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8800000005

第5章 过于溺爱会让孩子习惯于任性而依赖

要想让孩子养成各种有利于人生成长的好习惯,家长必须改正一些经常使用但又十分错误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放大了孩子性格中的消极因素,促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的养成。

现在一般家庭尤其城市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往往形成父母加上爷爷奶奶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的现象,于是溺爱不期而至。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思想和行为方式带有明显的任性、依赖的习惯特点,这对他以后生活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

1.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世界上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爱孩子也要爱得理智、有原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滋长孩子的坏毛病,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在家中备受宠爱,然而事实证明,过分溺爱与娇惯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对子女的爱,就是因为过了头,才变成了“害”。水之所以能溺死人,是因为人被水淹过了头,吸不到氧气而窒息。“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这是千百万父母家教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值得每个父母吸取。

目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

有一位父亲,他与妻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独生儿子。但儿子却很自私,对父母那种无私的爱丝毫不懂得感恩,也没有想过要关心父母:好饭菜要独吃、先吃;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当父母生病时却不闻不问。而当父母问到自己老了孩子该怎么办时,孩子居然认真地回答:“对我有利就养你们!”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丈夫,放弃自己不错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她每天都不辞辛苦地骑车送儿子上学,打零工赚钱供丈夫攻读学位。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有了钱,抛弃了妻子,带走了儿子。儿子跟着有钱的爸爸,进了贵族学校读书,却很少想到曾经为他付出很多的母亲。

当这位妈妈想儿子时,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却嫌弃母亲穿得太“土”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的“老乡”。后来,儿子竟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这位可怜的母亲心都碎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天下会有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么用十几年的爱换不到儿子的一丝感恩,却得到这种冷酷无情的回报?

从孩子的降生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带着望子成龙的心情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但过分溺爱并不能使孩子成才,望子成龙这句话应该改为育子成龙,因为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是颇令人担忧的。曾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是家长、老师、学校及社会各界都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害了孩子。有人说,孩子就如成长中的小树,需要及时修枝、打杈,这样才会使孩子长成有用之材。

由于家长的溺爱,现在社会的孩子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攀比。现年15岁的苗嘉,从小在家备受宠爱,爸爸妈妈身上穿的都是名牌服装,脚上穿的是名牌鞋,妈妈的化妆品就更别说了。有一次星期天,苗嘉走到爸爸面前要求爸爸给他买双名牌鞋子,遭到拒绝后,他撂下了一句话:“不是名牌我不穿,买回来你自己穿吧!你整天打麻将,有了钱只知道给自己买名牌,我都15岁了,也要穿名牌!”

几位家长反映,如今孩子太难教育,说狠了,孩子就以离家出走或以死相威胁。一位靠打工维持生活的母亲含泪说道,前两天就因为没给儿子买阿迪达斯名牌运动鞋,儿子把家里的钟表给摔了,过去挺懂事的,不知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多数家长认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美德的教育不多,学生间攀比的风气越来越严重,个别老师的言谈举止也在影响孩子。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时时有优越感,稍不顺心就拿生死当砝码,有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机而轻生的,也有因为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轻生的。这都是由溺爱导致的。

溺爱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和自我约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会想到自己,自私自利,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单向传递的爱造成孝敬的颠倒,使得孩子只知享受别人的爱却不知爱别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自私、冷漠、任性、放纵等不良性格。

其实,爱孩子,可以智爱。放弃用过分控制或纵容的方法对待孩子,用慈爱而坚决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要讲明是非,纠正错误,再以适当的方式表示亲昵,使其感到父母仍然是爱他的。这样能激起孩子对父母由衷的爱戴与尊敬,也能使他感觉与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罗马是靠一沙一石来建成的,爱的海洋也要靠一滴滴水来汇集而成。自小培养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就是在他身上培养善良之心。培养善良仁爱之心,是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心的反应,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他们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

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别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孩子会把自己痛苦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环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你可以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在公共汽车上,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你可以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

随着孩子的长大,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教育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人生……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人如果长期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这种心理疾病的特点之一是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二是特别害怕困难,不愿接触人世间的艰难困苦,甚至会将一些平常的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神经过敏。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艰难困苦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谁也没有本事消灭它或者回避它。今天,身为孩子家长的你,也许有能力帮孩子铺平眼前的道路,那么将来呢?能让羽翼未丰的孩子永远不离开自己的庇护吗?当父母不能常在孩子的身边时,那么孩子又能依靠谁呢?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关爱孩子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情感,全世界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心血。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和做决定,让他们学习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处处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爱孩子是连动物都会做的事情,要教育好孩子就不能一味溺爱。有节制的爱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习惯,更加独立地面对生活,更健康地成长。

