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8300000012

第12章 拉拢汉族士人,开考“博学鸿词”

能在马背上打江山,但却不能在马背上治国。要想得到不同民族的拥护,必须了解他们的心思,考虑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得了人心才好治国,家族的统治才能长久。

随着边疆及全国形势的逐步稳定,康熙帝觉得确实应该喘口气了。可是他心中明白,要在战场上以武力征服顽敌并不是难事,对他这样一个被汉人视为满洲夷人的帝王来说,化解民族歧视、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使汉人心服,才是长期、艰难的事。

油画·海上激战对此,他一直用尽心机,但仍时时感到满汉之间的隔阂。既为征服者,当然要保证满族享有统治民族的特权。但如果对汉人歧视太甚,他们即使不公开反抗,也会心怀不满以消极的方式表示不合作,只有汉族百分之一的满族也像坐在火山口上,难以自安,更不要说达到天下大治了。他之所以事无巨细地亲自过问,凡事谨慎小心,不能不说与这一点有关。其实,自康熙帝即位开始,这一问题始终是急于解决的突出问题。而康熙帝也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顺治年间,由于对汉族官员的歧视,朝官中,同一官职,满官品级却高于汉官。如满洲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等官居一品,而汉大学士只有五品,尚书、左都御史为二品,而其他职务也都是满员高于汉员。这种明显的歧视,不仅不能调动汉官的积极性,反倒使他们感到耻辱,使本来就难以诚心办事的情形更加复杂,有些汉官不过是混日子,三心二意地应付局面。康熙帝亲掌政务后,立即下令将满汉官员品级划一。尽管实际上在每个衙门中仍是满官作主,但起码在形式上一致起来。就是在康熙帝亲政前夕,他又下令“各省督抚,不论满洲、汉军、汉人,应简选贤能推用。至于提督总兵官,系防守地方,亦应不论满洲、汉军、汉人,简选贤能推用。”此旨一下,才逐渐改变了清初地方官总督、巡抚多用满人的局面,但是仍以使用旗人(满、汉军)为多。当然,这不完全是民族歧视的结果。清初,天下初定,民族矛盾尖锐,用满人可以放心,但对协调缓和民族关系不利,用汉人又难以担当责任。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使用的是汉军旗人。不过既然康熙帝明确表示“不问满汉,但选贤能”,对缓和对立情绪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同时,康熙帝又采取了另一项对汉族士大夫的招抚攻心之策。本来满族一入关,就恢复了科举取士制度,企图对汉族士大夫诱之以功名利禄。尽管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巩固,有一些士大夫和年轻的读书人相继通过考试步入仕途,但一些学问素著、名望很高的大知识分子仇恨清朝,遁迹民间,仍不肯应试为官。这些人影响很大,往往享一方名望,具有号召作用。不与清朝合作倒无所谓,他们往往著书立说,鼓动复明之志,谩骂清朝之非,显然是新王朝的潜在威胁。因此,在顺治年间,清廷便多次派人到民间征访遗贤,又让地方官将所管范围内的隐逸、贤良征召为官,甚至下令:“凡山林隐匿,有志进取者,一体收编。如有抗节不到,终身不得予试。”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是我行我素,便是托词拒绝,就是不为所动,甚至还写诗讽刺那些应召者,是变节辱身,砚颜利禄。

康熙帝读书像加图《二十四史》的676的SB1康熙帝清楚,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对立情绪当然会逐渐缓和,因此,继续征召无疑是消除仇恨、表示诚意的合适办法。康熙九年,康熙帝以“孝康皇后升柑礼成”为词,颁诏天下,“命有司举才品优长”,又不自愿出来为官的遗老,举为“山林隐遗”之士,征聘到京,以便任用。但仍不见明显效果,宁波故明翰林院编修葛世振,关中名儒李颐见有征召之旨,竟称病坚决不就,卧床不起。后几年三藩之乱爆发,康熙帝虽然忙于战事,但却没有忘记收服人心的大计。当康熙十七年三藩被先后分化,在平乱转机已显的关键时刻,一道谕旨由京城发往全国各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四海之广,岂无硕彦奇才,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其余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督抚,代为题荐,务令虚公延访,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贤右文之意。”

一场大规模搜访荐举人才的运动随着谕旨到处开展,在不长的时间内,即有170余人的名单上报朝廷。于是,这一次康熙帝成功了。

应该说,清朝30余年的统治,即使对三藩之乱的冲击仍无法撼动,反清复明的前景也只能是无望,因为人们早已被战乱折腾得筋疲力尽,新一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人很难再有更多的对“异族”的仇恨。这一切是康熙帝施展策略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一些气节坚劲,声望素著的大儒此生已矣,已别无他求,仍难以就范。如顾炎武,当时已经65岁高龄,当征举诏书到日,他当即表示宁死不从,如定要相逼,就只有一死。弄到最后地方官也无可奈何。又被他的朋友,山西学颐列入征召对象。这次他虽以病为由拒绝,竟被强行连床一起抬到省城,最后绝食6天,并要自杀,才被放回家中。大儒傅山都被抬到京城,却抵死不肯入城,大哭大闹,也总算被免征。其他如黄宗羲、魏禧等也是非以自杀,便称病重。就是在名单中应荐者,有许多人也并非情愿,心存“走一遭”,对付一番了事儿。

