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8800000007

第7章 一味高压管制塑造不出良好的习惯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一派高压作风,孩子只能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愿行动,稍有差错便招来指责训斥。长此以往,孩子便会丧失独立性,养成凡事看别人眼色的习惯,这显然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

1.不要带着偏见去教育孩子

偏见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后,你就很难正确地评价一个人。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长尤其要留神,千万不要带着偏见去教育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达达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很聪明,但性格却十分顽劣,不仅不爱学习,有时候他还喜欢耍点小聪明。比如,有一次他就把成绩册上的39分改成了89分,惹得父母又气又恨。有一段时间,达达看了几本科普书,他觉得自己应当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个科学家,也去研究机器人什么的。于是达达开始努力学习,结果在期中考试的时候,竟然由倒数第三名前进到了第9名。那天,他兴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冲回家里,结果父亲在反复的检查成绩单的真伪后竟然说:“成绩不错,抄同学题了吧!”妈妈也在一旁皱着眉头说:“达达,作弊是最可耻的,知道吗?你怎么越学越坏了呢?”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这么说我?”满心等待父母表扬的孩子,心情一下子坠入到谷底,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从此这个孩子放弃了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又跌回到原来的水平,因为对他来说,成绩固然重要,但尊严更不容践踏,所以只有选择以一如既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不仅是父母的悲哀,更是孩子的悲哀。

由于父母平时对孩子已经有了“孩子成绩差”这样一种刻板的印象,在孩子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孩子,对孩子造成偏见、成见的错误认识,结果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进取心,也影响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孩子会觉得父母因为成绩差就打击我,这说明他们不是真的爱我。

然而很多家长都不自觉地对孩子形成了一种带有偏见的认识,尤其是对那些以前“公认”的“坏孩子”。大人们的这种偏见是对孩子心灵的暴力,严重地阻碍了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

更糟的是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在年幼时有不聪明的表现,七八岁时有蠢笨的举止,便断言“这孩子脑袋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甭指望他(她)有出息了!”与错误的失望情绪随之而来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骤然降温,从此,孩子则随时能够领教到父母的责骂与轻视。其结果,肉体施暴伤及皮肉,心灵施暴损毁自信,受伤的皮肉很快康复,受伤的心灵却可能一辈子也难以愈合。

下面这个例子就可以让你清楚地看到偏见对人们的影响。

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大学里,心理学家找了20名大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者把这些大学生分成了两组,并向两组同学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罪大恶极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评价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鹰钩鼻子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鹰钩鼻子表明此人在人生道路上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心理学家得到了他所预见的答案,但对对比如此鲜明的答案,还是不禁哑然!

看到了吗?明明是同一张照片,只不过因为带着偏见去看,就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看来偏见的威力实在是惊人。

我们之所以认为,偏见对孩子成长有危害,不仅因为它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还因为它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暗示。比如说,在学校里如果老师按照学生的成绩排座位,那么坐在后几排的学生就会认为:“这就是说我没希望了,我被抛弃了!瞧,我是差生,永远也不可能坐到前几排,老师当然也不会喜欢我!”这样一来,孩子也就不会再费劲儿地去努力学习了。

一对父母带着他们四岁的小女儿去朋友家做客,闲聊时母亲偶然提起了自己的女儿,“哦,我的凯西简直是个小天使,她唱歌动听极了!来,我的宝贝儿,给大家唱首歌吧!”可是凯西却有点害怕,她看见周围有那么多陌生的大人,这让她有点紧张。爸爸把凯西抱了过来,“唱吧!凯西,别让别人觉得你妈妈在说谎!”可凯西还是害怕,她干脆躲到爸爸身后,周围的人全都笑了起来。妈妈脸色有点发红了,她把凯西推到沙发前,可凯西就是不开口。回到家以后,妈妈失望地说:“这孩子真让人丢脸!这么大了一点勇气都没有。”爸爸也摇头:“是呀!简直是个胆小鬼,我都为她脸红!”慢慢地凯西长大了,可是她还是缺少勇气,每当父母说她“胆小没用”时,她都很难过。有时候,她就希望有一个机会,让她向父母证明自己不是没用的胆小鬼。12岁那年,凯西遇到了这样一个机会,老师打电话给她的父母,希望由凯西代表班级参加歌咏比赛,凯西满怀希望地躲在门后偷听爸爸的回答,“什么?凯西?哦,您还是另派人去吧!她会给您丢脸的!”凯西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从那时起凯西始终是一个胆小怯懦的女孩子。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不能说凯西的性格胆小怯懦完全是父母的偏见造成的,但他们至少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父母要对他们多一点包容,包容他们的缺点,即使他们的缺点曾让你丢过脸。如果凯西的父母能对凯西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偏见的话,那么凯西的人生也许就大不一样了。

父母们都应当认识到,偏见是对孩子心灵的暴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不应对孩子抱有任何成见,任何时候都不该有“这孩子注定没出息”的错误思想。否则这种伤害孩子心灵的态度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既不能使孩子充满自信,也不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所以,如果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突然收敛了往日诸多“捣蛋”的行为,变得安静温顺起来,那么家长和老师就应该相信孩子的变化,赞赏孩子改变自己的勇气和他的上进心,因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某件事情给他带来了触动。家长每天都应该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千万不要用旧有的心态评判他们,要知道成长中的孩子可塑性极强,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等于未来。

2.别再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包容就意味着尊重,开明的父母就是能用包容的手段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自信心的人,能包容的父母才会有聪明上进的孩子,那么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包容、你的无条件的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别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来比去。

丹尼尔是个内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祖父母身边,祖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工作要做,没有多少时间注意丹尼尔,因此丹尼尔就越来越沉默了。整天一付心不在焉的样子。后来丹尼尔又回到了父母身边生活,但爸爸脾气暴躁,常常会责骂他。而让丹尼尔最难过的就是,爸爸总喜欢用比较来证明他有多没用。“你简直白活了8岁,看看你成绩真让我为你感到难过。你看看隔壁的唐纳德,他和你念同一年级,年龄比你小两岁,可成绩却是你的三倍!”丹尼尔的学校举行游园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孩子们为家长表演了一场舞台剧,唐纳德是主角,他打扮成王子站在舞台中央,而丹尼尔则扮演一位端水的仆人,而且由于紧张,丹尼尔还在舞台上摔了一跤,惹得家长们哈哈大笑。回到家以后,丹尼尔的父亲又开始责骂起儿子来,“怎么搞的?你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看看人家唐纳德,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王子!你呢,卑微又丢脸的仆人!你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唐纳德……”在父亲的责骂声中,丹尼尔的脸色惨白地缩在椅子上,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杀死唐纳德!没有他,爸爸就不会在这样责骂自己了。两天后,丹尼尔偷出了爸爸的手枪,在学校里打死了唐纳德。悲剧发生后,丹尼尔的父母悲痛的不能自已,用爸爸的话说是:“我是爱孩子的呀!只是他的怯懦让我无法容忍。比较也是为了让他进步啊!”

