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1000000002

第2章 从小喜好切脉诊病,天生是做医生的料

在宁波还没有被称为“宁波”,鄞州被称为县、医生被称为“医工”,医事不如巫事盛兴的年代,鄞地出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

他叫陈藏器,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全祖望称他为“四明医学初祖”。陈藏器出生于约唐垂拱三年(687),唐至德二年(757)去世,享年约70岁。

《浙江历代医林人物》载:“陈藏器……四明人,为唐代著名药物学家、方剂学家。”民国《鄞县志·文献志》载:“陈藏器于唐开元中,任京兆府三原县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的作者爱德华·谢弗(Edward Schafer,1913~1991)称陈藏器为“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

在中国医药史上,像陈藏器那样出类拔萃的也有,但不多。比他名气更大、影响力更广的也有,但屈指可数。誓如发明医药遍尝百草的神农氏……

有人认为,神农氏是采集中草药的,《神农本草经》是药书,《黄帝内经》是医书,黄帝才是中国医家第一人。其实不然,中国医学不同于西方医学,更不同于现代医学,是先有药材,后有医事,再有医生的;不知药者不懂医,知药者必然懂医。《纲鉴易知录》说得一清二楚:“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乃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历史上,人们习惯将陈藏器这一类医者称为儒医,即由儒转医或亦儒亦医之医者。神农氏之类自当别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居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华夏医林中,儒医的地位也至高无上。凡儒医,均先儒后医。先夯实儒学基础,后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药著作而成为医生。

如有被称作儒医的,大多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对医事、医药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且喜好著书立说;大多师古而不泥古,在当地医药界,或同科目临床实践中独树一帜,其中不乏一门一派的一代宗师或奠基人。

陈藏器就是鄞地医林中这般人物群里的一人。

儿时的陈藏器与众不同,不仅天资聪颖,遇事能无师自通,举一反三,而且记忆力惊人,凡父辈、祖辈的旧友故交,只要让陈藏器见过一面,再次相遇,就不需要再提醒,定然分辨得一清二楚,而且能清脆响亮地叫一声公公、婆婆、舅公、舅婆、阿叔、伯伯、阿姆、阿婶……

不知是出自天生的爱好,还是家庭熏陶的原因,陈藏器从小就喜好医药。凡集市贸易之日,只要见到有人设摊铺切脉诊治疾病与卖药,或者打街拳卖药,在摊铺四周的围观人群中,总能找见幼小的陈藏器。不是躬着背在使劲——从人缝中向人圈前钻,就是站在最前排,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观看着。

那时候,鄞地集市贸易的持续时间都不长,太阳露脸不到一个时辰,那设摊置铺的、就医看病的、观看热闹的、赶集买卖的人就开始渐渐散去,熙熙攘攘的集市贸易场所也很快空荡起来,而陈藏器,只要医生还在、药铺没撤去,就诊的病人依然坐在医生的对面,是决然不会离开的。除非是已近中午,或者到吃午饭的时间家人找过来了。

路过家附近的药店、常设的药铺,只要发现有人在买药,药店倌在抓药、称药、包药,坐堂医生在替人切脉诊病,陈藏器也常常驻足观望……

为人切脉、给人治病,是陈藏器儿时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陈藏器总是一会儿向伙伴们提出“要当医生”,一会儿提出“要做病人”。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小男孩,装扮成医生时,就真的像医生在替人切脉诊病,满脸的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装扮成病人时,又好像不是一个健康人,步态不稳,坐姿不正,衣衫不整,面容憔悴……引得街坊邻居或倚门,或推窗,甚至踱步过来观看;惹得过往路人,无论男女老少,驻足观望一会儿才离开。

“哈哈哈……”瞧一眼陈藏器这副如痴如醉的逼真模样,都说:“这孩子天生是为人搭脉诊病做医生的料。”

“这孩子,念书识字了,依然这样……”陈藏器的长辈们虽认为凭着天赋与这近似于“痴”的偏爱,长大后的陈藏器不仅能当成医生,而且一定是个好医生、名医生,但长辈们对他的期望值更高。陈藏器的爷爷常常这么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得好好管一管了,要不,就只是当一名医生了!”

应该说,当医生,是不错的职业,既体面又实在。两宋期间,因为宋太祖重医,宋太宗也喜好医术,收有医方1000余首,其后的宋朝历代皇帝个个效仿,民间更是把医生这一职业捧得天高。“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一典故,就出自北宋范仲淹身上。儒而知医在宋代是一种时尚,儒士往往以不知医为羞耻。连被人誉为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鄞县知县三年(1047~1049)的王安石,在与人交谈时也都这么自我标榜:“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子,无所不问。”

其实,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医药大发展的时期,重医更是唐朝历代皇帝的一大特色。如显庆年间(656~659),为编著《新修本草》,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有李、苏敬等诸多重臣参与。编写前,朝廷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并要求画成图形,并附以图注说明;编写时,向全国征集各地所产的药材标本,并要求按标本绘制图谱。

不过,陈藏器的长辈们认为,与为官相比较,为医毕竟等而下之。而且,凭着陈藏器之聪慧,为官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陈家需要有人出人头地,需要有人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医儒有相通之处,只要儒学有成,退一万步说,就是当不成官,再为医也不晚。”一天,因病卧床的陈藏器的爷爷将儿子叫到床前,郑重其事地训导说:“起先,之所以未予理会,是因为藏器尚年幼,任由他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地过。如今,岁数大了,依然如此,就有点儿意外了……玉不琢,不成器呀,再不管教可要耽误藏器的前程了……藏器藏器,决然不能成为陈家深藏之大器,而应是众人仰慕之大器也……要令天下皆知陈家所藏之大器!”