康熙帝已经够满意了,他要好好利用这一机会,表明自己的宽宏大量以及诚意。尽管南方战火正炽,然而银装素裹的京城还是一派平静安宁,宫廷中又显现出数年少见的安详。十一月,各地被荐名士陆续抵达。康熙帝倒不急于开考这场被命名为“博学鸿词”的特科,他发下旨意说:冬季白天时间太短,不利于答卷,难以显示各学人的才华,可将考期后延,待来年春暖再行安排。同时命令主管部门——礼部妥善安置应试者的食宿,每月每人发给白银三两、白米三斗,不使各位有饥寒交迫的忧虑。

康熙十八年三月初一日(1679年4月11日)春风和煦,阳光普照,康熙帝一早排驾到堂子致祭,回宫登上太和殿。在一片礼乐和传呼声中,应试者排队进入太和门,齐集太和殿前,对皇帝行三跪九叩首礼结束,然后被引导至右侧的体仁阁下依次就座,准备应试。只见大学士捧来试题,试题是《璇玑玉衡赋》、《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上午十时,康熙帝又降旨赐宴体仁阁,并由大学士向与试者宣布从来会试、殿试、馆试、状元、庶吉士都不赐宴,现在破例是皇上非常礼遇重视之意。然后由大学士、掌院学士等官员陪宴、赐茶。席间还向应试者透露说:本来大家都是很有才学被荐举,不必考试的,但考试更能显示才学,这是皇帝敬重的意思。

吃饱喝足之后,考试才正式开始。不过,应试者心中都清楚,这场考试不过只是走走形式,试题如此简单,要求又这样宽松,根本就不像是考试。几个小时后吏部将考卷收齐后,这场张罗半年的“博学鸿词”科便结束了。

次日,康熙帝在朝官和侍卫的簇拥下,带着试卷一路由京城南行,沿路春风杨柳万千条,田野中麦浪滚滚,白沟河水蜿蜒南流,他的心情好不轻松。在河北定兴附近的十里铺村一连住了5天,然后到保定,十四日返回京城。十几天中他看过了试卷,大致说来还算满意,只是其中有些应试者大概是故意没有认真。他也不想认真,与阅卷官大学士李爵、杜立德、冯溥和翰森院掌院学士叶方蔼等共同商量录取,他认为那些特别有影响、有名气的人必须录取。本着这一原则,最后取中一等彭孙通等12人,二等李来泰等30名。其中朱彝尊、潘耒等人甚至诗句不通、不合韵;毛奇龄诗中甚至有违碍字样;而严渑孙竟借口眼睛不好,只写了一首《省耕诗》,结果也一样都被录取。全部被授给翰林之职。其中朱彝尊、潘耒、李因笃等人从未进过官场,康熙帝都特加优待,授为翰林院检讨。尽管授官后,其中个别人心中还是不快,觉得这种“变节”行为有负为士名节,如李因笃授官之后不久,便数请“终养”,康熙帝也并未过分勉强,还是让他回家奉养老母了。但无论如何,这种对遗民的宽忍重用,对慢慢缓解朝野的对立情绪起了重大作用。康熙帝收服人心之策,取得了初步成功。

其实,康熙帝早在举“博学鸿词”之前,便注意到开科举,设特科,召山林隐逸这些办法,还有局限性。这些注重对读书人的召用,固然可以发挥广泛影响,但汉族地主有财势者和科举落第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心向背,不能忽视。因此,三藩之乱发生不久后的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又下令实施捐纳制度。当时清廷确实是财政紧张,兵费支拙,正好一举两得,准许那些名落孙山、入仕无路又总想为官扬名的一些落魄士人和地主,出钱即可捐得知府、知州、知县或者监生、生员出身。以此吸引他们与清朝合作,既可减少参与叛乱,稳定地方,又可扩大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使他们为清朝统治也是为自己的利益出谋划策。这一办法果然取得成效。江南大批家有余资的地主文士每年都有相当多的人捐官、捐出身。仅苏州府属长洲和吴县在三藩之乱平定前三年,便有800余人捐了文武生员,而全国在三年之中竟有500余人捐为知县,占全部知县的三分之一。清政府每年捐纳收入,竟高达二百多万两银子。这不仅大大缓解了军费的紧张,也对平定三藩之乱起到重大作用。就当时收买人心的实际作用来说,甚至较“博学鸿词”科影响范围更宽、更大。