丹尼尔的父亲认为比较可以促进孩子进步,然而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在丹尼尔看来,父亲的消极比较就是对他的否定,是厌憎他的表现。如果这位父亲当初能对孩子多一点包容,不要拿孩子比来比去,那么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父母抱怨子女说,“为什么莉莉考的比你好呢?”“你看看人家童童,科科一百!你为什么就不能向好孩子学学?”……

这就是父母常用的比较,他们习惯于拿他人的优点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缺点,也许他们是出于想要激励孩子的好心,但孩子脆弱的心理怎能承受如此的不被肯定,而且还是来自自己的父母。通常的结果是,比来比去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没了。

有调查表明,近三分之二的家长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这样做往往出于不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刺激孩子,让他为自己感到羞耻;有的是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进步;有的纯属向自己的孩子发牢骚,嫌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家长的比较包含着对自己孩子的贬抑,都是对孩子自尊的一种伤害。

拿别人的优点来与孩子的弱点比较,是一种消极的比较法,只能在孩子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家长越比较,他就会感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从而陷入“自我无价值感”的深渊,产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竞争是重大压力的来源之一,它会打击人的信心,使本来已有的能力无从发挥。因此,自小便培养孩子与人相比的想法是很不健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变得更脆弱更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的勇气,而不是使其成为竞争的牺牲品。

教育专家认为,任何不加分析的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培养孩子时,应该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包容孩子引导孩子,而不能粗暴地、简单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

有一个女孩子学习很努力,可成绩却不是很好,在一次考试后,她失望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考不上大学了!怎么学习都没用,你看小雪轻轻松松成绩就比我好!”妈妈笑了,慈爱地抚着女儿的手说:“孩子,这种比较是毫无意义的!无论你的成绩怎样,你都是我最爱的女儿,我眼中最聪明的孩子!不信,你看!你在小学时总是排在倒数几名,可是上初中后,你已经快赶上中游的同学了!在这所高中里,你的成绩居中,算一算,这些年来你进步了多少啊!离你高考还有一年多,只要你坚持努力,考大学是没问题的。”“真的吗?”女儿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她站起身向自己房间走去。“妈妈,您说的对,我就像一只蜗牛,虽然爬得慢,但一直在进步!我要再努力一年半,功夫不负有心人嘛!”

这是一位很难得的母亲,她对成绩不好的女儿满怀包容,还运用一种积极的比较给女儿以自信心。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通常家长的比较是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但他们又不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而是只看到别人孩子的长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动辄批评、指责孩子,把孩子贬低的一无是处。但如果父母都能做到像故事中的那位母亲所采取的积极比较方法,也许效果就完全相反。

此外,孩子学习遇到挫折时,寻找“同类”进行比较,也能把孩子从失望中拯救出来。每年高考揭榜时,经常会看到令人心情不好的场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落榜者的灰心和痛苦。但也有不少没考上的朋友相聚在一起时,有的是一个人一声不响,有的则以另一个没考上的孩子为例,说“别着急,连××这次也没考好”来自我安慰。

在日常学习中也有一些与此类似的情况,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对孩子谈及与其状况类似的相同者,常常可以鼓励孩子恢复信心。

父母只有包容孩子,才能将孩子作积极的比较,相应的,运用积极比较方法,父母就能更了解孩子的优势和特长,更加包容自己的孩子。

包容就是不去指责孩子的缺点,更不要拿别人的优点来与孩子的弱点比较,这样做只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毫无益处。

3.孩子的错误也有价值

当孩子做错了事后,心里会感到非常害怕,这时再去责备孩子,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害怕而不敢承担责任,这会危害到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父母们应该这样想,反正错误已经造成了,因此也不必再去苛责孩子,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利用这个错误教育孩子,不能让这个错误变得毫无意义。

教育学家认为,最好的父母是那些具有宽容之心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勇敢而豁达的。这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说,一个孩子如果不小心弄坏了爸爸的剃须刀,孩子会很害怕受到父亲的责罚。但如果他的父亲谅解了他,并告诉他剃须刀的正确用法,那么这个孩子就一下子从他所犯的错误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一、剃须刀的使用方法。二、负责任。如果以后再犯错误,有了这次的经验,孩子也一定会承担责任。三、宽容。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能够宽容孩子的过错,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宽容大度。

妈妈不在家,5岁的强尼想喝牛奶,于是他决定自己去拿。牛奶在冰箱里,小小的强尼根本够不着,他搬来一把椅子,踩在上面,左手扶墙,伸出右手去拿大罐子的牛奶,却没有拿稳,手一松,整罐牛奶都打翻在地上。牛奶淌了一地,几乎整个厨房的地面上都是。强尼很害怕,他想妈妈一定会很生气的。

意外的是,回家后的妈妈看到这些后并没有发火,却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看到强尼的紧张情绪已经缓解,妈妈接着说:“你愿不愿意跟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呢?牛奶海洋是很漂亮,但是这样子的话地板上就很脏了。”

接下来,妈妈拿着拖把、扫帚带着强尼一起把厨房打扫了一遍。然后,妈妈又把他先前打翻的牛奶罐子装满水,放进冰箱,教强尼怎么拿才不会把罐子打翻。

其实小孩子都是这样,他们尝试去做某些从未做过的事,而父母又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许会因为自己的举动给父母带来麻烦。

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打翻牛奶瓶时,你会怎么处理呢?是怒气冲天,大声呵斥孩子:“你那么笨啊,连牛奶都不会拿?”还是赶紧自己收拾残局,告诉孩子:“没关系,没关系,你不要过来,不要踩到牛奶,让妈妈来收拾。”还是叫孩子一起来收拾,一起承担自己不小心做错的事?然后,再教孩子怎么去做就不会再次出错?

