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插花技术哪家强?争奇斗艳各不同,明朝堪称高大上
古人为了留住春天,他们想了许多办法。那些感伤花开花落的文士们,自古便在诗文中寄予了大量的情感。“东风无力百花残”、“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些无不感伤春天易逝,花无百日红,虽然可以“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是那只是一时的自我安慰罢了。

相关画面
插花历史由来已久,但是到了大明,在满腹才华的男人操持设计下,将花朵的生命和姿态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延长和保持。“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这便是明代诗人谭元春写的《瓶梅》,就是插在瓶子里的一朵梅花,由此让我们可以走进大明的男人生活情趣审美的短暂温柔的角落。
常言有“借花献佛”,这里面就是将插在瓶子里的花放在佛像下边,敦煌壁画曾经出现过大量这样的内容。如南宋时期的《五百罗汉图》便生动的还原了这一场景,两个侍从小心翼翼,满怀虔诚端着插好的荷花快速走向佛龛,由此还原了这一成语,逐步成了一种含蓄的人际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

相关画面
从东汉开始插花就已经全面走向了人们的生活,虽然各个阶层都喜欢,但是最终却在一群文人的高超技艺下将它推向最高水平。它流行于汉唐,繁荣于明代,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特殊内涵?
以万历时期为例,大明的船舶已经多次来往于通往西方的大海,明朝也不断收到了来自彼岸的各种讯息,显然这里面已经蕴含着某种逐步的开放。
当时有位著名的文人,却仕途坎坷困顿,最终黯然离开官场,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他的闲适岁月,更专注去写书,因此洋洋洒洒出现了一本《遵生八笺》,于是大明的1590年让高濂过上了“扫雪烹茶玩画
四时调摄养生”的精致生活。而插花则是高濂最为擅长的一种艺术布局,由此他的生活开始变得芬芳馥郁。

相关画面
此后的五年还有一位叫做张德谦的写了插花的专业文章,名为《瓶花谱》,在里面设计了插花的所有细节,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等等有关插花的具体“招牌动作”。
此后插花如同空气一般弥散到当时的文学圈 那些文人每逢谷雨,芍药和侄子和茴香生长,将它们插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常用的竹篮里。此后大暑的时候,开始百家争艳,这些人会讲它们带回房中,然后精心剪裁最后插入瓶中 甚至竹筒里 让它们继续保持新鲜的芳香。
明代著名文人袁宏道不光开辟了新的文章风格,还对如何插花的艺术进行了颇为高端的诠释。他是真心喜欢插花 ,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瓶花斋,还写了一首小诗:“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因此,在他们看来,如此美好却无贵贱之分的便是这插花了。

相关画面
袁宏道爱花、惜花,因此斥责那些权贵垄断名花异草,认为他们“辱花者多
悦花者少”,他们根本就不懂花!只有他经常在寒冷的冬季还在想念着“无日不念荷叶山乔松古木叶。”因此他将插花作为生命中最精致、温馨的生活方式,用生命的温度去呵护它们,无论到哪里居住,都要带着那些他亲自插进瓶中的花草。
这些文人总结出许多插花的硬核技术和软实力,除了编写专业插花文章,还有寻找新的插花手法。当时还有个文人叫做王世懋的,他在自我笔记中写下:“近于南都李鸿胪所复得一种,日锦边莲。蒂绿花白,作蕊时绿苞已微界一线红矣,开时千叶,每叶俱以胭脂染边,真奇种也。”

相关画面
袁宏道在《瓶史》中也如此感慨说:“尝闻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 ,用以养花 花色如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就瓶结实,陶器亦然。”因此这些表述无不是希望花开不落,爱花惜春之理。
花朵的精舍,源自于文人的细心设计与打磨。飘逸的兰叶,脱俗的兰花,在文人的操持下变成了超凡脱俗的景物,在那些深埋于地下的器皿再度用来插花仿佛终于成了不朽的美妙。

相关画面
书案面前,陈老菊在专注的泼墨,此刻他正在创作一幅《痛饮读骚图》,而那画中万不可缺少一个精美的插花。这本是《世说新语》记录魏晋文士的“指礼法为俗流,目纵诞以清高”的洒脱,在陈老菊的设计下又多了一个插花,更让人拍案叫绝。因此当大明逐渐走向衰落后,文人的痛苦越发沉重,似乎有点类似插花的最终命运。虽然每当风霾来到,袁宏道总是给花洗澡
希望它一尘不染,然而最终却只能看着他们逐渐枯萎,让人为之伤心。
在《瓶史》中袁宏道对他的人生愿景也进行了互为表达:“明窗、净几、古鼎、宋砚、松涛、溪声,主人好事能事,门僧解烹茶,苏州人送酒,座客工画花卉,盛开快心友临门,手抄艺花书,夜深炉鸣,妻妾校花故实。”可见人生如果都得到了如此妙境,夫复何求。
1955年授衔的55位开国上将是如何排序的呢?
其实,55名上将的排名顺序并非根据个人功勋大小来决定,因为人数众多,简单的功勋排序无法满足要求。相较于元帅和大将军衔,上将们的序列是根据职务来进行排列的,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功勋之争,体现了当时中央领导的高瞻远瞩。首先,排名的第一的是国防部,其次是八大总部,接着是各军事院校、各大军区和志愿军。lixj10282023-07-31 09:21:02
0000这位唐代宰相正是“庸人自扰”成语的原创者
作者:刘樱姝我们常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此诞生了成语“庸人自扰”。这话和五祖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宗境界很类似,其原创者乃唐代宰相陆象先。陆象先原名叫陆景初。“象先”是唐睿宗赐名。睿宗道:“子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者。”意思是,小陆啊,你既然能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希望也能效法前人的贤德做法。果然,陆同学按照上司的要求做到了。写乎2023-07-30 15:05:36
0000皖南事变后毛主席曾想和国民党全面摊牌,刘少奇:我认为这行不通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等率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队9000余人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从皖南云岭驻地出发向黄河以北绕道前进。1月6日,该部新四军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的包围截击,经7昼夜血战后除少部分人突围之外大部分牺牲,叶挺被扣,项英被叛徒杀害,史称“皖南事变”。从“皖南事变”发生之前长江以南地区新四军发展的形势和全国抗日形势而言,事变的发生可以说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医3602023-08-09 13:56:55
0000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取它?
引子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愿意花钱去购买情绪价值,因为人们都需要令人愉悦的生活体验。而在众多的“情绪价值”中,有一种是最昂贵的,那就是“控制感”。那种别人对你唯命是从的感觉,非常爽。这就是权力的体验。我们喜欢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里都有权力的欲望。无论你是总统还是平民,是老板还是社畜,你希望的都是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控制。扫地僧一一2023-08-09 16:46:4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