2.独立才会有用

教育学家认为:爱孩子就要培养他独自面对一切的能力,千万不要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因此,父母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妨让孩子吃点苦、经经风雨,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用的人。

瑞克是个活泼的男孩子,他非常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一个周末,瑞克的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郊游,当瑞克赶到学校时,他的老师不让他参加班级的这次活动,因为他忘了带父母签字的同意书。瑞克感到非常气愤,当他回到家时,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必须开车送我去41区参加活动,不然我会不开心的。”

“瑞克,我知道你很想去,我也希望能够帮你,但让我开车送你去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有工作要做,而且要去参加郊游是你的事。”妈妈回答说。

“那怎么办呢?”瑞克低着头小声说道。

妈妈看了看儿子,说:“你可以乘公共汽车去呀。”

瑞克摇了摇头:“不行,那样太麻烦了,因为我必须换乘好几趟车。”

“哦,你是说你已经决定不乘公共汽车了,对吗?”妈妈平静地问道。

瑞克接着又发了几分钟牢骚,诉说他的不幸,然后就走出了房间。当他再次回来的时候,他兴奋地对妈妈说:“我已经找到了一辆直达山区的公共汽车,根本就不需要转车。”

就这样,妈妈开车把他送到了公共汽车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瑞克在赶上郊游队伍之后该有多么高兴,因为他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而在这件事情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妈妈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在了解儿子的困难后,她本可以开车把儿子送到山区,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让儿子自己坐车去山区,锻炼了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哪怕你完成得没有别人好,那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一次也许会做的不好,但下一次就会好一点,经过这样一次次的努力,最后才能做得完美。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后,与家人和社会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容易,才更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现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泡在“蜜罐子”里的一代,许多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就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这无疑会对孩子以后参与社会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就开始鼓励孩子独自去完成一些事情,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们应该成长为一棵独立支撑、独当一面的大树,而不是靠大树遮风挡雨、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脆弱小草。

戴维·布瑞纳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他中学毕业时,许多同学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一份厚重的毕业礼物,有的是新服装,有的是旱冰鞋,有的甚至得到了新轿车。当戴维兴奋地问父亲自己可以得到什么礼物时,父亲却慎重地递给他1美元,并语重心长地说:“用它去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在分类广告栏目,找一份工作。自己去闯一闯吧,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

“什么?这怎么可……”戴维的神情中有着明显的失望,还有对自己能力的担忧。

“儿子,你已经中学毕业了,爸爸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能靠自己的双手赢得你该得到的。”戴维的父亲鼓励儿子道。

父亲的信任与鼓励,让小戴维终于鼓起了勇气,在那个假期里他赚到了第一份工资。从那以后,他学着不再依赖父母,自己独立处理遇到的事情。也正是这份独立意识加上不断的努力,让戴维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之一。

成名之后,戴维对朋友感慨地说:“我一直以为这是父亲跟我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几年后,我去部队服役,当我坐在伞兵坑道里认真回忆我的家庭和我的生活时,才意识到父亲给了我一种什么样的礼物。我的那些朋友得到的只不过是轿车或者新衣服,但是父亲给予我的却是整个世界。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表面看来戴维的父母对孩子似乎有点残酷,然而这种“残酷”里却藏着父亲对儿子用心良苦的爱和深深的期望,因为他知道在孩子年少时培养他处理问题的自立能力、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才能为孩子日后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的一生就像在攀登无数台阶的山峰,对于孩子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学习、工作和生活,父母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牵着手、搀扶着上,有的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做法。但是结果很明显,被家长牵着、搀扶着的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被家长抱着上台阶、揽在襁褓里的孩子,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更别说大有作为。只有那些在父母鼓励下,独立攀登的孩子,最终才能攀上光辉的顶点。

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校园里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报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向学校换取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经济很富裕,但在孩子八九岁时便鼓励他们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就是其中之一。洛克菲勒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平时清晨他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还帮着母亲挤牛奶。为此,他专门有一个用于记账的小本子,将自己的工作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然后再与父亲结算。他做这件事做得很认真,因为他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而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也都严格照此方法教育孩子,而且还要定期检查他们做事的效果,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零花钱。

洛克菲勒家族让孩子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吝于给孩子零花钱,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并培养孩子艰苦自立的品格和勤劳节俭的美德。那小账本上记载的不仅仅是孩子打工的流水账,更是孩子接受考验和磨炼的经历!