父母应该选择的是第三种做法,这样,你的孩子以后做事就“不怕做错事”,也有信心和勇气不断尝试、实验;尽管有时还是会出错,但他会学习用“心平气和”的心来看待,并勇敢地“自我承担”所做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你的身上学会了宽容别人的一些无心过错。

一天强尼的朋友,5岁的约克不小心把强尼辛辛苦苦做好的纸房子给弄坏了。可原本很生气的强尼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跟自己的小伙伴打起架来,而是拉起约克的手说:“约克,咱们再做一个。”强尼想起自己打翻牛奶妈妈都没有骂自己,约克只不过是弄坏了纸房子,那更是可以原谅的了。妈妈站在一旁,欣喜地看着约克:“宝贝,你做的很对!”“妈妈,我还会教会约克怎么制作小船!”得到妈妈鼓励的强尼高兴地对妈妈说道。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时,你发再大的脾气,也都于事无补。”大声责骂小孩,也只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惧而已,更糟糕的是,你的愤怒造就的可能就是一个性格胆小狭隘的孩子。在生活中,当错误已经发生时,宽容孩子的错误,教会孩子勇敢面对、勇敢承担才是父母最好的选择。

而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对于孩子太过苛刻,不能宽容,结果他们的孩子根本无法从错误中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孩子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胆小畏缩。

马克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那天,他不小心将父亲给他新买的鞋子弄坏了。

“马克,你是怎么搞的,把这双刚给你买的新鞋弄坏了。”父亲指着他的鞋问道。

“我在与其他的孩子玩的时候……被一颗钉子划了一下……”马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被钉子划了一下!”父亲生气地说,“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把鞋子弄坏了是小事,弄伤了脚怎么办?那会使你变成残废的。”

这时,父亲的朋友兰特刚好来拜访他,父子俩刚才的谈话都被他听见了,他看见马克难过得都要哭出来了,便走上前去。

“嗨,老朋友!”兰特笑着向他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你瞧,我们的小马克多不高兴呀!”

“他还不高兴?”父亲指了指手中的鞋子,“这个调皮的家伙把刚买的新鞋弄成了这个样子。”

“是吗?”兰特做出不在意的样子,“我看这没什么问题。一条小小的伤痕并不影响这双鞋的作用啊!孩子嘛,给他讲清道理就行了,何必那么过于严厉。”兰特笑着说道。

“不能轻易饶了他,否则他会变得无法无天起来。”父亲说。

这是一位多么粗暴的父亲,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且是孩子无意中犯的错误,他就对孩子如此严厉,给孩子那么多指责。这个小错误其实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如果他能谅解孩子的无心之过,孩子对父亲将会多么感激呀!这时再告诉孩子,跑跳时要注意安全,要爱惜物品,孩子一定会认真地记下父亲的要求的。

教育学家早已告诉我们,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品行的形成影响是最大的,不要总是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严厉地训斥他们。因为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孩子。因此父母们应当尽可能地宽容自己的孩子。

宽容孩子不是纵容孩子,宽容是为了让孩子在错误中学到东西,让孩子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宽容孩子的错误就是给孩子痛改前非的机会。

4.宽容才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往往会在自觉、不自觉中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教育这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呢?恐怕涌向父母头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严厉地教训他一顿,让他以后不再犯错。而事实上,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宽容孩子的过错才是最有效的教子方法。

你也许曾听过这样一个寓言:北风和太阳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它们决定比试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

北风先来。它鼓起劲,呼呼地吹着,直吹得冷风凛凛、寒冷刺骨,可是越刮,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行人越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接下来是太阳。太阳高挂在天上,轻柔温暖,行人觉得春暖上身,渐觉有点热,于是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太阳获得了胜利。

人们把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称为“太阳效应”。太阳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太阳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宽容比惩戒更有效。

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工作中不慎出了差错,造成了损失,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深深地感到后悔、自责,既怕受到领导的批评,又觉得应该受到批评。就在等待领导批评处罚的时候,领导了解到你的心情和态度,没有批评和处罚,而是告诫你认真地总结教训,以实际行动尽可能地减少或挽回损失。还安慰你不要因为工作中的过失而背什么思想包袱,以后还要继续大胆工作。领导的这种态度,使你从中受到的教育,恐怕要比挨批评、受处罚还要深刻得多。

为什么宽容谅解会产生如此奇效呢?这是因为,宽容是对人的过失和错误不予追究,谅解是对犯有过失和错误的人的深刻理解和极大信任。当一个人不慎犯有过失和错误,造成了损失和不良影响,自己心里都会感到痛苦和内疚。这时,最需要的恰恰是理解和信任。这时候,别人给予的理解和信任,不但不会使人姑息自己,反而会更加使之加深痛苦和内疚,继而认真反省,痛改前非。

一天,埃德蒙先生回家刚打开厅门,就听见楼上的卧室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是阿马拉小提琴的声音。

“有小偷!”埃德蒙先生快速冲上楼,果然,一个十几岁的陌生少年正在那里摆弄小提琴。

他头发蓬乱,外套口袋还露出两个金烛台,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小偷,埃德蒙先生用结实的身躯挡在了门口。

这时,埃德蒙先生看见少年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那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神情。

于是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他亲切地问道:“你是埃德蒙先生的外甥尼克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埃德蒙先生说你要来,没想到这么早就到了!”

那个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应说:“我舅舅不在家吗?那我先出去玩一会儿,待会儿再回来。”埃德蒙先生点点头,然后问那位正准备将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也喜欢拉小提琴吗?”

“是的,但拉的不好。”少年回答。

“那为什么不拿着琴去练习一下,我想埃德蒙先生一定很高兴听到你的琴声。”他语气平缓地说。少年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

路过客厅时,少年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埃德蒙先生的半身像,身体猛然抖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埃德蒙先生确信那位少年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公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三年后,在一次音乐大赛中,埃德蒙先生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位年轻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他一直觉得这位选手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大会结束后,这位选手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埃德蒙先生的面前,神情激动地问:

“埃德蒙先生,您还认识我吗?”埃德蒙先生摇摇头。

“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年轻人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当您出现在门口时,我以为自己彻底完了,但是您宽恕了我,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琴匣打开了,埃德蒙先生一眼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拉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走上前紧紧地搂住了这个激动的年轻人,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在埃德蒙先生的眼前,原来他就是那个少年!埃德蒙先生眼睛湿润了,少年没有让他失望。

运用容过的手段,埃德蒙先生成功地唤醒了孩子的良知,让孩子彻底改正错误,走上正途。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是容不得孩子有过失、犯过错,认为必须严厉地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改过。但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往往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些孩子甚至就越骂越疲,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因此当我们的孩子犯了某种错误或过失时,如果他自己对错误或过失的严重性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深深地感到后悔和内疚了,这时,做父母的不妨对孩子宽容一些,使其从父母的态度上进一步地感到内疚、悔恨和自责,从而达到彻底改正错误的目的。

宽容孩子非恶意的过错,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样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更好地反省自己,改正错误。