此后,陈藏器的父母便开始遵循父辈的意愿,有意识地强化少年陈藏器的功名利禄意识,经常讲述苏秦、孙敬刺股悬梁的故事……

逐渐长大的陈藏器十分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再在集市贸易日上街看医生切脉诊病,也不与小伙伴一起玩“医生与病人”的游戏,不去药铺、药店观看他人买药、抓药、称药、包药和坐堂医生替人切脉诊病等等。一心一意攻读诗书,走科举之路。

陈藏器变了,小伙伴们却没有变,依然隔三差五来找陈藏器玩游戏。碍于长辈之命与自己的志向,陈藏器总是婉言拒绝,或想方设法回避。几次三番不去,伙伴们的热情自然渐渐减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伙伴们也有了自己该做的事,或去干活,或去念书。不过,街坊邻居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念书或干活之余,难免有相逢之时。一碰面,儿时的伙伴偶尔也会回忆一番“医与病”的游戏。

有那么一个中秋的傍晚,少年陈藏器又与这些伙伴们相逢了。谁知相聚不到一会儿,一个叫陈大的小伙子居然呵欠连连,想回家去睡觉了。

“白天要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常常天黑才回家,夜里又睡不畅,呵……”说着,陈大又打了个呵欠。

“哈哈,”有人开玩笑,“家里有老婆了吧?”

“什么老婆呀,是我爸呀,天天半夜三更咳嗽,”陈大说,“咳嗽起来声音还特别响,‘咳咳咳咳咳’连眠床、地板都在震动,椽子缝里的灰尘也被震下来了。”

“那得去看医生呀?”陈藏器说。

“铜钿呢?”陈大说,“我娘也劝我爸去看医生,可我爸说‘看医生看医生,医生看过就马上好了?咳嗽就咳嗽,咳嗽又不会死人’!”

“你爸的咳嗽,是痰多,还是痰少?”

“这……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我看到,我娘是每天早晨帮我爸倒一次痰盂罐的。”

“那么……”陈藏器思索一会儿,又问:“你去与你爸说说看,先用半夏试试看?”

“半夏……”陈大自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半夏?”

“半夏是一种草药,我看到过,你家屋后有……”陈藏器告诉陈大,半夏性温味辛,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半夏是在夏秋两季采挖的,主要用它的块茎。挖出来后,要洗干净,再去除外皮及根须,晒干后切成片或捣碎,加一点生姜,用天水煮,可以直接作为茶水饮。“我也是从书本里看到的,你爸的咳嗽可以试一试。”

“试试就试试,反正是不花铜钿的事。”陈大说,“不花铜钿治病,我爸咋会反对呢?不用去问他。”

“那好,趁这会儿天还没有黑,马上去采药……”陈藏器拉起陈大的手,也对其他的伙伴说:“走,大家一起去帮忙。”

谁知,药到病除……

这真叫一不小心,事情搞大了,接踵而来的是陈大的爷爷。他由陈大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推开了陈藏器家的门。

陈藏器的父母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在外面惹了事,连忙搬凳子倒茶。把茶送到陈大爷爷的手中,陈藏器的母亲才怯生生地问:“公公,你是……”

“我是专门来找藏器这孩子的,想请他为我搭搭脉……”陈大的爷爷满脸皱纹,老筋一抽一抽地说。

“您老是叫藏器搭脉……”陈藏器的父母顿时如坠入云里雾里。“藏器会搭脉治病?”

“是的,这孩子不一般啊,我儿子的病就是他给治好的……”陈大的爷爷的嗓音连同手上的茶杯一起颤抖着。“今天,特意过来,想请藏器为我搭一下脉,然后再让他说一句,我还有几天人可以做,能不能挨得过今冬明春。”

“……”陈藏器的母亲听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地回过神来:原来,在攻科举的同时,藏器看上了家藏的“闲书”。

陈藏器的父母是通情达理之人,不但了解、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对自己的儿子一直充满信心。他们认为:藏器至善至孝,绝不会轻易违背父母的意志、改变自己的志向,既不可能放弃科举,也不会在“闲书”上下工夫;至于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病时相求,是应该帮忙的,不能借故推却或敷衍了事。陈藏器的父亲还这样开导自己的夫人:“藏器聪明,年轻,记性也好,花上这么一点点时间,应无大碍……”

“是的,我也这么想。”陈藏器的母亲说。

也许,是四亲八眷、街坊邻居的“一点点”太多,而且越来越多,累加起来,占用了陈藏器不少时间。也许攻诗书、求功名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就是像陈藏器这般聪慧之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是唐时有关科举仕途的一种说法。其意思是,如果30岁考到明经,就显得太老了,而能在50岁考到进士的人不但不显老,而且非常的少。