家长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自家的大门之内,像老母鸡那样,时时刻刻都把孩子拢在自己的身边。那样,他们就永远学不会独立活动,独立生活和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应当打开家庭“城堡”的大门,把孩子放到社会生活中去,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扩眼界,经受磨炼,增长才干,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不经一番严霜苦,哪有梅花扑鼻香”,真正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闯荡,这样孩子才能在风雨磨炼中成为有用的人才。

3.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一些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道理让孩子受委屈,怎么也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于是一些孩子拼命追求物质享受,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同时对自己的东西又不珍惜。孩子一旦养成了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而一个性格骄奢的孩子也是很难有什么作为的。

据调查统计,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不少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沾染上了花钱如流水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经济拮据、无以为继时,从小偷小摸开始,逐步沦为罪犯。这些事例足以使我们深思!

教育学家告诫父母们:不要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和要求。只要是孩子看到的和喜爱的东西,当父母的无条件地给孩子去买,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父母们应当教育孩子不能只想到他自己,还应该想到别人,至少应当想到家庭中的成员。这一点看起来很简单,却常为许多父母所忽视。不少当父母的人,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生怕孩子不高兴,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不但自己主动地让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还要求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都让出应有的一份给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没有想到孩子的要求是无尽的。你今天满足了他这个要求,他觉得有求必应,于是明天又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做无意中纵容了孩子,培养了孩子的利己主义思想。时间长了,不但养成了孩子不尊重别人和不尊敬长辈的坏习惯,而且,在达不到目的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还可能由失望转变为消沉。

另外,当父母的以身作则,厉行勤俭,也是“训俭”的一个好办法。

在童年的撒切尔夫人眼里,父亲罗伯茨是个极其吝啬的人。有一次,11岁的撒切尔夫人求父亲给自己买辆自行车骑着玩,父亲却拒绝了,他的商店生意很好,家里也很富裕,但他认为女儿还没上中学,不需要自行车代步,不是非花不可的钱,一分也不花。

罗伯茨经常对女儿讲自己是如何勤俭节约的,他说起自己年轻时找到的第一个工作每周只能赚十四个先令,其中十二个先令交给房东,其余两个,他自己只用一个,存起一个。

罗伯茨在家里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但他对外人却很慷慨,他经常把食品与金钱送给穷人。他对女儿说:“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能否给人以实际帮助。不要像有些人那样,认为从床上爬起来到市场抗议一下,就是帮助了穷人。重要的是你用你微薄的收入干了些什么?”

这些教育,使撒切尔夫人形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节俭是一种美德,家长们都应当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节俭,让孩子懂得不是要买什么就能买什么,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不能奢侈,只有这样,才是在为孩子做长远打算。

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教导孩子不要盲目地跟别人攀比,因为不管怎样,都有人比他更好,或比他更坏。

4.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艺术地拒绝

一味溺爱孩子,事事顺孩子的意,就会让孩子养成诸多不良性格,因此对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就一定要拒绝,这样才会让孩子变得懂事起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经常会感叹:“我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有还不是每天高高兴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却老是不满足。”确实,由于家长们习惯于过问孩子们的物质需要,过分给予子女物质享受,使孩子的性格变得骄奢、自负、贪婪,到头来,想管都没法管了。

其实,孩子的心灵本是一片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与父母的思想、教养方式、行为准则息息相关。可是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小孩亦是如此,甚至更为强烈。本来,孩子是没有自立能力的,他的需求很自然要靠家长来满足。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们不仅从父母身上也从电视上、从大街上、从网络中看到这多姿多彩的繁华世界,他们的视野宽广,他们的欲望也变得强烈。而家长们管这些事的体现就是千方百计予以满足,唯恐落在他人之后。不要说以有限的精力、财力、时间去满足孩子无休无止、花样翻新的欲望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对孩子的需求全部都予以满足首先就是一种大错误。过于迁就孩子,等于促使孩子养成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势必导致他们在日后迈入社会,进入实际学习、工作、交往中碰得头破血流,诸事不顺。