5.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教育学家认为,宽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怕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因为不断犯错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正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强强5岁了,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力气大,活泼好动。妈妈常对别人夸奖强强说:“我从来不娇惯孩子,强强自己穿衣服、吃饭,从来不用我们操心!”就像妈妈说的那样,强强确实是个好孩子,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总想帮妈妈忙。

有一天,妈妈出门买菜,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家里看电视。强强看到电视中一个小朋友帮妈妈洗衣服的画面,于是决定自己也试试。他拧开水龙头把家里的几个桶、几只盆全都盛满了水,然后打开妈妈的衣柜,把妈妈的衣服一件件地取了出来……

妈妈终于回来了,强强满脸兴奋地站在妈妈面前,准备接受妈妈的表扬。

“我的天!你做了什么啊?”妈妈看到浸泡在水里的皮大衣、毛料套裙、羊毛衫,还有两双皮鞋,一时间气得脸色发紫!在妈妈怒气冲冲的斥责里,强强惊恐万状、不知所措,终于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这位妈妈为儿子会动手做事而骄傲,但却不能宽容儿子因好心而犯下的错误,而她的责骂必然会给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来沉重打击。可以说,妈妈对孩子犯错的处理态度和方法是不妥当的,应当首先问清楚具体的情况和原因,孩子完全是由于缺乏经验,是好心做了错事。这就应当给予宽容、谅解,然后再具体指导孩子如何打扫卫生。这样既保护了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又使孩子学会了如何打扫卫生,就是一举两得,那有多好。

意大利著名女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所倡导的教育方法就是“容过”,即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在蒙台梭利看来,父母怎样对待孩子犯错误,及其怎样对待孩子改正错误的态度才是重要的。尤其是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将直接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决定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错误的态度和行为。

那些被父母轻视的孩子,性格变得害羞、沮丧和恐惧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举不胜举。“我做不好”,所以“我干脆不做”——这就是孩子在犯错误之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引导、矫正的结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错误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并从中学习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蒙台梭利说在传统的管教方式里,孩子的训练是受两条准则的引导:奖赏和惩罚。大部分父母认为,改正孩子的错误和批评孩子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于是当孩子有了过失之后,他们就先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一顿。在训斥警告过孩子之后,有的父母会问一下孩子犯错的原因,有的甚至连问都不问,这是极不恰当的。蒙台梭利认为家长应宽容孩子的错误、和颜悦色面对孩子的错误,容许孩子逐渐改正过来。

有一位中国教育工作者去瑞士访问,一位瑞士同行热情地邀请中国人去他家里做客。闲谈了一会儿后,主人就带着中国客人去楼上看他三岁的儿子。当他们来到孩子的小房间时,发现那个调皮的小家伙正在制造一场“灾难”:他用剪刀把窗帘剪出了好多洞,又把那些碎布片用胶水沾在墙上。中国客人想,这位父亲一定会狠狠地骂孩子几句,甚至打他一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爸爸兴奋地冲上去抱起了儿子:“哦,宝贝!你简直是个天才,这么小就会用胶水和剪刀了!不过我的孩子,你最好别动床单、窗帘什么的,那可是你妈妈的宝贝!晚上爸爸再教你怎么使用它们!”小家伙乖乖地交出了“凶器”,跑到一边玩模型车去了!中国客人目瞪口呆地问:“你不教训孩子几句吗?我以为你至少应该让他知道自己闯了多大祸!”主人笑着说:“不,犯错是专属于小孩子的自由,我不能粗暴地打他,骂他,我不希望孩子犯错,但更不希望孩子因为害怕犯错,就什么都不去做!”

这位瑞士父亲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反省、深思,这种教育方法也是对“容过计”的一种很好的阐释,仅仅宽容孩子的错误是不够的,还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父母们总是把错误看成是罪魁祸首,甚至不惜一切地避免孩子犯错误,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变得畏缩,什么也不敢去尝试。

当然,允许孩子犯错误,还有一个允许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就要求父母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设立一个合理的限制尺度。

我们给孩子的自由是限制之内的自由。比如给予孩子在家中自由活动的自由;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的自由;孩子自己选择学习或娱乐的自由;自己选择独处或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自由……我们所给予孩子的这些自由,应当是在限制之内的——孩子不可以干扰或伤害别人!这就是明确而坚定的合理限制。

允许孩子犯错误,也是为了让孩子从中学会处理错误的方式、方法,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6.播种宽容才能收获良好习惯的果实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点小毛病、小缺点。所以父母一定要宽容、体谅孩子,给他们改进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养成好习惯。

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有很强的自尊心,父母一旦对他们的缺点或缺陷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感,孩子稚嫩的心灵就会受伤,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

7岁的婷婷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但却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说谎。父母为此非常生气,一旦发现孩子撒谎就对她又打又骂。有一次,妈妈去接婷婷放学时,老师告诉妈妈,婷婷在学校打破了一个花瓶,但却不承认是自己做的。妈妈非常生气,她立刻把婷婷从自己身边推开,大声说:“又撒谎!这样坏的孩子丢掉算了!”婷婷站在角落里,惊恐地看着妈妈,第二天婷婷就离家出走了。

面对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总是容易期望过高,有时候期望孩子能像自己一样有成就,更多的是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挑剔成了大多数家长常犯的错误。这些家长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当他们有些事情做得不好或不对时,就急切地去纠正,直到他们完全无误才肯罢休。

不论是头脑还是容貌方面的缺点,都不应成为父母责骂孩子的题材。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她们爱护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生活上关心备至。孩子在外面如果受了顽皮孩子的欺侮,她们会心疼得说不出话来,总要去讨一个公道。但是当孩子不读书或不听话时,她们也什么话都骂得出来。她们时常骂些过头话:“笨蛋!你怎么这么蠢呢?什么功课也不会做。你真是蠢死了?这样蠢,还不如死了的好!真把我气死啦!”骂过,自己气消了,对孩子又爱护如前。但是她却不知道,也从未认识到她这种刀子嘴,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有多大!