在陈藏器求取功名的岁月里,科举考试的形式、科目等尚未形成定制,有制举和常举之分。制举,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书并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试,每次录取的人数全国仅一二人,最多五六人,而且是不定期的,隔年或隔几年举办一次。常举,虽说每年举办一次,但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史科、三传、道举等几十个科目,在众士子的心目中以进士为贵、唯进士以求,各地有资格应试者多达数千人,而经过乡试、会试,最后录取的进士全国也不过30人上下。由于考取进士的难度高,因而到50岁考取进士的人还是非常少。

经逐级应试,逐年、隔年或隔几年再应试,直至开元(713~741)中,陈藏器才“金榜题名”,考取了进士,获得了三原县县尉之职。

那时候,陈藏器已经步入中年,成了当时鄞地颇有名气的医家,也开始了《本草拾遗》的撰写……

县尉是九品芝麻官,其职责是掌握、负责一个县的治安与盗贼的抓捕,大体上相当于现今的县级公安局局长。其级别,在县令之下,相当于现今的副县(市、区)级。唐代,县尉通常为进士出身初任之官,京畿县尉之职位尤重,而且毕竟没有辜负祖父和父亲的期望,也体现了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给大半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画上了句号。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科举之路只有亲历者才能体味到其中的甜酸苦辣与考中后的心情。

那时候的陈藏器,有点儿踌躇满志了。

经过一番准备,陈藏器离开了鄞地。坐船骑马,赶去千里之外,当时京城长安所在地京兆府辖下的三原县上任。临行之时,陈藏器没有忘记携带攻科举时解困减压的三部药书——《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以及还未成稿的《本草拾遗》。

同类推荐
  • 中国宰相全传

    中国宰相全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在中国历史的上千位宰相中,遴选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正面的或反面的)的代表人物,把他们的传记编撰成书,使广大读者读了以后,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点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教训--这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现在本书已经摆在了读者面前,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能否对读者有所裨益,只能等待广大读者的评判了。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1)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罗庚李四光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罗庚李四光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热门推荐
  • 无上真境

    无上真境

    一个被遗忘世界所遗忘的角落,魏然魂穿而来。当魏然手按湛蓝的神剑重返诸天时,正值风谲云诡。大幕缓缓拉开,故事刚刚开始。
  • 再见那场青春

    再见那场青春

    如果知道那一句再见意味着再也不见,也许夏宇琦会把这句话烂在肚子里。但是,如果当如不说这一句再见,也许他们连最后的道别都没有了......
  • 做你唯一的守护To王俊凯

    做你唯一的守护To王俊凯

    小说主要讲述男女主角曾是青梅竹马,而又因女主角失忆,母亲带女主角离开,在高中又相见,但女主认识的男主现在是她的偶像,可男主也没有跟女主提起曾经....
  • 战火重燃1937

    战火重燃1937

    难以忘记的那个年代,那个战火重燃的时代,那个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那个令无数中国人永生难忘的年代。1937,重新回到抗战时期,他究竟该怎么办,带着最为牛逼的系统,他能否力挽狂澜!让我们拭目以待!拥有系统的他能否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狄家将(下)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狄家将(下)

    《中国古典小说精品书库——狄家将》所讲述的是狄氏家族狄青的故事。
  • 听我侃通鉴

    听我侃通鉴

    对于一个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我只想用这本书来满足我对历史的那种永不湮灭的热情。这本书是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衍生版,是我边看,边写,边记的读史心得。
  • 婚姻不是你我的事

    婚姻不是你我的事

    文案无能啊~叶以安,一个平凡又宅的有病的“圣斗士”,伪粉丝,在一个偶然的时刻和一个文艺青年的大明星相遇,结下姻约。因为无法治愈的病,跨不过的槛,最终俩人以分离告终。
  • 青山处处,桃花千树

    青山处处,桃花千树

    作为生来就要被利用的棋子,青衣想要逃离整个阴谋之外,却遇到了痴傻的风水小师傅桃千树,从此甘愿步步入围阴谋之中。想要得到爱,所爱之人却非纯良;想要放弃一切,远走他乡,却永远被囚锢于桃千树的棋局。“桃千树,这天下,可是你想要的……我会许你荣华锦缎,赠你若水三千,但却要让你亲眼看着我怎样挥刀铁骑,踏平长安,毁了你这筹谋的万事,劈断你这终将徒劳的棋盘!”“你一定要爱我,就算你有多不情愿,也不要告诉我,那个曾经傻傻的你,说过要讨我作娘子的桃千树,是真的消失不见了,再也不见了……”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环
  • 箭破穹天

    箭破穹天

    千变沧桑世间事,轮回叹尝红尘;万化桑田终不悔,永恒诉说传奇。我欲执箭射破那苍天,为世间带来些许清明,纵然身化飞灰,我心不改。
  • 六年级一班里那些事

    六年级一班里那些事

    大红门一小6年级1班里有八卦的故事你想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