基于上述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不管。对孩子非分的需求也不要迁就,即便对孩子正当的要求,有时基于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者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未必一定全部满足。但是,不要迁就孩子必须讲究方法。小孩虽小,可心里明白,自己所依靠、所依赖的就是父母,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轻易甚至粗暴地拒绝孩子的需求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受到损伤,产生不安全、无所适从的感觉。当你准备不迁就孩子的要求时,要三思而后行,决定之后就把自己的理由坦率认真地告诉孩子,要相信孩子的认知能力,使孩子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的做法,要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感到家长不是通过干涉自己的自由来管自己,而是自己的要求过分,或者家里的确有困难。让孩子自幼明白道理与克己节制,心理有承受一定的挫折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道路亦是大有裨益的。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是有必要的,但也是注意方式、方法,掌握一些方法、策略更是不可或缺。

比如家长在拒绝孩子的同时,答应他如果条件许可,一定会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但必须信守诺言,千万不要自以为孩子过后就会遗忘。信守诺言,不仅会树立自己的威信,在孩子方面,也会感到父母管自己是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还有,家长假若眼光敏锐,注意观察孩子,出乎孩子的预料,主动满足孩子心中渴望而又没有说出来的愿望,更会事半功倍,令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融洽,并逐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关系。

许多家庭的家长尤其是祖父母都有追着孩子吃饭的习惯。摄取足够的营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所以在进餐的问题上父母会同孩子发生很多争执。例如在家中母亲精心地准备了晚餐,孩子却提出要吃另一种食物。这里面不仅是一个进餐的问题,也经常是孩子与父母进行的权利斗争。孩子很懂得父母对他饮食的关心,因此相信有了操纵父母的砝码。事实证明他们在这一点上是有眼光的,父母不忍心孩子挨饿缺乏营养,往往屈从于孩子的要求,或者另备食物,或者带着孩子去买他爱吃的食品。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朋友应该更理智一些,事实上孩子一顿不吃饭,对他的健康并无太大影响。如果一味满足他的要求,反而容易养成他偏食的习惯。有了这样的经验,孩子受到了鼓舞,认为可以用他的意愿来控制妈妈,甚至发展到脾气到来时打妈妈几拳,妈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怪物。妈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牺牲了自己应享有的权利,也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坚持要买新玩具,被母亲拒绝。孩子质问母亲为何刚才替自己买了新衣服,现在却不肯买玩具给他玩?并以哭闹相威胁。母亲可能怒火冲天,当众大骂或给孩子一巴掌,结果孩子在回家路上大哭不止,做母亲的不但十分尴尬,甚至其他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和骚扰。母亲在孩子的苦苦哀求下,不如先遂了孩子的愿望,待回家再慢慢教导:“你看你的玩具已经多得没处放了,你还要添置新的。阿姨家涛涛的一个小坦克玩好久了也没有换,一件心爱的玩具才是最重要的,比你每天换新的要强。”这种低调处理会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会令孩子歉疚,他的脑海中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他,叫自己以后不要提无理要求。

如果父母对孩子无论什么事总是最终妥协、同意,允许其破坏规矩,自己就会显得很软弱,不坚决,没主见。孩子的行为就会表现出对自己的不尊重,不停地接受孩子破坏规矩,每一次破坏规矩的行为似乎都不无道理,但如果把这些都放在一起,父母就该好好考虑考虑了。孩子们有时就是在父母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的。

真正爱孩子不是事事顺他们的意,而是意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巧妙地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健康成长。

5.让孩子从小学着吃点苦

现在的孩子大多由父母宠着、爱着,泡在糖罐里,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难以经受风吹雨打,而这样的孩子也很难适应未来“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吃点苦。

中国的一些父母们,因为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因而打定主意坚决不让孩子再吃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保护孩子。一些孩子甚至上了高中还不会洗衣服,不会照顾自己,所有跟“吃苦”有关的事全由家长代劳,然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只能培养出一些娇气、只会依赖父母、又吃不了苦的孩子。

在一次夏令营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按照计划,60名孩子要长途步行40公里,途中自己做饭,搭帐篷,行程是3天。可在第一天上午,就有6个孩子哭着给家里打电话,抱怨说太艰苦了,要背着很重的包走那么远的路,而一个女孩则哭着非要爸爸马上来接她。结果到终点时,60名孩子只剩下37个,其余的孩子都因为吃不了苦,中途放弃了。随团的一位医生感叹地说:“现在的孩子太娇了,现在连这么一点苦都吃不了,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啊!”

