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4500000019

第19章 劲松风格

紫舟

1924年,南京下关码头,一位个子不高、脸庞端正、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14岁的女孩,身边站着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年方20的男青年。男青年手提一只盐水鸭、一包糕点。

“毛丫头,要听娘娘的话,好好读书。”男青年手摸女孩的头,一遍又一遍地叮咛。

女孩瞪着秀眼,望着哥哥,认真点着头。她知道,这对她,一个小裁缝的“多余”的女儿,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她出生时,上面有一姐一兄,作为一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是多余了。父亲只关心哥哥,常说:“男孩管不好,是我的事;女孩管不好,是她娘的事,到时间,一嫁完事。”

她六岁被送给没有孩子的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九岁那年回到父母的家学习缝纫下手活,打纽件、缝边……看哥哥姚兴仁写着一手刀切的蝇头小楷,她总想自己什么时间才能去读书。

做小裁缝的父亲姚兆喜,根本不会为女儿读书的念头所打动,事实上也没有经济能力供几个孩子读书。九岁的兴华,仅有的权利只是想想而已。

时过五年,她已长成个半大的小姑娘。有一天,母亲的小姐妹杨贤之来到她家,看见出落得干干净净的兴华,想想自己夫死、子丧,身边没有能叫应的人,便摸着她的头:

“毛丫头,跟我到清江浦去读书吧,给我做女儿。”杨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这个姑娘。

“好!”兴华心头一亮,只要有书读就行。

小兴华跟着娘娘,来到了清江浦。

杨贤之守寡丧子后,走上了传教的道路,她把小兴华送进美利爱德女子学校当伴读生,但只能支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必须依靠兴华自己去挣。她给兴华买了一把小小的梭子,让她学打花边。长7公分宽3公分的小梭子,便成了兴华读书的伴侣。

兴华白天读书,空下来就打花边,有时眼看书本,手织花边,一尺一尺花边,从她的小手中编织出来;一行一行的文字从她眼里看进去。她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了三年半书,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三年半,她没有叫过杨妈妈,也不愿受洗,娘娘当然不开心,好在星期天有个孩子在身边走走也行。眼见孩子长大了,该出嫁了,便三番五次地为兴华说婆家。接受了三年半教育的兴华,决心要嫁自己喜欢的人。几次提亲不行,又因大革命冲垮了教会学校,兴华又回到母亲的家中。

母亲还是那样辛苦,家还是那么小,父亲还是那么严厉,只是哥哥没有了。她望着那案桌,与哥哥一起嬉戏的情景浮现在心头。

“毛丫头,再弄点黄泥来!”

“噢!”小兴华是给哥哥做下手的,她又弄回一堆黄泥。

“这是什么?”哥哥捏了一只胖人。

“大肚老汉!”兴华拍着手,轻轻接过,放到案桌下。

“再捏一个什么?”

“观音!”

“好!”

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泥人,齐刷刷地排在案桌下,和哥哥在一起真快乐呀!……

父亲家隔壁来了一支国民党的卫生兵,要找人洗衣服。兴华和姐姐就成了当然的“洗衣女”。每天挣上几角钱,给母亲买点菜。

天长日久,兴华认识了卫生队的副队长、英俊青年张迫远,订了婚,直到张迫远丢职后,兴华才和他成了一家人。

八年的患难生活,他们有了两男两女。日子清苦点,情感上是满足的,但到兴华跟张迫远回张家龙游,日子好起来了,情感上却有了变化。

她带着三个孩子(一个女儿留在南京母亲家中)和婆婆一起过日子,日子不算富,有吃有穿。不久,张迫远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了小官,有了些钱,便寻花问柳,买了一个16岁的小老婆。兴华因此而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给自己一个平等的权利。

就在张迫远把小老婆带回家的那天起,兴华便决心结束这种女人为男人生儿育女的生活,走自己的路。

如果兴华家庭生活幸福,如果她是一个软弱的女子,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如果她没有读过三年半书,如果她的妹妹姚淑萍不在延安……那么,兴华的历史就要重写。

看过《朱德小传》的姚兴华,了解到中国有个共产党,共产党在延安建设了一个民主自由的天地。追求自我解放,追求男女平等的心情,促使她写信给在延安的妹妹姚淑萍。淑萍为她寄来了两张签有林彪大名的介绍信,一封给她,一封给逃难在汉口开小店的大姐姚慕陶。

一个改变命运的计划在暗中进行着。兴华在思想上和物质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她要到汉口八路军接待站去,去追寻一种崭新的生活。

有趣的是,从龙游到汉口这段路上,兴华以三种不同的装束,来回跑了三趟。一种是少妇的装束,一种是难民装束,一种是国民党护士的装束。

年已28岁的兴华,虽然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但仍充满青春的活力。一套合身的绸旗袍,一双浅口皮鞋、耳环、戒指……手中一只带银链的黑手包,几件随身带的行李,看上去像是殷实人家的美貌少妇。

“姐!”当她站在开小店的姐姐慕陶身边时,才发现姐姐已有身孕。

慕陶知道妹妹是来取介绍信的,她把介绍信给了兴华。

“姐,我们一起去吧!”