做父母的没有不心疼自己的孩子的,正是由于这种心疼与忧虑使他们对孩子的某些缺陷更加感到无奈与怨恨,因而在生气时,或孩子不听话时,这种对上天不公的怨恨就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了。尽管不是真正地嫌弃自己的孩子,所说的话也不过是一时气话,然而它无意间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一句话,父母绝不能嫌弃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好性格,那么就一定不要苛责他们,伤害他们。

性格的培养也要讲究方法,父母要做的是:用宽容代替惩罚,给孩子尊重和耐心。

在美国经典电影《师生情》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他在给一名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地鼓励他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

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5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3个。

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位伟大的老师没有责备,也没有泄气,而是依然满怀热情地说:“太好了,孩子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

老师的鼓励像久旱的土地遇上了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

这个电影片断曾深深感染了许多的老师和父母,令人永生难忘。

积极的心态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好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一个自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孩子,总是倾向于向人们说自己不行,而爸爸把孩子的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缺陷讲给人家听时,孩子的自责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渐地在心理上凝固成一种本非事实的事实,这会使孩子由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严重地压抑了孩子的进取心和创造性。

在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问题上,很多家长缺乏宽容与耐心,一看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马上开始粗暴的责备。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让孩子感到心灰意冷,即使有心悔过,在父母粗暴的行为下,也变得越来越无所谓了。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只要他有悔改的想法,做家长的都要给他重新开始的机会,不肯原谅已经悔改的孩子,只会让他越走越远。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毛病再多的孩子,在恰当的教育下,也会发生让你惊讶的、奇迹般的改变,关键是家长们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宽容的心。

阿格尼丝是个漂亮、聪明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够诚实,常常撒谎。妈妈一直想帮女儿纠正这个坏毛病。

有一天,阿格尼丝的妈妈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凯瑟琳的母亲,她指责阿格尼丝妈妈没有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儿。一头雾水的阿格尼丝妈妈直到凯瑟琳妈妈平静下来才明白致使她如此怒不可遏的原因。

原来,周末出去度假的凯瑟琳一家回来后发现,家里地上撒满了打碎的鸡蛋,屋里被弄得臭气熏天,而这些就是阿格尼丝带人做的。因为阿格尼丝的男朋友威尔逊最近和她分手,而开始和凯瑟琳约会,心有怨恨的阿格尼丝于是带了几个朋友来报复凯瑟琳。

阿格尼丝的妈妈很清楚自己女儿一贯的泼辣作风,她开始相信这是女儿的作为,于是她说:“让我先同她谈一谈,再给你回话,我为你的不幸感到抱歉。”

等到阿格尼丝回到家,妈妈问她:“凯瑟琳的妈妈打电话来了,说你把鸡蛋扔进了他们的屋子里,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没有,妈妈。”阿格尼丝嘴上十分肯定地说。

“那好吧,我打电话给凯瑟琳妈妈。”阿格尼丝妈妈说。她拨通了凯瑟琳家的电话:“你好,我是阿格尼丝妈妈。我想你是误会了我女儿,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我希望你停止向别人传播不利于她的消息。而且,我希望你能向我和我的女儿道歉,因为你错怪了她……”

一旁的阿格尼丝很是感激母亲这样为自己辩护,但同时,她也因为自己向妈妈撒了谎而难过得无地自容。她觉得应该告诉妈妈真相,不让妈妈为自己背黑锅。她做了个手势告诉妈妈挂电话。

妈妈照做了,她早就从阿格尼丝不自然的表情中看出了事实的真相,但是她决定把这个坦白的机会留给女儿。妈妈静静地坐着等阿格尼丝开口。

“我和威尔逊分手了,都是因为凯瑟琳,因此我一怒之下买了几十个鸡蛋扔进了她家里。你知道我心里有多么难过……”

阿格尼丝含着泪说完,等着妈妈大发雷霆,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妈妈并没有发火,反而跟她讲起自己过去的类似经历。

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后,阿格尼丝感觉到了母亲的爱与理解,这也给了她纠正自己错误的勇气,她勇敢地打电话给凯瑟琳的母亲,承认了错误,并愿意做一切来补偿自己所犯的过失。

这件事情之后,阿格尼丝真的很少再撒谎了,因为她觉得说谎话无法面对她如此宽容的妈妈。

对待有不良性格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像阿格尼丝的妈妈一样,给予孩子爱与理解、宽容和耐心,让他们自己认识自身所犯的错误。如果一味以强硬的方式来解决的话,往往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反而使孩子与自己产生隔膜。

生活中,有不少“刀子嘴,豆腐心”式的家长,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用心是好的,但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刀子嘴”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培养孩子的好性格是需要耐心的,如果能对孩子多一点包容,那么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7.引导孩子在“淘气”中有所得

孩子淘气是最让父母心烦的,他们精力旺盛,不停地惹事生非,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对于这样的孩子,一般家长的教育策略就是:严加管教,然而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有的孩子越管越“皮”,处处和父母对着干,无法无天地淘气;有的孩子被家长管的老老实实,对什么都没兴趣,家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其实对淘气孩子的最佳管教方式是:在约束中纵容。这是对纵容计的一种活用:纵容孩子淘气,但要注意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让孩子在淘气中学到东西。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非常淘气,好在他有一个开明的母亲,从来不会严厉地压抑他的天性。有一天上课时,一名女学生突然发出一声惊叫:“蛇!”全班顿时炸开了锅,一片呼叫声。一些学生爬上了桌子,还有一些往教室外逃。年轻的女教师慌了手脚。这个孩子却镇定地趴在桌子底下,伸手一把抓住一条蜥蜴,往一个小纸盒里一塞放进书包,若无其事地坐到位置上。班主任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并找来了孩子母亲。其他老师都反映:这个孩子是个淘气包,贪玩,常捉弄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希望家长多配合学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母亲把孩子领回家,但并没有批评他。因为她知道就事论事随便下结论,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批评,是教育者的大忌。沉默了一会儿,她心平气和地问儿子:“为什么要抓蜥蜴,不怕它咬么?”儿子说:“它没有毒,不咬人。”“是吗?你怎么知道的?”“书上说的。”“你什么时候抓到的?”“四五天了。”“这么久了,喂什么给它吃?”“我没有喂它。书上说,蜥蜴饿急了会吃掉自己的尾巴,我想试一试,看看是不是真的。它至今还没有吃掉尾巴。”母亲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鼓励他把实验做下去,并告诉他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同时向他指出:不该将蜥蜴带到学校。两个星期后,儿了兴奋地告诉母亲:蜥蜴的尾巴不见了。母子一起剖开蜥蜴,在肚子里找到了尾巴。孩子高兴得不得了。正在这时,市里要举行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竞赛。母亲就鼓励孩子把蜥蜴实验的记录,写成一篇观察报告,结果这篇报告获得了小论文二等奖。那天放学后,孩子把奖状端端正正捧在胸前,在同学羡慕的眼光里走出校门。

后来,同学们选他担任科技活动小组长,又成为了班里的学习委员。

这个事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淘气的孩子并不是一无可取,只要父母管教得当,孩子就会大有可为。