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可一些家长仍在执迷不悟地“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受罪。然而,就在许多家长挖空心思地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时,美国人却千方百计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为了让孩子了解过去困难的日子,美国一家学校给孩子们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则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黑面包嚎啕大哭,拒食3天。校方毫不动摇,第4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在美国的许多孤岛或森林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美国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着既无水源又无淡水的可怕的自然界,安营扎寨,寻觅野果充饥,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一位孩子参加野外训练归来后,感慨地对老师说:“我以前以为供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设施都是本来就有的,荒岛的历险才使我明白,人生来两手空空,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过去老师讲劳动光荣,我们没什么感觉,如今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意。”

而日本的家长也说:“在送给孩子幸福之前,先要送给他们苦难。”在日本的幼儿园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孩子都要赤身裸体于风雪之中滚爬跌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孩子嘴唇冻得发紫,但在一旁的家长们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这样不仅换来孩子真正的健康,而且还能锻炼孩子面对艰苦与挫折的意志。

能吃苦中苦,方得甜上甜。一些教育学家建议家长们运用“苦磨计”教育孩子,多给孩子吃些苦,让孩子体会生存的艰辛,逐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生存毅力。

吴总的儿子多多6岁了,有一天吴总带他去剧院看演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多多嚷着肚子饿,要回家吃晚饭,没想到车子偏偏坏在了半路上,怎么办呢?吴总想了一下,就对儿子说:“多多,现在离咱们家只有3公里左右了,爸爸打电话叫人来把车拖走,咱们走回家去吧!”多多不高兴地说:“爸爸,好饿啊!咱们打车回去吧!”“不行!”爸爸一下严肃起来:“这么点苦都吃不了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曾饿着肚子走30里山路呢!”于是父子俩开始沿着马路往家里走,3公里的路整整走了一个小时。有人问吴总为什么要这样做,吴总回答说:“为了让孩子能够吃点苦。”

美国的芭贝拉·罗斯说:“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相伴而来的。”儿童教育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战胜生活中挫折和困难的勇气,是在童年时开始树立和发展的。因此为了孩子着想,父母们必须尽早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让他们自小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练,有了吃苦精神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让孩子在将来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妨适当让孩子吃些苦,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

6.劳动锻炼是培养孩子健康个性的必须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什么都不会做。而孩子的父母却不以为意,要知道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如果孩子养成了懒散的性格,父母们怎么能指望孩子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呢?

劳动是成功的本源,因为美好的东西如果轻易得到,孩子就会毫不在意,只有让他们亲自付出相应的劳动,才能懂得珍惜、爱护这些美好的东西。而那些优秀的人物,那些伟人,无一不是在苦难中,在贫困的推动下,勤奋劳作,而终于脱颖而出的。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就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样,很少经历风吹雨打,他们不懂世上还有“艰辛”二字。他们不懂得体贴农民,不知道爱惜粮食和敬重土地,他们已经丧失了把劳动作为美德的最朴素的理解。而让他们获得这种理解,体会这种艰难,培养起对劳动的兴趣,便只有让他们亲自去体验。

现在,许多家庭物质条件好了,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一门心思地想让孩子尽量少吃点苦。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口袋里零花钱不断。特别是城市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与劳累无缘。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使孩子不知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二是使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将来更难以自立于社会。

鲁珀特·默多克是世界传媒业的龙头老大,他从澳大利亚一份地方报纸起家,奇迹般地建立了一个国际传媒帝国,而这个奇迹之所以能够出现,靠的就是他的苦干精神,而他的苦干精神,得益于儿童时期母亲对他的劳动教育。

在谈到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默多克说:“我想是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的道理。”

他的母亲伊丽莎白是个极有主见的女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办法。她对默多克很严厉,很少迁就儿子,经常让他整修花园,打扫房间,洗衣服。

为了培养默多克的价值观,让他理解报酬必须靠劳动去获取,她让默多克选择劳动的种类、方式,然后计件或计时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报酬。

伊丽莎白后来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儿子可能认为我是一个旧式的、残酷的母亲,但我必须让他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凭空而来的,等他长大以后就能真正体会那样做的好处。”