“你看,我的身子!”

“到延安,也可以开小店,那边也有小孩子!”

“那么妈妈怎么办?”

这一“军”将得兴华没了言语。

父亲在南京大屠杀时,被日本人杀害,母亲孤苦伶仃的,兴华便不再与姐姐争了。

第二天,她找到了汉口八路军办事处,表示了坚决要到延安去的决心。

办事处人员说:“你还有什么留恋的?”

一句话勾起做母亲的心。孩子那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显现在她的眼前,她想起了最早夭折的长子,她担心三个在婆婆身边的孩子。

“孩子,我有四个孩子,一个女儿在我妈妈那里,还有三个在婆婆那里。”

“快去带来,延安有保育院、托儿所,汉口有半个月就可能沦陷。”

兴华回姐姐家,借了一套“逃荒衣”,从汉口回到龙游。她随着难民的队伍上了火车,碰上查票的,她便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是难民。”

途中,她买了一碗蛋炒饭正吃着。

“你不是难民吗?”卖票人见她吃蛋炒饭便问。

“是难民!”

“难民吃蛋炒饭?”

“这碗饭才二角钱,能抵车票吗?”

卖票人走了。

快到龙游时,她花钱补了一张票。

“你为什么补票!”卖票人问。

“下车方便!”她知道龙游车站查得紧。

“为什么?”

“我要快点回家,三个孩子在家等我。”

她下车后,寻到一位女友,请她开一张国民党的通行证。她决定从龙游再奔汉口的这一趟,换成国民党护士的身份。

“放心,我到汉口,就把这通行证给你寄回来。”

在婆婆那里,她只说带两个大孩子出去玩玩,过几天便回来。

哪个孩子不是娘的心头肉。她看着三个孩子,知道自己不可能把三个孩子都带走,只能带两个大的,那酸泪就涌上了心头。

离家的那天,她手抱着老四,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想等孩子睡着了再走。可孩子好像有什么感觉,就是不睡。

“妈妈给你烧面条吃,好吗?”

“好!”

兴华把孩子交给老保姆,到厨房里去烧面条。她揉好面团,用擀面杖擀面,泪水线一样落在面里。一碗用妈妈的泪和心精心做成的面条放在老四的面前。老四笑了。

兴华一手拉着大儿子永蒙,一手拉着女儿永英,满脸泪水地奔向龙游车站。

巧事又让兴华碰上了——车站又遇见了那个卖票人。

“昨天你还是难民,今天怎么变成护士了。”他看着通行证,看着穿国民党军装的兴华。

“是啊,队伍失散了,就是难民;找到队伍了,就是护士!”她面不改色,顺理而答。

“带着孩子?”

“我送孩子到四川。”

卖票人问不出什么,只好放行。

兴华带着两个孩子,星辰赶路,到汉口转车到西安。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见她拖儿带女便说:“你等等,待有车我们通知你。”

兴华见一队又一队的青年男女,打着旗步行去延安,心中激动万分,但拖着一双儿女,只有安心等待。

不久,她和两个孩子搭乘爱国华侨陈嘉庚送给毛泽东的一辆面包车。同车开赴延安的人中有音乐家冼星海夫妇。一路上冼星海指挥大家唱着革命歌曲,他夫人钱女士弹着琴。

兴华带着孩子,穿着黄军装,引起了同车的延安保育院院长李之光的注意。她正想为保育院寻找医务人员,见兴华这样装束,便说:

“请问,你在部队是干什么的?”

“护士!”

“去延安干什么?”

“寻求真理。”

……

兴华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因此没有说实话。没想到后来竟与保育院结下了一段缘分。

到达延安,她一落脚黄土地,便为延安那清新的空气所感染。街头扫得干干净净,人们心平气和地唱着信天游,没有要饭的,没有来回维持治安的警察,这一切首先给了她个安全感,她感到,她能在这里寻到自己所要的东西。

“大爷!能带我一下,把两个孩子和行李送到西北旅社吗?”她叫住了一位牵着骡子缓步行走的延安老乡。

“行!”延安老乡二话没说,便将她一对儿女分别放进骡背两边的筐篓里,顺手又将小行李搭了上去,便快快乐乐地吆喝着骡子,向西北旅社走去。兴华所想的是,应当给这位延安人多少脚钱。

“大姐!到了。”延安老乡把孩子和行李放在了西北旅社的门前。

“老乡!”兴华刚想拿钱。

“革命同志,互相帮助么。”说完他便转身走了。

兴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感到丝丝温暖。

当她踏进西北旅社时,迎上来的是她那久违了的妹妹姚淑萍。

姐妹俩在白区分手,在红区相见,她们要追寻的是一个共同的信念:为妇女解放、自由而奉献自己。

初到延安投入革命大熔炉的姚兴华,将名字改成姚欣华。

当她正发愁带着两个孩子怎样进抗大学习时,路上乘车同来的保育院长李之光来找她。

“我们院缺少护士,你到我们院来做护士好吗?”

