寺院据此必设有天葬台,而形如海螺者,仅此一处。海螺乃佛教八瑞相之一,是佛乐之冠,僧众闻其声而聚会诵经,谓之“法螺”。故此处被视为以己身喂食肉食味者,完成此生善业之处,亦系灵识随螺声升入佛界之净地。是号称胜乐金刚坛城的广宗寺所独具的天然景观之一。

同类推荐
  • 唐途风月

    唐途风月

    “我跨越千年只为了轻声吹响,那悠悠的牧笛,夕阳夜色,斜风细雨;只为了亲眼见证,那万国来朝时的鼓磬笙歌,黄钟大吕;只为了,在战马嘶鸣狼烟滚滚中,亲手擂响那激荡千年的隆隆战鼓,嘶吼那回响万代的铁血战歌,掀起腥风血雨!只为了……只为了追逐你,掩映在花枝绿叶间的白衣飘飘,青丝如墨,让那如晨露般娇嫩含羞的明眸,在夜幕中,闪耀在我每一个梦里……”让我们一起,拨开千年沉寂的层层迷雾,去探访,那炫目而又鲜活,如梦幻一般精彩的……大唐!
  • 天王洪秀全

    天王洪秀全

    高三文科生洪仁空,意外成为百十年前的洪秀全,他通解太平天国历史,且为之扼腕叹息,决心改变历史,让那个曾经造成了人民哀鸿遍野,易子相食的结果的运动,真正的成为民族的骄傲!有诗曰:天国流影照神州,可怜苍生祸未休。心系穷苦为大众,逆史反清太平留。
  • 夜郎武僰传

    夜郎武僰传

    祖国神奇的西南腹地,这里生活着四十多个少数民族,无数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神秘的文明,其中古夜郎国最为神秘。这是一个强大的文明古国,与中原但是它却在与汉王朝争夺西南霸权的过程当中,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里。到底这个存在了千年,与中原王朝密切联系得文明古国在争霸的岁月发生了什么,导致它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夜郎自大的典故后就消失了,将会在本书里得到答案。
  • 镇远

    镇远

    大乾王朝一个在乾天大陆上统治了千年之久的王朝,风雨飘摇的王朝,面对西方蛮族的虎视眈眈,叛乱四起,混战不断,它又能如何?群雄并起,血染虎闸,无数的大乾俊杰,为它前赴后继,为它而生?为它而死?只为让自己的民族脊梁不倒!不愿子孙沦为异族奴仆,为大乾再次屹立绝巅,写下一曲壮丽悲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军为国,挡蛮族。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蛮族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大明枭臣

    大明枭臣

    他与皇帝生死之交,兄弟相称。他扫灭群雄,收拾旧山河。他出将入相,权倾天下。他逼宫让位,废立皇帝。当朝枭臣,旷世名臣,毁誉随它去!创建国朝崭新制度,奠定万世强盛基业!QQ群517747522
热门推荐
  • 神咒之格

    神咒之格

    这世界是一座金字塔,塔的基石便是格。武有武格,灵有灵格、圣有圣格、半神有半神格……。凭什么有些人出生便高高在上,占据金字塔的顶端。有些人出生便低贱入泥土,只能仰望上层神明。我不服,我轩凡不服。既然塔的基石便是格,那我便吞噬所有之格。神明予我诅咒,我便燃起焚天之焰直入九霄,登顶唯一神座……。
  • 涟水仙

    涟水仙

    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已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盛宠宫心

    盛宠宫心

    一个他,冷酷腹黑却又处处护她周全。另一个他,温润如玉却又若即若离。她要选择谁呢?又何必要选?她靠自己的智慧,斗宫女,斗皇后,斗太后,斗命运!男人不是等来的,不是选来的,是靠自己的能力赢来的!她说,因为我不漂亮,我就要很多很多的聪明,这样才不至于失身又失心,他说,因为我不温柔,我就要很多很多的计谋,这样才能赢得天下赢得你!
  • 王俊凯之我的学神男友

    王俊凯之我的学神男友

    自诩为”青春无敌美少女“、”未来美术大咖“的丁文倩同学因为惨不忍睹的文化课成绩而被校园第一学霸(王俊凯)盯上,从此,她的生活开启了”水深火热“模式。听到此话,我那蠢蠢欲动的贪念再次熊熊燃烧起来。喜欢这部小说的人可以加我的QQ我的QQ:851234410
  • 至强凡人

    至强凡人

    他以为自己是个无用的孩子,苦苦修炼几年没有半点成果。他以为自己这一辈子能行走在这大街小巷之中,最多学得一门手艺来填饱肚子。终于有一天,他拿到了一块灵石。他发现,自己变得不一样了。他明白了什么是天才,他让所有人的重新定义了天才。这是机缘?还是天赋?又或者是受到的苦难的回报?他不知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成为至强的存在……
  •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到上海之誓不低头

    回到上海之誓不低头

    ——打败胡雪岩————脚踩上海滩——想知道“肥海少”是如何将这十个字演绎得完美无暇,呈现给我们晚清上海的原色和生命的本真!让我们在黑暗中看见深远处的光明和寻找光明的顽强力量。
  • 天机圣道

    天机圣道

    大衍五十,其用四九!每过四十九年,都会降生一对婴儿,或男或女。但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被天地所钟,鸿运当头。一个被天地所嫉,厄运不断。被天地所嫉之人大多在降生之初就落下了先天之疾,或手脚,或智力,或身体,或精神......一个道士造就了一个弃婴;一个弃婴谱写了一段神话!这个世界真的有神仙吗?若是有,他们都在哪?天机观为什么要立下那么古怪的规矩?历代天机子都去了哪里?为什么这方天地的传承不绝,修道之人却几乎没有?随着杨无忌的一步步探索,真相慢慢的展现在了他的面前。只因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 武屠

    武屠

    天古大陆万灵共生。苍茫大陆,谁主沉浮,以武为尊,武屠天地。血路沉砂,百战不死我罗浩此生不敬天,不拜神,不礼佛,发誓以我双拳战出朗朗乾坤,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浮生诱谜情

    浮生诱谜情

    我们的初遇是在中学的图书馆。那年,我15岁,他18岁,年少的我们,情窦初开,偷尝禁果。他出国留学,一走了之。我的人生却因此种下苦果,有了无法言说的秘密。五年后,我考上重点医科大学,而他,取得了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一场时装秀让我们再度相遇。爱火重燃,却遭遇现实的重重隔阻。春如旧,人空瘦。我一次次的想要逃离,奈何躲不过命定的相遇。十多年的爱恨纠葛,阴谋沦陷,依然磨灭不了心底那份最初的悸动。在母校校庆晚会上,他作为成功人士应邀上台担任表演嘉宾,面对台下的我,声泪俱下的唱起“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