作为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应该磨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热爱劳动,由此热爱生活。有时,也可以用“按劳取酬”的方式刺激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赚零花钱,使他们逐渐懂得劳动的价值,并慢慢学会计划花钱,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害怕你的孩子身上出汗,手上长趼。只有能使人劳累、流汗、长趼子的劳动才能培养出细腻、敏感、坚强、有温情的心灵。这种紧张的劳动培养人的高尚品格,因为它充满了高尚的动机。”

而生活中,一些父母却认为:“用劳动锻炼孩子没什么用,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看会儿书呢!”那么家长们有必要看看下面这个调查结果: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教授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儿童,结论是:从小受过劳动磨炼的孩子成年后,能与各种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并比少参与家庭事务,不爱劳动的孩子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这是因为孩子在劳动中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毅力,还有自力更生的性格,而这些,正是孩子到社会上打拼时最重要的武器。

因此,父母们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劳动锻炼,这样孩子才能长大成才。首先,父母们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做事。从孩子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时起,父母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决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7岁左右),父母就要让孩子帮着干些家务事。等到孩子8岁以后,父母就可以给孩子分配一些任务,如打扫庭院、扫地、擦桌椅等等,把这些当成孩子的专属工作,父母决不插手。这样做,不但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

其次,要放手让孩子去做。生活中,一些父母也知道孩子太娇了没好处,要让孩子从小就能吃苦,适当干些活。可真用劳动去磨炼孩子时,他们又牵肠挂肚地担心起来。看到孩子细嫩的小手磨出了趼子,他们就开始心疼;看到孩子干活累得喘气,他们就更难过,于是孩子刚干了一会儿,父母就让孩子停手:“我来干吧!”这样,劳动磨炼成了走过场。父母应该明白,适当让孩子参加劳动是为孩子好,孩子现在吃些苦,受点累,将来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炼自己。

让孩子干点活,吃点苦是为了培养他们自强与坚毅的性格,因此,在孩子劳动时,父母应当用鼓励来代替不必要的服务。

7.对孩子的零用钱要进行控制

现在父母似乎越来越喜欢用零用钱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于是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这些钱来得容易,孩子花的也就容易,轻轻松松几十、几百就甩了出去。教育学家的疑问是,孩子现在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等将来他们长大后发现挣钱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怎么办?做“月光族”吗?做“啃老族”吗?因此,父母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孩子勤俭的性格,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请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一个星期天的生活记录:早上9:20起床,匆匆吃过早餐后,就约了三个同学一起去网吧玩,中午的午餐是在麦当劳里解决的,这个孩子点了128元的食品和伙伴们一同享受。午饭过后,几个孩子又去逛了逛体育用品商店,他又给自己买了一个125元的篮球,而事实上他已经有了两个篮球,同时又买了两双58元一双的运动袜。下午3点钟,他们又在网吧里玩了会儿游戏,然后几个孩子各自打车回家了。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天的花费竟然高达三百多元。教育学家不停地在向社会呼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然而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孩子手里大都拿着来自父母和亲朋给的零用钱,衣袋里装着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且家长又不教孩子怎样使用零用钱,于是孩子们就开始任意挥霍:去歌舞厅、游戏厅,甚至抽烟,这些学生虽属少数,但金钱的影响已经严重地腐蚀了他们的灵魂。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说:“我妈妈一天给我30元,除中午吃饭之外,剩下的钱买零食。”一天30元,一个月就是近千元!孩子的浪费现象和鄙视节俭的作风由此可见!

从对孩子的教育上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勤劳俭朴的问题。从某一点上来讲,暴露了我们对孩子的勤俭教育做得相当不够。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父母给孩子零用钱也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因为零用钱是承认和满足孩子的合理经济需求,对于每个小孩的生活和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但他们同时强调要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教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钱,利用零用钱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理能力。

美国亿万富翁小洛克菲勒对孩子的零花钱如何发放和如何使用的问题就极其重视。他每周六给孩子发放下周的零用钱。自孩子七岁开始,每周发放三角钱,并给孩子配有一本小小记事本,要求孩子把每周零用钱的出入账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还要能够说出钱为什么这样花。在下一次发放零用钱的时候,孩子们要一一报账,家长满意的就可能多得到一些。每个孩子都试图把自己的钱用得更合理些,也就学会了节俭。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给孩子零用钱,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用钱,也就不能看作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培养孩子文明、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同时也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其责任心和自立能力的一个途径。