“我没有做过护士,只读过三年半书,是为了路上方便才这样说的。”

“装得还真像。”

“我到你那里当保姆,给孩子洗衣服、做衣服。”姚欣华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有几分能力,便去做几分事。

李之光见她说得诚恳,就把她留下当了保育员。

半年后,姚欣华认准了李之光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才告诉李之光,自己是拿着林彪的介绍信到抗大来学习的。通情达理的李之光不仅同意她去抗大学习,还同意她将两个孩子留在延安保育院。

她走上了系统学习马列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道路,1939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便转正。

她如饥似渴地学着共产主义理论,从抗大到女大,在学习的同时,还拿出了裁缝女儿的本领,参加了缝纫工作,女大毕业后又在中央保育院任被服股长,在保小边教书边学习。

六年多的延安生活,她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945年,她刚和林辉山由组织介绍结了婚,便开始了从延安向东北的行军。到东北,她生下了第五个孩子。她没有被孩子捆住,下决心投入到战斗中去。

那时丈夫林辉山在东北辽南当地委组织部长,她希望能下去到区里当区委书记,和丈夫谈了几次,他都没同意。

“为什么?”她终于不能用平静的语气与丈夫谈话了。

“人家会讲我是提拔自己的老婆。”

“我有这个能力!”

“如果你去了,干不好,是一个区的问题。”

“你报上去,省里有很多延安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如果他们都认为我干不好,不批,那么,我一辈子在家里。”

她丈夫在妻子的“火炮”之后,打了一份报告,省里批下来了,她当上了营口县百寨区的区委书记。

在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时,很多区的区小队都被迫解散了,而姚欣华所带的区小队都完整归队。那天,姚欣华集合队伍说:“国民党打来了,现在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我们发给路费,你们放下枪回家种地,但我不敢保证你们回去会不会被国民党抓去;第二条路,你们跟我走,有我在,就有你们在……”区小队的人都跟着她回到了地委,还带着征来的粮食,支援解放军。丈夫林辉山为自己有一个能干和有骨气的妻子而骄傲。

在延安,她边学习,边工作,但再忙她也要抽空和孩子们一起过星期日。

每到星期六,她便用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买一点东西,去保小看两个读书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去延河边,一面为孩子们洗衣服,一面看孩子们嬉水,忙完,心中总是那么舒坦。

她常常笑着把下面的故事讲给另外几个孩子:“那时,你大哥还不会游泳,一天我正在洗衣服,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吐嘟吐嘟的,再一看,啊!不好了!你大哥的头没有了,只剩下两只手在水面上摇来摇去。我一急,就跳下了水,把他托了起来,上来才想起来,我也才学会游泳不久。”

无独有偶,十几年后,当她在上海康健园的马蹄下抢出三女儿时,赶马人大骂:

“叫你不要上去,你为什么上去?”

“我是她的妈妈!”

妈妈——一个有血有肉的妈妈。

“文化大革命”中,她丈夫被押到上海日夜游斗,回来后的一天晚上,他说:“老姚,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日子,我受不了。”

姚欣华说:“老林,要是在隔离和批斗中,你死了,我相信你是被人害死的,我一定替你鸣冤叫屈。只要我活着,我就不相信你是叛徒!”

林辉山在“文化大革命”后,看到有人受不住压力,家庭又没给必要的支持,他一次又一次地对姚欣华说:“老姚,谢谢。”

为人母为人妻,姚欣华无愧于己;作为一个革命女性,她更无愧于她选择的事业。

现在她80多岁了。1994年6月她生日之时突发脑溢血,但恢复的速度之快却让医生们惊讶。这大概和她内在的性格和信念有关吧。

同类推荐
  • 解放西双版纳

    解放西双版纳

    经过半个多月的征战,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终于全部彻底地消灭了国民党残留在西双版纳的部队。从此,西双版纳解放了!千百年来套在边疆各族人民身上的枷锁被打碎了!一个被封建领主、土司头人和国民党反动派蹂躏得千疮百孔的西双版纳获得了新生!
  • 草庐漫话

