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99:每当权斗一起,王导能不被针对,这点值得思考

学习内容:【原文】燕前军师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根、荡寇将军慕舆埿袭赵辽西,俘获千余家而去。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追之,评等与战,斩晃、支首。段辽谋反于燕,燕人杀辽及其党与数十人,送辽首于赵。五月,代王什翼犍会诸大人于参合陂,议都灅源川。其母王氏曰:“吾自先世以来,以迁徙为业。今国家多难,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无所避之。”乃止。代人谓他国之民来附者皆为乌桓,什翼犍分之为二部,各置大人以监之。弟孤监其北,子寔君监其南。什翼犍求昏于燕,燕王皝以其妹妻之。秋七月,赵王虎以太子宣为大单于,建天子旌旗。庚申,始兴文献公王导薨,丧葬之礼视汉博陆侯及安平献王故事,参用天子之礼。导简素寡欲,善因事就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辅相三世,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初,导与庾亮共荐丹杨尹何充于帝,请以为己副,且曰:“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征庾亮为丞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亮固辞。辛酉,以充为护军将军,亮弟会稽内史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冰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昼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翕然称之,以为贤相。初,王导辅政,每从宽恕;冰颇任威刑,丹杨尹殷融谏之,冰曰:“前相之贤,犹不堪其弘,况如吾者哉!”范汪谓冰曰:“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御之道。”冰曰:“玄象岂吾所测,正当勤尽人事耳。”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冰好为纠察,近于繁细,后益矫违,复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原文华译】1 燕国前军师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根、荡寇将军慕舆埿袭击后赵辽西,俘虏一千余家而去。后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追击。慕容评等与之交战,斩下呼延晃、张支首级。2 段辽谋反于燕,燕人杀段辽及其党与数十人,将段辽首级送到后赵。3 五月,代王拓跋什翼犍会见诸酋长大人于参合陂,商议定都灅源川。什翼犍的母亲王氏说:“我们自先世以来,一直以迁徙为业。如今国家多难,如果筑城郭而居,一旦敌寇来攻,无处逃避。”于是停止计议。代人对他国之民来依附者,都称为“乌桓人”,拓跋什翼犍将“乌桓人”分为二部,各置酋长以监管。弟弟拓跋孤监管北乌桓,儿子拓跋寔君监管南乌桓。拓跋什翼犍向燕国请求联姻,燕王慕容皝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为妻。4 秋,七月,赵王石虎封太子石宣为大单于,建天子旌旗。5 七月十八日,始兴文献公王导薨逝,葬礼规格参照汉博陆侯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前例,参酌部分天子葬礼仪式。王导一向朴素寡欲,善于因事就功,顺势而成,平时看不出他对国家有什么益处,但累积下来,他的贡献就显现出来,绰绰有余。辅佐三代皇帝,担任相职,自己家中粮仓没有储粮,穿衣不加帛。当初,王导与庾亮一起向皇帝举荐丹杨尹何充,请任命他为自己副手,并且说:“臣死之日,愿引何充为内侍,则社稷无忧矣。”皇帝于是加授何充为吏部尚书。王导死后,征召庾亮为丞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庾亮坚决推辞。七月十九日,任命何充为护军将军,庾亮的弟弟、会稽内史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庾冰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昼夜,礼敬朝中贤达,擢升后进人才,于是朝野翕然称道,认为他是贤相。当初,王导辅政,什么事都一向宽大处理;庾冰则颇任威刑,丹杨尹殷融进谏。庾冰说:“王导如此贤德,仍然不能承受过度宽大的后果,更何况我呢!”范汪对庾冰说:“最近天象错乱,足下应该尽到消除奸邪,防御祸乱的责任。”庾冰说:“天象岂是我所能测度的,正当勤尽人事而已。”又查实隐瞒的户口,查出没有列在户籍上的一万多人,全部编入屯垦部队,开荒种田。庾冰喜欢纠察,不管多么繁杂细微的过错,他都要查清楚。后来,又矫枉过正,走向宽大放纵,要宽还是要严,都由他随心所欲地决定,律令都变得没用了。