由此看来,家长怎样给孩子零用钱,孩子怎样使用零用钱,这对孩子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小事。

洛克菲勒给孩子们的零用钱很少,如果他们感到手头紧张,就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要积极认真地对待孩子零用钱问题,培养提高孩子的消费意识和能力,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零用钱时往往存在着误区,比如有些家长把零用钱与对孩子的奖惩挂钩,比如有的家庭,在孩子学习得到好成绩时就给奖金,如考试成绩好奖给10元,作业写得好奖给5元等等。这就把鼓励的方向搞错了。因为把学习搞好是学生的责任,没有必要额外再给奖金。更不应该把分数与钱数规定出比例,得100分给100元,得60分给60元等等,这样就误导了孩子的学习目的,成了为钱而学习。同时,这些孩子在拿到家长的奖金后,就往往大肆挥霍,如果家长干预,孩子就会说:“不是奖给我的吗?不让我花,奖励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钱,首先是要给好孩子零用钱。一是数量要适当,数额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二是时间要适宜。零用钱可以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给,如小孩上学的第一天等,告诉孩子这笔钱的用处,并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之后可以定期发给。

小洛克菲勒对自己做法的解释是:“我要他们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糟蹋它,不要乱花乱用,要把钱花在益处。”这就是在告诉我们,给了孩子零用钱就是教会孩子如何用好这笔钱,告诉孩子这笔钱可以用在什么方面和最好用在哪些方面,使零用钱用得其所,发挥它的最好效益。

生活中,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应当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家庭经济条件多好,为孩子花钱都要有节制,并且心中有数。零花钱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定值,主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及其一周的消费预算来确定。这些开支包括:买零食,孩子日常必需的开销,如车费、午餐和学习必需品的费用,再增加一些额外的钱,以便为存钱创造可能性。对于过生日时的钱、过年的压岁钱等,大多超出了孩子平时零用的数额,父母应建议孩子把钱存入银行,千万不能任其无节制地使用。

帮助孩子初步懂得一些理财观念,懂得要有计划的使用手头的钱。首先是帮助孩子初步了解金钱的概念,一般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还没有有关金钱的完整观念,他们开始对金钱感兴趣,大多是因为感到钱币上的图案好看好玩,并不知金钱的功能,因此就谈不上正确使用金钱。所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金钱的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时,家长要尽可能利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并辅之于家庭游戏。从最简单的钱交换开始,向孩子解释钱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对钱的作用就会有个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概念。

其次是尊重孩子使用零花钱的自主权,孩子的零花钱是为了培养他们理财能力,在孩子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如果孩子手头有零花钱,但具体到买什么东西,都得听父母的,那么孩子只不过是起了零花钱的“存钱罐”的作用,这样是很难培养孩子独立理财能力的。引导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有意识让孩子用自己的钱买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培养用零花钱购物。在购物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示范明智消费。一位父亲曾带着6岁的女儿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给孩子的妈妈买台物美价廉的Mp3.最后,他们用最低价买到Mp3.父亲随即用省下的20元钱买了一个孩子向往很久的乒乓球拍,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在价格比较之后买东西省下的钱的价值。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过程中,差价成为孩子可触知的盈利的证据。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这样的示范可以让他们在自己支配零花钱时更加节俭。

培养孩子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习惯,按月给零花钱数额,目的是让孩子总体上有一个大致安排,知道每个月应花多少钱,如何用这些钱,从而养成一个不乱花钱的习惯。同时,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明确限定这些钱的使用范围,并做一个支配零花钱的初步打算,养成精打细算的习惯,定期检查花钱情况和花钱去向,发现有使用不当的地方,及时指出来,晓以利害。不要因为孩子使用不当,就随意减少或不给零花钱。如果那样的话,将会使孩子养成对大人隐瞒和撒谎的恶习。

为孩子建立一个“小银行”,决不是简单地为孩子开一个储蓄账户。家长可以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每周或每月让孩子自己存上5元或10元。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让孩子对他的账户存款负责,孩子们总是喜欢他的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多,这样,他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同时,规定每一次花钱时使用量不准超过账户的30%,这样,他买东西时就会开始精打细算;再次,告诉孩子,他的账户里的钱还必须尽一些义务,如在过年过节时给爷爷奶奶买些小礼物,这样孩子还会想应该省些钱去做别的用途。长此以往,孩子的储蓄意识会不断强化。