那时,康熙皇帝还很年轻,然而从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足以看出他的成熟和老练。当初步目的达到后,他心中也很清楚,捐纳历来不是用人的好办法。那些花钱买官的人是不会白下本钱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上任,便会不顾廉耻地贪占搜刮,苛虐百姓,长此以往,只会败坏官风,使社会稳定难求。因此当全国逐渐稳定后,他也多次下令禁止捐纳,指出那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奠定的统治基础上,其后代子孙也把这一弊政“发扬光大”,当成祖制而一再实行,最后使清朝的官场变成了市场,严重地损害和瓦解了清王朝的基础。

录取博学鸿词者,全都参加修《明史》。康熙帝的宽和、容忍与安抚政策确实使汉族士大夫及在野的遗民感到很大的安慰。大儒士顾炎武曾走南闯北联络抗清,九死一生。他虽然坚决拒绝与清朝合作,但晚年在给在朝为高官的外甥徐乾学等的信中,透露出关心朝廷致治的问题。黄宗羲不仅让儿子入史馆修史,还多次在自己的著述中赞誉康熙帝为“圣天子”,甚至希望“同学之士,共起讲堂,以赞右文之治。”在明史开馆后的十数年间,尽管康熙帝不可能完全化解满汉矛盾,但自清朝开国以来严重的反抗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即使思想对立也极大地缓和下来。一些入仕为官者在康熙帝的礼遇下,不仅尽心尽力地为致治出谋划策,而且都对康熙帝的品行治绩盛赞备至、歌功颂德了。

其实,康熙帝确实并不是真的想用选人的博学鸿词者修《明史》,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缓解民族矛盾,这一点可以说已经实现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贪官传

    中国古代贪官传

    古今中外,治阮大铖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
  • 莫扎特里姆斯基

    莫扎特里姆斯基

    王建勋、郑毅编著的《莫扎特里姆斯基》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莫扎特里姆斯基》对莫扎特、里姆斯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齐白石聂耳

    齐白石聂耳

    本书讲述了齐白石、聂耳两位艺术家的成才、成功过程。文中对他们各自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很有帮助。
  • 孟子(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孟子(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他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此书以孟子的生平为经,着重写了影响孟子思想进程转变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和事件。通过对其生平的了解,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热门推荐
  • 玄神殇

    玄神殇

    吾以刀剑向天,笑苍穹,问寰宇,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净天大帝

    净天大帝

    陈逸轩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浑身是血的老头,连忙把他扶了进来,老头看了他一眼,小声不知道低语什么,顿时,陈逸轩发现老头不见了,一切都不见了。
  • 掌控生灵

    掌控生灵

    三十三世纪,能够看穿未来的白杨被星际联盟秘密逮捕装载各种程序进入其大脑欲将其打造成终极战争兵器,最后关头却因为白杨的反抗和一颗星际导弹将一切化为乌有。白杨醒来的一刻发现脑海内出现名为天网的可以奴役万物的程序,战争和野心使得白杨走上大陆的舞台,而他的脑中一个个的程序也陆续醒来,这些全联盟精心打造的战争程序全部以变异的形式醒了过来。
  • 关乎可可鸡的爱情

    关乎可可鸡的爱情

    聪明伶俐大方不美丽的艾草草爱上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帅哥可可鸡,爱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是乎,一场没有开始却注定了结局的爱情开始了……一个人的爱情,其实也相当美好……西蓝花,西米露,碳头,老大……生活在艾草草周围的每个人,以其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面对生活,面对爱情。他们和艾草草一样,在青春的路上快乐着哀伤着坚持着迷惘着……所有的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看不见的角落慢慢地蜕变,成长……
  • 放不开的爱

    放不开的爱

    为什么这个长的N帅的人会看上她?让她做他的情妇?!这种事情她还没有心理准备呢,这下可怎么办啊?他真的长得很帅的说……
  • 梦幻名星之逆心爱恋

    梦幻名星之逆心爱恋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遇上爱情。。。。。。。
  • 封邪灵

    封邪灵

    因为一段曾经的历史而被灭门的家族,死里逃生的少年开始了逆袭之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又或因为命运的选择,他又会怎样演绎一段传奇呢?欢迎观看!!
  • 酒酿,君何处

    酒酿,君何处

    香甜可口的酒已经酿好了,那么,君又在何处?
  • 可能恋你已深

    可能恋你已深

    一纸婚契,三个月的逆来顺受,绑住了他和她。这一年,申凌硕28,商楚儿18。她要自由,那他呢?金银财宝应有尽有,自由?不不,他是自由的操控者。可无穷无尽的温柔彻底打回那句她要的自由。商楚儿沦陷了。就在婚礼前夕,他骤然将她拱手送人,他的温柔荡然无存。他说:他只要傅思纯。后来,她决定嫁给一个爱她的男人,至死不渝。但是,那天…他来了,他逝了。
  • 神御三界

    神御三界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在吞噬了一头上古凶兽后,走上了一条通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