欧美很多国家对儿童教育的研究显示,淘气的孩子往往最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而且通常很聪明。事实上,有时候孩子的淘气行为就是他具有开拓精神与创造力的一种表现。所以,父母应避免过分压抑孩子的反抗心理,顺势而为,开发“淘气包”的聪明潜力。

一天,母亲有事要出去,临走前,她交代六岁的儿子照顾好正在睡觉的妹妹。母亲走后,小男孩觉得很无聊,就开始在家里东翻西翻,结果在阁楼上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他很好奇,忍不住打开瓶子。看到妹妹还在熟睡,于是,小男孩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结果室内各处都被洒上了墨水污渍,家里变得脏乱不堪。

这时母亲回来了,色彩凌乱的墨水污渍充斥着她的眼睛,但是她也发现了地板上的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片乱七八糟的墨迹。她没有为雪白的墙壁、新铺的橡木地板而朝儿子大喊大叫,而是惊喜地说道:“啊,那是你妹妹。”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

这个男孩就是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对人说:“是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没有母亲对本杰明的纵容,也就没有本杰明后来取得的成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淘气不必太过苛责,而是应当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淘气行为,不要只注意孩子因淘气犯错造成了多大损失,而是让孩子在犯错后受到启发,那么这个错误就犯的有价值了。

为了有效地开发淘气孩子的潜能,为了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引导孩子改过

接纳孩子已犯的错误,注重事后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并给予孩子改过的机会,使其从改过的过程中领悟出道理;否则,反正父母是不再给自己机会,也不再对自己存有希望,还用改过吗?进步的效果也就达不到了。

“纵容”孩子淘气,并不等于对他们的过错不闻不问,否则,亦达不到启发孩子的效果。所以,给予孩子正确解释,让他们知道犯错误的原因何在,请孩子想想避免或改过的方法,从中学习。

(2)不要随便责骂孩子

责备孩子前,先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想想他们的能力、感觉。例如孩子吃饭时打破了饭碗。“饭碗太大了,你的小手不够大吧?”“所以,吃饭时就最好不要东张西望、看电视啦!”孩子也就觉得父母替自己设想,不是完全责怪自己,会发出内心的自我反省,不再存心推卸,并尽力避免下次再犯。

(3)帮孩子分担一部分责任

替孩子负担一小部分责任,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亦有助于他们反省。在孩子年龄较小时,不应给予太多责备,目的只在于给他们认错及思考、吸取教训的机会。

“纵容”孩子淘气,关键在于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淘气中有所得,若一味纵容孩子而不加引导,那就是溺爱孩子了。

8.不要完全否定孩子的贪玩

孩子贪玩,是一个令父母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父母们应该知道,玩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是他们对周围世界感到好奇的行为表现,事实上,很多孩子往往是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发现天赋少儿培育计划”课题组,在对世界各地近3000名10岁以下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在被认为是聪明过人的孩子里,87%都有“强烈的好玩之心”。因此不要把你的孩子限定在你规定的“框架”里,“纵容”你的孩子开怀地玩耍吧,也许你也会得到一个玩出来的好孩子。

朱畅从小就是个特别贪玩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朱畅不是拿着他自制的“捕虫器”到田野里捉虫子,就是带着其他几个孩子拿着一个放大镜到田间地头,观察庄稼的叶子。

有一段时间,父母对朱畅贪玩的行为十分恼怒,还多次没收了朱畅的一些玩耍工具。但这并不能阻止孩子的贪玩,朱畅总是有很多的“鬼点子”,今天玩耍的工具被没收了,明天他又能做出一个其他的玩耍工具。老师说朱畅够聪明,只是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所以学习成绩平平。爸爸、妈妈更是着急,不知道究竟怎么办才好!

小学毕业后,朱畅并没有考进“重点”中学,在一所普通中学里学习成绩也只是“中等偏上”而已。但朱畅制作航空模型的水平却是出了名的,他制作的航空模型不但在学校和市里获了奖,而且还参加过省级赛事。2002年,朱畅还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那一年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他设计的“SK-2”型航空模型获得了全国大奖……

教育学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玩是学习,游戏是学习,学习本身也是学习。事实上,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不喜欢玩的孩子!父母之所以害怕孩子玩,是怕孩子玩得太出格了,因此限制孩子玩。

另外,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心理上存在一些障碍,有一些生活习惯上的错误举止、行为,等等。当父母的不去寻找真正的原因,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都把板子打到孩子“贪玩好耍”的身上。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塞德兹的儿子非常贪玩,但塞德兹并不为此烦恼,他认为孩子在玩中也会有所得。有一天,塞德兹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一向特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塞德兹任他玩耍,不去管他。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突然尖叫起来,原来他发现远处礼拜堂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在玩耍中,塞德兹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架望远镜,孩子就是在玩耍中认识世界的,阻止他们玩耍,就是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

玩并不是阻碍孩子进步的障碍,恰恰相反,只要父母引导得法,方式恰当,孩子的“贪玩”正是引导孩子进步的阶梯。

为了引导孩子玩得得法,为了不让“纵容”出现偏差,我们建议由家长充当孩子的“玩伴”。

一个懂得教育孩子、会培养孩子的父母,理应把陪孩子玩,当成亲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让孩子充当“玩”的主角儿,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这才是我们的任务。

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父母可结合“玩”的内容,培养、引导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比如,捉蜻蜓后,引导孩子观察蜻蜓的外形,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把它们与其他种类的昆虫比一比,让孩子对自然界的各种小生物发生兴趣。

陪孩子玩,也是引导孩子开阔视野,开拓思维的好途径。比如,父母发现孩子喜欢玩汽车玩具,在陪玩中就可向孩子介绍不同种类的汽车,以后再带孩子去参观汽车展览会,扩大孩子的眼界,孩子会饶有兴趣地了解各式各样的汽车,在现实生活中又和孩子一起观察汽车,获得更多的知识,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同时,玩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的有效方法。父母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各种情况进行品德的培养。如带孩子去公园,要教育孩子爱护花木,爬山时不怕苦,不怕累,摔跤了要勇敢,不要破坏文物等。带孩子看电影,就应跟孩子一起做个文明的观众,不大声喧哗,不乱丢果皮纸屑,等等。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准确地运用纵容计,建议家长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1)观察孩子的喜好

对于贪玩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细心观察孩子爱玩什么,怎么玩……分析这样玩对孩子身心健康是否有益,是否妨碍和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是否对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等。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对贪玩孩子主观地横加干预。