【学以致用】这一段思考三点01,“善因事就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王导善于根据事态的发展而加以引导与调整,看似没做出什么特别起眼的事情,但是回过头来看,他的作用还是很大,处理的很对这是书中对王导的评价前面已经说过,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在江南扎根,王导以及王氏家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即便平叛了王敦的造反,司马家的掌权者还是要依靠他。这既有他家族本身的因素,还有王导本人的能力所在但是,他这个能力背后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导简素寡欲....辅相三世,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在“王与马共天下”的背景与地位当中,王导能做到廉洁,这就是他真正的软实力你看,身处高位,又廉洁奉公, 这就是一个人有领导力与威望的来源。同时,每当权斗一起,不管王导的立场处于哪一方,别人都不会太针对他,因为他的廉洁作风,让人觉得他是没有私心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的假如有一天,你处在组织高位的时候,能不能做到这样?能不能做到不贪?做到不因私废公?至于前文有提到过“和稀泥”的高层会妨碍组织进步,这个责任主要还是在最高领导人那里,或者在组织的创始人那里,因为组织的价值观如何,最开始来源于创始人。
02,宽严相济这是门大学问,不是一两句话能扯得清楚就像阴阳之道,分合之道一样,只不过,这里面总有一个“主宰”,就像太极图的中心线一样,要一以贯之。这个点,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很难说的清,用岳飞将军的话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没把握好,就会出现庾冰这种情况,先严后宽,再后面都没什么标准了,法令如同摆设。在企业里面也怕这种情况,一会这样,一会那样,搞得最后员工都懵了,什么制度无所谓,全凭老板心情。
一封假奏折恶心了乾隆,乾隆耗时2年全国追查,真相为何查不出?
1751年秋,云南总督硕色将一封急报快马加鞭送至乾隆手中,这份急报让乾隆帝大为震怒。急报中所提到的伪奏稿假托当朝廷臣孙嘉淦的名义,不仅敢公然指责朝廷,还列出了乾隆的“五不解十大过”。朝廷对此立马展开了为期两年的全国范围的追查,但最后却未能抓到“真凶”。一、孙嘉淦是谁?浩然文史2023-07-30 11:29:31
0000庞勋之乱:大唐就是毁在这帮“想回家”的人身上! | 循迹晓讲
循迹·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主讲:三喵先生策划:三喵先生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也就是说,对君主的信任是能维持统治最起码的条件,民犹如此,军队更是这样。一旦军队觉得自己被君主背叛,哪怕失信的对象只是普通的士兵,也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循迹晓讲2023-07-29 09:52:26
0000顺治帝为何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奇迹
在古代,皇帝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吃穿住行都有一群宫女太监在身边轮流伺候,他们还享用着全国最顶级的医疗服务,但古代长寿的皇帝并不多。据统计,从始皇帝嬴政到末代皇帝溥仪,我国出现了400多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只有39、40岁。而清朝的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就驾崩了,在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短命呢?主要的原因有3个,换谁也活不长久。-1-文史馆2023-07-29 13:35:50
0000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67岁被邓公提拔为政法委书记,后官至副国级
正说新史2023-06-1709:03如今的上海是全球著名的繁华大都市,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交通方面,都遥遥领先于我国的其他城市。之所以有此繁荣场景,全都是先辈们不断地努力发展的结果,他们为了这座城市呕心沥血,耗费了毕生的精力和血汗,这才铸就了如今的繁荣。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上海来了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在他上任之后对这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让上海得以快速崛起,他就是陈丕显。君临天下1002023-08-09 09:39:44
0000波兰本可以成为欧洲的一个强权,为何在近代衰弱得那么彻底?
别看现在波兰这么跳,人家祖上其实也是阔过的,曾经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是欧洲最强的国家之一,领土面积一度位居欧洲前三,大部分领土辽阔肥沃,其谷物、皮毛制品长期畅销西欧,庄园经济对农奴的依赖也没有那么强,而且还没有困扰西欧的宗教矛盾。巅峰时刻的波兰立陶宛疆域历史研究室2023-08-06 17:20:37
0000