    草庐漫话

    本书写了甲子七月之初,爱子溺水亡命。他用十二岁的稚嫩身躯,在我心上划了一道血泪奔流的新台湾海峡。顿失骨肉的巨大哀伤与痛楚,似一场无法预期的山洪爆发,将我身心吞没。老辈人用“是儿不死”这些老话儿一遍遍为我的心灵的创伤包扎止疼。好不容易,我才从泪眼模糊中回过神来,我清楚,为了雪压双鬓,垂垂暮年的双亲,还有早已木偶般发呆的妻子,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我咬咬牙,把爱儿往昔影像,一股脑压进了深深的记忆底层,决心不再想他。在人生最难熬的一段岁月里,我拼命读书,试图从书籍中寻找我灵魂的寄托与安慰。
  •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本书作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关怀近百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奶奶,他发现:高龄奶奶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她们的烦恼与痛苦非常复杂;她们身上的人性温情与生命力量让人震撼。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教科书般的关怀宝典。
  •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本书为“中国人文讲演丛书”之一,以学术的普及为旨归,以思想的撒播为内涵,以学术的讲演为形式,搭建人文、经济、管理、法律各平台,再现国内一流学者的学术讲演现场。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热门推荐
  •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是一个逗比带着一群妹子在末世中旅游的故事。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末世风光。王小虎: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拳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拳!伍珂:所有的女妖精都是想勾引小虎的坏蛋,看到女妖精什么都别说,先打一顿就对了!白婕:所有的妖怪都是做美食的理想材料,打完妖怪千万不要浪费,环保又美味。吴婧:不管是妖怪还是妖精,尸体都是种植花花草草最需要的肥料。
  • 穿越之王爷来耕田

    穿越之王爷来耕田

    现代的我正要去老爹的公司,突然,身子猛然一振,然后就被甩了出去。肿么办,还有一个王爷,腹黑至极。
  • 穿越之我是铁血战士

    穿越之我是铁血战士

    铁血战士————之名包括了那种刚猛强勇,所向披靡的无匹势气.即为战而存,因战而荣.对于这个将战斗视为少数象征荣耀的民族而言,可怕的是缺乏求战的欲望和野性,无畏者即为真正的战士,而铁血之意,更是浴血奋战,勇破自身极限的准则.(新书需要支持,望各位好朋友留下推荐票、如果觉得字数太少可以先收藏养肥了再看,帮忙广告,鞠躬!)~~~~~~~~~~~~~~~~~~~~~~~~~~~~这个,兄弟们,点击和推荐的比例确实有些不太那个了,求推荐啦!!!
  • 蓝楹树下你与我

    蓝楹树下你与我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你还记得蓝楹花开的时候吗?
  • 成为道士那些年

    成为道士那些年

    我是一个警察,也是一个道士。一番变故之后,我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也许该去帮更多的人。于是我辞了职务,踏上了一条未知,充满了妖魔鬼怪的路。一生中遇到的妖魔鬼怪,现在细细想来,却无人心那般歹毒!
  • 超级冰箱:绑进洞房

    超级冰箱:绑进洞房

    幻能世家超级冰箱的拥有者张月涵,因媚药事件而穿到同样身中媚药的姬姌婳身上。从此胆小的镇国公府二小姐变成了暴力嚣张的女流氓……*惹她?唤出超级冰箱,将各种贱人扔去西伯利亚吹冷风。太穷?女扮男装招摇过市,拿顶级海鲜赚一个金银满钵……爱情?她白眼一翻,撇嘴道:男人这种东西,没事的时候逗一逗,色一色就得了,若让老娘为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别扯淡了!亏本的买卖,老娘才不干!可是皇帝赐婚她敢不从吗?嘴角一抽,好吧!反正准夫君美得冒泡,嫁了也不亏。可她万万没想到啊,还有个胆大包天的,竟然不顾圣旨,公然来、抢、婚……
  • 公司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公司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公司可定义为: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公司只是企业类型的一种,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应该仅仅由公司一种类型采构成,而是应该包括完善的企业类型。公司的特征包括:依法设立;独立人格;营利目的;两权分离;有限责任。公司法是调整公司在设立、运行、终止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公司法调整对象就是部分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
  • EXO之凋零的回忆

    EXO之凋零的回忆

    “我可以为了你放弃所有,唯独想要得到的就是你的心!”风爵煜为了她,带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守着她。“就算你不再爱我,我也愿意为你下地狱!”鹿晗的心支离破碎,却只为了她愿意万劫不复。两个男人,用各自的方式守候在她的身边,而她却在被伤与伤人之间也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她说:“如果这个世界再也容不下我,那么就算死,我也要毁了这个世界!”当一行清泪落下,当她苦涩的看着这个早已伤她千万遍的世界,身边却没人再会护着她保护她了。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本书分为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