(2)引导孩子去玩

贪玩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十分广泛,聪明的父母不是限制孩子玩,而是把孩子的爱好引向更科学、合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方面。孩子如果爱好广泛又比较贪玩,他们往往玩起来认真投入,不能自制。父母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小宇喜欢踢足球,放学后就在楼下的小路上踢。尽管场地狭小,仍然玩得汗流满面,还曾踢碎过人家的玻璃。后来父母分析,孩子喜欢踢足球是件好事,他在体育课中的长跑项目没有达标,而踢足球也是锻炼长跑的好机会。于是父母阻止了孩子在楼下踢球,而是在周末带他到学校的操场上去踢,这一下孩子玩得更尽兴了,这样做的结果既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又弥补了体育课中孩子的弱项。

(3)帮孩子合理安排玩的时间

孩子的兴趣广泛,又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往往在玩的时候投入的精力多,占用的时间长,没有节制地玩会造成“贪玩”。改变孩子贪玩的现象,应该是父母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和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和“什么时间玩”,使孩子能够在“玩”中受益。如父母不妨训练他的骑车、游泳等基本技能。有条件还可以经常带他们郊游,爬山,参观博物馆等。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增长知识。因此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去玩,不要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限制在框框里。

9.艺术的批评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批评的方式也有正确错误之分,而方法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因此批评孩子也一定要艺术。

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是为了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良性格与不良学习态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正确运用批评的心理学原则与心理艺术,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除了批评不可过度之外,还应该忌讳以下几点:

(1)对小错误揪住不放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优秀的,为此,他们不能忍受孩子犯错误,大到考试成绩是否理想,小到扣子是否系好,头发是否梳理成父母喜欢的发式,一切的一切,他们都要插手。

事实上,只要孩子不是犯错过大,对一些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小错误,父母可以加以提醒,不需要横加指责。过多地指责会使孩子常常处于无地自容的境地,尤其是在生人面前斥责孩子,对孩子的打击更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思想,如“我不行”、“我干不了”等,埋下自卑的种子。

对于小错误,父母应当保留孩子的面子,做出适当的提醒。对于大错误,父母同样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防止批评过度。

(2)不分青红皂白乱批评

一位工作了一天的母亲下班后,看到孩子看电视,就板着脸对孩子说:“你怎么一放学回家就看电视,你这样能够把作业做好吗?”我辛苦供养你,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吗?

孩子马上说:“妈妈,您不了解情况别乱批评,怎么能说我一回家就看电视呢?我回来已经做了一小时的作业了,我刚看了几分钟您就说我老看电视。”

他妈妈说:“你还说没看电视,太不听话了,我看你考试怎么办。考不好再跟你算账。”母子俩为此争吵了起来。母亲批评孩子是为了使孩子专心致志做作业,批评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引得母子俩心里都不愉快,实际上也影响了孩子做作业的情绪。

批评要合理,批评合理才能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首先要把孩子不良行为的事实搞清楚,事实不清,夸大其词会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

(3)批评孩子时翻旧账

一位初中学生把自行车钥匙丢了,回家后告诉了妈妈,没想到妈妈借题发挥说:“上个月前叫你去买菜丢了10块钱,刚买的新圆珠笔没用多长时间也丢了,半年前买的篮球没用多长时间也找不着了。”本已内疚的孩子更加内疚地低下了头。

一些父母批评孩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东拉西扯,翻老账,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两年前孩子的过失都放在一块算。这样就冲淡了要批评过失的主题,孩子也不知道挨批评的重点是什么,让他改正什么也不清楚,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有缺点,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

以上的批评方法常常会损害孩子自尊心,造成反效果。

正如赞赏孩子是一种艺术一样,批评孩子也可以很艺术,以下是一些较为合理的批评技巧,希望能有助于家长朋友更好地管教自己的孩子。

(1)语气一定要平和

一边是大声哭闹的孩子,一边是以尖厉声音训斥孩子的母亲。每遇到这种情景,就让人联想起下面的一项研究。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语言研究小组与美国海军共同合作,试图从心理学角度证明《圣经》中“温和的问答可消除愤怒”这句话的真实性。这项研究最初的目的,是想调查发布命令时最合适的声音高度。他们使用电话和船上的传声筒,用各种高度的声音进行提问,结果显示,发问人的声调越高,答话人的声调就越高,否则,就相反。类似的,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布兰特所进行的研究也表明,温和的讲课方式比辩论式、演说式的讲课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这些研究给教育者一定的启示。即面对大声哭闹的孩子,若母亲也提高声音去责备,孩子哭声只能越发尖锐。甚至可以说,母亲的高声调才是孩子大声哭叫的原因。事实上,母子间的这种争执会越来越严重,一直持续到有一方精疲力竭为止。相信大家都见过这种情形。

由此我们归纳出结论,即与平时说话相比,批评孩子时更应该压低声音。低沉的声音与高亢的情绪成对比,可令人感到理性。换句话说,压低声音讲话,不仅给对方以理智的感觉,事实上也能使自己变得理智。这样,我们才能不受感情的支配,才能冷静地观察对方,引导哭叫的孩子回到理性的世界。

(2)心平气和地批评

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就打游戏机,他妈妈看见后就骂他一顿,结果这孩子还是照样回家之后就先玩游戏,因为他总比他妈妈先到家,后来他妈妈也觉得总这样训斥他,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于是就主动和孩子谈心,并主动承认过去批评他有时态度不好,同时又帮他分析玩游戏的害处。母子俩通过谈心有了共识,孩子当场表示,以后要克服回家先玩游戏的习惯。从此,孩子终于改掉了这个习惯,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批评孩子时,要心平气和,态度和蔼,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些。如果粗声粗气、瞪眼拍桌子,气氛紧张,孩子往往会为应付批评,为了避免挨骂挨打,而撒谎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这样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3)利用外人来批评孩子

有时父母一百次的责备,莫如别人的一句话有效。

有的母亲说:“我家的孩子太调皮,不能带到别人家去。”的确,有时把孩子带到亲戚家或熟人家去时,孩子举止不礼貌,会令母亲不好意思,很为难。因为孩子知道父母在别人家不会过分批评自己。并且,往往当母亲一责备孩子时,这家人就会说:“行啦,孩子嘛,何必对他太严苛。”这时,孩子抓住了大人的这种心理,会更加闹得起劲。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与其自己批评,不如试着问主人:“你家能允许孩子这样淘气?”虽然不会有许多人说“不允许”,但这时对方的态度也会令孩子懂得自己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而且以“做客是不能这样淘气的”这种规矩来要求孩子,反而能很容易地进行礼节教育。因为孩子对他人比对自己的父母更强烈地感受到“社会”。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孩子不得不听别人的话的心理,带其到别人家拜访时,也可以积极灵活地利用别人家作为让孩子学习礼节的场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事先与对方家里协调好。例如,让对方家的主人按照自己家的规矩要求孩子,这样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4)对孩子要责罚有度