平时,家长还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读书、生活,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节约零花钱,寄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弱势群体奉献一份爱心。

作为父母,要对孩子的零用钱进行管理,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的个性,这样孩子将会受益终生。

同类推荐
  • 产后恢复300问

    产后恢复300问

    本书分别从孕妇产后变化与恢复、运动与锻炼、减肥与保健、化妆与美容、服饰与打扮、饮食与营养、疾病与防护、生活与料理等八个方面围绕产后美丽这个中心,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说明。
  • 怀孕圣经:超值白金版

    怀孕圣经:超值白金版

    本书分为孕前准备、孕期保健、分娩指导、产后护理及恢复、认识新生儿等几部分。囊括了从准备怀孕开始到新生儿降生的各个时期的围产保健注意事项。
  • 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愿望,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就一些家长来说,让子女成才的愿望却似乎很难实现,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在教育上没有把握好尺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通过高尚品德、阳光心态、良好习惯、社交礼仪、热爱学习、勇于创新、学会感恩等多方面教育途径,让好爸爸好妈妈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掌握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教出好的孩子。
  • 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习惯对于我们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人手。
  •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本书内容包括:让孩子渴望出类拔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爱上学习、消除亲子间的距离等。
热门推荐
  • 你好,我的小丑殿下

    你好,我的小丑殿下

    “我所犯过的最大的错,就是爱上你。”“我以为你很聪明,可是现在我才发现,你也是个笨蛋。”“你现在才发现吗?我是有多笨,才放任你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安然自若,玉树临风。
  • 小小县令大将军

    小小县令大将军

    小小县令两袖清风,清清闲闲过日子。一朝来人纷纷,踏破门槛,勾起曾经多少风云多少痛楚。那个记忆中的绝色,那个面前的简单率性的少年,笑着闹着却心中苦闷无语凝咽。而为何偏偏有人硬要扣进我的心门?
  • 墨起云华

    墨起云华

    浴火重生,墨云曦意外进入玄幻世界,奇怪,这不是接手父母所开发的游戏吗?难道是天神眷顾,赐予她这么大个馅饼?然而事实却一再证明:馅饼是有,可好不好吃就说不定了。于是乎,墨云曦非常倒霉地错过了进入已知领域的选择权,入驻墨华……以武为尊,以气修神。初临异界的她,因天赋重叠,一代英才就此崛起。女扮男装的她,肆意横行,处处树敌;真颜乍现,魅惑倾城,误惹桃花千万朵。机智强势,推倒众生,不料被人霸道禁锢,携揽入怀……“此生此世,你避得了他人却躲不了我,曦儿,你欠下的债得自己来还……”
  • 栖心曲

    栖心曲

    [花雨授权]她抛弃所有、呕心沥血的结局,却被一把大火焚成了灰烬!从此行尸走肉,仿佛孤行天涯的飘萍。直到出现这个笑嘻嘻的眼盲之人,竟用兄弟、亲人之情来绊住“他”,让她无法独自飘零。是不是上苍的怜惜,给下的一分真情?
  • 上古世纪之传奇天下

    上古世纪之传奇天下

    在这个洪荒的上古世界,每个人都要战斗,才能获得生。成王败寇,一世传奇,名动天下欢迎加入君莫忧,群号码:424859964
  • 士冠礼

    士冠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血沸腾

    圣血沸腾

    自无尽星空而来,踏入未知世界。是命运的诅咒?还是神灵的眷顾?苍穹之下,谁是君主?八荒六合,谁主沉浮?看林东如何逆流而上,踏八荒、灭异族,君临天下!
  • 别来无恙少年时

    别来无恙少年时

    别来无恙,年少轻狂,却让岁月背叛流转的时光照一脸苍凉,再也来不及遗忘,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谁能够想象眉毛那么短天涯却那么长?离合中荡漾,红尘里飞扬,回头已经赶不上。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灯火阑珊的彼岸,我以为你就是答案……
  • 神帝降都市

    神帝降都市

    古神界,有一位少年突破了前所未有的神帝境界,但一场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空间破裂让他穿越到了地球,让他开始了校园争霸,与科技做斗争的日子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