不要孩子每做错一件事就责罚他一次。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一天大概会被责罚到上百次。吹毛求疵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好的,可能会滋长孩子的对立情绪,以致形成逆反性格。因而,父母要懂得可以不挑剔的时候就不要挑剔。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时,会有些什么样的行为。了解以后,就不会对孩子的某些举动过于忧虑或生气了。惩罚一定要合情合理,假如孩子偷了小朋友的玩具,教导孩子把东西还回去并且向小朋友道歉;假如孩子在家中乱丢东西,那么,整理东西的工作就要让孩子来做;要是孩子耍脾气,又踢、又叫、又捶,就要让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直到恢复平静为止。

责罚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严峻,责罚一定不要变成虐待或是伤害,责罚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更不要用嘲笑辱骂的方式来责罚孩子,嘲笑辱骂的字眼会长久地烙在孩子的心中,使孩子变得孤僻、易怒、彷徨和多疑。

不良性格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孩子有不良行为发生时,就要及时制止批评,也只有及时合理的批评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同类推荐
  •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教养方式影响性格,一个封闭型性格的幼儿,怎样使性格内向的幼儿转为自信,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真不少,但翻览过后,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还是不多。而可操作性,又是与细节密不可分的。只有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基本掌握了,才会具备可操作性。做父母的,在“应该帮助孩子”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并无异议,更为关注的是“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哪怕是吃什么、喝什么这样的小事,只要是人家做了,且收到效果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向人家学习。或许,正是这么一件很小、很具体的细节,你做了而别人没做,从而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本书精选了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
  • 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本书是家庭教育类图书。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应该从儿童抓起。本书便是对南老关于儿童经典教育的诸多真知灼见的总结,书中不仅选录了南老推荐给孩子诵读的经典篇章,而且以生动鲜明的案例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让孩子在阅读古代经典著作中领悟传统文化的智慧。
  • 月经病患者怀孕指南

    月经病患者怀孕指南

    本书为指导月经病育龄女性怀孕及妊娠期防治月经病的通俗科普读物。作者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笔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女性生理特征和月经病的基本知识,从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育龄女性常见月经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常用药物、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对胎儿健康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同时介绍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育技术的内容和应用前景。内容丰富实用,叙述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适于患有月经病的育龄女性及其家属,各级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基层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 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

    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

    本书介绍了作者的育儿心经,共分四部分:我心中的太阳、初升的太阳、阳光岁月、最初的炼狱。
热门推荐
  • 复仇公主的完美恋

    复仇公主的完美恋

    十年前,她,她,她都遇到了相同的事情,父亲搞外遇,小三被领进门,妈妈被杀……她们发誓一定会复仇,如今她们回来了……
  • 有缘何处不相逢之巾帼皇子

    有缘何处不相逢之巾帼皇子

    她,顾倾城。蜀国九殿下,深受其父王宠爱的未来国君。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她,冷漠对人,只为掩藏身份,直到遇到他,一切都变了。
  • 倾,听

    倾,听

    相遇注定是为了一场别离,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我在FM5.0兆赫等你,倾听你的声音。
  • 我的极品专属盟主

    我的极品专属盟主

    在HC学院里,有着各帮各派的武林人物,而她则是叱咤江湖、远近闻名的魔女大人!只是没想到,向来“恶名”在外的她也会有被人调戏的一天,而且接二连三的“凶徒”还是同一个人……哼!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我是KT猫呢?管你是谁,得罪了本小姐就没你好果子吃。正当魔女大人发威时,竟然发现帅气“凶徒”的身份竟然是未来武林盟主的候选人!
  • 明明白白男人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明明白白男人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在如今的情感世界里,不是智者的游戏,也不是勇者的天空,而是明白人的取舍大考验。我们谨慎选择这个人,是为了伴随一生幸福生活,纵然尝尽千辛万苦,也只为爱的名义前行。但或许你从来都不曾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你或许从来没有明白他下意识要说明的问题,你只是任凭自己一厢情愿猜来猜去,这不仅仅只是浪费时间,还让你慢慢对爱失去了动力。千万不要说不,就从这一刻起。以男人视角,每次一至两个故事话题,讲述男人隐藏心底的秘密。
  • 圭塘小稿

    圭塘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忆里最好的你

    回忆里最好的你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常常笑谈,“你们现在期盼毕业,等有一天真的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你们一定会怀念在学校的日子。”我从来就不否认,因为我没有一天不在期盼时间能过得慢一点,我不怕毕业,不怕分别,我只怕离开了就再也见不到你……传说中,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人,如果契机刚刚好,而你又有足够的幸运,就能遇上能让你回到过去的黑衣人,只要你用以交换的代价足够有诱huò力,你可以回到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我一直在想,倘若真的让我回到过去,我一定会用我现在最好的姿态去见那个人吧,那个我此生都忘不掉的人,有生之年未能成为他心上的那个人,一直都是我的遗憾。
  • 血武祭

    血武祭

    你死而复生,自诩天降大任。你少年奇遇,誓要改天换命。你天外来客,定要一统江山。你天赋异禀,要日月换新天。你多情而生,想要醉拥万千。你。。。。哥们,你们都想多了。你们全都只不过是我登天之梯下的一块踏脚石。
  • 收费风景区

    收费风景区

    从海外归来的主人公迷失在一片色彩斑谰的风景区。周施于三个女人之间,他得到什么?又失掉了什么?作者以婚姻爱情为凹镜,凸显出当代社会世道人心和价值观的变化,揭示了现代都市人的尴尬处境和困惑的内心世界。情节引人入胜且耐人寻味,文字老辣、生动、幽默、读来妙趣横生,令你欲罢不能。
  • 告别,再重逢

    告别,再重逢

    这是关于粟里的故事,关于榕城与桂城两个城市之间的故事,氤氲她的成长,描摹她的喜乐悲欢,所有与爱有关与爱无关的故事,是粟里与薛山的十年忘怀,是粟里与澄澄十年告别,是粟里与苟栾的治愈疗伤.......是关于一个高中毕业的女孩子一个人在大学成长,孤单,伤痛,独自行走,又携爱同行的一切,是生活里每一个我们的影像,一点一点用爱与痛编织出成长的梦。与曾经爱的一切告别,终于与珍爱的自己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